1.本实用新型涉及电气设备技术领域,具体而言,涉及一种组合式隔离开关。
背景技术:2.条形隔离开关通常配合熔断器使用,用在额定电流较大的场所,具有“负荷分断”和“隔离”的两个功能,并可以在每一极增加熔断器进行“过载及短路保护”,充分利用熔断器的保护特性曲线,实现对电缆和线路中设备保护,并在维修时提供明显断开点来保障工作人员人身安全,并可以扩展其他智能系统的开关设备。条形隔离开关因具有分断能力强、可靠性高、体积小等优点,得到了广泛的应用。
3.目前,市场上常用的条形隔离开关结构形式复杂,结构设计不合理,导致装配及后期维护困难,极大的限制了工作效率,市场局限性较大。
技术实现要素:4.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组合式隔离开关,能够简化隔离开关的结构,进而简化拆装形式,提升拆装效率。
5.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是这样实现的:
6.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一种组合式隔离开关,包括操作机构,以及与所述操作机构可拆卸连接的接触开关;所述操作机构包括第一壳体,以及设置在所述第一壳体内的驱动件;所述接触开关包括第二壳体,以及设置在所述第二壳体内的连动组件;其中,所述第一壳体与所述第二壳体之间可拆卸连接,所述驱动件与所述连动组件之间可拆卸连接。
7.可选地,所述连动组件包括与所述第二壳体滑动连接的导杆,以及设置在所述导杆上的至少一组动触头组件,所述第二壳体内设置有与所述动触头组件配合的静触头组件,所述驱动件带动所述导杆运动时,以带动所述动触头组件与所述静触头组件断开或分离。
8.可选地,所述接触开关还包括导电回路,所述导电回路包括至少一相电路,每相电路包括熔断器,所述熔断器的两端分别设置有所述静触头组件。
9.可选地,所述动触头组件包括设置在所述导杆上的第一动触头和第二动触头,所述第一动触头和所述第二动触头分别与两所述静触头组件对应,以使所述驱动件带动所述导杆动作时,每相电路的所述静触头组件同时处于导通状态或断开状态。
10.可选地,所述导电回路还包括与至少一相电路一一对应连接的至少一相接线组件,所述接线组件包括进线母线和出线母线,所述静触头组件包括第一静触头和第二静触头,所述第一静触头分别与所述熔断器的两端连接,所述第二静触头分别与所述进线母线和所述出线母线连接。
11.可选地,所述第一动触头和所述第二动触头为直条形,且穿设于所述导杆上。
12.可选地,所述操作机构还包括设置在所述第一壳体内的联动组件,所述联动组件包括推动所述驱动件远离所述接触开关的第一状态、进行储能的第二状态,以及推动所述
驱动件靠近所述接触开关的第三状态。
13.可选地,所述联动组件包括支撑板,以及分别与所述支撑板铰接的第一连接件和第二连接件,所述第一连接件的一端设置有第一凸起,所述第二连接件上开设有滑槽,所述支撑板上开设有第一弧形槽,所述驱动件上开设有导向槽,所述第一连接件或所述第二连接件上设置有弹性件,所述弹性件与套设在所述第二连接件上的滑片连接,以使所述滑片与所述第一连接件设置所述第一凸起的一端抵持,且所述第一凸起同时在所述滑槽、所述第一弧形槽和所述导向槽内滑动。
14.可选地,所述导杆靠近所述操作机构的一端分别设置有连接孔和安装槽,所述驱动件上对应设置有连接耳板,所述连接耳板能够嵌入所述安装槽并通过所述连接孔连接。
15.可选地,所述导杆靠近所述操作机构的一端还设置有卡槽,所述卡槽用于卡接挡片以对所述导杆进行轴向限位。
16.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有益效果包括:
17.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组合式隔离开关,通过可拆卸连接的操作机构和接触开关,在进行产品组装时,操作机构可以在一个工位进行组装,接触开关可以在另一工位组装,之后将组装成型的操作机构和接触开关进行总装。采用上述方式,在对组合式隔离开关进行组装时,可以同步进行,有效提升了装配效率。在操作机构与接触开关的拆装过程中,可通过操作机构的第一壳体与接触开关的第二壳体拆卸或连接。当第一壳体与第二壳体连接后,第一壳体内的驱动件与第二壳体内的连动组件连接即可。当需要操作组合式隔离开关时,通过操作机构带动驱动件动作,从而使驱动件带动连动组件动作,以使接触开关导通或断开。采用上述方式,在拆装时,只需要通过第一壳体与第二壳体的配合处实现拆装,同时通过驱动件和连动组件的配合处进行拆装,采用上述形式,能够简化隔离开关的结构,进而简化拆装形式,提升拆装效率。
附图说明
18.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应当理解,以下附图仅示出了本实用新型的某些实施例,因此不应被看作是对范围的限定,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相关的附图。
19.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组合式隔离开关的结构示意图之一;
20.图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组合式隔离开关的结构示意图之二;
21.图3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接触开关的结构示意图;
22.图4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操作机构的结构示意图之一;
23.图5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操作机构的结构示意图之二;
24.图6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操作机构的结构示意图之三;
25.图7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驱动件与导杆连接的结构示意图。
26.图标:100-组合式隔离开关;110-操作机构;111-驱动件;1112-导向槽;112-联动组件;1121-支撑板;1121a-第一弧形槽;1121b-第二弧形凹槽;1122-第一连接件;1122a-第一凸起;1122b-第二凸起;1123-第二连接件;1123a-滑片;1124-弹性件;113-手柄;1132-把手;1134-驱动臂;1136-限位槽;1136a-第一槽壁;1136b-第二槽壁;120-接触开关;121-第
二壳体;122-连动组件;1221-导杆;1221a-安装槽;1221b-卡槽;1222-动触头组件;1222a-第一动触头;1222b-第二动触头;1223-静触头组件;1223a-第一静触头;1223b-第二静触头;123-熔断器;124-进线母线;125-出线母线。
具体实施方式
27.为使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通常在此处附图中描述和示出的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组件可以以各种不同的配置来布置和设计。
28.因此,以下对在附图中提供的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的详细描述并非旨在限制要求保护的本实用新型的范围,而是仅仅表示本实用新型的选定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29.应注意到:相似的标号和字母在下面的附图中表示类似项,因此,一旦某一项在一个附图中被定义,则在随后的附图中不需要对其进行进一步定义和解释。此外,术语“第一”、“第二”、“第三”等仅用于区分描述,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
30.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还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设置”、“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31.请参照图1,本实施例提供一种组合式隔离开关100,包括操作机构110,以及与所述操作机构110可拆卸连接的接触开关120;所述操作机构110包括第一壳体(图1中未示出),以及设置在所述第一壳体内的驱动件111;所述接触开关120包括第二壳体121,以及设置在所述第二壳体121内的连动组件122;其中,所述第一壳体与所述第二壳体121之间可拆卸连接,所述驱动件111与所述连动组件122之间可拆卸连接。
32.具体的,本技术实施例对第一壳体的设置形式不做具体限制,示例的,第一壳体包括第一腔体以及与第一腔体配合连接的第一盖板。第一腔体与第一盖板之间可以通过紧固螺钉连接,也可以通过卡扣的形式卡接,只要能保证所需的连接关系即可。同样的,本技术实施例对第二壳体121的设置形式不做具体限制,示例的,第二壳体121包括第二腔体以及与第二腔体配合连接的第二盖板。第二腔体与第二盖板之间可以通过紧固螺钉连接,也可以通过卡扣的形式卡接,只要能保证所需的连接关系即可。
33.另外,本技术实施例对第一壳体与第二壳体121之间的连接形式不做具体限制,第一壳体与第二壳体121之间连接的接触面可以是平面,也可以是阶梯面,第一壳体与第二壳体121之间连接时可以采用螺钉固定连接的形式,也可以采用卡接的形式。为了方便第一壳体与第二壳体121连接时,驱动件111与连动组件122之间的连接,可以先将第一腔体和第二腔体连接直接,再将驱动件111与连动组件122连接,最后将第一盖板和第二盖板扣合,整个过程拆装过程简单方便,有利于提升拆装效率。
34.同样的,驱动件111与连动组件122连接时,既可以采用螺钉固定连接的形式,也可
以采用卡接的形式,只要能够保证所需的传动稳定可靠即可。这样一来,在通过操作机构110控制接触开关120的通断时,通过操作组件带动驱动件111动作,进而通过驱动件111动作,驱动件111动作时带动连动组件122动作,以使接触开关120导通或断开。
35.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组合式隔离开关100,通过可拆卸连接的操作机构110和接触开关120,在进行产品组装时,操作机构110可以在一个工位进行组装,接触开关120可以在另一工位组装,之后将组装成型的操作机构110和接触开关120进行总装。采用上述方式,在对组合式隔离开关100进行组装时,可以同步进行,有效提升了装配效率。在操作机构110与接触开关120的拆装过程中,可通过操作机构110的第一壳体与接触开关120的第二壳体121拆卸或连接。当第一壳体与第二壳体121连接后,第一壳体内的驱动件111与第二壳体121内的连动组件122连接即可。当需要操作组合式隔离开关100时,通过操作机构110带动驱动件111动作,从而使驱动件111带动连动组件122动作,以使接触开关120导通或断开。采用上述方式,在拆装时,只需要通过第一壳体与第二壳体121的配合处实现拆装,同时通过驱动件111和连动组件122的配合处进行拆装,采用上述形式,能够简化隔离开关的结构,进而简化拆装形式,提升拆装效率。
36.如图1和图2所示,连动组件122包括与第二壳体121滑动连接的导杆1221,以及设置在导杆1221上的至少一组动触头组件1222,第二壳体121内设置有与动触头组件1222配合的静触头组件1223,驱动件111带动导杆1221运动时,以带动动触头组件1222与静触头组件1223断开或分离。
37.具体的,驱动件111与导杆1221的一端连接,当驱动件111运动时,带动导杆1221同步运动,由于动触头组件1222设置在导杆1221上,因此,动触头组件1222跟随导杆1221同步运动。在动触头组件1222运动时,动触头组件1222与静触头组件1223之间的相对位置发生变化,从而实现动触头组件1222与静触头组件1223之间的断开或分离,以控制接触开关120的通断。
38.如图2和图3所示,接触开关120还包括导电回路,导电回路包括至少一相电路,每相电路包括熔断器123,所述熔断器123的两端分别设置有静触头组件1223。
39.具体的,导电回路可以根据实际需求设置至少一相电路,例如一相电路、两相电路和三相电路等。其中,每相电路包括有熔断器123,以及分别连接于熔断器123两端的静触头组件1223,以使动触头组件1222、熔断器123和静触头组件1223之间形成导通电路。为了实现断路开关的导通或断开,可以使得每相电路中的静触头组件1223分别与导杆1221上与该相电路对应的动触头组件1222连接,即可以通过操作机构110的动作驱动每相电路中的动触头组件1222运动,进而使每相电路同时处于导通状态或者断开状态。
40.请继续参考图2和图3,动触头组件1222包括设置在导杆1221上的第一动触头1222a和第二动触头1222b,第一动触头1222a和第二动触头1222b分别与两静触头组件1223对应,以使驱动件111带动导杆1221动作时,每相电路的静触头组件1223同时处于导通状态或断开状态。
41.具体的,由于静触头组件1223分别设置在熔断器123的两端,因此,第一动触头1222a和第二动触头1222b间隔设置,以使第一动触头1222a和第二动触头1222b分别与两静触头组件1223对应。当驱动件111带动导杆1221动作时,第一动触头1222a和第二动触头1222b可分别与两静触头组件1223对应,或第一动触头1222a和第二动触头1222b分别与两
静触头组件1223相错,以保证同时处于导通状态或断开状态。当采用多相电路时,也遵循上述规则。
42.如图3所示,导电回路还包括与至少一相电路一一对应连接的至少一相接线组件,接线组件包括进线母线124和出线母线125,静触头组件1223包括第一静触头1223a和第二静触头1223b,第一静触头1223a分别与熔断器123的两端连接,第二静触头1223b分别与进线母线124和出线母线125连接。
43.具体的,接线组件的数量可以根据相电路的数量合理设置,示例的,可以是每相电路对应设置一个接线组件,每个接线组件都可以包括有进线母线124和出线母线125,其中,进线母线124和熔断器123一端设置的第二静触头1223b连接,出线母线125和熔断器123另一端设置的第二静触头1223b连接。采用上述形式,进线母线124通过第一动触头1222a与熔断器123连接,出线母线125通过第二动触头1222b与熔断器123连接,以构成所需的连接通路。进线母线124和出线母线125的设置,使得组合式隔离开关100可以方便快捷的接入负载回路中,提高组合式隔离开关100安装使用时的便利性。
44.如图2和图3所示,第一动触头1222a和第二动触头1222b为直条形,且穿设于导杆1221上。这样一来,当通过驱动件111带动导杆1221移动时,第一动触头1222a和第二动触头1222b的两端能够分别与设置在导杆1221两侧的第一静触头1223a和第二静触头1223b连接,以使单个动触头可以与两个静触头同时连接,形成双断点结构,有利于提升连接或断开时的可靠性和便利性。
45.如图4所示,操作机构110还包括设置在第一壳体内的联动组件112,联动组件112包括推动驱动件111远离接触开关120的第一状态、进行储能的第二状态,以及推动驱动件111靠近接触开关120的第三状态。
46.具体的,由于驱动件111与连动组件122连接,在驱动件111处于远离接触开关120的第一状态时,连动组件122处于第一极限位置,在驱动件111处于靠近接触开关120的第三状态时,连动组件122处于第二极限位置。其中,当第一极限位置为分闸(断开)位置时,则第二极限位置为合闸(导通)位置。反之,当第一极限位置为合闸(导通)位置时,则第二极限位置为分闸(断开)位置。第二状态为储能的状态,也可以认为是空行程状态,驱动件111不发生状态的变换,用于进行储能以推动驱动件111向第一状态的位置运动或向第二状态的位置运动。
47.需要说明的是,驱动件111的第一状态和第三状态时仅为相对位置状态,不应当被视为对接触开关120分闸或合闸的限定。为便于描述与理解,下文将以驱动件111远离接触开关120的第一状态作为合闸位置,驱动件111靠近接触开关120的第三状态作为分闸位置为例进行对应举例说明。
48.如图4和图5所示,联动组件112包括支撑板1121,以及分别与支撑板1121铰接的第一连接件1122和第二连接件1123,第一连接件1122的一端设置有第一凸起1122a,第二连接件1123上开设有滑槽(图5中未示出),支撑板1121上开设有第一弧形槽1121a,驱动件111上开设有导向槽1112,第一连接件1122或第二连接件1123上设置有弹性件1124,弹性件1124与套设在第二连接件1123上的滑片1123a连接,以使滑片1123a与第一连接件1122设置第一凸起1122a的一端抵持,且第一凸起1122a同时在滑槽、第一弧形槽1121a和导向槽1112内滑动。
49.具体的,第二连接件1123上设置的滑槽是用于供凸起在内滑动的,在该实施例中,第一连接件1122为主动件,第二连接件1123为从动件,即第二连接件1123的运动是通过第一连接件1122带动的。这样一来,当第一连接件1122与支撑板1121之间发生转对转动时,凸起在第二连接件1123的滑槽内滑动,带动第二连接件1123与支撑板1121之间发生相对转动。同时,凸起在导向槽1112内滑动,并受限与第一弧形槽1121a进行运动。
50.当弹性件1124设置在第一连接件1122上时,弹性件1124可以采用拉伸弹簧,拉伸弹簧的一端与第一连接件1122与支撑板1121之间的铰接轴连接,或者与第一连接件1122的某一处连接,拉伸弹簧的另一端与滑片1123a连接,当联动组件112从第一状态运动到第二状态过程中,或从第三状态运动到第二状态的过程中,凸起在第二连接件1123的滑槽内滑动,并推动滑片1123a向远离第一连接件1122与支撑板1121的铰接处滑动,从而使拉伸弹簧拉伸储能。
51.当弹性件1124设置在第二连接件1123上时,弹性件1124可以采用压缩弹簧,此时,压缩弹簧可以套设在第一连接件1122上,有利于节省空间,提升空间利用率。采用上述形式时,压缩弹簧一端与第一连接件1122的某一位置抵持,压缩弹簧的另一端与滑片1123a抵持,当联动组件112从第一状态运动到第二状态过程中,或从第三状态运动到第二状态的过程中,凸起在第二连接件1123的滑槽内滑动,并推动滑片1123a向远离第一连接件1122与支撑板1121的铰接处滑动,从而使压缩弹簧压缩储能。
52.采用上述形式,在联动组件112从第一状态向第三状态切换过程中,当驱动凸起在驱动件111的导向槽1112内从第一状态运动至第二状态时,弹性件1124储能完成。当从第二状态运动至第三状态时,为弹性件1124的释能过程,此时,在弹性力的作用下,使凸起抵持于导向槽1112的侧壁,从而推动驱动件111运动,以使凸起带动驱动件111运动至第三状态,以完成分闸过程。在此过程中,由于弹性件1124的弹性力,能够使分闸更加彻底,避免人工操作不到位造成分闸不彻底。同样的,在联动组件112从第三状态向第一状态切换过程中,当驱动凸起在驱动件111的导向槽1112内从第三状态运动至第二状态时,弹性件1124储能完成。当从第二状态运动至第一状态时,为弹性件1124的释能过程,此时,在弹性力的作用下,使凸起抵持于导向槽1112的另一侧壁,从而推动驱动件111运动,以使凸起带动驱动件111运动至第一状态,以完成合闸过程。在此过程中,由于弹性件1124的弹性力,能够使合闸完全,避免人工操作不到位造成接触不良等风险。
53.如图5和图6所示,导向槽1112为矩形槽或梯形槽,当所述联动组件112处于第一状态或第三状态时,所述第一凸起1122a分别与所述导向槽1112的相对两侧边抵持。
54.具体的,不管采用矩形槽还是梯形槽,在弹性件1124储能完成释能过程中,使凸起抵持于矩形槽或梯形槽的侧边上,以带动驱动件111动作,从而保障有效的分闸或合闸,有利于提升操作时的安全性。
55.如图6所示,操作机构110还包括手柄113,手柄113与第一连接件1122远离设置第一凸起1122a的一端连接,用于驱动第一连接件1122通过铰接处与支撑板1121相对转动。这样一来,在操纵操作机构110时,通过手柄113带动第一连接件1122转动,第一连接件1122转动时,使得第一凸起1122a在第二连接件1123的滑槽内滑动的同时带动第二连接件1123转动,以实现联动组件112的动作,从而完成所需的分闸或合闸操作。
56.如图4和图6所示,手柄113包括把手1132以及与把手1132连接的驱动臂1134,驱动
臂1134上开设有限位槽1136,第一连接件1122远离设置第一凸起1122a的一端设置有第二凸起1122b,第二凸起1122b伸入至限位槽1136内;驱动手柄113转动,限位槽1136的槽壁作用于第二凸起1122b,以使第一连接件1122通过铰接处与支撑板1121相对转动。
57.示例的,当接触开关120处于合闸状态时,此时第二凸起1122b和限位槽1136的第一槽壁1136a抵持,弹性件1124处于自由延展状态(请参照图4);当需要驱动第一凸起1122a在导向槽1112内运动,并使弹性件1124储能时,则限位槽1136的第一槽壁1136a驱动第二凸起1122b运动的同时,使第二凸起1122b沿第一槽壁1136a滑动,弹性件1124储能完成。这时,若弹性件1124释能,则第二凸起1122b在弹性件1124的作用力下在限位槽1136内自第一槽壁1136a运动至限位槽1136的第二槽壁1136b,此时弹性件1124释能结束,第二凸起1122b位于第二槽壁1136b处(请参照图6),以完成分闸过程。另外,由于第一连接件1122的中部与支撑板1121铰接,在第一连接件1122与支撑板1121之间相对转动时,第一连接件1122的两端均为圆弧形路径,为了减少支撑板1121的开口大小,提升支撑板1121支撑的稳定性,在支撑板1121上还开设有第二弧形凹槽1121b,以使第二凸起1122b同时在第二弧形凹槽1121b和限位槽1136内运动。
58.可以理解的,若需要合闸,则驱动手柄113反向转动,此时第二凸起1122b和限位槽1136的第二槽壁1136b抵持,弹性件1124处于自由延展状态;当需要驱动第一凸起1122a在导向槽1112内运动,并使弹性件1124储能时,则限位槽1136的第二槽壁1136b驱动第二凸起1122b运动的同时,使第二凸起1122b沿第二槽壁1136b滑动,弹性件1124储能完成。这时,若弹性件1124释能,则第二凸起1122b在弹性件1124的作用力下在限位槽1136内自第二槽壁1136b运动至限位槽1136的第一槽壁1136a,此时弹性件1124释能结束,凸起位于第一槽壁1136a处,以完成合闸过程。
59.其中,限位槽1136可以为扇形槽、梯形槽或三角形槽,采用上述形式,使手柄113的推动方向与第一连接件1122的转动方向相反,有利于更好的适用安装环境,提升操作使用时的舒适性。
60.如图1和图7所示,导杆1221靠近操作机构110的一端分别设置有连接孔和安装槽1221a,驱动件111上对应设置有连接耳板,连接耳板能够嵌入安装槽1221a并通过连接孔连接。
61.具体的,当需要将操作机构110与接触开关120通过驱动件111与连动组件122连接时,通过驱动件111上的连接耳板与导杆1221上的安装槽1221a配合,以实现所需的连接。其中,连接耳板与安装槽1221a之间为紧配合,这样一来,可以避免因连接耳板与安装槽1221a之间具有间隙而发生相对位置的晃动,有利于提升连接的稳定性。同时,连接耳板与导杆1221之间通过连接孔固定连接,连接孔设置在安装槽1221a的槽底,且贯穿设置,连接孔内可以穿设螺钉,并通过螺钉与螺母的配合实现紧固。
62.如图7所示,导杆1221靠近操作机构110的一端还设置有卡槽1221b,卡槽1221b用于卡接挡片以对所述导杆1221进行轴向限位。由于驱动件111动作时,带动导杆1221与第二壳体121之间发生相对运动(轴向滑动),为了防止在驱动件111与连接组件之间未连接使,导杆1221与第二壳体121之间发生相对运动滑入第二壳体121内,可在导杆1221靠近操作机构110的一端设置卡槽1221b,以便于在卡槽1221b处设置夹子或者挡片,防止导杆1221滑入第二壳体121内。
63.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本实用新型可以有各种更改和变化。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