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防针刺的血气针

allin2022-07-13  173



1.本实用新型涉及医疗器械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防针刺的血气针。


背景技术:

2.动脉血气分析对临床指导氧疗调节机械通气的各种参数及纠正酸碱和电解质失衡等有很重要的意义,动脉血样采集方法对血气分析结果有很重要的影响,主要影响因素有抽样过程及后期送检时是否与空气隔离、是否凝血等。在对动脉血进行抽取时,需要使用血气针进行采集,在血气针的使用过程中,血气针的针头非常尖锐,在采集完血液时,由于针头没有很好的保护部件,一不小心就会误伤医护人员;此外,在针头取下丢弃的过程中,血气针残留的血液可能会滴溅到医护人员手上,造成医护人员职业暴露,影响医护人员的安全。


技术实现要素:

3.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防针刺的血气针,解决了现有技术中血气针在采集完血液时容易误伤医护人员的问题。
4.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以下技术方案:一种防针刺的血气针,包括依次连接的注射器、连接头和针头,所述注射器外活动套设有保护套,注射器上设有用于固定保护套的第一固定部,所述连接头上设有用于固定保护套的第二固定部,当保护套固定在第一固定部时,所述针头暴露在保护套外部;当保护套固定在第二固定部时,保护套脱离注射器并套在针头外部。
5.采用本实用新型的上述技术方案采集血液时,保护套固定在注射器的第一固定部,针头暴露出来,医护人员可采用该血气针正常抽取血液;血液采集时,医护人员可移动保护套,使保护套朝着针头的一端移动,保护套脱离注射器,然后将保护套固定在连接头上的第二固定部,此时保护套套在针头外部,防止针头误伤医护人员。
6.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一种可选方式,所述保护套的内壁设有第一内螺纹,所述第一固定部设有与所述第一内螺纹适配的第一外螺纹,所述第二固定部设有与所述第一内螺纹适配的第二外螺纹。
7.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一种可选方式,所述连接头靠近注射器的一端设有手持部,所述第二外螺纹设置在连接头靠近针头的一端。
8.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一种可选方式,所述连接头和针头为一体化结构。
9.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一种可选方式,所述保护套采用硬质透明材料制成。
10.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一种可选方式,所述注射器靠近连接头的一端设有注射头,所述连接头设有与所述注射头适配的第一套头,所述针头通过第一套头和注射头的作用与注射器内部连通。
11.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一种可选方式,所述注射器靠近连接头的一端设有第二套头,所述第二套头套设在第一套头外。
12.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一种可选方式,所述第二套头的内壁设有第二内螺纹,所述第一套头的外壁设有与所述第二内螺纹适配的第三外螺纹。
13.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一种可选方式,所述连接头还设有第三套头,所述第三套头套设在第二套头外。
14.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一种可选方式,所述注射器包括针筒,所述针筒内设有推杆,针筒表面设有刻度线和第一外螺纹。
15.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为:
16.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防针刺的血气针,在采集血液时,保护套固定在注射器的第一固定部,针头暴露出来,医护人员可采用该血气针正常抽取血液;血液采集时,医护人员可移动保护套,使保护套朝着针头的一端移动,保护套脱离注射器,然后将保护套固定在连接头上的第二固定部,此时保护套套在针头外部,防止针头误伤医护人员。本实用新型采用保护套的设计,极大地提高了采血的安全性,有效避免针头误伤医护人员,减少了安全隐患,降低了医护人员的工作难度,适合大面积推广使用。
附图说明
17.图1是本实用新型具体实施方式的结构示意图;
18.图2是本实用新型具体实施方式的一种使用状态图;
19.图3是本实用新型具体实施方式的另一种使用状态图。
20.图中:1-注射器;2-连接头;3-针头;4-保护套;5-第一内螺纹;6-第一外螺纹;7-第二外螺纹;8-手持部;9-注射头;10-第一套头;11-第二套头;12-第三套头。
具体实施方式
21.实施例
22.动脉血气分析对临床指导氧疗调节机械通气的各种参数及纠正酸碱和电解质失衡等有很重要的意义,动脉血样采集方法对血气分析结果有很重要的影响,主要影响因素有抽样过程及后期送检时是否与空气隔离、是否凝血等。在对动脉血进行抽取时,需要使用血气针进行采集,在血气针的使用过程中,血气针的针头非常尖锐,在采集完血液时,由于针头没有很好的保护部件,一不小心就会误伤医护人员;此外,在针头取下丢弃的过程中,血气针残留的血液可能会滴溅到医护人员手上,造成医护人员职业暴露,影响医护人员的安全。
23.基于上述问题,如图1-图3所示,本实施例提供了一种防针刺的血气针,包括依次连接的注射器1、连接头2和针头3,注射器1通过连接头2与针头3连通,实现血液采集功能。注射器1可以采用现有的注射器实现,其具体包括针筒,所述针筒内设有推杆,针筒表面设有刻度线。
24.所述注射器1外活动套设有保护套4,保护套4一般采用硬质透明材料制成,其厚度较薄,不会影响注射器1的正常使用。注射器1上设有用于固定保护套4的第一固定部,所述连接头2上设有用于固定保护套4的第二固定部,当保护套4固定在第一固定部时,所述针头3暴露在保护套4外部;当保护套4固定在第二固定部时,保护套4脱离注射器1并套在针头3外部。
25.在采集血液时,保护套4固定在注射器1的第一固定部,针头3暴露出来,医护人员可采用该血气针正常抽取血液;血液采集时,医护人员可移动保护套4,使保护套4朝着针头3的一端移动,保护套4脱离注射器1,然后将保护套4固定在连接头2上的第二固定部,此时保护套4套在针头3外部,防止针头3误伤医护人员。本实用新型采用保护套4的设计,极大地提高了采血的安全性,有效避免针头3误伤医护人员,减少了安全隐患,降低了医护人员的工作难度,适合大面积推广使用。
26.如图2和图3所示,具体地,所述保护套4的内壁设有第一内螺纹5,所述第一固定部设有与所述第一内螺纹5适配的第一外螺纹6,所述第二固定部设有与所述第一内螺纹5适配的第二外螺纹7。第一外螺纹6设置在针筒靠近推杆的一端,连接头2的外径与针筒的外径一致。初始时保护套4的第一内螺纹5与注射器1的第一外螺纹6螺纹连接,保护套4固定在注射器1上,血液采集完成后,医护人员可旋转保护套4,使保护套4的第一内螺纹5与注射器1的第一外螺纹6分离,保护套4沿着注射器1的外壁向针头3方向滑动,保护套4将针头3套住后,医护人员可继续旋转保护套4,使保护套4的第一内螺纹5与连接头2的第二外螺纹7螺纹连接,实现对保护套4的固定功能。
27.如图1所示,在本实施例中,所述连接头2靠近注射器1的一端设有手持部8,所述第二外螺纹7设置在连接头2靠近针头3的一端。优选地,所述连接头2和针头3为一体化结构。手持部8靠近注射器1,在针头3取下丢弃的过程中,医护人员可捏紧手持部8,然后使连接头2与注射器1分离,保护套4依然固定在连接头2上并套在针头3外,其可以有效避免针头3误伤医护人员的问题。
28.具体地,所述注射器1靠近连接头2的一端设有注射头9,注射头9与注射器1内部连通,所述连接头2设有与所述注射头9适配的第一套头10,第一套头10与针头3连通,所述针头3通过第一套头10和注射头9的连接作用与注射器1内部连通。
29.所述注射器1靠近连接头2的一端设有第二套头11,所述第二套头11套设在第一套头10外。第二套头11套设在注射头9外部,第二套头11与注射头9之间的间隙形成与第一套头10适配的第一卡槽,使得连接头2与注射器1的连接更加稳定。
30.优选地,所述第二套头11的内壁设有第二内螺纹,所述第一套头10的外壁设有与所述第二内螺纹适配的第三外螺纹,进一步提高连接头2与注射器1的连接稳定性。所述连接头2还设有第三套头12,所述第三套头12套设在第二套头11外。第三套头12套设在第一套头10外部,第三套头12与第一套头10之间的间隙形成与第二套头11适配的第二卡槽,连接头2与注射器1安装稳定性好,而且连接头2拆取方便。第三套头12将第一套头10套在内部,第二套头11将注射头9套在内部,可避免连接头2与注射器1分离时,注射头9和第一套头10上残留的血液滴溅到医护人员手上,造成医护人员职业暴露,影响医护人员的安全的问题。本实用新型结构简单,操作方便便捷,减少了安全隐患,降低了医护人员的工作难度,增加了工作效率和经济效益。
31.在本实用新型描述中,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固定”等应做广义理解,可以是固定连接,可拆卸连接,或成一体;可以是机械连接或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或两个元件的相互作用关系。对本领域技术人员而言,可以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此外,实施例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等包含于至少一种实施方式中,在不相互矛盾的情况下,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将不
同实施方式的特征进行组合。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上述具体实例方式,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基本技术构思,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无需经过创造性劳动,即可联想到的实施方式,均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转载请注明原文地址: https://www.8miu.com/read-825.html

最新回复(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