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本发明属于尺寸测量技术领域,更具体地说,涉及一种原木测量装置。
背景技术:2.在国内外贸易中木材材积由木材尺寸检量(简称检尺)获得,因而木材检尺的结果不但是国家进出口管理部门对进口木材进行监管、国内外木材贸易商对贸易成果进行结算的主要依据,也是检验检疫人员实施进口木材检验监管的关键。
3.目前木材尺寸检量普遍采用人工检尺的方式进行,劳动强度大,对人力资源要求很高。由于进口木材要求采用木材输出国家和地区的标准或国际通行标准进行检验,其标准内容繁杂,难于掌握,检尺人员对标准理解、经验、责任心等主观因素也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木材检尺的工作质量。在人工检尺过程中,必须将原木分散排列再逐一测量。不仅需要很大的操作场地空间、还额外增加了摆放原木和调整原木位置的工作量。
技术实现要素:4.针对现有的木材尺寸检量需要人工测量,工人劳动强度较大,而且对测量场地空间需求较大等问题,本发明提供一种原木测量装置,在原木处于堆垛状态下,对其两侧端面直径、长度进行自动化批量扫描测量,通过测量机构移动扫描的方式快速扫描整个原木堆,从而计算出原木的形状数据,不仅降低了工人的工作强度,而且节省测量空间。
5.为解决上述问题,本发明采用如下的技术方案。
6.一种原木测量装置,包括移动机构、机架和测量机构;所述测量机构安装在机架上,测量机构包括用于采集原木端面数据的端面测量子机构;所述移动机构安装在机架的底部,用于带动机架沿原木堆移动,在移动过程中由所述测量机构对原木堆进行移动式扫描、采集数据。
7.进一步的技术方案,所述端面测量子机构是用于采集原木端面的图像和/或计算原木端面的直径和/或提取附着于原木端面上的编码标签的索引信息的数据采集模块,所述端面测量子机构包括至少两个相机。
8.进一步的技术方案,测量机构还包括用于采集原木顶面数据的顶面测量子机构,所述顶面测量子机构包括至少一个相机。
9.进一步的技术方案,测量机构还包括用于采集原木堆三维轮廓数据的三维坐标测量子机构,所述三维坐标测量子机构包括至少一个激光雷达。
10.进一步的技术方案,所述机架整体构成龙门式结构,包括两个侧架和一个顶架,两个侧架的顶部通过顶架连接,侧架的高度高于原木堆的高度;移动机构安装在侧架的底部,端面测量子机构安装在侧架上,顶面测量子机构安装在顶架上。
11.进一步的技术方案,所述两个侧架都是具有伸缩功能的支架、两个侧架的高度能够同步调整,所述侧架能够通过伸缩调整以适应具有不同高度的原木堆。由于不同直径的原木在堆垛时形成的原木堆高度有一些差异,为取得最佳的采集效果,在进行移动扫描之
前、必须有针对性的对侧架进行调节,使得顶面测量子机构能够更好的完成工作。
12.进一步的技术方案,所述顶架可伸缩,包括伸缩机构和两个臂架,两个臂架的一端分别与两个侧架的顶部固定连接,两个臂架的另一端分别固定在伸缩机构的两端。
13.进一步的技术方案,所述机架整体为悬臂式结构,包括立架和横臂架,立架的高度高于原木堆的高度;所述立架的底部安装有移动机构,所述立架的顶部与横臂架的一端转动连接;端面测量子机构安装在立架上,顶面测量子机构安装在横臂架上。
14.进一步的技术方案,所述机架整体为悬臂式结构,包括立架和雷达臂架,立架的高度高于原木堆的高度;所述立架的底部安装有移动机构,所述立架的顶部与雷达臂架的一端转动连接;端面测量子机构安装在立架上,三维坐标测量子机构安装在雷达臂架上。
15.进一步的技术方案,所述机架整体为t型结构,包括立架、横臂架和雷达臂架,立架的高度高于原木堆的高度;所述立架的底部安装有移动机构,所述立架的顶部分别与横臂架的一端和雷达臂架的一端转动连接;端面测量子机构安装在立架上,顶面测量子机构安装在横臂架上,三维坐标测量子机构安装在雷达臂架上。
16.进一步的技术方案,所述立架是具有伸缩功能的支架,所述立架能够通过伸缩调整以适应具有不同高度的原木堆。由于不同直径的原木在堆垛时形成的原木堆高度有一些差异,为取得最佳的采集效果,在进行移动扫描之前、必须有针对性的对立架进行调节,使得顶面测量子机构或/和三维坐标测量子机构能够更好的完成工作。
17.相比于现有技术,本发明的有益效果为:
18.(1)本发明的一种原木测量装置,无需将原木分散排列,在原木堆垛状态下即可完成形状数据的采集和计算,节省操作空间、避免了额外的摆放原木和调整原木位置工作。
19.(2)本发明的一种原木测量装置,采用多台相机组合采集、并可与三维激光雷达配合,能够快速精准的获得原木堆中各原木的形状数据、位置数据和图像。
附图说明
20.图1是本发明的第一实施例的原木测量装置对原木堆进行测量的正视图;
21.图2是图1中原木测量装置对原木堆进行测量的右视图;
22.图3是图1中原木测量装置对原木堆进行测量的俯视图;
23.图4是本发明的第二实施例的原木测量装置对原木堆进行测量的正视图;
24.图5是图4中原木测量装置对原木堆进行测量的左视图;
25.图6是图4中原木测量装置对原木堆进行测量的俯视图;
26.图7是图4中原木测量装置的横臂架折叠收纳后的示意图;
27.图8是本发明的第三实施例的原木测量装置对原木堆进行测量的正视图;
28.图9是图8中原木测量装置对原木堆进行测量的左视图;
29.图10是图8中原木测量装置对原木堆进行测量的俯视图;
30.图11是图8中原木测量装置的雷达臂架折叠收纳后的示意图;
31.图12是同时采用横臂架和雷达臂架的原木测量装置的工作状态的示意图;
32.图13是同时采用横臂架和雷达臂架的原木测量装置的折叠收纳后的示意图;
33.图14是原木自动化管控方法的流程图;
34.图15是原木自动化管控方法中的图像拼接示意图。
35.图中标号表示为:
36.1、机架;111、侧架;112、顶架;1120、臂架;1121、伸缩机构;121、立架;122、横臂架;123、雷达臂架;
37.2、测量机构;21、相机;22、激光雷达;
38.3、移动机构。
具体实施方式
39.下面结合具体实施例和附图对本发明进一步进行描述。
40.实施例1
41.本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原木测量装置,如图1所示,包括移动机构3、机架1和测量机构2;移动机构3安装在机架1的底部。测量机构2安装在机架1上,移动机构3带动机架1沿原木堆的堆垛方向运动以使测量机构2扫描整个原木堆,测量机构2从原木堆的外部对原木堆进行测量。
42.测量机构2从多个方位由外向内采集原木堆中各原木的形状信息,具体而言,测量机构2至少包括用于采集原木的端面数据的端面测量子机构,还可以包括用于采集原木的顶面的顶面测量子机构和/或用于获取原木堆的三维形状数据的激光雷达22。其中,端面测量子机构包括在两个侧架111上分别安装的至少两个相机21,各个相机21沿侧架111的高度方向等间距排列在侧架111上,从原木端面的外侧向内拍摄一侧的原木端面图像、并进行分析计算。
43.顶面测量子机构包括至少一个相机21,从原木堆的顶部向下拍摄原木堆顶部的图像、并进行分析计算。
44.激光雷达22从原木堆侧面的上方或斜上方采集原木数据,所产生的三维点云数据图对于三维空间形状位置的标定是很精确的,能够较精准的完成形状测量。
45.如图1至图2所示,机架1整体为龙门式结构,包括两个侧架111和一个可伸缩的顶架112,两个侧架111的顶部通过顶架112固定连接,侧架111的高度高于原木堆的高度,移动机构3安装在侧架111的底部。其中,顶架112包括伸缩机构1121和两个臂架1120,两个臂架1120的一端分别与两个侧架111的顶部固定连接,两个臂架1120的另一端分别固定在伸缩机构1121的两端,通过伸缩机构1121可以调节两个侧架111之间的距离,使两个侧架111之间的距离大于原木堆中各原木的长度。用于适应不同的原木堆的原木长度规格有所不同的情况。
46.如图3所示,在工作过程中,原木测量装置沿d1所示的方向做整体移动,测量机构2从多个方位由外向内采集原木堆中各原木的形状信息。
47.由于机架1整体构成龙门式结构,在扫描过程中龙门式的框架结构的尺寸为固定值,以此数据作为参照,依靠若干个相机21的图像数据,经过分析计算即可获得所需的原木形状数据,即通过数据处理系统汇总测量机构2采集的信息计算出各原木的形状数据和位置坐标。
48.实施例2
49.本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原木测量装置,如图4至图7所示,包括移动机构3、机架1和测量机构2;移动机构3安装在机架1的底部。测量机构2安装在机架1上,移动机构3带动机架1
沿原木堆的堆垛方向运动以使测量机构2扫描整个原木堆,测量机构2从原木堆的外部对原木堆进行测量。
50.机架1整体为悬臂式结构,包括立架121和横臂架122,立架121的底部安装有移动机构3,立架121的顶部与横臂架122的一端连接。其中,立架121的高度高于原木堆的高度。立架121上安装有端面测量子机构,横臂架122上安装有顶面测量子机构,移动机构3带动立架121和横臂架122共同沿着原木堆的侧面移动,在移动过程中完成对原木堆的一侧的端面和顶面的形状数据的测量。
51.如图6所示,原木测量装置沿d2或d3所示的方向做整体移动,测量机构2从多个方位由外向内采集原木堆中各原木的形状信息。具体而言,测量机构2包括:
52.端面测量子机构,由在立架121上竖向分布的若干个相机21构成,用于向内采集原木的一侧的端面数据;
53.顶面测量子机构,由在横臂架122上安装的一个或多个相机21构成,用于向下采集原木的一侧的顶面数据。
54.由于本实施例的原木测量装置一次只能采集原木堆一侧的数据,为了获取完整的数据,可以采取以下措施:使用两个结构相同的原木测量装置分别从原木堆的两侧进行同步数据采集,两个原木测量装置可以采用左右镜像布置,即第一个原木测量装置沿d2方向移动、第二个原木测量装置沿d3方向移动,并将数据合并处理;或者,采用一台原木测量装置首先沿d2方向移动、然后将原木测量装置调整到原木堆的另一侧沿d3方向移动、完成移动式扫描。
55.作为一种优选的实施方式,横臂架122可转动地安装至立架121。横臂架122具有展开工作状态和折叠收纳状态;横臂架122相对于立架121在展开工作状态和折叠收纳状态之间转动。
56.在展开工作状态时,横臂架122可以与立架121呈一定的展开角度并锁定,便于从不同角度采集多元化的原木信息,所述的展开角度如90度、120度等,可优选为90度。在折叠收纳状态时,横臂架122旋转到与立架121并拢,便于收纳和保养。
57.本实施例的原木测量装置小巧灵便、适用场景更多、尤其适用于木材堆间距较小的场景,通过采用可折叠收纳的结构,能够方便设备保养和运输、并在狭小的场地中展开。
58.实施例3
59.本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原木测量装置,如图8至图11所示,包括移动机构3、机架1和测量机构2;移动机构3安装在机架1的底部。测量机构2安装在机架1上,移动机构3带动机架1沿原木堆的堆垛方向运动以使测量机构2扫描整个原木堆,测量机构2从原木堆的外部对原木堆进行测量。
60.机架1整体为悬臂式结构,包括立架121和雷达臂架123,立架121的底部安装有移动机构3,立架121的顶部与雷达臂架123的一端连接,其中,立架121的高度大于原木堆的高度。
61.立架121上安装有端面测量子机构,雷达臂架123安装有激光雷达22。移动机构3带动立架121和雷达臂架123共同沿原木堆的侧面移动,在移动过程中完成对原木堆的一侧的端面和原木堆的一侧的三维轮廓数据的测量。
62.如图10所示,本实施例的原木测量装置沿d4所示的方向做整体移动,测量机构2从
多个方位由外向内采集原木堆中各原木的形状信息。具体而言,测量机构2包括:
63.端面测量子机构,由在立架121上竖向分布的若干个相机21构成,用于向内采集原木的一侧的端面数据;
64.三维坐标测量子机构,激光雷达22的采集范围至少应覆盖原木堆一侧端面的底部和原木堆另一侧端面的顶部;然后分别从原木堆的两侧端面进行数据采集,两组数据中原木堆顶部数据是重叠的,以两组数据的重叠部分为依据、将两组数据拼接合并成完整的原木堆三维形状数据。
65.由于本实施例的原木测量装置一次只能采集原木堆一侧的数据,为了获取完整的数据,可以采取以下措施:如图8中d4所示的方向,原木测量装置首先沿原木堆的一侧移动、进行数据采集;完成之后转移到原木堆的另一侧,再沿原木堆的另一侧移动、进行数据采集,最后将数据合并处理。需要说明的是,上述措施与第二实施例中对应的措施可以互换使用。
66.作为一种优选的实施方式,雷达臂架123可转动地安装至立架121上;雷达臂架123具有展开工作状态和折叠收纳状态;雷达臂架123相对于立架121在所述展开工作状态和所述折叠收纳状态之间转动。雷达臂架123的展开过程,使得激光雷达22与原木端面之间的距离逐渐拉大、直至到达所述的激光雷达22所需的工作距离。
67.需要说明的是,出于成本因素,由于普通的激光雷达22视场角一般较小,因此其工作位置应距离原木堆较远(需要保持约3-5米的工作距离);同时由于场地原因、各个原木堆之间的间距较小(原木堆的间距不足1米);采用向外旋转展开的雷达臂架123可以较好的满足激光雷达22的使用条件、并克服场地的限制。
68.在展开工作状态时,雷达臂架123可以与立架121呈一定的展开角度并锁定,便于从不同角度采集多元化的原木信息,所述的展开角度如90度、120度等,可优选为120度,使得激光雷达22的采集范围能够从侧上方完全覆盖原木堆。在折叠收纳状态时,雷达臂架123旋转到与立架121并拢,便于收纳和保养。
69.本实施例的原木测量装置小巧灵便、适用场景更多、尤其适用于木材堆间距较小的场景,通过采用三维激光雷达22大幅减少了计算量和计算难度。通过采用可折叠收纳的结构,能够方便设备保养和运输、并在狭小的场地中展开、满足三维激光雷达22需要较远距离进行采集的要求。
70.另外,在某些情况下,可以将实施例2和本实施例结合使用以提升数据采集效果,即同时采用横臂架122和雷达臂架123。如图12和图13所示,机架1整体为t型结构,包括立架121、横臂架122和雷达臂架123,立架121的高度高于原木堆的高度。立架121的底部安装有移动机构3,立架121的顶部分别与横臂架122的一端和雷达臂架123的一端转动连接。端面测量子机构安装在立架121上,顶面测量子机构安装在横臂架122上,三维坐标测量子机构安装在雷达臂架123上。由于横臂架122和雷达臂架123的展开方向不同,因此共同使用不会造成相互干扰。
71.针对上述实施例1-3中的原木测量装置,提供一种原木自动化管控方法,如图14所示,该方法的步骤包括:
72.步骤s1,标签制作装置批量制作编码标签,其中,编码标签中包括图形编码或/和文字,并且编码标签具有唯一性的索引信息。
73.其中,预先通过标签制作装置批量制作编码标签能够有效的降低成本。本发明的应用场景与现有的很多应用场景(如快递业务)不同,由于原木的数量庞大(检测量达到数亿根/年),单根原木的测量成本很低;相比于在检尺过程中逐一实时打印编码标签再粘贴到原木端面上的做法,其成本可以降低不少、同时运行效率也得以提升。预先批量制作编码标签的另一个好处是可以节省现场识别之后实时打印标签的时间过程,缩短约1-2秒/个的时间,对于每年数以亿计的标签而言、时间的节约是十分重要的。
74.步骤s2,标签附着装置将各编码标签逐一附着于原木堆的各原木的标记面上,标记面为原木堆的一个端面,原木堆为堆垛放置。
75.其中,基于标签制作装置批量制作编码标签,采用自动化的标签附着装置将各编码标签逐一附着于原木堆的各原木的标记面上,相比现有的编码标签的人工粘贴方式能够极大的缩减粘贴标签的操作时间、并能够避免差错,进一步提高了原木自动化管控的效率。
76.步骤s3,向至少包含移动机构和测量机构的原木测量装置发送检测指令,在移动机构的驱动下,使原木测量装置对原木堆的整体进行移动式扫描,采集原木堆图像;根据采集的原木堆图像计算各原木的形状数据,并记录各原木端面上附着的编码标签的索引信息,将各原木的形状数据和编码标签的索引信息上传至数据库。
77.其中,原木的形状数据包括:各原木端面直径、各原木的长度和各原木在原木堆中的位置坐标中的一种或若干种。并且,由于附着标签的速度较慢(1-2秒/个)、而扫描识别的过程速度较快(0.1秒/个),因此将附着标签和扫描识别的过程分开,能够充分发挥各种设备的效率,不会产生设备运行不同步而相互等待的情况。
78.步骤s4,数据库将接收到的各原木的形状数据和编码标签的索引信息进行数据关联,并保存。
79.作为一种优选的实施方式,该方法还包括:当终端对目标原木所附着的编码标签进行扫描时,识别所述编码标签中的索引信息,所述终端根据索引信息向数据库发送信息获取指令,向所述数据库获取目标原木的形状数据。
80.作为一种具体的实施方式,移动机构的移动方式为:移动机构根据预先设置的轨道或标记线作为引导,控制移动机构的运动方向;当以轨道作为引导时,在场地中设置轨道、控制移动机构在轨道上移动;当以标记线作为引导时,通过原木测量装置对标记线进行识别,控制移动机构沿标记线方向自动移动。
81.作为一种优选的实施方式,在移动过程中,各相机实时对原木堆进行拍摄,获得不同角度的原木堆图像;通过对不同角度的原木堆图像进行对比分析,计算获得原木的形状数据;其中,至少存在一个相机拍摄到原木堆的各原木端面上附着的编码标签的图像。
82.其中,设置若干个相机可以分别从不同的角度拍摄原木堆的图像,获得不同角度的原木堆图像,各相邻视野的相机采集的原木堆图像的拍摄范围存在部分重叠(一般重叠范围设定为大于总范围的10%),从而可以将各相邻视野的相机采集的原木堆图像中的内容拼接合并;在移动过程中对原木堆的各个局部区域进行数据采集、最终汇总成连贯的原木堆整体图像。在拼接过程中,各原木堆图中的重叠部分,以重叠的方式拼接,两个重叠部分保留清晰度更高的部分,掩盖或剪切掉清晰度相对低的部分。
83.作为一种优选的实施方式,使用的是设置有激光雷达的原木测量装置时,在移动过程中,三维激光雷达同时对原木堆进行扫描,并将扫描到的三维点云数据与原木堆图像
结合进行对比分析,计算获得原木的形状数据,在原木堆图像上对各原木的形状数据和位置进行关联标注。
84.其中,激光雷达所产生的三维点云数据图对于三维空间形状位置的标定是很精确的、但点的密度和激光雷达设备的成本正相关;在本应用中,由于原木堆具有较容易分辨的形态,因此不需要使用高端的激光雷达、即可对原木的形状数据和位置进行标定;然后与相机拍摄的图像相结合的过程,是将各原木的数据与其端面图像逐一进行关联,并且可以带入图像对三维点云数据进行验算。
85.还可以采用多台相机组合采集、并与三维激光雷达配合,能够进一步快速精准的获得原木堆中各原木的形状数据、位置数据和图像,并且还能根据位置数据进一步高效的实现在各原木端面自动附着编码标签的操作。
86.作为一种优选的实施方式,原木自动化管控方法还包括:在原木测量装置对原木堆的整体进行移动式扫描的过程中,原木测量装置实时对采集到的原木堆图像的清晰度进行检测;当检测到原木堆图像中存在部分标签或/和部分原木端面不清晰时,对不清晰的标签或/和原木端面的位置进行对焦调节、单独拍摄清晰的图像;将单独拍摄的清晰的局部图像提取出来,对应的替换原木堆图像中不清晰的位置并保存。
87.其中,标签不清晰是指从目标图像中无法识别出编码标签上标识的信息,包括编码标签中的图形编码或/和文字或/和编码标签的唯一性的索引信息。原木端面不清晰是指从目标图像中无法识别出原木端面的纹路、边界等。
88.作为一种优选的实施方式,根据采集的原木堆图像计算各原木的形状数据的步骤包括:采用预设的标定方法,根据已确定的相机拍摄位置或/和原木堆图像中的物体的物理尺寸数据、对所述原木堆图像的像素精度数值进行标定;然后,根据所述图像精度数值对所述原木堆图像中各原木的形状数据进行分析,获得所述原木堆图像中各原木的形状数据。
89.其中,所述的图像的像素精度通常采用dpi(dots per inch,每英寸点数)做为计量单位,体现了物体的数字图像的像素数量与物体的物理尺寸之间的对应关系。根据图像的像素数可换算为景物的实际大小,即根据原木堆图像的像素数即可换算出原木的形状数据。当各个物体位置相对于镜头的距离基本相同(即各个原木端面位置虽然有所差异但近似处于一个平面位置)时,换算出原木的形状数据更加准确。
90.作为一种优选的实施方式,预设的标定方法为以下的任意一种标定方法或以下任意若干种标定方法的组合:
91.第一种标定方法:对同一拍摄方向上的相机拍摄的原木堆图像中重叠的部分,进行图像对比完成图像的拼接,获得拼接后的图像,同一拍摄方向上的相机至少有两个,且各相机的拍摄范围有所重叠;根据各原木堆图像的中心点所在的位置,将该中心点所在的位置对应到拼接后的图像上作为参照点;根据拼接后的图像的各参照点的像素距离与各相机之间的物理距离相关联,实现对原木堆图像的像素精度进行标定。
92.其中,同一拍摄方向是指若干个相机沿一条直线均匀分布,拍摄方向垂直于该连线,如图15所示,以同一拍摄方向的两台相机分别拍摄一副图像并进行拼接的过程为例:两台同一拍摄方向的相机安装间距为d01;当两幅图像的重叠区域较大时(超过全图的10%),根据两幅图像的重叠部分进行图像拼接是比较容易的;由于两台相机所拍摄图像的像素精度(dpi)可能会有一些小的差别、具体体现为重叠部分的图像一大一小;在图像拼接过程
中、应至少对其中一副图像进行缩放、使得两幅图像的像素精度被调整为一致;拼接之后,两幅原始图像的中心点坐标之间的距离pix01已确定;此时就可以获得拼接后图像的像素精度的具体数值,即为pix01/d01。
93.采用若干台相机在同一拍摄方向上分段拍摄具有以下的必要性和优点:
94.第一,提升拍摄精度,例如足以拍摄编码标签的图像和内容;
95.第二,缩减拍摄物距(例如缩减到小于50厘米),由于相机视场角有限、因此通过分段拍摄能够有效的缩减拍摄物距;由于在堆放场地中各原木堆之间的间距较小(例如存在间距小于100厘米的情况),采用分段拍摄能减小拍摄距离、适应较复杂的场地条件。
96.第二种标定方法:对于拍摄有附着编码标签的原木端面的原木堆图像,采用统一规格的编码标签,以编码标签的尺寸数据为依据,实现对原木堆图像的像素精度进行标定,并且计算出该原木端面的尺寸数据,以及该原木端面与拍摄方向之间的角度。
97.第三种标定方法:移动机构驱动使得原木测量装置做整体移动进行数据采集,根据各相机已固定在原木测量装置上的安装位置和拍摄角度获得各相机之间的物理位置数据和位置关系,结合原木堆图像计算得到各相机与原木堆之间的物距,实现对原木堆图像的像素精度进行标定。
98.作为一种优选的实施方式,原木自动化管控方法还包括:对各相机不同角度、不同位置拍摄的所有原木堆图像进行内容拼接,形成体现了原木堆的顶部图像和原木端面全貌的完整图像,上传至图像库中存储。
99.其中,不同角度的原木堆图像是一次采集过程中,多个相机同时拍摄的图像,不同位置拍摄的所有原木堆图像是在移动机构移动的过程中多次拍摄的图像。将各相机不同角度、不同位置拍摄的原木堆图像的重叠部分进行拼接,从而可以依次将各次采集的内容拼接合并汇总成原木堆的顶部图像和原木端面全貌的完整图像。测量机构每次只能采集当前范围(视场)之内的数据信息,在移动过程中,测量机构下一次采集的范围应与前一次采集的范围有所重叠(一般设定为大于总范围的10%),由此能够依次将各次采集的内容拼接合并,汇总成统一标定的连贯的整体数据。
100.在后续的管理环节中,若少量原木的编码标签丢失,通过拍摄端面图像与图像库中留存的端面图像进行匹配,找到对应的原木尺寸数据。
101.作为一种优选的实施方式,存在部分原木的编码标签丢失时,通过拍摄目标原木的端面图像与数据库中存储的端面全貌的完整图像进行匹配,获取目标原木对应的形状数据。具体的,由于编码标签丢失的情况属于偶发事件,因此可以首先提取邻近的其他原木上的标签信息从而缩小检索和匹配的范围,然后拍摄已丢失标签的原木端面图像,通过端面纹路的对比匹配即可找到对应的数据。
102.上述原木自动化管控方法,无需将原木分散排列,在原木堆垛状态下即可完成形状数据的采集和计算,节省操作空间、避免了额外的摆放原木和调整原木位置的工作,提高木材检尺作业的效率;进一步地,首先生成标签再关联个体信息的方案,成本更低、对应的机械结构设计也更灵活;并且通过在原木堆的一侧原木端面上附着识别编码标签、并在测量过程中同步保存两侧端面和编码标签的图像并存档,便于进行后续的管理、出库和溯源核查等操作。
103.以上实施例的各技术特征可以进行任意的组合,为使描述简洁,未对上述实施例
中的各个技术特征所有可能的组合都进行描述,然而,只要这些技术特征的组合不存在矛盾,都应当认为是本说明书记载的范围。
104.以上所述实施例仅表达了本技术的几种实施方式,其描述较为具体和详细,但并不能因此而理解为对发明专利范围的限制。应当指出的是,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技术构思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变形和改进,这些都属于本技术的保护范围。因此,本技术专利的保护范围应以所附权利要求为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