车身总成吊具的制作方法

allin2022-07-12  205



1.本实用新型涉及汽车车身生产加工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车身总成吊具。


背景技术:

2.汽车焊接车间内,一般需要配设两个主焊线工位和一个调整线工位,而在白车身加工时,需要利用转运吊具吊装白车身。现有技术中的生产线连续作业时,吊具需现将白车身从第一个主焊线工位转运至调整线工位,再返回第二主焊线工位,将白车身从两个主焊线工位来回转运存在较长的等待时间,严重影响生产节拍,生产效率低下。
3.其次,现有技术中的吊具发生故障时,没有临时措施,因此只能在维修后才能继续生产。
4.为了克服这一问题,无论从吊具的结构的研发角度,还是从生产线的吊具布局的角度看,本领域的技术人员都需要研发一种适用于车身总成生产用的转运吊具。


技术实现要素:

5.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结构稳定高、结构新颖、能够与原有吊具共同作业的车身总成吊具。
6.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
7.本实用新型的一种车身总成吊具,该吊具安装于车间内的工字钢,所述吊具包括:
8.与所述工字钢滑动连接的上框架;以及
9.位于所述上框架下方的下框架;
10.所述下框架的两侧集成有吊臂组件,两组所述吊臂组件之间的空间为吊装车身总成的吊装空间;
11.所述上框架上安装有电葫芦连接座;
12.所述下框架通过安装在所述电葫芦连接座上的电葫芦吊装在所述上框架下方;
13.所述下框架通过所述电葫芦调整高度。
14.进一步的,所述上框架和所述下框架之间设置有导向组件;
15.所述导向组件包括:
16.一端通过导杆连接板与所述下框架的边缘固连、另一端沿竖直方向朝向所述上框架延伸的导杆;以及
17.固连于所述上框架侧面的卡箍件;
18.所述导杆穿设于所述卡箍件内;
19.所述下框架通过该导向组件保持升降的运动轨迹。
20.进一步的,所述上框架为四边体钢结构框架;
21.所述上框架靠近所述工字钢一端的两侧通过滑轮连接座安装有滑轮,且所述滑轮安装于所述工字钢的翼板上以与所述工字钢形成为滑动连接;
22.所述上框架的上端的中部具有两根横杆;
23.所述电葫芦连接座固连于所述横杆上。
24.进一步的,所述下框架被配置为四边形钢结构框架;
25.所述下框架的中部位置具有与所述电葫芦匹配的吊装座,所述吊装座上安装有吊耳。
26.进一步的,所述吊臂组件包括:
27.与所述下框架装配固定的吊臂连接座;
28.铰接于所述吊臂连接座的吊臂;以及
29.集成于所述下框架、并驱动所述吊臂摆动以调整吊装空间大小的驱动组件。
30.进一步的,所述吊臂的上端通过销轴与所述吊臂连接座铰接;
31.所述吊臂的下端且朝向所述吊装空间一侧安装有三块尼龙块;
32.所述吊臂通过所述尼龙块与车身总成的侧面接触。
33.进一步的,所述驱动组件包括:
34.与所述下框架固连的气缸连接座;以及
35.集成于所述气缸连接座的气缸;
36.所述气缸的缸杆通过连接板组与所述吊臂连接以通过所述缸杆的伸出长度调整所述吊臂的角度。
37.进一步的,所述连接板组包括:
38.与所述气缸的缸杆连接的第一连接板;以及
39.与所述吊臂连接的第二连接板;
40.所述第一连接板的上部呈折弯状,所述第一连接板的下部为直板;
41.所述第一连接板的直板处与所述第二连接板固连以实现与所述吊臂的连接。
42.在上述技术方案中,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车身总成吊具,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43.本实用新型的吊具与原有吊具共同使用,实现了一开一备,可以提高生产效率;吊具分为上框架和下框架,并且利用电葫芦调整下框架的高度,并以导向组件作为下框架升降的导向部件,稳定好。利用气缸作为吊臂的摆动的驱动部件,能够方便装卸车身总成,提高运转效率和稳定性。
44.本实用新型的吊具与原吊具共同使用,整个生产线同步运行,消除了等待时间,提升整线运行效率11%,提高综合效益。
附图说明
45.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技术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中记载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46.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一种车身总成吊具的结构示意图;
47.图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一种车身总成吊具的吊臂组件的结构示意图。
48.附图标记说明:
49.1、上框架;2、下框架;3、吊臂组件;6、工字钢;
50.101、滑轮连接座;102、滑轮;
51.301、吊臂;302、尼龙块;303、气缸连接座;304、气缸;305、吊臂连接座;306、销轴;
307、第一连接板;308、第二连接板;
52.401、电葫芦连接座;402、吊装座;403、吊耳;
53.501、导杆连接板;502、导杆;503、卡箍件。
具体实施方式
54.为了使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更好地理解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下面将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的详细介绍。
55.参见图1~图2所示;
56.本实施例公开了一种车身总成吊具,该吊具安装于车间内的工字钢6,吊具包括:
57.与工字钢6滑动连接的上框架1;以及
58.位于上框架1下方的下框架2;
59.下框架2的两侧集成有吊臂组件3,两组吊臂组件3之间的空间为吊装车身总成的吊装空间;
60.上框架1上安装有电葫芦连接座401;
61.下框架2通过安装在电葫芦连接座401上的电葫芦吊装在上框架1下方;
62.下框架2通过电葫芦调整高度。
63.具体的,本实施例公开了一种与生产线原有吊具共同作业和使用的车身总成吊具,其滑动连接于车间的工字钢6上,该吊具主要包括上框架1和下框架2,以及吊装车身总成的吊臂组件3。下框架2通过电葫芦调整高度,而下方的吊臂组件3则用以夹持和吊装车身总成,从而适配生产要求。
64.优选的,本实施例的上框架1和下框架2之间设置有导向组件;
65.导向组件包括:
66.一端通过导杆连接板501与下框架2的边缘固连、另一端沿竖直方向朝向上框架1延伸的导杆502;以及
67.固连于上框架1侧面的卡箍件503;
68.导杆502穿设于卡箍件503内;
69.下框架2通过该导向组件保持升降的运动轨迹。
70.由于本实施例的下框架2是通过电葫芦进行高度的调整,为了时刻保持竖直运动,本实施例的下框架2与上框架1之间设计了导向组件。而导向组件通过导杆502和卡箍件503的导向作用实时保持下框架2的竖直运动,以保证吊装的车身总成的平稳。
71.优选的,本实施例的上框架1为四边体钢结构框架;
72.上框架1靠近工字钢6一端的两侧通过滑轮连接座101安装有滑轮102,且滑轮102安装于工字钢6的翼板上以与工字钢6形成为滑动连接;
73.上框架1的上端的中部具有两根横杆;
74.电葫芦连接座401固连于横杆上。
75.优选的,本实施例的下框架2被配置为四边形钢结构框架;
76.下框架2的中部位置具有与电葫芦匹配的吊装座402,吊装座402上安装有吊耳403。
77.本实施例进一步地限定了上框架1和下框架2的结构,上框架1呈四边体钢结构框
架,滑动连接于上方的工字钢6处,而电葫芦安装在上框架1的上部,电葫芦的吊装线穿过上框架1地延伸至下框架2的吊装座402处,并与吊耳403连接,从而实现下框架2的吊装和高度调整。
78.优选的,本实施例又进一步地限定了吊臂组件3的结构,其中,吊臂组件3包括:
79.与下框架2装配固定的吊臂连接座305;
80.铰接于吊臂连接座305的吊臂301;以及
81.集成于下框架2、并驱动吊臂301摆动以调整吊装空间大小的驱动组件。
82.吊臂301的上端通过销轴306与吊臂连接座305铰接;
83.吊臂301的下端且朝向吊装空间一侧安装有三块尼龙块302;
84.吊臂301通过尼龙块302与车身总成的侧面接触。
85.驱动组件包括:
86.与下框架2固连的气缸连接座303;以及
87.集成于气缸连接座303的气缸304;
88.气缸304的缸杆通过连接板组与吊臂301连接以通过缸杆的伸出长度调整吊臂301的角度。
89.另外,上述的连接板组包括:
90.与气缸304的缸杆连接的第一连接板307;以及
91.与吊臂301连接的第二连接板308;
92.第一连接板307的上部呈折弯状,第一连接板307的下部为直板;
93.第一连接板307的直板处与第二连接板308固连以实现与吊臂301的连接。
94.吊臂组件3是吊具与车身总成直接接触并吊装车身总成的主要部件,其通过吊臂301接触车身总成,为了保护车身总成,起到一定的缓冲作用,在吊臂301与车身总成的连接处设置了三块尼龙块302。而本实施例的吊臂301与吊臂连接座305铰接,能够相对于吊臂连接座305摆动,驱动部件以气缸304作为主要动力部件,利用连接板组的连接和结构,实现了吊臂301的转动。
95.工作时,先将急停按钮向右旋转解除急停,按下操作手柄上的前进按钮,电机驱动行走导论机构使吊具向前移动,移动到车身总成所在位置,按下操作手柄上的打开按钮,两个气缸同时驱动吊臂向外转动以打开,随后按下操作手柄上的闭合按钮,吊具夹持车身总成的两侧,按下操作手柄上升按钮,吊具将车身总成吊装至固定位置,最后按下操作手柄打开按钮,将吊具打开,并完成车身总成的转运作业。
96.在上述技术方案中,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车身总成吊具,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97.本实用新型的吊具与原有吊具共同使用,实现了一开一备,可以提高生产效率;吊具分为上框架1和下框架2,并且利用电葫芦调整下框架2的高度,并以导向组件作为下框架2升降的导向部件,稳定好。利用气缸304作为吊臂301的摆动的驱动部件,能够方便装卸车身总成,提高运转效率和稳定性。
98.本实用新型的吊具与原吊具共同使用,整个生产线同步运行,消除了等待时间,提升整线运行效率11%,提高综合效益。
99.以上只通过说明的方式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某些示范性实施例,毋庸置疑,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在不偏离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范围的情况下,可以用各种不同的
方式对所描述的实施例进行修正。因此,上述附图和描述在本质上是说明性的,不应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权利要求保护范围的限制。
转载请注明原文地址: https://www.8miu.com/read-573.html

最新回复(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