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集成变压器的制作方法

allin2022-07-12  215


1.本发明涉及变压器领域技术,尤其是指一种集成变压器。


背景技术:

2.目前,随着新能源汽车的发展,多合一的电驱动系统已成为趋势,其设计趋向于集成化、小体积、高功率密度;但是,现有的变压器依然是常规的塑胶骨架结构设计,设计优化大多在于磁芯和线材方面,使得变压器体积依然过大,功率密度欠佳。
3.因此,需要研究一种新的技术方案来解决上述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4.有鉴于此,本发明针对现有技术存在之缺失,其主要目的是提供一种集成变压器,其通过初级绕组和次级绕组的设计,一方面利用压方绞线替代传统初级绕组的绝缘线,另一方面两个铜箔片弯折围成矩形管状以替代传统骨架的使用,以实现满足小体积高功率的目的。
5.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采用如下之技术方案:
6.一种集成变压器,包括有底座及设置于底座上的第一线圈模块、电感模块;其中:所述第一线圈模块包括有第一磁芯、初级绕组和次级绕组,所述初级绕组由压方绞线绕制而成,所述次级绕组为铜箔绕组,所述次级绕组包括有两个铜箔片,两个铜箔片均弯折围成矩形管状并相对第一磁芯中心由内向外的方式依次设置,所述铜箔片上设置有第一弯折部,两个铜箔片的第一弯折部对称式设置并形成有用于安置初次绕组的绕线槽,所述初级绕组设置于绕线槽内;所述电感模块设置于第一磁芯的一侧。
7.作为一种优选方案,两个铜箔片分别定义为第一铜箔片、第二铜箔片,所述第一铜箔片设置于第二铜箔片的内侧,所述第一铜箔片的第一弯折部自第一铜箔片的右端上侧向上弯折设置,所述第二铜箔片的第一弯折部自第二铜箔片的左端上侧向上弯折设置。
8.作为一种优选方案,所述第一铜箔片的右端前侧设置有第二弯折部,所述第二铜箔片的右端后侧设置有第三弯折部,所述第二铜箔片的左端前侧、后侧均设置有第四弯折部,所述初级绕组的右端受限于第一铜箔片的第一弯折部、第二弯折部和第二铜箔片的第三弯折部上,所述初级绕组的左端受限于第二铜箔片的第一弯折部、第四弯折部上。
9.作为一种优选方案,还包括有第一挡板和第二挡板,所述第一挡板和第二挡板分别设置于初级绕组的左、右端,并夹设于初级绕组和相应的弯折部之间。
10.作为一种优选方案,所述第一挡板和第二挡板均设置有至少三个定位部,所述第一挡板的三个定位部分别对应第二铜箔片的第一弯折部、第四弯折部设置,所述第二挡板的三个定位部分别对应第一铜箔片的第一弯折部、第二弯折部和第二铜箔片的第三弯折部设置,所述第一弯折部、第二弯折部、第三弯折部和第四弯折部上均设置有定位口,所述定位部适配定位于定位口。
11.作为一种优选方案,所述第一挡板和第二挡板均设置有两个并前后布置,所述第
一挡板、第二挡板的内侧均具有匹配铜箔片外周面的定位面。
12.作为一种优选方案,所述第一铜箔片和第二铜箔片的右端下侧均向右延伸设置有第一延伸部,所述第一铜箔片的第一延伸部设置于第二铜箔片的第一延伸部的上侧,所述第一延伸部的右端向下延伸设置有第二延伸部,所述底座的下端对应第二延伸部设置有第一让位口,所述第二延伸部的下端自第一让位口外露;且,所述第一铜箔片的第一延伸部、第二铜箔片的第一延伸部位于第二弯折部、第三弯折部之间。
13.作为一种优选方案,所述第二弯折部、第三弯折部的下端均向右延伸设置有第三延伸部,所述第三延伸部低于第一延伸部,所述第三延伸部的右端向下延伸设置有第四延伸部,所述底座的下端对应第四延伸部设置有第二让位口,所述第四延伸部的下端自第二让位口外露。
14.作为一种优选方案,还包括有第二线圈模块,所述第二线圈模块设置于第一线圈模块的左侧,所述第二线圈模块包括有第二磁芯、骨架和线圈绕组,所述线圈绕组套设于骨架上,所述骨架设置于第二磁芯的中心,所述线圈绕组由压方绞线绕制而成,所述初级绕组和线圈绕组均连接有pin脚,所述初级绕组和线圈绕组均具有引出线,所述线圈绕组的引出线的一端连接于初级绕组,另一端连接于pin脚,所述底座的下端设置有第三让位口、第四让位口,所述pin脚分别自对应的第三让位口、第四让位口外露;
15.所述电感模块设置于第一线圈模块的右侧,所述电感模块具有两个连接端,所述底座的下端对应电感模块设置有第四让位口,所述第四让位口设置有两个,两个连接端自两个第四让位口外露。
16.作为一种优选方案,所述底座的下端设置有若干引线槽,所述第一pin脚、第二pin脚分别设置于引线槽内,所述线圈绕组的引出线、初级绕组的引出线分别伸入对应的引线槽内并与pin脚连接;
17.还设置有底板,所述底板设置于底座的下端,所述第三让位口、第四让位口形成于底板上。
18.本发明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明显的优点和有益效果,具体而言,由上述技术方案可知,其主要是通过初级绕组和次级绕组的设计,一方面利用压方绞线替代传统初级绕组的绝缘线,减小了绕组的体积,满足了变压器的耐压和安规距离要求,另一方面两个铜箔片弯折围成矩形管状以替代传统骨架的使用,以实现满足小体积高功率的目的,使得产品具有良好的稳固性,同时,降低变压器漏感,解决了变压器漏感过高的问题,提高了产品的品质,有效降低了材料成本和生产成本;
19.其次是,第二、第三、第四弯折部的设置,有利于初级绕组在次级绕组上的组装定位,同时,第一、第二挡板的设置,保证了初级绕组的稳固性,且,定位部和定位口的设置,有利于第一、第二挡板在铜箔片的组装定位;
20.以及,第二线圈模块的设置,进一步提高了产品的功率密度,以满足新能源产品的使用需求,同时,引线槽的设置,有利于引出线与pin脚的排布设计。
21.为更清楚地阐述本发明的结构特征和功效,下面结合附图与具体实施例来对本发明进行详细说明。
附图说明
22.图1是本发明之实施例的立体示意图;
23.图2是本发明之实施例的剖视图;
24.图3是图2所示结构的局部放大示意图;
25.图4是本发明之实施例的分解图;
26.图5是本发明之实施例的底座示意图。
27.附图标识说明:
28.10、底座
ꢀꢀꢀꢀꢀꢀꢀꢀꢀꢀꢀꢀꢀꢀꢀ
101、第一让位口
29.102、第二让位口
ꢀꢀꢀꢀꢀꢀꢀꢀꢀ
103、第五让位口
30.11、底板
ꢀꢀꢀꢀꢀꢀꢀꢀꢀꢀꢀꢀꢀꢀꢀꢀ
111、第三让位口
31.112、侧板
ꢀꢀꢀꢀꢀꢀꢀꢀꢀꢀꢀꢀꢀꢀꢀ
113、卡扣孔
32.12、引线槽
ꢀꢀꢀꢀꢀꢀꢀꢀꢀꢀꢀꢀꢀꢀ
13、卡扣部
33.20、第一线圈模块
ꢀꢀꢀꢀꢀꢀꢀꢀ
201、定位部
34.21、第一磁芯
ꢀꢀꢀꢀꢀꢀꢀꢀꢀꢀꢀꢀ
22、初级绕组
35.23、次级绕组
ꢀꢀꢀꢀꢀꢀꢀꢀꢀꢀꢀꢀ
231、第一铜箔片
36.232、第二铜箔片
ꢀꢀꢀꢀꢀꢀꢀꢀꢀ
233、第一弯折部
37.234、第二弯折部
ꢀꢀꢀꢀꢀꢀꢀꢀꢀ
235、第三弯折部
38.236、第四弯折部
ꢀꢀꢀꢀꢀꢀꢀꢀꢀ
237、第五弯折部
39.238、第六弯折部
ꢀꢀꢀꢀꢀꢀꢀꢀꢀ
239、定位口
40.24、第一挡板
ꢀꢀꢀꢀꢀꢀꢀꢀꢀꢀꢀꢀ
25、第二挡板
41.261、第一延伸部
ꢀꢀꢀꢀꢀꢀꢀꢀꢀ
262、第二延伸部
42.263、第三延伸部
ꢀꢀꢀꢀꢀꢀꢀꢀꢀ
264、第四延伸部
43.27、pin脚
ꢀꢀꢀꢀꢀꢀꢀꢀꢀꢀꢀꢀꢀꢀꢀ
30、电感模块
44.31、连接端
ꢀꢀꢀꢀꢀꢀꢀꢀꢀꢀꢀꢀꢀꢀ
40、第二线圈模块
45.41、第二磁芯
ꢀꢀꢀꢀꢀꢀꢀꢀꢀꢀꢀꢀ
42、骨架
46.43、线圈绕组。
具体实施方式
47.请参照图1至图5所示,其显示出了本发明之实施例的具体结构。
48.一种集成变压器,包括有底座10及设置于底座10上的第一线圈模块20、电感模块30;其中:所述第一线圈模块20包括有第一磁芯21、初级绕组22和次级绕组23,所述初级绕组22由压方绞线绕制而成,所述次级绕组23为铜箔绕组,所述次级绕组23包括有两个铜箔片,两个铜箔片均弯折围成矩形管状并相对第一磁芯21中心由内向外的方式依次设置,所述铜箔片上设置有第一弯折部233,两个铜箔片的第一弯折部233对称式设置并形成有用于安置初次绕组的绕线槽,所述初级绕组22设置于绕线槽内;所述电感模块30设置于第一磁芯21的一侧;如此,通过初级绕组和次级绕组的设计,一方面利用压方绞线替代传统初级绕组的绝缘线,另一方面两个铜箔片弯折围成矩形管状以替代传统骨架的使用,以实现满足小体积高功率的目的。
49.本实施例,两个铜箔片分别定义为第一铜箔片231、第二铜箔片232,所述第一铜箔
片231设置于第二铜箔片232的内侧,所述第一铜箔片231的第一弯折部233自第一铜箔片231的右端上侧向上弯折设置,所述第二铜箔片232的第一弯折部233自第二铜箔片232的左端上侧向上弯折设置。
50.还有,所述第一铜箔片231的右端前侧设置有第二弯折部234,所述第二铜箔片232的右端后侧设置有第三弯折部235,所述第二铜箔片232的左端前侧、后侧均设置有第四弯折部236,所述初级绕组22的右端受限于第一铜箔片231的第一弯折部233、第二弯折部234和第二铜箔片232的第三弯折部235上,所述初级绕组22的左端受限于第二铜箔片232的第一弯折部233、第四弯折部236上;此处,所述第一铜箔片231的第一弯折部233的上端向右弯折设置有第五弯折部237,所述第二铜箔片232的第一弯折部233的上端向左弯折设置有第六弯折部238,增加了散热面积,提高了产品的散热效果。
51.还包括有第一挡板24和第二挡板25,所述第一挡板24和第二挡板25分别设置于初级绕组22的左、右端,并夹设于初级绕组22和相应的弯折部之间;此处,所述第一挡板24和第二挡板25均设置有至少三个定位部201,所述第一挡板24的三个定位部201分别对应第二铜箔片232的第一弯折部233、第四弯折部236设置,所述第二挡板25的三个定位部301分别对应第一铜箔片231的第一弯折部233、第二弯折部234和第二铜箔片232的第三弯折部235设置,所述第一弯折部233、第二弯折部234、第三弯折部235和第四弯折部236上均设置有定位口239,所述定位部201适配定位于定位口239。
52.优选地,所述第一挡板24和第二挡板25均设置有两个并前后布置,所述第一挡板24、第二挡板25的内侧均具有匹配铜箔片外周面的定位面。
53.还有,所述第一铜箔片231和第二铜箔片232的右端下侧均向右延伸设置有第一延伸部261,所述第一铜箔片231的第一延伸部261设置于第二铜箔片232的第一延伸部261的上侧,所述第一延伸部261的右端向下延伸设置有第二延伸部262,所述底座10的下端对应第二延伸部262设置有第一让位口101,所述第二延伸部262的下端自第一让位口101外露;且,所述第一铜箔片231的第一延伸部261、第二铜箔片232的第一延伸部263位于第二弯折部234、第三弯折部235之间。
54.此处,所述第二弯折部234、第三弯折部235的下端均向右延伸设置有第三延伸部263,所述第三延伸部263低于第一延伸部261,所述第三延伸部263的右端向下延伸设置有第四延伸部264,所述底座10的下端对应第四延伸部264设置有第二让位口102,所述第四延伸部264的下端自第二让位口102外露。
55.还包括有第二线圈模块40,所述第二线圈模块40设置于第一线圈模块20的左侧,所述第二线圈模块40包括有第二磁芯41、骨架42和线圈绕组43,所述线圈绕组43套设于骨架42上,所述骨架42设置于第二磁芯41的中心,所述线圈绕组43由压方绞线绕制而成,所述初级绕组22和线圈绕组43均连接有pin脚27,所述初级绕组22和线圈绕组43均具有引出线,所述线圈绕组43的引出线的一端连接于初级绕组22,另一端连接于pin脚27,所述底座10的下端设置有第三让位口111,所述pin脚27分别自对应的第三让位口111外露;
56.所述电感模块30设置于第一线圈模块20的右侧,所述电感模块30具有两个连接端31,所述底座10的下端对应电感模块30设置有第四让位口103,所述第四让位口103设置有两个,两个连接端31自两个第四让位口103外露。
57.以及,所述底座10的下端设置有若干引线槽12,所述pin脚设置于引线槽12内,所
述线圈绕组43的引出线、初级绕组22的引出线分别伸入对应的引线槽12内并与pin脚27连接;
58.还设置有底板11,所述底板11设置于底座10的下端,所述第三让位口111形成于底板11上;此处,所述底板11为卡扣式组装于底座10上,所述底座10上设置有卡扣部13,所述底板11具有向上延伸设置的侧板112,所述侧板112上设置有卡扣孔113,所述卡扣孔113适配定位于卡扣部13上以实现底板11与底座10之间的组装连接,从而封闭引线槽。
59.本发明的设计重点在于,其主要是通过初级绕组和次级绕组的设计,一方面利用压方绞线替代传统初级绕组的绝缘线,减小了绕组的体积,满足了变压器的耐压和安规距离要求,另一方面两个铜箔片弯折围成矩形管状以替代传统骨架的使用,以实现满足小体积高功率的目的,使得产品具有良好的稳固性,同时,降低变压器漏感,解决了变压器漏感过高的问题,提高了产品的品质,有效降低了材料成本和生产成本;
60.其次是,第二、第三、第四弯折部的设置,有利于初级绕组在次级绕组上的组装定位,同时,第一、第二挡板的设置,保证了初级绕组的稳固性,且,定位部和定位口的设置,有利于第一、第二挡板在铜箔片的组装定位;
61.以及,第二线圈模块的设置,进一步提高了产品的功率密度,以满足新能源产品的使用需求,同时,引线槽的设置,有利于引出线与pin脚的排布设计。
62.以上所述,仅是本发明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非对本发明的技术范围作任何限制,故凡是依据本发明的技术实质对以上实施例所作的任何细微修改、等同变化与修饰,均仍属于本发明技术方案的范围内。
转载请注明原文地址: https://www.8miu.com/read-321.html

最新回复(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