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挤压装配式液相色谱柱。
背景技术:2.目前,液相色谱柱的基本结构中包括盖板和柱体,现有技术的液相色谱柱中,盖板通常是通过螺纹连接在柱体上,而且在再盖板和柱体相接处设置密封圈,来实现盖板和柱体连接处的密封,但是这种螺纹密封方式有其局限性,随着柱直径的增大其组装困难,密封性能不好,会出现漏液的现象。
技术实现要素:3.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克服现有技术的缺陷,提供一种挤压装配式液相色谱柱,它通过挤压方式将盖板和柱体连接,并且能够实现盖板和柱体相连接处的良好密封。
4.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是:一种挤压装配式液相色谱柱,它包括柱体、盖板和挤压部件;其中,
5.所述柱体和所述盖板之间的相接触部位设有密封元件;
6.所述挤压部件包括抱箍组,所述抱箍组呈环状抱住所述盖板和所述柱体的外周沿部,抱箍组分别与所述盖板的外周沿部和所述柱体的外周沿部之间设有抵接配合结构,在所述抱箍组被施力向中心收紧时,其中至少一抵接配合结构迫使所述柱体和所述盖板相向移动以挤压所述密封元件实现所述柱体和所述盖板之间的密封。
7.进一步,提供了一种挤压部件的具体结构,所述挤压部件还包括锁紧组件,抱箍组包括两抱箍,两抱箍的一端铰接,两抱箍的另一端通过锁紧组件相连,通过动作所述锁紧组件使得抱箍组向中心收紧或背中心扩散。
8.进一步,两抱箍分别为左抱箍和右抱箍,所述左抱箍和所述右抱箍的另一端均设有锁紧部;
9.所述锁紧组件包括螺杆和锁母,所述螺杆转动连接在所述左抱箍的锁紧部上,所述螺杆穿过右抱箍的锁紧部,所述锁母螺纹连接在所述螺杆上,通过在所述螺杆上旋拧所述锁母以向所述右抱箍的锁紧部施力使两锁紧部相向移动完成所述抱箍组的锁紧。
10.进一步,提供了一种抵接配合结构的具体结构,以能够在抱箍组收紧的过程中,使得盖板和柱体中的至少一个向另外一个方向移动以挤压所述密封元件,良好密封盖板和柱体之间的相接处,所述抵接配合结构为锥面配合结构。
11.进一步,提供了一种在柱体和所述盖板之间容置密封元件的结构,所述柱体和所述盖板之间的相接触部位设有容置槽,所述密封元件容置于所述容置槽内。
12.进一步,提供了另外一种在柱体和盖板之间容置密封元件的结构,所述柱体和所述盖板之间的相接触部位分别设有台阶面,两台阶面之间形成容置所述密封元件的容置空间。
13.进一步,所述盖板上设有与所述柱体的柱腔相连通的盖孔。
14.进一步,所述盖板设有两个,其中一个盖板设置在所述柱体的上端,另外一个盖板设置在所述柱体的下端。
15.进一步,所述柱体的柱腔的两端分别设有滤片。
16.采用了上述技术方案后,本实用新型通过设计挤压部件,通过挤压部件、盖板和柱体之间的抵接配合机构实现对密封元件的挤压密封,使得盖板和柱体之间的连接处密封效果更好,提高了液相色谱柱的密封性能,而且安装更加简单。
附图说明
17.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挤压装配式液相色谱柱的结构剖视图;
18.图2为图1中的a部放大图;
19.图3为本实用新型的挤压部件的结构示意图;
20.图4为图3中的局部放大图;
21.图5为图3中的b部放大图;
22.图6为另外一种结构的挤压装配式液相色谱柱的端部的结构剖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23.为了使本实用新型的内容更容易被清楚地理解,下面根据具体实施例并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的说明。
24.实施例一
25.如图1~5所示,一种挤压装配式液相色谱柱,它包括柱体1、盖板2和挤压部件;其中,
26.柱体1和盖板2之间的相接触部位设有密封元件3;
27.挤压部件包括抱箍组,抱箍组呈环状抱住盖板2和柱体1的外周沿部,抱箍组分别与盖板2的外周沿部和柱体1的外周沿部之间设有抵接配合结构,在抱箍组被施力向中心收紧时,其中至少一抵接配合结构迫使柱体1和盖板2相向移动以挤压密封元件3实现柱体1和盖板2之间的密封。
28.在本实施例中,密封元件3可以采用o型密封圈,但是不限于此。
29.在本实施例中,如图3~5所示,挤压部件可以进一步为如下结构:还包括锁紧组件41,抱箍组包括两抱箍42,两抱箍42的一端铰接,两抱箍42的另一端通过锁紧组件41相连,通过动作锁紧组件41使得抱箍组向中心收紧或背中心扩散。 当然,抱箍组还可以包括其他数量的抱箍42,不局限于两个抱箍42。
30.在本实施例中,两抱箍42分别为左抱箍和右抱箍,左抱箍和右抱箍的另一端均设有锁紧部;
31.在本实施例中,锁紧组件41可以为如下结构:包括螺杆41a和锁母41b,螺杆41a转动连接在左抱箍的锁紧部上,螺杆41a穿过右抱箍的锁紧部,锁母41b螺纹连接在螺杆41a上,通过在螺杆41a上旋拧锁母41b以向右抱箍的锁紧部施力使两锁紧部相向移动完成抱箍组的锁紧。
32.具体地,在本实施例中,抵接配合结构为锥面配合结构;两个锥面配合结构可以这
样设置:盖板2的外周沿部的上表面上设有盖板锥面,柱体1的外周沿部设有凹槽11,凹槽11的上表面上设有柱体锥面,盖板锥面和柱体锥面的锥面方向相反,当然可以进一步地设置为对称设置,而抱箍组上分别设有与盖板锥面配合的第一抱箍锥面和与柱体锥面配合的第二抱箍锥面,通过这种锥面配合结构可以在动作锁紧组件41使得抱箍组向中心收紧时,相向挤压盖板2和柱体1,使得两者之间的密封元件3得到挤压,实现良好的密封;当然,锥面配合结构也可以只设计一个,能达到挤压密封圈的效果即可。
33.具体地,在本实施例中,如图2所示,柱体1和盖板2之间的相接触部位设有容置槽10,密封元件3容置于容置槽10内,通过容置槽10的设计,使得密封元件3在安装时不至于移位。
34.具体地,如图1所示,盖板2上设有与柱体1的柱腔相连通的盖孔21。
35.在本实施例中,盖板2设有两个,其中一个盖板2设置在柱体1的上端,另外一个盖板2设置在柱体1的下端。
36.具体地,如图1所示,柱体1的柱腔的两端分别设有滤片5。两滤片5之间具有填料。
37.具体地,所述盖板2在与相应滤片5相对的面上设有设有多个液体流道的导流机构,以更好地将液相送至滤片5上或将液相收集至盖板2上。
38.实施例二
39.本实施例的结构与实施例一基本相同,不同的是:定位密封元件3的结构不一样,具体如下:如图6所示,柱体1和盖板2之间的相接触部位分别设有台阶面20,两台阶面20之间形成容置密封元件3的容置空间。
40.以上的具体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解决的技术问题、技术方案和有益效果进行了进一步详细说明,所应理解的是,以上仅为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做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技术特征:1.一种挤压装配式液相色谱柱,其特征在于,它包括柱体(1)、盖板(2)和挤压部件;其中,所述柱体(1)和所述盖板(2)之间的相接触部位设有密封元件(3);所述挤压部件包括抱箍组,所述抱箍组呈环状抱住所述盖板(2)和所述柱体(1)的外周沿部,抱箍组分别与所述盖板(2)的外周沿部和所述柱体(1)的外周沿部之间设有抵接配合结构,在所述抱箍组被施力向中心收紧时,其中至少一抵接配合结构迫使所述柱体(1)和所述盖板(2)相向移动以挤压所述密封元件(3)实现所述柱体(1)和所述盖板(2)之间的密封。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挤压装配式液相色谱柱,其特征在于,所述挤压部件还包括锁紧组件(41),抱箍组包括两抱箍(42),两抱箍(42)的一端铰接,两抱箍(42)的另一端通过锁紧组件(41)相连,通过动作所述锁紧组件(41)使得抱箍组向中心收紧或背中心扩散。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挤压装配式液相色谱柱,其特征在于,两抱箍(42)分别为左抱箍和右抱箍,所述左抱箍和所述右抱箍的另一端均设有锁紧部;所述锁紧组件(41)包括螺杆(41a)和锁母(41b),所述螺杆(41a)转动连接在所述左抱箍的锁紧部上,所述螺杆(41a)穿过右抱箍的锁紧部,所述锁母(41b)螺纹连接在所述螺杆(41a)上,通过在所述螺杆(41a)上旋拧所述锁母(41b)以向所述右抱箍的锁紧部施力使两锁紧部相向移动完成所述抱箍组的锁紧。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挤压装配式液相色谱柱,其特征在于,所述抵接配合结构为锥面配合结构。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挤压装配式液相色谱柱,其特征在于,所述柱体(1)和所述盖板(2)之间的相接触部位设有容置槽(10),所述密封元件(3)容置于所述容置槽(10)内。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挤压装配式液相色谱柱,其特征在于,所述柱体(1)和所述盖板(2)之间的相接触部位分别设有台阶面(20),两台阶面(20)之间形成容置所述密封元件(3)的容置空间。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挤压装配式液相色谱柱,其特征在于,所述盖板(2)上设有与所述柱体(1)的柱腔相连通的盖孔(21)。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挤压装配式液相色谱柱,其特征在于,所述盖板(2)设有两个,其中一个盖板(2)设置在所述柱体(1)的上端,另外一个盖板(2)设置在所述柱体(1)的下端。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挤压装配式液相色谱柱,其特征在于,所述柱体(1)的柱腔的两端分别设有滤片(5)。
技术总结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挤压装配式液相色谱柱,它包括柱体、盖板和挤压部件;其中,所述柱体和所述盖板之间的相接触部位设有密封元件;所述挤压部件包括抱箍组,所述抱箍组呈环状抱住所述盖板和所述柱体的外周沿部,抱箍组分别与所述盖板的外周沿部和所述柱体的外周沿部之间设有抵接配合结构,在所述抱箍组被施力向中心收紧时,其中至少一抵接配合结构迫使所述柱体和所述盖板相向移动以挤压所述密封元件实现所述柱体和所述盖板之间的密封。本实用新型通过挤压方式将盖板和柱体连接,并且能够实现盖板和柱体相连接处的良好密封。够实现盖板和柱体相连接处的良好密封。够实现盖板和柱体相连接处的良好密封。
技术研发人员:王柯 高晓红 汤俊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常州三泰科技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2021.12.22
技术公布日:2022/7/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