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本实用新型属于建筑材料的试验仪器或设备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沥青延度测试用整体式树脂硅胶模具。
背景技术:2.沥青是一种常规的建筑防水用原材料和道路用原材料,应用广泛、用量多,其性能对其使用性能及寿命影响很大。延度用于表征沥青延展性能,是评定沥青塑性的重要指标,延度越大,表明沥青塑性越好。国家标准延度试验是将沥青做成8字型试件,在规定的温度和拉升速度下将沥青拉伸至断裂时的长度(cm),即为延度。该测定的基本过程是:先将需要检测的沥青加热至熔融状态,然后注入专用试模中并冷却至室温,用热刀削去高出试模的试件,再将试件放在测试温度水浴中进行恒温养护至规定时间,然后进行延度测试。
3.现有的沥青延度检测用试模都是金属材料制成,如公开号为cn205280483u、名称为一种沥青延度试验模具的实用新型专利,沥青和金属的粘结性能好,在延度试件制作过程中,试模由2个端模、2个侧模、1个底板装配而成,安装固定比较费时;安装前,需在试模底板和侧模上均匀涂抹隔离剂,隔离剂配置不佳、涂抹不均匀或放置时间过长,均会影响隔离效果,容易让沥青与底板或侧模粘结,从而影响沥青试模的脱模质量,让试件脱模时产生变形或缺陷,特别是对经验不足的实验人员更明显,影响延度性能试验结果的准确性;在刮模过程中,由于试验端模、侧模、底板为装配而成,刮模力度不同容易导致试模产生移动,使得沥青试件与端模产生裂隙或使得沥青试件变形,影响延度性能试验结果准确性;由于试验后粘在沥青底板或侧模上的沥青难以清洗,耗费时间,且清洗液(如三氯乙烯)为易制毒、易挥发有机溶剂,对人体有害污染环境。
技术实现要素:4.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沥青延度测试用整体式树脂硅胶模具,以解决现有的分体式沥青延度检测用试模安装费时,费隔离剂,刮模和脱模时容易造成沥青试件变形而影响延度性能试验结果准确性等问题。
5.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
6.一种沥青延度测试用整体式树脂硅胶模具,包括:
7.树脂硅胶底板,树脂硅胶底板的邵氏硬度在20a-30a之间,耐受温度≥250℃;
8.沥青与端模放置坑,沥青与端模放置坑开设在树脂硅胶底板上,其中:
9.所述沥青与端模放置坑,是将两个树脂硅胶侧模与树脂硅胶底板一体成型形成的模具坑,沥青与端模放置坑的内部形状尺寸,与两个端模和延度测试用的标准沥青试件形成的整体结构的形状尺寸一致;
10.所述沥青与端模放置坑靠近树脂硅胶底板长度方向的两侧设置有切口,切口沿着树脂硅胶底板的宽度方向设置,且切口与树脂硅胶底板的长侧边以及沥青与端模放置坑连通。
11.进一步的,所述沥青与端模放置坑内放置两个端模后,两个端模与两个树脂硅胶侧模配合形成密封的标准沥青试件坑,其中:
12.所述标准沥青试件坑的内部形状尺寸与延度测试用的标准沥青试件形状尺寸一致。
13.进一步的,所述切口的中心线,和沥青与端模放置坑的纵向中心线重合。
14.进一步的,所述切口的深度,与沥青与端模放置坑的深度一致;
15.所述切口的宽度为1~2mm。
16.进一步的,沿着所述树脂硅胶底板的长度方向,开设有多个平行的沥青与端模放置坑。
17.进一步的,相邻两个所述的沥青与端模放置坑的最小间隔为20mm;
18.所述沥青与端模放置坑,与树脂硅胶底板边缘的最小间隔为20mm。
19.进一步的,所述树脂硅胶底板上开设有三个沥青与端模放置坑。
20.进一步的,所述树脂硅胶底板的长为212mm、宽为169mm、厚为20mm。
21.进一步的,所述一种沥青延度测试用整体式树脂硅胶模具,还包括用于脱模的试件垫板,试件垫板的尺寸大于树脂硅胶底板的尺寸。
22.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实施例具有以下技术效果:
23.1.采用树脂硅胶底板和树脂硅胶侧模,在树脂硅胶底板上开设沥青与端模放置坑,并将树脂硅胶侧模与树脂硅胶底板一体成型,设计沥青与端模放置坑的内部形状尺寸,与两个端模和标准沥青试件形成的整体结构形状尺寸一致,使得沥青与端模放置坑对端模进行外形定位,制备标准沥青试件时,只需将两个端模放入沥青与端模放置坑内,然后灌入沥青液即可,操作简单,方便快捷,与冷却硬化后沥青无粘接;沥青冷却后刮模方便,对经验不足的实验人员也非常便于操作;设计了脱模用的切口,使得脱模方便;从整体上避免了安装费时、费隔离剂,刮模和脱模时容易造成沥青试件变形而影响延度性能试验结果准确性等问题。
24.2.树脂硅胶底板上开设有多个平行的沥青与端模放置坑,可同时完成多个沥青试件的高温灌制,方便快捷,且试验误差小。
25.3.减少了原金属底板、侧模、隔离剂的费用,以及清洗用易制毒易挥发的有机溶剂(如三氯乙烯)和清洗时间,提升了试验效率、测试结果准确性,并更安全、环保、经济。
附图说明
26.图1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整体式树脂硅胶模具的三维整体结构示意图。
27.图2是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沥青与端模放置坑内放入端模后的结构示意图。
28.图3是本实用新型的试件垫板的结构示意图。
29.图中,1.树脂硅胶底板,2.沥青与端模放置坑,3.树脂硅胶侧模,4.切口,5.标准沥青试件坑,6.试件垫板。
具体实施方式
30.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
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31.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一种沥青延度测试用整体式树脂硅胶模具,如图1~2所示,包括树脂硅胶底板1和开设在树脂硅胶底板1上的沥青与端模放置坑2,其中:
32.所述沥青与端模放置坑2是将两个树脂硅胶侧模3与树脂硅胶底板1一体成型形成的模具坑,其内部形状尺寸,与两个端模和标准沥青试件形成的整体结构形状尺寸一致,即沥青与端模放置坑2对端模进行外形定位。
33.进一步的,所述沥青与端模放置坑2内放置两个端模后,两个端模与两个树脂硅胶侧模3配合形成密封的标准沥青试件坑5,标准沥青试件坑5的内部形状尺寸与延度测试用的标准沥青试件形状尺寸一致,在标准沥青试件坑5内灌入沥青冷却形成延度测试用的标准沥青试件。
34.进一步的,树脂硅胶底板1的邵氏硬度在20a-30a之间,确保制得的标准沥青试件符合要求又不至于过硬影响脱模,且保证用热刮刀刮模时不会破坏沥青与端模放置坑2,不易刮破树脂硅胶底板1;树脂硅胶底板1需要具备良好的热稳定性,耐受温度≥250℃,满足标准沥青试件制备的温度要求。树脂硅胶底板1的材料属于现有技术,并未对材料进行改进,仅是选择了能够用于本实施例的材料。
35.进一步的,沿着所述树脂硅胶底板1的长度方向,开设有多个平行的沥青与端模放置坑2,可同时完成多个平行沥青试件的高温灌制,方便快捷。
36.进一步的,每个所述沥青与端模放置坑2靠近树脂硅胶底板1的长度方向的两侧设置有切口4,切口4沿着树脂硅胶底板1的宽度方向设置,且切口4与树脂硅胶底板1的长侧边以及沥青与端模放置坑2连通,设置切口4方便标准沥青试件脱模(脱模时,标准沥青试件与端模作为一个整体脱出,且两者作为一个整体用于延度测试)。
37.进一步的,所述切口4的中心线,和沥青与端模放置坑2的纵向中心线重合。
38.进一步的,所述切口4的深度,与沥青与端模放置坑2的深度一致,切口4的宽度为1~2mm。
39.进一步的,相邻两沥青与端模放置坑2的最小间隔为20mm,沥青与端模放置坑2与树脂硅胶底板1边缘的最小间隔为20mm,保证了沥青在灌入模型、刮模、脱模等过程中,不会对其相邻的沥青试件造成影响,且使得本实用新型的整体尺寸更协调和美观。
40.进一步的,所述树脂硅胶底板1的长为212mm、宽为169mm、厚为20mm,上面开设有三个沥青与端模放置坑2,满足沥青延度测试用的标准沥青试件数量要求,也可设置为四~五个,制备一到两个备用试件,避免试验过程中标准沥青试件发生意外二影响试验的正常进行。
41.进一步的,制作了一个试件垫板6,如图3所示,试件垫板6的尺寸为220mm
×
180mm
×
10mm,略大于树脂硅胶底板1,用于脱模后的沥青标准试件放置和移动,脱模时将所述树脂硅胶底板1和试件垫板6倒转180
°
平放后沿着切口4外翻树脂硅胶底板1脱模。
42.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整体式树脂硅胶模具在使用时,先将端模放置好形成三个标准沥青试件坑5,再将沥青灌入到三个标准沥青试件坑5内,形成标准沥青试件;待沥青冷却后,采用热刀刮除高于三个标准沥青试件坑5的多余沥青,因采用树脂硅胶侧模3,因此不需要涂刷隔离剂即可避免标准沥青试件粘结到侧模和底板的可能性,树脂硅胶侧模3与树脂
硅胶底板1是一个整体,避免了刮模引起树脂硅胶侧模3移动而导致标准沥青试件移动、变形、撕裂的问题,保证了试验尺寸的标准性。整体放入恒温水浴中养护,达到规定时间后取出,沿着切口4和沥青试件侧模外边缘,轻轻外翻、分离标准沥青试件与整体式树脂硅胶模具,取出标准沥青试件后放置在试件垫板6上,从试件垫板6上将标准沥青试件放入延度试验机上开展测试,得到测试结果。
43.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整体式树脂硅胶模具进行测试验证,采取与规范规定的标准延度测试模具进行平行比对试验,分别选取代表性沥青与常用的试验温度开展延度试验,结果见表1和表2所示。对比试验结果表明,两种模具测试结果基本一致,延度测试结果满足规范规定的重复性试验允许误差为平均值20%和再现性试验允许误差为平均值30%的要求。由此可见,本实用新型硅胶试模与专用标准试模的测试结果具有一致性,满足规范规定的要求,可替代使用。
44.表1不同温度下(5℃、15℃、25℃)某sbs改性沥青延度测试结果
[0045][0046]
表2 15℃下某70#基质沥青、某sbs改性沥青、某复合改性沥青延度测试结果
[0047][0048]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而已,并非用于限定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