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发明涉及罗茨风机,特别是涉及一种高效消音风机。
背景技术:
1、罗茨风机,又称罗茨鼓风机,是一种容积式风机。其工作原理基于两个或三个叶形转子在气缸内的相对运动,通过压缩和输送气体实现回转压缩功能。罗茨风机结构紧凑,安装灵活,广泛应用于水产养殖增氧、污水处理曝气、水泥输送等多个领域,尤其适用于低压力场合的气体输送和加压系统。罗茨风机主要由机壳、叶轮、消声器等结构组成,其中叶轮作为旋转部分,常采用三叶设计,较两叶设计具有更低的噪声和更平稳的运转特性。其排气量和转速在一定范围内可调,且流量随压力变化较小,具有强制输气的特点。
2、无论是三叶和两叶的叶轮结构在高速运行时会产生噪音,对周边环境造成噪音污染。现有都是通过常规的消音器来进行消音,但消音效果并不理想。由于风机在高速运行时会产生大量的热以及驱动部分,也会导致噪音的产生,因此需要针对现有的风机消音散热做新的设计。
技术实现思路
1、为解决上述问题,本发明不仅优化了风机的动力传递路径,提高了能效比,还通过创新的降噪设计,实现了低噪音运行的高效消音风机。
2、本发明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高效消音风机,包括机箱、进风模组、风机模组、驱动模组、消音模组以及出风模组,所述机箱包括底座以及设置在底座上的机罩,所述机罩的一侧设置有控制模组,所述控制模组与风机模组电控制连接;所述风机模组包括风机外壳以及设置在风机外壳内的两个外径相切的风机叶轮,所述驱动模组设置在风机外壳的一侧,并用于驱动风机叶轮在风机外壳内旋转,以将进风模组所导入的气体朝向出风模组输送;所述风机模组和出风模组均设置在底座上。
3、对上述方案的进一步改进为,所述风机外壳的一端设置有驱动安置腔,所述驱动模组包括驱动安装座、直驱电机、齿轮外壳以及从动齿轮,所述驱动安装座设置在驱动安置腔上,并在驱动安置腔上形成一密闭腔体,所述直驱电机置于密闭腔体内并与驱动安装座的一端连接;所述直驱电机包括基座、定子组件、转子组件以及旋转轴,所述基座的一端与驱动安装座连接,所述定子组件设置在基座的外周,所述基座内设置有旋转安置腔,所述转子组件包括转子外壳、密封端盖以及转子磁瓦,所述转子磁瓦设置在转子外壳的内径,并与定子组件相对,所述密封端盖的内周与基座可转动连接、外周与转子外壳固定连接;所述旋转轴的一端转动设置在旋转安置腔内、另一端固定连接于转子外壳且朝向风机叶轮延伸,所述旋转轴的一端设置有联轴器;所述齿轮外壳设置在转子外壳上,所述旋转轴通过联轴器与两个风机叶轮的当中一个连接,所述从动齿轮与另一个风机叶轮连接,所述从动齿轮与齿轮外壳同步传动连接;所述旋转轴转动时,带动转子外壳和齿轮外壳同步转动,以使得从动齿轮转动,以使得两个外径相切的风机叶轮相对转动。
4、对上述方案的进一步改进为,所述机罩的顶端设置有进风接口和出风接口,所述进风接口与进风模组连接,所述出风接口与出风模组连接。
5、对上述方案的进一步改进为,所述机罩的两侧设置有排风扇,以用于机罩内部散热。
6、对上述方案的进一步改进为,所述底座设置有减震组件,所述底座通过减震组件与风机模组和出风模组连接;所述减震组件包括第一连接片、减震弹簧以及第二连接片,所述第一连接片与第二连接片相对平行,所述减震弹簧的轴心线与第一连接片和第二连接片的长度方向相对平行,所述减震弹簧用于将第一连接片与第二连接片连接。
7、对上述方案的进一步改进为,所述风机外壳的外周设置有冷却通道,所述冷却通道用于风机外壳散热。
8、对上述方案的进一步改进为,所述驱动安置腔的一侧设置有连接通道,所述连接通道用于将冷却通道与密闭腔体连通;所述驱动安装座的一侧设置有供液接口,所述冷却通道的一侧设置有出液接口,所述底座的一侧设置有油压冷却系统,所述油压冷却系统分别连接供液接口和出液接口,以分别对密闭腔体和风机外壳进行液冷散热。
9、对上述方案的进一步改进为,所述进风模组包括进风套管、进风过滤筒以及进风连接弯头,所述进风过滤筒设置在进风套管内部,所述进风过滤筒的一端与进风连接弯头连接,所述进风连接弯头的一端设置有进风法兰,所述进风法兰与风机外壳的进风口连接;所述进风过滤筒与进风套管之间形成进风通道,所述进风过滤筒上设置有进风槽。
10、对上述方案的进一步改进为,所述出风模组包括依次连接的一级消音筒、二级消音筒以及三级消音筒;所述一级消音筒设置有出风法兰,所述出风法兰与风机外壳的出风口连接。
11、对上述方案的进一步改进为,所述一级消音筒与二级消音筒之间设置有第一连接法兰,所述第一连接法兰用于将一级消音筒与二级消音筒连接;所述二级消音筒与三级消音筒之间设置有第二连接法兰,所述第二连接法兰用于将二级消音筒与三级消音筒连接。
12、对上述方案的进一步改进为,所述一级消音筒包括第一外筒以及设置在第一外筒内的第一内筒,所述第一外筒与第一内筒之间设置有第一消音腔;所述第一消音腔内填充有第一消音填充物。
13、对上述方案的进一步改进为,所述二级消音筒包括第二外筒以及设置在第二外筒内的第二内筒,所述第二外筒与第二内筒之间设置有第二消音腔;所述第二消音腔内填充有第二消音填充物。
14、对上述方案的进一步改进为,所述三级消音筒包括第三外筒以及设置在第三外筒内的第三内筒,所述第三外筒与第三内筒之间设置有第三消音腔;所述第三消音腔内填充有第三消音填充物。
15、对上述方案的进一步改进为,所述第一消音填充物、第二消音填充物以及第三消音填充物均为消音棉或蜂窝状高阻尼填充物。
16、对上述方案的进一步改进为,所述消音模组设置有两组,两组消音模组分别设置在二级消音筒和三级消音筒内,所述消音模组包括消音连接架以及锥形消音器,所述消音连接架设置有镂空槽,所述镂空槽用于通风,所述消音连接架用于将锥形消音器设置在消音筒的出风口处,所述锥形消音器的锥形尖端处与出风方向相对。
17、对上述方案的进一步改进为,所述消音模组设置有两组,两组消音模组分别设置在二级消音筒和三级消音筒内,所述消音模组包括消音连接架以及锥形消音器,所述消音连接架设置有镂空槽,所述镂空槽用于通风;所述消音连接架的内周设置有旋转螺纹槽,所述锥形消音器包括外转子电机,所述外转子电机的外周设置有螺纹部以及锥形部,所述螺纹部转动连接于旋转螺纹槽,所述锥形部朝向消音筒的出风口处;所述外转子电机用于驱动螺纹部带动锥形部在消音连接架上移动,以调整镂空槽的大小。
18、对上述方案的进一步改进为,所述控制模组设置有消音控制系统,所述消音控制系统包括噪音接收模块以及消音控制模块,所述噪音接收模块设置在消音模组上,以感应排风过程中产生的噪音分贝参数,所述消音控制模块用于控制外转子电机旋转,以调整镂空槽的大小,镂空槽的大小用于加大或减小排风量。
19、本发明有益效果是:
20、相比现有的风机,本发明包括机箱、进风模组、风机模组、驱动模组、消音模组及出风模组,极大地提升了系统的灵活性与可维护性。机箱采用底座加机罩的稳固结构,不仅增强了整体稳定性,还通过机罩一侧设置的控制模组,实现了对风机模组的高效电控制连接,操作便捷且控制精准。风机模组创新性地采用双风机叶轮设计,且两叶轮外径相切布置,这一布局有效利用了风机外壳内的空间,提高了空气压缩效率与风量输出能力。同时,驱动模组直接作用于风机外壳一侧,确保了动力传输的直接性与高效性,进一步促进了气体从进风模组到出风模组的顺畅流通,实现了高效能的气体输送。本发明通过高效能、低噪音的技术特点,不仅提升了设备的整体性能,还极大地拓宽了风机的应用范围。
21、驱动模组直驱电机的集成化设计置于密闭腔体内,不仅有效隔绝了电机运行时的电磁噪声与机械振动,还通过减少传动部件(如传统减速器)的使用,大大降低了能量传递过程中的损耗,提升了能量转换效率,使风机在更低的能耗下达到更高的风量输出。
22、转子组件的精密构造,特别是转子磁瓦与定子组件的精确对位,以及密封端盖与基座的可转动连接设计,确保了旋转过程中的平稳性与密封性,进一步减少了因空气泄漏或机械摩擦产生的噪音,符合高效消音风机的设计初衷。旋转轴通过联轴器直接与一个风机叶轮连接,并通过齿轮外壳与从动齿轮的同步传动,驱动两个外径相切的风机叶轮相对转动。这种双叶轮设计在增强空气流动效率的同时,通过相互抵消部分气动噪声,显著降低了风机运行时的整体噪音水平,实现了高效与静音的双重目标。不仅优化了风机的动力传递路径,提高了能效比,还通过创新的降噪设计,实现了低噪音运行。
1.一种高效消音风机,其特征在于:包括机箱、进风模组、风机模组、驱动模组、消音模组以及出风模组,所述机箱包括底座以及设置在底座上的机罩,所述机罩的一侧设置有控制模组,所述控制模组与风机模组电控制连接;所述风机模组包括风机外壳以及设置在风机外壳内的两个外径相切的风机叶轮,所述驱动模组设置在风机外壳的一侧,并用于驱动风机叶轮在风机外壳内旋转,以将进风模组所导入的气体朝向出风模组输送;所述风机模组和出风模组均设置在底座上;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高效消音风机,其特征在于:所述机罩的顶端设置有进风接口和出风接口,所述进风接口与进风模组连接,所述出风接口与出风模组连接;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高效消音风机,其特征在于:所述风机外壳的外周设置有冷却通道,所述冷却通道用于风机外壳散热。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高效消音风机,其特征在于:所述驱动安置腔的一侧设置有连接通道,所述连接通道用于将冷却通道与密闭腔体连通;所述驱动安装座的一侧设置有供液接口,所述冷却通道的一侧设置有出液接口,所述底座的一侧设置有油压冷却系统,所述油压冷却系统分别连接供液接口和出液接口,以分别对密闭腔体和风机外壳进行液冷散热。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高效消音风机,其特征在于:所述进风模组包括进风套管、进风过滤筒以及进风连接弯头,所述进风过滤筒设置在进风套管内部,所述进风过滤筒的一端与进风连接弯头连接,所述进风连接弯头的一端设置有进风法兰,所述进风法兰与风机外壳的进风口连接;所述进风过滤筒与进风套管之间形成进风通道,所述进风过滤筒上设置有进风槽。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高效消音风机,其特征在于:所述出风模组包括依次连接的一级消音筒、二级消音筒以及三级消音筒;所述一级消音筒设置有出风法兰,所述出风法兰与风机外壳的出风口连接;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高效消音风机,其特征在于:所述一级消音筒包括第一外筒以及设置在第一外筒内的第一内筒,所述第一外筒与第一内筒之间设置有第一消音腔;所述第一消音腔内填充有第一消音填充物;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高效消音风机,其特征在于:所述消音模组设置有两组,两组消音模组分别设置在二级消音筒和三级消音筒内,所述消音模组包括消音连接架以及锥形消音器,所述消音连接架设置有镂空槽,所述镂空槽用于通风,所述消音连接架用于将锥形消音器设置在消音筒的出风口处,所述锥形消音器的锥形尖端处与出风方向相对。
9.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高效消音风机,其特征在于:所述消音模组设置有两组,两组消音模组分别设置在二级消音筒和三级消音筒内,所述消音模组包括消音连接架以及锥形消音器,所述消音连接架设置有镂空槽,所述镂空槽用于通风;所述消音连接架的内周设置有旋转螺纹槽,所述锥形消音器包括外转子电机,所述外转子电机的外周设置有螺纹部以及锥形部,所述螺纹部转动连接于旋转螺纹槽,所述锥形部朝向消音筒的出风口处;所述外转子电机用于驱动螺纹部带动锥形部在消音连接架上移动,以调整镂空槽的大小。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高效消音风机,其特征在于:所述控制模组设置有消音控制系统,所述消音控制系统包括噪音接收模块以及消音控制模块,所述噪音接收模块设置在消音模组上,以感应排风过程中产生的噪音分贝参数,所述消音控制模块用于控制外转子电机旋转,以调整镂空槽的大小,镂空槽的大小用于加大或减小排风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