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发明涉及脑室外引流,特别涉及一种脑室排注一体化系统。
背景技术:
1、现有的脑室外引流术,都是单管引流,无法进行脑室内注射,临床上有些疾病常常需要在外引流的同时对患者脑室内进行注射抗菌素、化疗药等治疗或者取样脑脊液进行检查。现在市面上的引流管无法在进行脑室外引流的同时进行脑室内注射,要进行脑室注射治疗药物时,常常是通过这一外引流管道进行与外引流相逆向的操作,易造成脑室的医源性的感染,当再次开放外引流时易把治疗的药物引出,取样脑脊液的操作过程中开放的引流系统也易引起感染。临床如需实现同时外引流以及脑室内注射需进行双侧钻孔穿刺置管手术,置入两个导管,造成手术创口的增加及患者经济支出方面的提高。
2、在如下文献中,还可以发现更多与上述技术方案相关的信息:
3、专利公开号为cn2053097u的专利中,公开了一种长期埋藏于人体内进行脑积水分流的脑脊液贮存器。它设有脑室囊腔和输出囊腔,既能作压力泵又能注射贮药,并外接脑室引流管和输出引流管。两个囊腔之间有一个定量单向阀。输出引流管出口也是一个定量单向阀。脑室引流管端部插入脑室,两个囊腔埋藏于头皮下、输出引流管经颈静脉置于能吸收脑脊液的体腔内。
4、专利公开号为cn116999681a的专利中,公开了一种用于脑室内的缓释注射装置及使用方法,具体涉及医疗器械技术领域,包括第一囊腔、第二囊腔、缓释囊腔和双腔导管,缓释囊腔与双腔导管的第一导管连接并连通,半透膜与缓释囊腔内周侧壁固定连接,弹性移动组件与缓释囊腔内壁固定连接,另一端与缓释囊腔的内侧壁滑动密封连接,第一囊腔的第一注药管与第一囊腔的第一注药部连接并连通,另一端与缓释囊腔连接并连通,第二囊腔的第二注药管一端与第二囊腔的第二注药部连接并连通,另一端与双腔导管的第二导管连接并连通,且双腔导管能够插入侧脑室。
5、在实现本发明的过程中,发明人发现现有技术中存在如下问题:
6、现有市面上的引流管无法在进行脑室外引流的同时进行脑室内注射,要进行脑室注射治疗药物时,常常是通过这一外引流管道进行与外引流相逆向的操作,易造成脑室的医源性的感染,当再次开放外引流时易把治疗的药物引出,取样脑脊液的操作过程中开放的引流系统也易引起感染。临床上如需实现同时外引流以及脑室内注射需进行双侧钻孔穿刺置管手术,置入两个导管,造成手术创口的增加及患者经济支出方面的提高。
技术实现思路
1、为此,需要提供一种脑室端双导管组件及脑室排注一体化系统,用于解决现有技术中临床上如需实现同时外引流以及脑室内注射需进行双侧钻孔穿刺置管手术,置入两个导管的技术问题。
2、为实现上述目的,第一方面,本发明提供了一种脑室排注一体化系统,包括脑室端双导管组件、排注一体囊、可控引流导管以及防逆气流引流袋;
3、所述脑室端双导管组件用于插入脑室,所述脑室端双导管组件包括注液管道以及引流管道,所述注液管道用于对脑室进行注液,所述引流管道用于对脑室进行引流;
4、所述排注一体囊的一端分别与所述注液管道、所述引流管道相连通,所述排注一体囊包括注入囊以及排液管,所述注入囊用于脑室内注射;
5、所述引流管道与所述排液管相连通,所述排液管与所述可控引流导管相连通,所述可控引流导管与所述防逆气流引流袋相连通,脑室内脑脊液依次通过所述引流管道、所述排液管、所述可控引流导管排入所述防逆气流引流袋中。
6、作为本发明的一种实施方式,所述注液管道设置有第一进液口以及两个以上的第一出液口,两个以上的第一出液口排列设置在所述注液管道的左端,所述第一进液口设置在所述注液管道的右端,所述引流管道设置有两个以上的第二进液口以及第二出液口,两个以上的第二进液口排列设置在所述引流管道的左端,所述第二出液口设置在所述引流管道的右端;
7、所述注液管道的左端与所述引流管道的左端相对设置,并相互固定形成一个脑室端导管,所述脑室端导管用于插入脑室,所述注液管道通过两个以上的第一出液口用于对脑室进行注液,所述引流管道通过两个以上的第二进液口用于对脑室进行引流。
8、作为本发明的一种实施方式,所述注液管道的左端与所述引流管道的左端形成所述脑室端导管的插入部,所述注液管道与所述引流管道之间设置有间隙。
9、作为本发明的一种实施方式,所述脑室端导管包括外管体以及内管体,所述内管体设置在所述外管体内,所述注液管道的左端与所述引流管道的左端设置在所述内管体内,所述注液管道、所述引流管道、所述内管体之间设置有填充物。
10、作为本发明的一种实施方式,所述外管体、所述内管体、所述填充物、所述注液管道、所述引流管道一体成型。
11、作为本发明的一种实施方式,所述脑室端双导管组件还包括固定装置,所述固定装置包括固定环、连接件以及固定座,所述固定环套在所述脑室端导管上,所述连接件与所述固定环相连接,所述固定座与所述连接件相连接。
12、作为本发明的一种实施方式,所述注液管道设置在所述引流管道的上方,两个以上的第一出液口沿所述注液管道的延伸方向排列设置,两个以上的第一出液口的间距相同,所述第一出液口朝向上方设置;
13、两个以上的第二进液口沿所述引流管道的延伸方向排列设置,两个以上的第二进液口的间距相同,所述第二进液口朝向下方设置,所述第二进液口与所述第一出液口朝向两个相反的方向。
14、作为本发明的一种实施方式,所述注入囊设置在所述排液管上,所述注入囊设置有第三出液口,所述注入囊的顶部设置有扎入部,所述注入囊的底部设置有隔离部,所述注入囊通过所述隔离部与所述排液管相连通,所述排液管与所述引流管道相连接,所述隔离部具有预设厚度,所述隔离部采用硬质材质制成。
15、作为本发明的一种实施方式,所述排液管设置有第四进液口以及第四出液口,所述第四进液口与所述第二出液口可拆卸连接。
16、作为本发明的一种实施方式,所述脑室排注一体化系统还包括控液阀以及连接接头,所述排液管的第四出液口与所述可控引流导管相连通,所述控液阀设置在所述可控引流导管上,所述可控引流导管通过所述连接接头与所述防逆气流引流袋相连通。
17、区别于现有技术,上述技术方案通过脑室端双导管用于插入脑室,所述脑室端双导管组件包括注液管道以及引流管道,所述注液管道用于对脑室进行注液,所述引流管道用于对脑室进行引流。如此,通过一次手术穿刺,将脑室端双导管置入脑室中,一根管进行引流,另一根管进行脑室内注射,需要脑室内注射时,扎入注入囊,通过注液管道直接进入脑室内,实现脑室内注射抗菌素以及化疗药,不影响引流脑脊液,可一次手术穿刺分别实现分流脑脊液、取样脑脊液及脑室内注射抗菌素、化疗药。
18、上述
技术实现要素:
相关记载仅是本技术技术方案的概述,为了让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能够更清楚地了解本技术的技术方案,进而可以依据说明书的文字及附图记载的内容予以实施,并且为了让本技术的上述目的及其它目的、特征和优点能够更易于理解,以下结合本技术的具体实施方式及附图进行说明。
1.一种脑室排注一体化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脑室端双导管组件、排注一体囊、可控引流导管以及防逆气流引流袋;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脑室排注一体化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注液管道设置有第一进液口以及两个以上的第一出液口,两个以上的第一出液口排列设置在所述注液管道的左端,所述第一进液口设置在所述注液管道的右端,所述引流管道设置有两个以上的第二进液口以及第二出液口,两个以上的第二进液口排列设置在所述引流管道的左端,所述第二出液口设置在所述引流管道的右端;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脑室排注一体化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注液管道的左端与所述引流管道的左端形成所述脑室端导管的插入部,所述注液管道与所述引流管道之间设置有间隙。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脑室排注一体化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脑室端导管包括外管体以及内管体,所述内管体设置在所述外管体内,所述注液管道的左端与所述引流管道的左端设置在所述内管体内,所述注液管道、所述引流管道、所述内管体之间设置有填充物。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脑室排注一体化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外管体、所述内管体、所述填充物、所述注液管道、所述引流管道一体成型。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脑室排注一体化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脑室端双导管组件还包括固定装置,所述固定装置包括固定环、连接件以及固定座,所述固定环套在所述脑室端导管上,所述连接件与所述固定环相连接,所述固定座与所述连接件相连接。
7.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脑室排注一体化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注液管道设置在所述引流管道的上方,两个以上的第一出液口沿所述注液管道的延伸方向排列设置,两个以上的第一出液口的间距相同,所述第一出液口朝向上方设置;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脑室排注一体化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注入囊设置在所述排液管上,所述注入囊设置有第三出液口,所述注入囊的顶部设置有扎入部,所述注入囊的底部设置有隔离部,所述注入囊通过所述隔离部与所述排液管相连通,所述排液管与所述引流管道相连接,所述隔离部具有预设厚度,所述隔离部采用硬质材质制成。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脑室排注一体化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排液管设置有第四进液口以及第四出液口,所述第四进液口与所述第二出液口可拆卸连接。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脑室排注一体化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脑室排注一体化系统还包括控液阀以及连接接头,所述排液管的第四出液口与所述可控引流导管相连通,所述控液阀设置在所述可控引流导管上,所述可控引流导管通过所述连接接头与所述防逆气流引流袋相连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