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技术涉及车辆,尤其涉及一种发动机及其控制方法、车辆。
背景技术:
1、目前,增压发动机的水空中冷器系统通常与低温散热系统相连或者独立布置一路散热器,此类冷却系统存在低温环境下中冷器冷凝水结冰堵塞从而影响中冷效率的问题。
2、为解决结冰问题,现有的冷却系统同时布置一个水空中冷器和一个空空中冷器,其中,水空中冷器与发动机冷却液相连。当增压后气体温度为低温且发动机冷却液温度大于气体温度时,通过发动机冷却液在水空中冷器内加热气体,提高进气温度以防止结冰;当增压后气体温度为高温且发动机冷却液温度小于进气温度阈值时,通过水空中冷器冷却气体;当增压后气体温度为高温状态且发动机冷却液温度大于进气温度阈值时,通过空空中冷器冷却气体。现有的冷却系统配置有两个空气冷却器,结构复杂、成本高。
技术实现思路
1、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或者至少部分地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公开提供了一种发动机及其控制方法、车辆。
2、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一种发动机,所述发动机包括本体、第一流路、第二流路以及阀部件。所述第一流路用于对所述本体进行散热。所述第二流路用于与进气流路进行热交换,以加热或冷却进气。所述阀部件分别连接所述第一流路和所述第二流路。其中,所述发动机的工作模式包括第一工作模式以及第二工作模式,当所述发动机处于第一工作模式时,第一流路和第二流路通过所述阀部件连通形成进气加热回路。当所述发动机处于第二工作模式时,所述第一流路通过所述阀部件首尾相连形成发动机冷却回路,所述第二流路通过所述阀部件首尾相连形成进气冷却回路。
3、本技术提供的发动机,通过控制阀部件的连通状态,可以实现第一工作模式和第二工作模式。在第一工作模式时,通过阀部件将第一流路和所述第二流路连通形成进气加热回路,从而让所述进气加热回路通过所述水空中冷器对接收的进气进行热交换后输送给所述本体。在第二工作模式时,通过阀部件将所述第一流路和所述第二流路独立,从而让所述第二流路通过所述水空中冷器对接收的进气进行热交换后输送给所述本体,如此,复用第一流路、第二流路,能够形成不同的冷却液流动回路来对本体的进气加热或冷却,能够简化结构、简化控制逻辑、降低成本。
4、可选地,所述发动机还包括水空中冷器、第一温度传感器以及分别与所述阀部件、所述第一温度传感器电连接的控制器。所述水空中冷器设于所述第二流路中并用于供所述第二流路与进气流路进行热交换,所述水空中冷器包括进气口,用于接收进气。所述第一温度传感器设置于所述水空中冷器的进气口一侧,所述第一温度传感器用于检测所述水空中冷器的进气口接收到的气体的温度得到第一温度信号,并将所述第一温度信号输出给所述控制器。所述控制器至少基于所述第一温度信号,控制所述阀部件的连通状态,从而使得所述发动机进入第一工作模式或第二工作模式。
5、可选地,所述控制器用于在所述第一温度信号对应的温度值小于等于预设低温阈值时,控制所述阀部件处于第一连通状态,从而使得所述发动机进入第一工作模式。所述控制器用于在所述第一温度信号对应的温度值大于预设低温阈值时,控制所述阀部件处于第二连通状态,从而使得所述发动机进入第二工作模式。
6、可选地,所述本体包括出液口。所述发动机还包括与所述控制器电连接的第二温度传感器。所述第二温度传感器设置于所述本体的出液口一侧,所述第二温度传感器用于检测所述本体的出液口排出的冷却液的温度得到第二温度信号,并将所述第二温度信号输出给所述控制器。所述控制器用于在所述第一温度信号对应的温度值小于等于预设低温阈值,且所述第一温度信号对应的温度值小于所述第二温度信号对应的温度值时,控制所述阀部件处于第一连通状态,从而使得发动机进入第一工作模式。
7、可选地,所述本体还包括进液口、进气口。所述阀部件包括第一接口、第二接口、第三接口以及第四接口,所述第一接口与所述本体的进液口连通,所述第二接口与所述本体的出液口连通。所述水空中冷器还包括进液口、出液口以及出气口。所述水空中冷器的出气口用于向所述本体的进气口输送气体,所述水空中冷器的进液口与所述阀部件的第三接口连通,所述水空中冷器的出液口与所述阀部件的第四接口连通。所述阀部件处于第一连通状态时连通所述第一接口和所述第四接口,以及连通所述第二接口和所述第三接口,使得所述第一流路和所述第二流路通过所述阀部件连通形成进气加热回路,从而使得所述水空中冷器利用所述进气加热回路中的冷却液对接收的进气进行热交换,并将经热交换后的气体输送给所述本体。所述阀部件处于第二连通状态时连通所述第一接口和所述第二接口,以及连通所述第三接口和所述第四接口,使得所述第一流路通过所述阀部件首尾相连形成发动机冷却回路,以及使得所述第二流路通过所述阀部件首尾相连形成进气冷却回路,从而使得所述水空中冷器利用所述进气冷却回路中的冷却液对接收的进气进行热交换,并将经热交换后的气体输送给所述本体。
8、可选地,所述发动机还包括中冷散热器以及水泵。所述中冷散热器设于所述第二流路中,所述中冷散热器用于对所述第二流路中的冷却液进行冷却。所述水泵设于所述第二流路中,所述水泵用于驱动所述第二流路中的冷却液流动。
9、可选地,当所述发动机处于所述第一工作模式,所述水泵工作,所述中冷散热器不工作。
10、可选地,当所述发动机处于所述第二工作模式,在所述第一温度信号对应的温度值大于预设高温阈值时,所述水泵和所述中冷散热器均工作。在所述第一温度信号对应的温度值小于等于预设高温阈值时,所述水泵和所述中冷散热器均不工作。
11、可选地,所述发动机还包括第三温度传感器以及第四温度传感器。所述第三温度传感器设置于所述中冷散热器的出液口一侧,所述第三温度传感器用于检测所述中冷散热器的出液口排出的冷却液的温度得到第三温度信号,并将所述第三温度信号输出给所述控制器。所述第四温度传感器设置于水空中冷器的出气口一侧,所述第四温度传感器用于检测所述水空中冷器的出气口排出的气体的温度得到第四温度信号,并将所述第四温度信号输出给所述控制器。所述控制器还分别与所述水空中冷器和所述水泵电连接。当所述发动机处于所述第二工作模式,所述控制器还用于根据所述第一温度信号对应的温度值和所述第四温度信号对应的温度值之间的温度差、所述本体的工作状态以及所述第三温度信号对应的温度值三者中的至少一个,控制所述水空中冷器和所述水泵的输出功率,使得所述水空中冷器向所述本体的进气口输送的气体的温度小于等于预设高温阈值。
12、本技术还提供一种发动机的控制方法,用于控制一发动机,所述发动机包括本体、第一流路、第二流路、阀部件、水空中冷器以及第一温度传感器。所述第一流路用于对本体进行散热;所述第二流路用于与进气流路进行热交换,以加热或冷却进气;所述阀部件分别连接所述第一流路和第二流路;所述水空中冷器设于所述第二流路中并用于供所述第二流路与进气流路进行热交换,所述水空中冷器包括进气口,用于接收进气;所述第一温度传感器设置于所述水空中冷器的进气口一侧,所述第一温度传感器用于检测所述水空中冷器的进气口接收到的气体的温度得到第一温度信号。所述控制方法包括:至少获取所述第一温度信号;以及至少根据所述第一温度信号,控制所述阀部件的连通状态,从而使得所述发动机进入第一工作模式或第二工作模式;其中,当所述发动机进入第一工作模式时,第一流路和第二流路通过所述阀部件连通形成进气加热回路;当所述发动机处于第二工作模式时,所述第一流路通过所述阀部件首尾相连形成发动机冷却回路,所述第二流路通过所述阀部件首尾相连形成进气冷却回路。
13、可选地,所述至少根据所述第一温度信号,控制所述阀部件的连通状态,从而使得所述发动机进入第一工作模式或第二工作模式,包括:判断所述第一温度信号对应的温度值是否小于等于预设低温阈值;若所述第一温度信号对应的温度值小于等于预设低温阈值,控制所述阀部件处于第一连通状态,从而使得所述发动机进入第一工作模式;以及若所述第一温度信号对应的温度值大于预设低温阈值,控制所述阀部件处于第二连通状态,从而使得所述发动机进入第二工作模式。
14、可选地,所述发动机还包括第二温度传感器;所述第二温度传感器设置于所述本体的出液口一侧,所述第二温度传感器用于检测所述本体的出液口排出的冷却液的温度得到第二温度信号。所述至少获取所述第一温度信号,包括:至少获取所述第一温度信号和所述第二温度信号。所述至少根据所述第一温度信号,控制所述阀部件的连通状态,从而使得所述发动机进入第一工作模式或第二工作模式,包括:判断所述第一温度信号对应的温度值与预设低温阈值以及所述第二温度信号对应的温度值之间的关系;若所述第一温度信号对应的温度值小于等于预设低温阈值,且所述第一温度信号对应的温度值小于所述第二温度信号对应的温度值,控制所述阀部件处于第一连通状态,从而使得所述发动机进入第一工作模式;以及若所述第一温度信号对应的温度值大于预设低温阈值,控制所述阀部件处于第二连通状态,从而使得所述发动机进入第二工作模式。
15、可选地,所述本体还包括进液口、进气口。所述阀部件包括第一接口、第二接口、第三接口以及第四接口,所述第一接口与所述本体的进液口连通,所述第二接口与所述本体的出液口连通。所述水空中冷器还包括进液口、出液口以及出气口;所述水空中冷器的出气口用于向所述本体的进气口输送气体,所述水空中冷器的进液口与所述阀部件的第三接口连通,所述水空中冷器的出液口与所述阀部件的第四接口连通。所述控制所述阀部件处于第一连通状态,从而使得所述发动机进入第一工作模式,包括:控制所述阀部件连通所述第一接口和所述第四接口,以及连通所述第二接口和所述第三接口,使得所述第一流路和所述第二流路通过所述阀部件连通形成进气加热回路,从而使得所述水空中冷器利用所述进气加热回路中的冷却液对接收的进气进行热交换,并将经热交换后的气体输送给所述本体。所述控制所述阀部件处于第二连通状态,从而使得所述发动机进入第二工作模式,包括:控制所述阀部件连通所述第一接口和所述第二接口,以及连通所述第三接口和所述第四接口,使得所述第一流路通过所述阀部件首尾相连形成发动机冷却回路,以及使得所述第二流路通过所述阀部件首尾相连形成进气冷却回路,从而使得所述水空中冷器利用所述进气冷却回路中的冷却液对接收的进气进行热交换,并将经热交换后的气体输送给所述本体。
16、可选地,所述发动机还包括中冷散热器以及水泵。所述中冷散热器设于所述第二流路中,所述中冷散热器用于对所述第二流路中的冷却液进行冷却。所述水泵设于所述第二流路中,所述水泵用于驱动中所述冷散热回路中的冷却液流动。在所述发动机进入第一工作模式之后,所述控制方法还包括:控制所述水泵工作,以及控制所述中冷散热器不工作。在所述发动机进入第二工作模式之后,所述控制方法还包括:判断所述第一温度信号对应的温度值是否大于预设高温阈值;若所述第一温度信号对应的温度值大于预设高温阈值,则控制所述水泵和所述中冷散热器均工作;以及若所述第一温度信号对应的温度值小于等于预设高温阈值,则控制所述水泵和所述中冷散热器均不工作。
17、可选地,所述发动机还包括设置于所述中冷散热器的出液口一侧的第三温度传感器,所述第三温度传感器用于检测所述中冷散热器的出液口排出的冷却液的温度得到第三温度信号。所述发动机还包括设置于水空中冷器的出气口一侧的第四温度传感器,所述第四温度传感器用于检测所述水空中冷器的出气口排出的气体的温度得到第四温度信号。所述至少获取所述第一温度信号和所述第二温度信号,包括:获取所述第一温度信号、所述第二温度信号、所述第三温度信号以及所述第四温度信号。所述控制所述水泵和所述中冷散热器均工作,包括:根据所述第一温度信号对应的温度值和所述第四温度信号对应的温度值之间的温度差、所述本体的工作状态以及所述第三温度信号对应的温度值三者中的至少一个,控制所述水空中冷器和所述水泵的输出功率,使得所述水空中冷器向所述本体的进气口输送的气体的温度小于等于预设高温阈值。
18、本技术还提供一种车辆,包括上述的发动机。
19、本技术的附加方面和优点将在下面的描述中部分给出,部分将从下面的描述中变得明显,或通过本技术的实践了解到。
1.一种发动机,其特征在于,包括: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发动机,其特征在于,所述发动机还包括水空中冷器、第一温度传感器以及分别与所述阀部件、所述第一温度传感器电连接的控制器;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发动机,其特征在于,所述控制器用于在所述第一温度信号对应的温度值小于等于预设低温阈值时,控制所述阀部件处于第一连通状态,从而使得所述发动机进入第一工作模式;
4.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发动机,其特征在于,所述本体包括出液口;所述发动机还包括与所述控制器电连接的第二温度传感器;所述第二温度传感器设置于所述本体的出液口一侧,所述第二温度传感器用于检测所述本体的出液口排出的冷却液的温度得到第二温度信号,并将所述第二温度信号输出给所述控制器;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发动机,其特征在于,所述本体还包括进液口、进气口;
6.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发动机,其特征在于,所述发动机还包括:
7.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发动机,其特征在于,当所述发动机处于所述第一工作模式,所述水泵工作,所述中冷散热器不工作。
8.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发动机,其特征在于,当所述发动机处于所述第二工作模式,在所述第一温度信号对应的温度值大于预设高温阈值时,所述水泵和所述中冷散热器均工作;在所述第一温度信号对应的温度值小于等于预设高温阈值时,所述水泵和所述中冷散热器均不工作。
9.如权利要求8所述的发动机,其特征在于,所述发动机还包括:
10.一种发动机的控制方法,用于控制一发动机,其特征在于,所述发动机包括:
11.如权利要求10所述的发动机的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至少根据所述第一温度信号,控制所述阀部件的连通状态,从而使得所述发动机进入第一工作模式或第二工作模式,包括:
12.如权利要求10所述的发动机的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发动机还包括第二温度传感器;所述第二温度传感器设置于所述本体的出液口一侧,所述第二温度传感器用于检测所述本体的出液口排出的冷却液的温度得到第二温度信号;
13.如权利要求12任意一项所述的发动机的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本体还包括进液口、进气口;
14.如权利要求13所述的发动机的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发动机还包括:
15.如权利要求14所述的发动机的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发动机还包括设置于所述中冷散热器的出液口一侧的第三温度传感器,所述第三温度传感器用于检测所述中冷散热器的出液口排出的冷却液的温度得到第三温度信号;
16.一种车辆,其特征在于,包括如权利要求1至9任意一项所述的发动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