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发明涉及弹性波器件技术书领域,特别是弹性波器件以及具备该弹性波器件的模块。
背景技术:
1、本发明涉及弹性波器件以及具备该弹性波器件的模块,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14-120841号公报)公开了一种弹性波器件。该弹性波器件具备多个滤波器。该弹性波器件还具备附加电路。通过该附加电路,能够提高该弹性波器件的隔离特性。
2、然而,在专利文献1所记载的弹性波器件中,除了滤波器之外还需要附加电路。因此,弹性波器件的结构可能变得较为复杂。
技术实现思路
1、本发明所要解决的主要的问题点在于,如何解决现有技术中为了提高弹性波器件的隔离性,导致弹性波器件的结构复杂的问题。
2、第一个方面,在本实施例中提供了一种弹性波器件,包括第一滤波器、第二滤波器、接地端子、共用端子、第一滤波器用端子、第二滤波器用端子、接地电极、输入侧超声波延迟电极及输出侧超声波延迟电极;
3、所述共用端子与所述第一滤波器的输出侧和所述第二滤波器的输入侧连接;
4、所述第一滤波器用端子与所述第一滤波器的输入侧连接;
5、所述第二滤波器用端子与所述第二滤波器的输出侧连接;
6、将所述接地端子或与所述接地端子连接的布线作为接地用金属体;所述接地电极与所述接地用金属体连接;
7、所述输入侧超声波延迟电极在所述接地电极的一侧与所述接地电极平行地配置;将所述第一滤波器用端子或与所述第一滤波器用端子连接的布线作为输入侧金属体;所述输入侧超声波延迟电极与所述输入侧金属体连接;
8、所述输出侧超声波延迟电极在所述接地电极的另一侧与所述接地电极平行地配置;将所述共用端子或与所述共用端子连接的布线作为输出侧金属体;所述输出侧超声波延迟电极与所述输出侧金属体连接。
9、第二个方面,在本实施例中提供了一种弹性波器件,包括第一滤波器、第二滤波器、接地端子、共用端子、第一滤波器用端子、第二滤波器用端子、接地电极、输入侧超声波延迟电极及输出侧超声波延迟电极;
10、所述共用端子与所述第一滤波器的输出侧和所述第二滤波器的输入侧连接;
11、所述第一滤波器用端子与所述第一滤波器的输入侧连接;
12、所述第二滤波器用端子与所述第二滤波器的输出侧连接;
13、将所述接地端子或所述接地端子连接的布线作为接地用金属体;所述接地电极与所述接地用金属体连接;
14、所述输入侧超声波延迟电极在所述接地电极的一侧与所述接地电极平行地配置;将所述共用端子或与所述共用端子连接的布线作为输入侧金属体;所述输入侧超声波延迟电极与所述输入侧金属体连接;
15、所述输出侧超声波延迟电极在所述接地电极的另一侧与所述接地电极平行地配置,将所述第二滤波器用端子或与所述第二滤波器用端子连接的布线作为输出侧金属体,所述输出侧超声波延迟电极与所述输出侧金属体连接。
16、第三个方面,在本实施例中提供了一种弹性波器件,包括第一滤波器、第二滤波器、接地端子、共用端子、第一滤波器用端子、第二滤波器用端子、接地电极、输入侧超声波延迟电极及输出侧超声波延迟电极;
17、所述共用端子与所述第一滤波器的输出侧和所述第二滤波器的输入侧连接;
18、所述第一滤波器用端子与所述第一滤波器的输入侧连接;
19、所述第二滤波器用端子与所述第二滤波器的输出侧连接;
20、将所述接地端子或所述接地端子连接的布线作为接地用金属体;所述接地电极与所述接地用金属体连接;
21、所述输入侧超声波延迟电极在所述接地电极的一侧与所述接地电极平行地配置;将所述第一滤波器用端子或与所述第一滤波器用端子连接的布线作为输入侧金属体;所述输入侧超声波延迟电极与所述输入侧金属体连接;
22、所述输出侧超声波延迟电极在所述接地电极的另一侧与所述接地电极平行地配置;将所述第二滤波器用端子或与所述第二滤波器用端子连接的布线作为输出侧金属体;所述输出侧超声波延迟电极与所述输出侧金属体连接。
23、对于上述第一个方面至第三个方面所述的弹性波器件,在其中的一些实施例中,所述接地电极、所述输入侧超声波延迟电极以及所述输出侧超声波延迟电极的长度方向,与所述第一滤波器或所述第二滤波器的主模式的波的传播方向正交。
24、对于上述第一个方面至第三个方面所述的弹性波器件,在其中的一些实施例中,所述输入侧超声波延迟电极至所述输出侧超声波延迟电极的间距,为所述第一滤波器或所述第二滤波器的主模式的波的波长的0.1倍至0.5倍。
25、对于上述第一个方面至第三个方面所述的弹性波器件,在其中的一些实施例中,所述接地电极、所述输入侧超声波延迟电极以及所述输出侧超声波延迟电极形成为,具有超声波延迟功能的单位超声波延迟线,并包含多个超声波延迟线。
26、对于上述第一个方面至第三个方面所述的弹性波器件,在其中的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第一滤波器是发送滤波器;
27、所述弹性波器件包括并联电容器和两个串联电容器;
28、所述串联电容器,在所述输入侧金属体与所述输入侧超声波延迟电极之间串联连接;
29、所述并联电容器在所述两个串联电容器之间并联连接。
30、对于上述第一个方面至第三个方面所述的弹性波器件,在其中的一些实施例中,所述接地电极、所述输入侧超声波延迟电极以及所述输出侧超声波延迟电极形成为,相对于通过所述输入侧金属体的高频信号的相位,延迟一角度,所述角度为:通过所述输出侧金属体的高频信号的相位为360度的整数倍角度,再加上95度到265度之间的角度。
31、对于上述第一个方面至第三个方面所述的弹性波器件,在其中的一些实施例中,所述接地电极的一端及另一端分别与所述接地用金属体连接。
32、对于上述第一个方面至第三个方面所述的弹性波器件,在其中的一些实施例中,包括表面波吸收体,所述表面波吸收体与所述输入侧超声波延迟电极或所述输出侧超声波延迟电极相邻。
33、第四个方面,在本实施例中提供了一种模块,包括上述第一个方面至第三个方面所述的弹性波器件,
34、根据本发明,能够通过更简单的结构提高弹性波器件的隔离特性。
35、本申请的一个或多个实施例的细节在以下附图和描述中提出,以使本申请的其他特征、目的和优点更加简明易懂。
1.一种弹性波器件,其特征在于,包括第一滤波器、第二滤波器、接地端子、共用端子、第一滤波器用端子、第二滤波器用端子、接地电极、输入侧超声波延迟电极及输出侧超声波延迟电极;
2.一种弹性波器件,其特征在于,包括第一滤波器、第二滤波器、接地端子、共用端子、第一滤波器用端子、第二滤波器用端子、接地电极、输入侧超声波延迟电极及输出侧超声波延迟电极;
3.一种弹性波器件,其特征在于,包括第一滤波器、第二滤波器、接地端子、共用端子、第一滤波器用端子、第二滤波器用端子、接地电极、输入侧超声波延迟电极及输出侧超声波延迟电极;
4.根据权利要求1至3中任一项所述的弹性波器件,其特征在于,
5.根据权利要求1至3中任一项所述的弹性波器件,其特征在于,
6.根据权利要求1至3中任一项所述的弹性波器件,其特征在于,
7.根据权利要求1至3中任一项所述的弹性波器件,其特征在于,
8.根据权利要求1至3中任一项所述的弹性波器件,其特征在于,
9.根据权利要求1至3中任一项所述的弹性波器件,其特征在于,
10.根据权利要求1至3中任一项所述的弹性波器件,其特征在于,包括:
11.一种模块,其特征在于,包括权利要求1至3中任一项所述的弹性波器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