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发明涉及数据处理,具体涉及数据的传输系统及方法。
背景技术:
1、目前,采用了基于jlk1263芯片的glink总线设备测试系统主要采用加固工业控制计算机控制数据的交互和控制。同时,glink控制总线系统常用于组网场景,包括双向环拓扑结构、混合双向环拓扑结构、双冗余交换式拓扑结构、基于交换与双向环混合拓扑结构和基于交换级联拓扑结构。因此,测试glink总线系统的功能,往往需要多个节点设备。
2、然而,对于基于jlk1263芯片的glink总线设备测试系统,每个节点必须配备一台工业控制计算机,才能完成整个系统的测试。但是,glink总线系统通常节点数量比较多,通过组网搭建整个系统。如果每个节点按上述方法配置,会造成系统成本较高,同时,不利于携带和移动。
技术实现思路
1、有鉴于此,本发明提供了一种数据的传输系统及方法,以解决基于jlk1263芯片的glink总线设备测试系统,每个节点必须配备一台工业控制计算机,导致系统成本较高,同时,不利于携带和移动的技术问题。
2、第一方面,本发明提供了一种数据的传输系统,该系统包括:上位机、第一芯片以及第二芯片;第一芯片包括:ps连接端以及pl连接端,ps连接端与第二芯片之间通信连接,pl连接端与第二芯片之间通信连接,第二芯片与外部设备之间通信连接,第二芯片配置有本地信息以及第一工作模式,外部设备配置有第二工作模式以及与本地信息相对应的目标信息;上位机用于生成第一数据,并发送第一数据;ps连接端用于接收第一数据,并转发第一数据至pl连接端;第二芯片用于接收pl连接端接收的第一数据,并基于目标信息和第二工作模式将第一数据转发至外部设备;或者,第二芯片用于接收外部设备基于本地信息和第一工作模式发送的第二数据,并转发;pl连接端用于接收第二数据。
3、本实施例提供的数据的传输系统,上位机生成和发送第一数据。ps连接端负责接收上位机发送的第一数据,并将其转发到pl连接端。pl连接端与第二芯片相连,第二芯片根据目标信息和第二工作模式将第一数据转发到外部设备,或者根据本地信息和第一工作模式从外部设备接收数据。系统可以与不同的外部设备进行通信,并且由于工业控制计算机通常比芯片更昂贵,因此为每个节点都配备一台工业控制计算机会显著增加系统的总成本,因此利用ps连接端以及pl连接端替代工业控制计算机,降低了系统的成本和复杂性。
4、在一个可选的实施方式中,第一工作模式包括:客户端服务模式或终端服务模式,第二工作模式包括:客户端服务模式或终端服务模式;其中,第一工作模式和第二工作模式不相同;上位机还用于检测第二数据的数值是否大于预设数值;其中,若第二数据的数值大于预设数值,第二工作模式为客户端服务模式,第一工作模式为终端服务模式;上位机还用于检测第一数据的数值是否大于预设数值;其中,若第二数据的数值大于预设数值,第一工作模式为客户端服务模式,第二工作模式为终端服务模式。
5、本实施例提供的数据的传输系统,通过第一工作模式和第二工作模式之间进行切换,这种灵活性使得系统能够适应不同的数据传输需求和场景。并且,通过分别检测第一数据的数值和第二数据的数值是否大于预设数值来动态选择第二工作模式为客户端服务模式或终端服务模式,进一步增强了系统的灵活性和适应性。
6、在一个可选的实施方式中,第二芯片包括:转换单元和发送单元;转换单元与pl连接端之间通信连接,用于接收pl连接端发送的第一数据,并对第一数据进行转换处理,得到第一目标数据;发送单元,与转换单元之间通信连接,用于基于目标信息和第二工作模式将第一目标数据发送至外部设备。
7、本实施例提供的数据的传输系统,通过转换单元能够接收来自pl连接端的第一数据,并进行转换处理,得到第一目标数据,以适应外部设备的接收要求。并且,通过转换单元,第二芯片能够确保数据的准确性和一致性,提高了数据处理效率。
8、此外,发送单元基于目标信息将第一目标数据发送至外部设备。这意味着第二芯片能够针对特定的外部设备进行数据传输,确保了数据的正确性和安全性。通过目标信息的识别,发送单元能够避免数据发送到错误的设备,减少了数据传输中的错误和冲突。
9、在一个可选的实施方式中,上位机还用于检测第二芯片发送的第一数据和外部设备接收的数据是否相同;其中,若第一数据和外部设备接收的数据相同,则表征第一工作模式和第二工作模式之间通信正常;若第一数据和外部设备接收的数据不相同,则表征第一工作模式和第二工作模式之间通信异常。
10、本实施例提供的数据的传输系统,通过上位机检测第二芯片发送的第一数据和外部设备接收的数据是否相同的功能,不仅提高了数据传输的准确性和可靠性,还有助于及时发现并解决通信故障,提升系统的稳定性和安全性。
11、在一个可选的实施方式中,上位机还用于检测第二芯片接收第二数据的状态是否为中断状态;其中,中断状态用于表征第二芯片停止接收第二数据;若第二芯片接收第二数据的状态为中断状态,上位机还用于保存第二数据,并检测第二芯片接收的数据和外部设备发送的第二数据是否相同;其中,若第二芯片接收的数据和外部设备发送的第二数据相同,则表征第一工作模式和第二工作模式之间通信正常;若第二芯片接收的数据和外部设备发送的第二数据不相同,则表征第一工作模式和第二工作模式之间通信异常。
12、本实施例提供的数据的传输系统,通过上位机检测第二芯片接收第二数据的状态是否为中断状态,并在中断状态下执行一系列验证操作的功能,为系统带来了实时错误检测、数据恢复与保存、通信状态验证、故障排查与诊断。这些优点使得系统在面临各种通信挑战时都能够保持稳定、高效的运行。
13、在一个可选的实施方式中,该系统还包括:第一时钟模块以及第二时钟模块;第一时钟模块,与第一芯片之间通信连接,用于保证第一芯片对第一数据进行同步处理;第二时钟模块,与第二芯片之间通信连接,用于控制第二芯片将第一数据按照预设频率发送给外部设备;或,第二时钟模块,与第二芯片之间通信连接,用于控制第二芯片按照预设频率接收外部设备发送的第二数据。
14、本实施例提供的数据的传输系统,该系统通过引入第一时钟模块和第二时钟模块,第一时钟模块与第一芯片之间的通信连接确保了第一芯片在处理第一数据时能够基于精确的时钟信号进行同步。这种同步处理优化了数据的处理效率和准确性,减少了因时钟不同步可能带来的数据错误或处理延迟。第二时钟模块控制第二芯片以预设频率发送或接收数据,确保了数据传输的稳定性和效率。
15、在一个可选的实施方式中,pl连接端包括:数据信息的传输接口、高速动态随机存取存储器接口、串行附件接口以及内部总线接口;数据信息的传输接口,用于接收外部源的未压缩的高清视频和音频信号;高速动态随机存取存储器接口,用于连接高速动态随机存取存储器,以使高速动态随机存取存储器对第一数据进行存储;串行附件接口,用于连接移动硬盘,以使移动硬盘对第一数据进行存储;内部总线接口,用于将ps连接端发送的第一数据传输至pl连接端。
16、本实施例提供的数据的传输系统,通过pl连接端所包括的四个主要接口(数据信息的传输接口、高速动态随机存取存储器接口、串行附件接口以及内部总线接口)各自特定的功能,构成了pl连接端的高效、稳定的数据处理与传输系统。
17、在一个可选的实施方式中,该系统还包括:第一接口和第二接口;第一接口,用于在第一数据的数值处于第一预设范围内时转发第一数据转发至第一芯片;第二接口,用于在第一数据的数值处于第二预设范围内时转发第一数据转发至第一芯片;其中,第二预设范围的最大值大于第一预设范围的最大值。
18、本实施例提供的数据的传输系统,通过第一数据的数值范围,智能地将数据分流至不同的处理路径。这种灵活性使得系统能够根据不同类型或级别的数据,采用不同的处理策略,从而提高了数据处理的效率和准确性。
19、在一个可选的实施方式中,该系统还包括:电源模块;电源模块,分别与上位机、第一芯片以及第二芯片之间通信连接,用于对上位机、第一芯片以及第二芯片进行供电。
20、本实施例提供的数据的传输系统,通过电源模块作为整个系统的供电中心,可以统一为上位机、第一芯片以及第二芯片提供稳定的电力供应。这种集中供电的方式简化了系统的电源设计,减少了电源管理模块的数量,降低了系统的复杂性和成本。
21、第二方面,本发明提供了一种数据的传输方法,应用于上述第一方面的数据的传输系统;其中,该方法包括:获取数据的传输场景;基于传输场景、目标信息以及第二工作模式将第一数据转发至外部设备;或,基于传输场景、本地信息以及第一工作模式接收外部设备发送的第二数据。
22、第三方面,本发明提供了一种计算机设备,包括:存储器和处理器,存储器和处理器之间互相通信连接,存储器中存储有计算机指令,处理器通过执行计算机指令,从而执行上述第二方面或其对应的任一实施方式的数据的传输方法。
23、第四方面,本发明提供了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该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上存储有计算机指令,计算机指令用于使计算机执行上述第二方面或其对应的任一实施方式的数据的传输方法。
24、第五方面,本发明提供了一种计算机程序产品,包括计算机指令,计算机指令用于使计算机执行上述第二方面或其对应的任一实施方式的数据的传输方法。
1.一种数据的传输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系统包括:上位机、第一芯片以及第二芯片;所述第一芯片包括:ps连接端以及pl连接端,所述ps连接端与所述第二芯片之间通信连接,所述pl连接端与所述第二芯片之间通信连接,所述第二芯片与外部设备之间通信连接,所述第二芯片配置有本地信息以及第一工作模式,所述外部设备配置有第二工作模式以及与所述本地信息相对应的目标信息;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数据的传输系统,其特征在于,第一工作模式包括:客户端服务模式或终端服务模式,所述第二工作模式包括:客户端服务模式或终端服务模式;其中,所述第一工作模式和所述第二工作模式不相同;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数据的传输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芯片包括:转换单元和发送单元;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数据的传输系统,其特征在于,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数据的传输系统,其特征在于,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数据的传输系统,其特征在于,还包括:第一时钟模块以及第二时钟模块;
7.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数据的传输系统,其特征在于,还包括:第一接口和第二接口;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数据的传输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pl连接端包括:数据信息的传输接口、高速动态随机存取存储器接口、串行附件接口以及内部总线接口;
9.根据权利要求1-8任一项所述的数据的传输系统,其特征在于,还包括:电源模块;
10.一种数据的传输方法,其特征在于,用于权利要求1-9任一项所述的数据的传输系统,所述方法包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