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治疗浅部真菌感染的药物组合物及其给药装置和应用的制作方法

allin2025-03-24  31


本发明属于药物制剂领域,涉及一种可局部皮内和皮下注射的抗浅部真菌感染的药物组合物的制备方法及其用途。


背景技术:

1、浅部真菌病是指由真菌侵犯皮肤、毛发和指(趾)甲,寄生或腐生于表皮角质、毛发和甲板的角蛋白组织中所引起的一类疾病,表现为水庖、角化和鳞屑性斑片,主要致病菌为须癣毛癣菌、红色毛癣菌等。浅部真菌病包括皮肤癣菌病、浅表性念珠菌病及其他皮肤真菌感染(如花斑癣、毛结节病、黑癣等),是一种顽固难治的浅表真菌感染的皮肤病。—般可分为浸渍型、水疱型和鳞屑角化型三种。浸渍型—般为指趾间皮肤浸渍、发白、搓去表皮,露出红色糜烂面,易继发感染;水疱型常为针头大小水疱,有时可融合成大疱;鳞屑角化型以脱屑增厚为主,界限清楚,间有水疱。癣病按照患癣部位的不同,包括有头癣、手癣、足癣、体癣、股癣、花斑癣等,都会瘙痒难忍,长治难愈,病程缓慢,治疗后复发率高。

2、抗真菌药物指的是能够抑制真菌生长和繁殖或杀死真菌的一类药物。现阶段浅部真菌感染的治疗主要包括口服抗菌药的全身治疗和外用药局部治疗或两者联合使用。目前临床上治疗真菌感染的药物主要包括咪唑类(酮康唑、益康唑、联苯苄唑等)、烯丙胺类(萘替芬、特比萘芬、布替萘酚等),以及灰黄霉素、利拉萘酯、阿莫罗芬、环吡酮胺、碘化钾等药物。多烯类(两性霉素b)、三唑类(氟康唑、伊曲康唑、伏立康唑等)、棘白菌素类(卡泊芬净和米卡芬净等)和核酸类(5-氟胞嘧啶)等也是常用的抗真菌药物。咪唑类药物和烯丙胺类药物属于广谱抗真菌药物,灰黄霉素属于窄谱的抗真菌药物。三唑类药物毒副作用较低,抗菌谱广,可以口服和注射给药,是临床上应用最广泛的一类抗真菌药物。抗真菌药物原理包括作用于真菌细胞壁、作用于真菌细胞膜、抑制蛋白质合成、抑制核酸合成、抑制微观的组装、抑制真菌细胞的新陈代谢等。

3、真菌具有极强的生命力和交叉感染特性,若没有坚持使用药物治疗,真菌并没有被彻底杀灭,过一段时间就会重新大量繁殖,造成“复发”,所以顽固难治。因此目前大部分治疗方法治疗效果并不理想。口服药物长期使用不仅有一定毒副作用或刺激性,还会导致耐药现象越来越严重,停药易复发。外用制剂主要集中于基于复方中药的擦剂、搽剂、酊剂和贴剂,辅以类固醇激素联合用,但多重用药导致患者用药时依从性差,且酊剂、贴剂在使用时易受外界环境影响,有效成分附着少,导致局部药物达不到有效浓度或者有效维持时间过短,受限于药物的渗透屏障。

4、因此,基于现有的方法,如何开发一种更安全、有效、依从性高的治疗浅部真菌感染病的药物并进行正确使用,对于实际应用具有重要价值。


技术实现思路

1、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本发明的第一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可用于治疗浅部真菌感染病的组合物;第二目的在于提供所述抗浅部真菌感染的药物组合物的制备方法;第三目的在于提供所述的抗真菌感染的药物组合物的应用。

2、本发明具有给药速度快、给药剂量低、无针刺注射疼痛、以及弥散给药直达病灶、疗效短的优势,并且通过特定的参数设定以达到药效,能有效杀灭浅部致病真菌达到优异的治疗效果。彻底改变了通常局部用药无法抵达病灶的弊端。解决了现有的治疗浅部真菌病方法的不足,如全身用药带来的毒性、局部用药不能穿透指甲或趾甲到达甲床、治疗效果不佳等。

3、因此,本发明一方面提供一种用于治疗浅部真菌感染的可注射药物组合物,其含有浓度为2mg~10mg/ml的氟康唑,1mg~20mg/ml的苯甲醇,以及0mg~9mg/ml的氯化钠水溶液。

4、在一个优选的实施方案中,根据本发明所述的可注射药物组合物,其中氟康唑与苯甲醇的重量比为1:10~1:2。

5、在另一个优选的实施方案中,根据本发明所述的可注射药物组合物,其含有浓度为20mg/ml的苯甲醇。

6、本发明另一方面提供一种如上所述的可注射药物组合物的制备方法,其包括以下步骤:

7、1)将氟康唑、苯甲醇溶于含0~0.9%氯化钠水中;

8、2)将步骤1)得到的混合物在加热条件下,优选60℃超声,得到药液;

9、3)任选地,将步骤2)得到的药液灭菌优选30分钟,得到药物组合物。

10、本发明还提供如上所述的可注射药物组合物在制备皮内和/或皮下施用的药物中的用途。

11、本发明还提供如上所述的可注射药物组合物在制备预防和/或治疗浅部真菌感染的药物中的用途,所述浅部真菌感染优选甲真菌、皮肤癣菌病、浅表性念珠菌感染。

12、在另一个具体的实施方案中,根据本发明所述的用途,其中所述可注射药物组合物通过无针注射器以参数条件施用,所述参数条件为:药液直径0.1mm~0.16mm,药液压强65-100psi;

13、所述无针注射器包括:

14、壳体组件,其具有第一容纳腔和进气腔;

15、平衡阀,其能够滑动地安装至第一容纳腔并能够弹性地向前返回,所述平衡阀将第一容纳腔分为前腔和后腔,所述进气腔连通至所述第一容纳腔的前腔,所述进气腔能够选择性地连通至第一容纳腔的后腔;

16、套筒,其固定至第一容纳腔,所述套筒具有第二容纳腔,所述第二容纳腔能够选择性地连通至所述第一容纳腔的前腔;

17、活塞,其能够滑动地安装至第二容纳腔并能够弹性地向后返回;

18、第一推杆,其后端安装至所述活塞;

19、药芯组件,其包括药芯管和设置在药芯管内的药芯杆,所述药芯杆的后端连接至所述第一推杆的前端;以及

20、调节装置,其设置在壳体组件的后部,所述调节装置能够对活塞的初始位置进行调整。

21、本发明还提供一种试剂盒,其包含如上所述的可注射药物组合物和无针注射器,

22、所述无针注射器包括:

23、壳体组件,其具有第一容纳腔和进气腔;

24、平衡阀,其能够滑动地安装至第一容纳腔并能够弹性地向前返回,所述平衡阀将第一容纳腔分为前腔和后腔,所述进气腔连通至所述第一容纳腔的前腔,所述进气腔能够选择性地连通至第一容纳腔的后腔;

25、套筒,其固定至第一容纳腔,所述套筒具有第二容纳腔,所述第二容纳腔能够选择性地连通至所述第一容纳腔的前腔;

26、活塞,其能够滑动地安装至第二容纳腔并能够弹性地向后返回;

27、第一推杆,其后端安装至所述活塞;

28、药芯组件,其包括药芯管和设置在药芯管内的药芯杆,所述药芯杆的后端连接至所述第一推杆的前端;以及

29、调节装置,其设置在壳体组件的后部,所述调节装置能够对活塞的初始位置进行调整。

30、本发明的特点

31、1)采用了改变了氟康唑注射液常规的静脉或口服给药的方式,药物组合实现局部给药的目的,减少了用药剂量,快速无痛,避免了此前全身用药到达病灶部位药物有限的弊端,避免全身用药的肝脏和肾脏代谢毒性和不良反应,增强了患者的依从性。

32、2)组合物中加入了苯甲醇,能够减少局部给药时带来的不适感,改善了患者依从性并提高药液稳定性。

33、3)将药物组合物置于装置中通过特定参数给药,药液能到达病灶周围的皮内和皮下组织,有更强的抗真菌效果,彻底改变了以往局部用药停留在表面,无法渗透到患病部位等弊端,确保了真菌病的治疗效果。并且由于其在局部给药,几乎不参与全身代谢,能够延长药液的有效时间。

34、4)对本发明的药物组合物配合无针注射器使用,在特定参数下能直接作用于局部感染处。药剂有效浓度高,直接渗入病灶深层组织,避免药物量的损失和对人体内脏器官的伤害。

35、5)本发明阻断了致病真菌的繁殖途径和方式,解决了以往治疗方法容易复发的难题,为新型抗真菌药物的筛选研发奠定了基础。

36、6)本发明通过非临床安全性评价、药代动力学、药效动力学等方面进行验证,实验表明本品具有较强的抗真菌作用。对患甲、皮肤表面、皮下组织几乎无损伤、无出血、无毒性作用和刺激性。


技术特征:

1.一种用于治疗浅部真菌感染的可注射药物组合物,其含有浓度为2mg~10mg/ml的氟康唑,1mg~20mg/ml的苯甲醇,以及0mg~9mg/ml的氯化钠水溶液。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可注射药物组合物,其中氟康唑与苯甲醇的重量比为1:10~1:2。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可注射药物组合物,其含有浓度为20mg/ml的苯甲醇。

4.一种根据权利要求1至3中任一项所述的可注射药物组合物的制备方法,其包括以下步骤:

5.根据权利要求1至3中任一项所述的可注射药物组合物在制备皮内和/或皮下施用的药物中的用途。

6.根据权利要求1至3中任一项所述的可注射药物组合物在制备预防和/或治疗浅部真菌感染的药物中的用途,所述浅部真菌感染优选甲真菌、皮肤癣菌病、浅表性念珠菌感染。

7.根据权利要求5或6所述的用途,其中所述可注射药物组合物通过无针注射器以参数条件施用,所述参数条件为:药液直径0.1mm~0.16mm优选0.1mm,药液压强65-100psi优选70~80psi或80~100psi;

8.一种试剂盒,其包含根据权利要求1至3中任一项所述的可注射药物组合物和无针注射器,


技术总结
本发明涉及一种治疗浅部真菌感染的药物组合物及其给药装置和应用。具体地,本发明涉及一种用于治疗浅部真菌感染的可注射药物组合物,其含有浓度为2mg~10mg/mL的氟康唑,1mg~20mg/mL的苯甲醇,以及0mg~9mg/mL的氯化钠水溶液。本发明还涉及上述药物组合物的制备方法及用途,以及与该药物组合物相关的无针注射器及其试剂盒。

技术研发人员:韩博,杨俊盛,韩瑞婷,郭建峰,秦媛,孙溢,沈连忠,白政忠,高明,陆茸,于跃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江苏乐聚医药科技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
技术公布日:2024/10/31
转载请注明原文地址: https://www.8miu.com/read-19543.html

最新回复(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