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发明涉及护理装置,具体是一种护理用药物静脉配置装置。
背景技术:
1、护理用药物静脉配置装置的技术原理主要基于药液重力流动、压力扩散和重力平衡。当药液从输液瓶或袋中自然下降时,由于重力作用,药液会通过输液管道向下流动进入患者体内。此外,输液装置中的压力差异也会影响药液的流速和输液量,通过调节压力差异可以精确控制输液过程。这种基于物理原理的设计确保了药物能够准确、稳定地输送到患者体内。
2、输液前,医护人员需进行药物配置,药物配置时药物混合是否均匀以及药物温度是否均匀都会直接影响输液的治疗效果,现有的配药装置包含了药物配置台,通过医护人员感知药液温度和手动摇匀药物,这样的方式在耗费人力的同时,由于人为误差容易造成药物混合不均匀,温度感知存在偏差,从而影响输液效果。
3、故此本发明提供了一种护理用药物静脉配置装置,能够在药物配置中辅助医护人员更好的配置药物。
技术实现思路
1、为了解决现有技术中由于人为误差容易造成药物混合不均匀的问题,本发明提供一种护理用药物静脉配置装置,通过药物处理系统的设计,能够对配置后的药物进行均匀震荡和温度调节,提高了药物的混合均匀程度以及药物温度均匀程度,从而提高药物配置效率,达到更好的治疗效果。
2、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的技术方案如下:包括手推车和固定连接于手推车一侧的装载杆;装载杆上设有用于识别药物的图像识别系统、用于发出警报的报警系统、用于显示信息的显示器和若干用于处理药物的药物处理系统,显示器固定连接于装载杆靠近手推车一侧;
3、药物处理系统包括外壳,外壳一侧壁上连通有若干药物处理管,外壳远离药物处理管一侧开有若干排气孔,药物处理管上开有若干调温孔,药物处理管与外壳连通处的内侧壁上安装有发热丝,外壳内安装有若干双向推动杆,双向推动杆两端均固定连接有若干弹性小球,外壳侧壁上开有若干用于双向推动杆输出端通过的通孔,相邻双向推动杆的输出端相互远离的一侧均固定连接有活塞杆,活塞杆远离双向推动杆的一端均固定连接有活塞板,外壳内顶壁和内底壁均固定连接有若干活塞腔,活塞板分别位于与其相邻的活塞腔内且与活塞腔内侧壁横向滑动配合,活塞腔靠近与其相邻的活塞杆的侧壁上均开有用于供活塞杆横向移动的滑动槽,远离药物处理管的活塞腔均连通有用于输入冷气的单向阀。
4、基础方案的原理是:医护人员在进行药物配置前,处理器分析出病人的基本信息和病情,根据病人的病情提供出所需的药物种类、药物用量以及药物输送温度,并与医生下达的医嘱进行对比,若比对一致,显示器则将药物种类、药物用量以及药物输送温度进行显示,若比对存在偏差,图像识别系统将分析原因,显示器则将偏差与分析出的原因进行显示,同时报警系统会对医护人员发出提醒,将偏差情况进行播报,医护人员在显示器上确认偏差情况与偏差原因,并输入调整后的药物配置情况,图像识别系统再次确认,确认通过后,即可进行药物配置。
5、药物配置时,医护人员按照显示器显示的所需的药物种类、药物量以及配置方法拿取对应种类和重量药品按照指定的配置方法进行配置,将各类药物加入药液袋中,医护人员将药液袋悬挂于装载杆上,再使用药物处理管将药液袋进行绑定,医护人员启动双向推动杆,双向推动杆横向移动,双向推动杆穿过通孔对药液袋进行规律的挤压,使得药液袋内的药液有规律的产生流动,让药液均匀的混合。
6、同时医护人员启动加热丝,双向推动杆带动活塞杆横向移动,使得活塞板横向移动,当双向推动杆输出端收缩进通孔内时,活塞板将气体吸入活塞腔中,为后续气体输出做准备,当双向推动杆输出端伸出通孔外时,活塞板将活塞腔内的气体挤压至药物,气体流通经过加热丝的加热,产生热风,热风流经药物处理管中并通过调温孔对药液袋进行均匀的吹拂,使得药物被均匀的加热,加快药物的溶解,同时也使得混合更加均匀。
7、混合完成后,为了保证药物的稳定性,医护人员关闭加热丝,保持双向推动杆启动,使得活塞板产生冷风,利用冷风对药液袋的吹拂,使得药液袋周围的气体流动性增强,加快药物热量散失,从而对药液袋内的药物进行降温处理,保证药物的稳定性。
8、图像识别系统会记录下从药物配置到输液完成的整个治疗过程。
9、基础方案的有益效果是:
10、1.通过双向推动杆对药液袋进行规律挤压,促进了药液袋内药液的均匀混合,避免了因药液分层或沉淀导致的药物浓度不均问题,提高了治疗效果,且双向推动杆两端均固定连接有若干弹性小球,增加双向推动杆的震荡面积,从而增加药物的混合效果,进一步促进药液袋内药液的均匀混合。
11、本发明结合发热丝、单向阀和调温孔设计,能够对药物处理管内的气体进行降温和加热并吹拂药液袋,实现药液的均匀降温或加热的目的,确保药液在制备过程中保持适宜的温度,既避免了药液过热或过冷对患者造成的不适,也保证了药物的疗效。
12、双向推动杆的设计实现了自动化的药物混合和药物控温的功能,减少了医护人员由于主观性造成的药物混合不均匀以及药物温度偏差大的问题,也减少了医护人员的手动操作时间,同时使得医护人员能够更专注于患者的其他护理工作,提高了整体工作效率。
13、2.通过图像识别系统对病人面部识别并分析病情,自动匹配所需药物种类、药物用量及药物输送温度,并与医生医嘱比对,大大减少了人为错误的可能性,提高了药物配置的准确性和安全性。在比对出现偏差时,系统能立即分析原因并报警,及时提醒医护人员注意,确保患者不会因药物配置错误而遭受风险,增强了患者的用药安全。
14、3.整个药物配置与输液过程的数据都能够被处理记录,便于后续的分析和追溯,为医疗质量的持续改进提供了数据支持。
15、进一步,图像识别系统包括处理器和图像识别器,图像识别器固定连接于装载杆靠近手推车一侧,处理器内录入有病人信息、配置方案和药物信息。
16、基础方案的有益效果是:
17、图像识别技术与处理器结合使用,能够自动、准确地识别出药物种类、剂量等关键信息,并与医嘱进行比对,有效避免了人为因素导致的配置错误。这种高度自动化的识别方式,显著提高了药物配置的准确性,降低了因配置错误而引发的医疗风险。
18、进一步,报警系统包括报警器,报警器和处理器信号连接,处理器接收到危险信号时,控制报警器发出警报。
19、基础方案的有益效果是:当处理器识别到任何与预设药物配置方案不符或潜在的危险信号时,能够立即控制报警器发出警报,例如药物配置种类拿取错误、药物量使用错误、药物加热温度调控错误、卫生情况不达标、一次性物品多次使用等。这种即时响应机制确保了医护人员能够在第一时间得到通知,并采取相应的措施来解决问题,从而有效避免了因延误处理而导致的医疗事故或患者伤害,增强了医疗过程的安全保障。
20、当报警器发出警报时,不仅能够立即吸引医护人员的注意,还能够通过声音和图像等多种方式向周围人员传递紧急信息。这种广泛而迅速的警报传播方式有助于医疗团队快速响应并协同工作,共同解决问题,提升了医疗服务的整体协作效率和应对突发事件的能力。
21、进一步,显示器倾斜设置于图像识别器下方。
22、基础方案的有益效果是:显示器倾斜设置,使得医护人员在进行药物配置和输液准备时,能够更加方便地查看显示器上的信息。这种设计减少了医护人员因视线角度不佳而需要频繁调整位置或姿势的情况,提高了工作效率和操作的便捷性。倾斜的显示器也更符合人体工学原理,减少了医护人员长时间低头查看显示器可能带来的颈部和眼部疲劳。
23、显示器位于图像识别器下方,图像识别器也能够识别到显示器上的画面是否出现问题,例如显示画面模糊、显示画面错误、屏幕遮挡或损坏等情况,此时处理器也能第一时间识别并控制报警器发出警报,提醒人员进行显示屏的维修或更换。
24、通过显示器实时展示药物配置的信息和状态,患者或家属可以更加直观地了解治疗过程,增强对医疗服务的信任度和满意度。这种透明化的医疗服务模式有助于建立更加和谐的医患关系,提升医疗过程的和谐性。
25、进一步,病人信息包括病人的人脸特征、姓名、年龄、性别和病情,药物信息包括药品和医疗用品的图像、编码和条形码。
26、基础方案的有益效果是:病人信息中包含了人脸特征、姓名、年龄、性别和病情等详细数据,这使得图像识别系统在进行面部识别时能够更加精确地匹配到对应的病人信息。药物信息中包含了药品和医疗用品的图像、编码和条形码等唯一标识,确保了系统能够准确无误地识别出所需的药物种类和规格。这种高度的准确性减少了因信息不匹配或误识别而导致的药物配置错误,提高了医疗服务的安全性。
27、同时,详细的病人信息和药物信息使得医护人员在进行药物配置和输液准备时能够迅速找到所需的信息和数据,减少了查找和核对的时间。此外,配合图像识别系统自动化的识别和处理流程也进一步提高了工作效率,也节约了人力成本。
28、进一步,装载杆呈l型,装载杆包括一体成型的横杆和立杆,横杆上固定连接有若干用于悬挂输液袋的挂钩,外壳固定连接于装载杆横杆上且与挂钩交替设置。
29、基础方案的有益效果是:这样的设计使得装载杆有更大的装载长度和装载面积,能够装载更多的药液袋,同时外壳和药液袋交替放置,使得药液的混合和调温更加全面和均匀,进一步提高治疗效果。
30、进一步,手推车远离装载杆一侧安装有手推扶手,处理器安装于手推扶手顶部。
31、基础方案的有益效果是:这样的安装位置使得医护人员能够更方便快捷的对装置整体进行控制,且自动化的设计使得医护人员能够更方便快捷的进行药物的均匀混合和温度调控,减少了医护人员在工作过程中的工作量,提高了医护人员的工作效率。同时自动化的控制使得双向推动杆更加规律性的运动,使得药液混合更均匀,减少了医护人员因手动操作不当而可能导致的错误。例如,避免了因手动挤压力度不均而导致的药液混合不均或药液浪费等问题。
32、进一步,药物处理管两侧倾斜设置,药物处理管两端设有魔术贴,调温孔呈锥形,调温孔处铰接有阻流板。
33、基础方案的有益效果是:药物处理管两侧倾斜的设计使得气体流出时能够倾斜喷出,避免被药液袋遮挡的同时,更加均匀的喷洒至药液袋周围,使得装置对药物的温度调控更加均匀。魔术贴的设计使得药物处理管能够将药液袋固定,减少药物袋的晃动,从而进一步辅助双向推动杆对药物的震荡和混合,提高药物均匀混合的效果。
34、调温孔呈锥形,有利于气体的集中传递和温度的快速调整。而铰接的阻流板则可以在气体流动过时,降低气体的流动,避免药液和药液袋短时间温度变化过大,影响药液质量,避免药液袋因温度巨变而破裂。同时防止气体大量从药物处理管靠近外壳一侧喷出,导致药液温度分布不均,这样的设计进一步保证了装置对药物温度调控的均匀性和实用性。
35、进一步,手推车靠近手推扶手一侧滑动连接有若干有放置柜,手推车两侧壁可拆卸连接有若干处理袋。
36、基础方案的有益效果是:滑动连接的若干放置柜为医护人员提供了更多的储物空间,使医护人员能够更方便地存放和分类各种医疗用品、药物和器械等。这种设计有助于减少工作区域的杂乱无章,同时节约了工作空间,提高工作效率,并确保医疗用品的整洁和有序。
37、手推车两侧壁设置的若干处理袋为医护人员提供了额外的存放和分类空间,这样的位置设计适用于放置需要快速取用或处理的小件物品,如注射器、棉签和消毒液等。这些处理袋的存在使得医护人员在工作过程中能够更快地找到所需物品,提高工作效率。当使用完后,这些一次性的需要丢弃的物品,也可快速的进行丢弃,避免造成伤害或反复使用,提高治疗过程中的安全性和环保性。
38、进一步,手推车顶部固定连接有药物配置板,药物配置板顶部固定连接有称重器,称重器与处理器信号连接,处理器用于实时监测称重器的重量变化。
39、基础方案的有益效果是:称重器能够精确测量药物的剂量,称重器与处理器的信号连接实现了药物配置的自动化和智能化。处理器可以根据预设的配方和患者信息,监测称重器的称重情况是否正确,辅助完成药物的精确配置。这种自动化的配置方式减少了医护人员的工作量,提高了工作效率,并降低了人为错误的风险。
1.一种护理用药物静脉配置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手推车和固定连接于手推车一侧的装载杆;装载杆上设有用于识别药物的图像识别系统、用于发出警报的报警系统、用于显示信息的显示器和若干用于处理药物的药物处理系统,显示器固定连接于装载杆靠近手推车一侧;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护理用药物静脉配置装置,其特征在于:图像识别系统包括处理器和图像识别器,图像识别器固定连接于装载杆靠近手推车一侧,处理器内录入有病人信息、配置方案和药物信息。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护理用药物静脉配置装置,其特征在于:报警系统包括报警器,报警器和处理器信号连接,处理器接收到危险信号时,控制报警器发出警报。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护理用药物静脉配置装置,其特征在于:显示器倾斜设置于图像识别器下方。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护理用药物静脉配置装置,其特征在于:病人信息包括病人的人脸特征、姓名、年龄、性别和病情,药物信息包括药品和医疗用品的图像、编码和条形码。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护理用药物静脉配置装置,其特征在于:装载杆呈l型,装载杆包括一体成型的横杆和立杆,横杆上固定连接有若干用于悬挂输液袋的挂钩,外壳固定连接于装载杆横杆上且与挂钩交替设置。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护理用药物静脉配置装置,其特征在于:手推车远离装载杆一侧安装有手推扶手,处理器安装于手推扶手顶部。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护理用药物静脉配置装置,其特征在于:药物处理管两侧倾斜设置,药物处理管两端均设有魔术贴,调温孔呈锥形,调温孔处均铰接有阻流板。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护理用药物静脉配置装置,其特征在于:手推车靠近手推扶手一侧滑动连接有若干有放置柜,手推车两侧壁可拆卸连接有若干处理袋。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护理用药物静脉配置装置,其特征在于:手推车顶部固定连接有药物配置板,药物配置板顶部固定连接有称重器,称重器与处理器信号连接,处理器用于实时监测称重器的重量变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