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摇臂磨圆弧设备及其生产工艺的制作方法

allin2022-07-12  240



1.本发明属于加工设备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摇臂磨圆弧设备及其生产工艺。


背景技术:

2.摇臂是配合凸轮轴打开门完成发动机的进气和排气过程所需要的零件,因此摇臂加工精度对发动机性能有较大的影响。
3.摇臂生产中通常需要进行圆弧面的加工,而摇臂因其自身结构的原因打磨时固定较为不易。申请号为201320452798.4的中国实用新型专利公开了一种摇臂磨圆弧工装,包括底座、固定安装在底座上并用于套装摇臂的心轴、以及设置在心轴两侧用于支撑摇臂r面加工端的支撑机构i和用于支撑摇臂非加工端的支撑机构ii;所述底座上还设有砂轮修形装置;所述心轴上设有用于将摇臂压紧固定的压紧结构;所述砂轮修形装置包括安装在底座上的轴承座和安装在轴承座内的旋转轴,所述旋转轴的一端设有开口套和安装在开口套上用于修形砂轮的金刚笔,另一端设有用于锁紧旋转轴并防止旋转轴旋转的锁紧机构和在锁紧机构松开时用于驱动旋转轴旋转的驱动机构i。
4.上述摇臂磨圆弧工装中在轴心上夹取多个摇臂,能够提高摇臂的加工效率,但摇臂之间没有独立的固定空间,安装或者取下其中一个摇臂时需要所有摇臂的安装与拆卸,影响生产效率。
5.对于摇臂圆弧面的加工通常是使用平面磨床。申请号为201210312269.4的中国发明专利公开了一种数控磨床,包括底座,及设置在底座上方的床身,及设置在底座背面、且与底座相连接的立柱,及设置在立柱上的移动磨头,及设置在立柱一侧的数控装置,及开设在立柱上、且用于移动磨头固定和上下移动的滑道,及设置在立柱上、且用于控制移动磨头上下移动的驱动装置,所述数控装置与立柱之间设置有支架。床身底部设置有纵向驱动装置和横向驱动装置,表面设置有导轨,导轨上设置有工作平面。
6.现有技术中,平面磨床通过工作平台的水平移动带动安装在工作平台上的工装移动,从而对摇臂进行加工。在工作平面往复移动时的冲击会影响平面磨床的稳定而产生振动,影响摇臂加工的精度。


技术实现要素:

7.本发明的目的是针对上述存在的技术问题,提供一种高效、高精度的摇臂磨圆弧设备。
8.本发明的目的是这样实现的:一种摇臂磨圆弧设备,包括可在竖直方向移动的打磨机构以及可在水平方向移动的横移机构,打磨机构包括打磨轮,横移机构上安装有工装,工装上安装待加工的摇臂工件,通过打磨轮以及横移机构水平方向的往复运动对摇臂工件进行圆弧面的加工。工装包括第一支撑部、第二支撑部以及设置在第一支撑部和第二支撑部之间的固定部,第一支撑部包括第一支撑座,第二支撑部包括第二支撑座,固定部包括支撑架,支撑架上设置有连接杆,连接杆上设置多个可转的压块,压块朝向第一支撑座的一端
与第一支撑座构成固定待加工摇臂的固定腔,压块朝向第二支撑座的一端与第二支撑座之间设有驱动压块转动的驱动组件。将摇臂工件放入固定腔内,通过驱动组件的驱动使压块转动,使压块与摇臂工件抵触从而将摇臂工件固定件,取下时则转动压块,使压块与摇臂工件分离接触固定,从而方便安装与取下。
9.本技术方案中,第一支撑座上设有定位槽,定位槽内嵌入有第一定位块。同时第一支撑座上设置第二定位块,第二定位块包括第一结构面与第二结构面,第一结构面与第一支撑座的侧面贴合并通过紧固件固定,第二结构面覆盖部分的第一定位块,能够保证第一定位块与第二定位安装的稳定性。第一定位块部分延伸至定位槽外,第一支撑座、第一定位块、第二定位块以及压块共同构成容纳摇臂工件的固定腔,保证摇臂工件固定的稳定性。
10.本技术方案中,驱动组件包括设置在第二支撑座上的气缸,气缸的输出轴连接有连接块,连接块连接压块,通过气缸能够驱动压块的转动,从而使压块朝向第一支撑座的一端与摇臂工件抵触或分离,便于摇臂工件的固定与取下。一个气缸的输出轴连接两个连接块,相邻气缸对应相邻的两个压块之间通过固定块连接,能够保证各块动作的一致性,提高效率。
11.本技术方案中,横移机构包括支架,支架上通横移组件连接支撑台,工装安装在支撑台上。横移组件包括安装在支架上的导轨以及安装在支撑台上的滑块,滑块可在导轨上移动时支撑台可在支架上移动。支撑台连接有驱动机构,驱动机构驱动支撑台的移动,使支撑台在支架上作水平方向的往复运动。支架与支撑台之间设有用于减缓支撑台移动时冲击的缓冲机构,能够有效减少移动时支撑台的振动,提高加工精度。
12.本技术方案中,缓冲机构包括第一缓冲部与第二缓冲部。第一缓冲部包括设置在支撑台朝向支架一面的第一支撑板,第二缓冲部包括设置在支架朝向支撑台一面的第二支撑板,第一支撑板与第二支撑板相对设置。第一支撑板朝向第二支撑板的一面上设置有第一滑轨,第二支撑板上设置有与第一滑轨对应的第二滑轨。第一滑轨上设置第一限位块,第一限位块连接有第一弹性组件,第二滑轨上设置第二限位块,第二限位块连接有第二弹性组件。第一限位块包括第一块体与第二块体,第一块体与第二块体可转动连接并错位设置,第二限位块包括第三块体与第四块体,第三块体与第四块体可转动连接并错位设置,第一块体与第四块体置于同一平面上,第二块体与第三块体置于同一平面上。第一滑轨远离第一弹性组件的一端设有第一弯曲部,第一弯曲部的内侧设有第一卡位柱,第一块体上设置有与第一卡位柱配合的第一圆弧部。第二滑轨远离第二弹性组件的一端设有第二弯曲部,第二弯曲部的内侧设有第二卡位柱,第三块体上设置有与第二卡位柱配合的第二圆弧部。
13.第一块体位于第二块体的左侧,且第一块体在上,第二块体在下,两者错位。第三块体位于第四块体的左侧,且第四块体在上,第三块体在下,两者错位。支撑台向左移动时,第二块体抵触第三块体,使第一限位块带动第二限位块移动,从而使第二弹性组件拉伸,对支撑台的移动进行缓冲,减少振动。当第三块体移动至第二弯曲部时,第三块体发生转动,第三块体上的圆弧部与第二限位柱卡位,第三块体与第二块体脱离抵触。第二块体则继续随支撑台移动至最左端。支撑台移动至最左端后返回向右移动,第一限位块与第二限位块相遇时,第一块体与第四块体抵触,带动第二块体从第二限位柱上脱离,此时第二弹性组件被压缩,起到一定的缓冲作用,当第二弹性组件被完全压缩时,第四块体限制第一块向右的移动,使第一块体在第一滑轨上向左移动,此时第一弹性组件被拉伸,进一步缓冲支撑台移
动时的振动,当第一块体移动至第一弯曲部时,第一块体发生转动使第一圆弧部与第一限位柱卡位,此时第一块体与第四块体脱离抵触,支撑台可继续移动至最右端。支撑台支撑台移动至最左端后返回向左移动,第一限位块与第二限位块相遇时第二块体与第三块体抵触,然后重复上述动作,使支撑台在作往复运动时能够进行缓冲,减缓移动时的振动,提高精度。
14.本技术方案中,第一弹性组件包括第一弹簧与第一阻尼器,第一弹簧连接第一块体,第一阻尼器连接第二块体,所述第二弹性组件包括第二弹簧与第二阻尼器,第二弹簧连接第三块体,第二阻尼器连接第四块体,第一阻尼器与第二阻尼器结构相同,均包括第一筒体、第二筒体、第三筒体以及第四筒体。第一筒体外套设第二筒体,第二筒体外套设第三筒体,第三筒体外固定第四筒体。第一筒体的一端为开口端,另一端为封闭端;第二筒体的一端为开口,可供第一筒体嵌入,另一端封闭;第三筒体的两端则均为开口,第四筒体一端为封闭,另一端为开口。第一筒体自开口端伸入有伸缩杆,伸缩杆端部连接第二块体或第四块体。同时第一筒体开口端上设置有第一盖板,第一盖板覆盖第二筒体开口一端的端部,第二筒体封闭一端设置有第二盖板,第二盖板覆盖第三筒体的另一端部。第四筒体内靠近第一盖板的一侧设置可移动的第三盖板,第三盖板覆盖第一盖板以及第三筒体的端部。第三筒体朝向第四筒体的侧面上设有第一固定槽,第一固定槽内设有第一缓冲弹簧,第一缓冲弹簧穿过第三筒体一端连接第二盖板,另一端连接第三盖板。
15.当伸缩杆向外拉伸时,伸缩杆带动第一筒体朝向开口端方向移动,此时第一盖板与第三盖板抵触并推动第三盖板向外移动,第同时第一缓冲弹簧带动第二盖板向外移动,当第二盖板与第三筒体端部抵触时第一缓冲弹簧被拉伸,从而起到缓冲作作用。当伸缩杆向内移动时,第一筒体朝向封闭端一侧移动,第一筒体带动第二筒体一端,第二盖板随第二筒体一起向内移动,第一缓冲弹簧带动第三盖板一端,当第三盖板与第三筒体抵触时第一缓冲弹簧拉伸,从而起到缓冲作用。
16.进一步的,第一筒体与第二筒体之间设有阻碍第一筒体与第二筒体之间相对运动的第一阻尼组件。第二筒体与第三筒体之间设有阻碍第二筒体与第三筒体之间相对运动的第二阻尼组件。通过第一阻尼组件和第二阻尼组件能够进一步提高缓冲效果。
17.本技术方案中,第一阻尼组件包括第一阻尼环与第二阻尼环,所述第二阻尼组件包括第三阻尼环与第四阻尼环。第一筒体上设置第一环槽,第一盖板上设置第二环槽,第一环槽与第二环槽连通构成截面为l形结构的第一容纳槽,第一阻尼环的截面为与第一容纳槽相匹配的l形结构并嵌入第一容纳槽内。第二筒体朝向第一盖板一端且朝向第一筒体的侧壁上设有第三环槽,二筒体朝向第一盖板一端的端部上设有第四环槽,第三环槽与第四环槽连通构成截面为l 形结构的第二容纳槽,第二阻尼环为与第二容纳槽相匹配的l形结构并嵌入第二容纳槽内。当第一筒体与第二筒体之间产生相对运动时通过第一阻尼环与第二阻尼环之间的摩擦能够有效缓冲相对运动时产生的冲击与振动,提高稳定性。当第一盖板与第二筒体抵触冲撞时也能通过第一阻尼环与第二阻尼环进行缓冲。
18.进一步的,第二筒体上设有第五环槽,第二盖板上设有第六环槽,第五环槽与第六环槽连通构成截面为l形结构第三容纳槽,第三阻尼环截面为与第三容纳槽匹配的l形结构并嵌入第三容纳槽内。第三筒体朝向第二盖板一端且朝向第三筒体的侧壁上设有第七环槽,第三筒体朝向第二盖板一端的端部上设有第八环槽,第七环槽与第八环槽连通构成截
面为l形结构第四容纳槽,第四阻尼环的截面为与第四容纳槽匹配的l形结构并嵌入第四容纳槽内。当第二筒体与第三筒体之间产生相对运动时,通过第三阻尼环与第四阻尼环之间的摩擦能够缓冲相对运动时产生的冲击与振动,且第二盖板与第三筒体撞击抵触时也可通过第三阻尼环与第四阻尼环进行缓冲。
19.进一步的,第一容纳槽、第二容纳槽、第三容纳槽以及第四容纳槽内均设有限位柱,能够对第一阻尼环、第二阻尼环、第三阻尼环以及第四阻尼环进行限位,防止第一阻尼环、第二阻尼环、第三阻尼环以及第四阻尼环由于摩擦而脱落。
20.本技术方案中,伸缩杆一端自第一筒体的开口端插入第一筒体内,另一端在第一筒体外连接第二块体或第四块体。伸缩杆插入第一筒体的一端上设置有活动塞,通过第一伸缩杆的移动,活动塞可在第一筒体内移动。第一筒体内靠近封闭端的一端设置有第一弹性部,靠近开口端的一端设置有第二弹性部。第一弹性部包括第一抵触件和第一压缩弹簧,当伸缩杆向封闭端方向移动时,活动塞随伸缩杆朝向封闭端方向移动,活动塞与第一抵触件抵触并推动第一抵触件,从而使第一压缩弹簧压缩,起到缓冲效果。第二弹性部包括第二抵触件和第二压缩弹簧,伸缩杆穿过第二抵触件和第二压缩弹簧,当伸缩杆朝向第一筒体开口端方向移动使,活动塞随伸缩杆一起移动,当活动塞与第二抵触件抵触时能够推动第二抵触件从而压缩第二压缩弹簧,起到缓冲作用。
21.本发明还公开了一种摇臂磨圆弧生产工艺,包括以下步骤:
22.s1、初始化设备,使横移机构与打磨机构置于初始位置;
23.s2、在工装的固定腔内放入待加工的摇臂工件;
24.s3、启动气缸,气缸输出端上升使压板转动并抵触摇臂工件使摇臂工件固定;
25.s4、启动打磨机构使打磨机构上的打磨轮下降;
26.s5、启动横移机构,使支撑台以及支撑台上的工装在水平方向上座往复运动,使打磨机构对于待加固摇臂工件进行加工;
27.s6、加工完成后关闭打磨机构和横移机构,使打磨机构与横移机构置于初始位置;
28.s7、关闭气缸,气缸输出端下降使压板转动,压板接触对于摇臂工件的固定;
29.s8、取下摇臂工件,使用检具对摇臂的圆弧面进行检测。
30.其中,检具包括主板,主板上设置有检测组件、固定组件以及校准组件,检测组件包括置于主板上的转轴,转轴连接有支撑杆,支撑杆远离转轴的一端连接检测部,检测部包括与支撑杆连接的计量表,计量表上设有可伸缩且针头朝向转轴的检测指针。固定部包括支撑块与限位块,所述支撑块上设有球头销,摇臂一端置与球头销固定,另一端与限位块抵触。校准组件包括校准销,校准销与摇臂的圆弧面位于以转轴为圆心的同一圆上。
31.使用时将摇臂工件固定在球头销与限位块上,使其位置固定。转动支撑杆,并推动检测指针,使检测指针从校准销上滑过,此时计量表上的读数归零,继续转动支撑杆,使检测指针滑过摇臂工件的圆弧面,通过计量表上的读数变化判断加工精度是否复合要求。
32.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
33.1.工装包括第一支撑座、第二支撑座以及设置在第一支撑座和第二支撑座之间的固定座构成,固定座上设置连接杆,连接杆上设置可转动的压板,第一支撑座上固定摇臂工件,第二支撑座上设置驱动压板转动的气缸,通过转动压板可将摇臂工件固定或取下。
34.2.横移机构包括支架和支撑台,支架上设置导轨,支撑台上设置滑块使支撑台在
支架上滑动。支架与支撑台之间设有用于减缓支撑台移动时冲击的缓冲机构,缓冲机构包括第一缓冲部与第二缓冲部,通过第一缓冲部与第二缓冲部的配合能够有效减缓支撑台移动时产生的冲击与振动,保证加工精度。
35.3.第一缓冲部包括第一滑轨,第一滑轨上设置第一限位块,第一限位块连接第一弹性组件,第二缓冲部包括第二滑轨,第二滑轨上设置第二限位块,第二限位块连接第二弹性组件,通过第一限位块与第二限位块相互抵触使得第一弹性组件和第二弹性组件通过伸缩对支撑台的移动进行缓冲。
36.4.第一弹性组件包括连接第一块体的第一弹簧和连接第二块体的第一阻尼器,第二弹性组件包括连接第三块体的第二弹簧和连接第四块体的第二阻尼器,第一阻尼器与第二阻尼器的结构相同均包括第一筒体、第二筒体、第三筒体以及第四筒体,同时在第一筒体与第二筒体之间设置第一阻尼组件,在第二筒体和第三筒体之间设置有第二阻尼组件,在第一筒体与第二筒体之间产生相对移动时,第一阻尼组件能够进行缓冲,在第二筒体与第三筒体之间产生相对移动时,第二阻尼组件能够进行缓冲,从而进步减缓支撑台移动时的振动,提高加工精度。
37.5.第一阻尼组件由第一阻尼环和第二阻尼环构成,第二阻尼组件由第三阻尼环与第四阻尼环构成,第一阻尼环设置在第一筒体上,第二阻尼环设置在第二筒体上与第一阻尼环对应的位置,通过第一阻尼环与第二阻尼环在缓冲第一筒体与第二筒体相对运动的同时也能够缓冲第一盖板与第二筒体之间的冲击,减少振动的产生。
38.6.伸缩杆一端自第一筒体的开口端插入第一筒体内且插入第一筒体的一端上设置有活动赛,同时第一筒体内设置有靠近封闭端的第一弹性部以及靠近开口端的第二弹性部,活动塞在第一筒体内移动从而挤压第一弹性部或第二弹性部,能够对伸缩杆的移动作进一步缓冲,减少支撑台移动时产生的振动。
附图说明
39.图1是本发明的结构示意图;
40.图2是本发明横移机构结构示意图;
41.图3是缓冲机构的结构示意图;
42.图4是图3中a处的结构示意图;
43.图5是第一阻尼器和第二阻尼器的结构示意图;
44.图6是图5中b处的结构示意图;
45.图7是图5中c处的结构示意图;
46.图8是检具的结构示意图;
47.其中附图标记为:100、横移机构;200、工装;210、支撑架;211、连接杆;212、压块;220、定位槽;221、第一定位块;222、第二定位块;230、气缸;231、连接块;240、摇臂工件;300、打磨机构;400、支撑台;410、滑块;420、第一支撑板;421、第一滑轨;422、第一弯曲部;423、第一卡位柱;500、支架;510、导轨;520、第二支撑板;521、第二滑轨;522、第二弯曲部;523、第二卡位柱;600、缓冲机构;610、第一块体;611、第一圆弧部;620、第二块体;630、第三块体;631、第二圆弧部;640、第四块体;700、第一弹簧; 710、第一阻尼器;720、第二弹簧;730、第二阻尼器;800、第四筒体;810、第三筒体;811、第一固定槽;812、第一缓冲弹簧;813、
第七环槽;814、第八环槽;815、第四容纳槽;816、第四阻尼环;820、第二筒体;821、第二盖板;822、第四环槽;823、第三环槽;824、第二容纳槽;825、第二阻尼环; 826、第五环槽;827、第六环槽;828、第三容纳槽;829、第三阻尼环;830、第一筒体;831、第一盖板;832、第二环槽;833、第一环槽;834、第一容纳槽;835、第一阻尼环;840、伸缩杆;841、活动塞;842、第一抵触件;843、第一压缩弹簧;844、第二抵触件;845、第二压缩弹簧;850、第三盖板;860、限位柱;900、主板;910、转轴;920、支撑杆;930、计量表;931、检测指针; 940、球头销;950、限位块;960、校准销。
具体实施方式
48.为了使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更好地理解本发明中的技术方案,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
49.实施例1:
50.参考图1、图2,本实施例提供一种摇臂磨圆弧设备,包括可在竖直方向移动的打磨机构300以及可在水平方向移动的横移机构100,打磨机构300包括打磨轮,横移机构100上安装有工装200,工装200上安装待加工的摇臂工件240,通过打磨轮以及横移机构100水平方向的往复运动对摇臂工件240进行圆弧面的加工。工装200包括第一支撑部、第二支撑部以及设置在第一支撑部和第二支撑部之间的固定部,第一支撑部包括第一支撑座,第二支撑部包括第二支撑座,固定部包括支撑架210,支撑架210上设置有连接杆211,连接杆211上设置多个可转的压块212,压块212朝向第一支撑座的一端与第一支撑座构成固定待加工摇臂的固定腔,压块212朝向第二支撑座的一端与第二支撑座之间设有驱动压块212转动的驱动组件。将摇臂工件240放入固定腔内,通过驱动组件的驱动使压块212转动,使压块212与摇臂工件240抵触从而将摇臂工件240 固定件,取下时则转动压块212,使压块212与摇臂工件240分离接触固定,从而方便安装与取下。
51.如图2所示,本实施例中,优化的,第一支撑座上设有定位槽220,定位槽 220内嵌入有第一定位块221。同时第一支撑座上设置第二定位块222,第二定位块222包括第一结构面与第二结构面,第一结构面与第一支撑座的侧面贴合并通过紧固件固定,第二结构面覆盖部分的第一定位块221,能够保证第一定位块221与第二定位安装的稳定性。第一定位块221部分延伸至定位槽220外,第一支撑座、第一定位块221、第二定位块222以及压块212共同构成容纳摇臂工件240的固定腔,保证摇臂工件240固定的稳定性。驱动组件包括设置在第二支撑座上的气缸230,气缸230的输出轴连接有连接块231,连接块231连接压块212,通过气缸230能够驱动压块212的转动,从而使压块212朝向第一支撑座的一端与摇臂工件240抵触或分离,便于摇臂工件240的固定与取下。一个气缸230的输出轴连接两个连接块231,相邻气缸230对应相邻的两个压块 212之间通过固定块连接,能够保证各块动作的一致性,提高效率。
52.实施例2:
53.参考图2、图3、图4,本实施例提供一种摇臂磨圆弧设备,除了上述实施例的技术特征外,本实施例还包括以下技术特征。
54.如图2所示,横移机构100包括支架500,支架500上通横移组件连接支撑台400,工装200安装在支撑台400上。横移组件包括安装在支架500上的导轨 510以及安装在支撑台
400上的滑块410,滑块410可在导轨510上移动时支撑台400可在支架500上移动。支撑台400连接有驱动机构,驱动机构驱动支撑台400的移动,使支撑台400在支架500上作水平方向的往复运动。支架500 与支撑台400之间设有用于减缓支撑台400移动时冲击的缓冲机构600,能够有效减少移动时支撑台400的振动,提高加工精度。
55.如图3、图4所示,本实施例中,优化的,缓冲机构600包括第一缓冲部与第二缓冲部。第一缓冲部包括设置在支撑台400朝向支架500一面的第一支撑板420,第二缓冲部包括设置在支架500朝向支撑台400一面的第二支撑板520,第一支撑板420与第二支撑板520相对设置。第一支撑板420朝向第二支撑板 520的一面上设置有第一滑轨421,第二支撑板520上设置有与第一滑轨421对应的第二滑轨521。第一滑轨421上设置第一限位块,第一限位块连接有第一弹性组件,第二滑轨521上设置第二限位块,第二限位块连接有第二弹性组件。第一限位块包括第一块体610与第二块体620,第一块体610与第二块体620可转动连接并错位设置,第二限位块包括第三块体630与第四块体640,第三块体 630与第四块体640可转动连接并错位设置,第一块体610与第四块体640置于同一平面上,第二块体620与第三块体630置于同一平面上。第一滑轨421远离第一弹性组件的一端设有第一弯曲部422,第一弯曲部422的内侧设有第一卡位柱423,第一块体610上设置有与第一卡位柱423配合的第一圆弧部611。第二滑轨521远离第二弹性组件的一端设有第二弯曲部522,第二弯曲部522的内侧设有第二卡位柱523,第三块体630上设置有与第二卡位柱523配合的第二圆弧部631。第一块体610位于第二块体620的左侧,且第一块体610在上,第二块体620在下,两者错位。第三块体630位于第四块体640的左侧,且第四块体640在上,第三块体630在下,两者错位。
56.支撑台400向左移动时,第二块体620抵触第三块体630,使第一限位块带动第二限位块移动,从而使第二弹性组件拉伸,对支撑台400的移动进行缓冲,减少振动。当第三块体630移动至第二弯曲部522时,第三块体630发生转动,第三块体630上的圆弧部与第二限位柱860卡位,第三块体630与第二块体620 脱离抵触。第二块体620则继续随支撑台400移动至最左端。支撑台400移动至最左端后返回向右移动,第一限位块与第二限位块相遇时,第一块体610与第四块体640抵触,带动第二块体620从第二限位柱860上脱离,此时第二弹性组件被压缩,起到一定的缓冲作用,当第二弹性组件被完全压缩时,第四块体640限制第一块向右的移动,使第一块体610在第一滑轨421上向左移动,此时第一弹性组件被拉伸,进一步缓冲支撑台400移动时的振动,当第一块体 610移动至第一弯曲部422时,第一块体610发生转动使第一圆弧部611与第一限位柱860卡位,此时第一块体610与第四块体640脱离抵触,支撑台400可继续移动至最右端。支撑台400支撑台400移动至最左端后返回向左移动,第一限位块与第二限位块相遇时第二块体620与第三块体630抵触,然后重复上述动作,使支撑台400在作往复运动时能够进行缓冲,减缓移动时的振动,提高精度。
57.实施例3:
58.参考图5,本实施例提供一种摇臂磨圆弧设备,除了上述实施例的技术特征外,本实施例还包括以下技术特征。
59.如图5所示,第一弹性组件包括第一弹簧700与第一阻尼器710,第一弹簧 700连接第一块体610,第一阻尼器710连接第二块体620,所述第二弹性组件包括第二弹簧720与第二阻尼器730,第二弹簧720连接第三块体630,第二阻尼器730连接第四块体640,第一阻尼器710与第二阻尼器730结构相同,均包括第一筒体830、第二筒体820、第三筒体810以及第
四筒体800。第一筒体830 外套设第二筒体820,第二筒体820外套设第三筒体810,第三筒体810外固定第四筒体800。第一筒体830的一端为开口端,另一端为封闭端;第二筒体820 的一端为开口,可供第一筒体830嵌入,另一端封闭;第三筒体810的两端则均为开口,第四筒体800一端为封闭,另一端为开口。第一筒体830自开口端伸入有伸缩杆840,伸缩杆840端部连接第二块体620或第四块体640。同时第一筒体830开口端上设置有第一盖板831,第一盖板831覆盖第二筒体820开口一端的端部,第二筒体820封闭一端设置有第二盖板821,第二盖板821覆盖第三筒体810的另一端部。第四筒体800内靠近第一盖板831的一侧设置可移动的第三盖板850,第三盖板850覆盖第一盖板831以及第三筒体810的端部。第三筒体810朝向第四筒体800的侧面上设有第一固定槽811,第一固定槽811内设有第一缓冲弹簧812,第一缓冲弹簧812穿过第三筒体810一端连接第二盖板 821,另一端连接第三盖板850。
60.当伸缩杆840向外拉伸时,伸缩杆840带动第一筒体830朝向开口端方向移动,此时第一盖板831与第三盖板850抵触并推动第三盖板850向外移动,第同时第一缓冲弹簧812带动第二盖板821向外移动,当第二盖板821与第三筒体810端部抵触时第一缓冲弹簧812被拉伸,从而起到缓冲作作用。当伸缩杆840向内移动时,第一筒体830朝向封闭端一侧移动,第一筒体830带动第二筒体820一端,第二盖板821随第二筒体820一起向内移动,第一缓冲弹簧 812带动第三盖板850一端,当第三盖板850与第三筒体810抵触时第一缓冲弹簧812拉伸,从而起到缓冲作用。
61.如图5所示,本实施例中,优化的,伸缩杆840一端自第一筒体830的开口端插入第一筒体830内,另一端在第一筒体830外连接第二块体620或第四块体640。伸缩杆840插入第一筒体830的一端上设置有活动塞841,通过第一伸缩杆840的移动,活动塞841可在第一筒体830内移动。第一筒体830内靠近封闭端的一端设置有第一弹性部,靠近开口端的一端设置有第二弹性部。第一弹性部包括第一抵触件842和第一压缩弹簧843,当伸缩杆840向封闭端方向移动时,活动塞841随伸缩杆840朝向封闭端方向移动,活动塞841与第一抵触件842抵触并推动第一抵触件842,从而使第一压缩弹簧843压缩,起到缓冲效果。第二弹性部包括第二抵触件844和第二压缩弹簧845,伸缩杆840穿过第二抵触件844和第二压缩弹簧845,当伸缩杆840朝向第一筒体830开口端方向移动使,活动塞841随伸缩杆840一起移动,当活动塞841与第二抵触件844 抵触时能够推动第二抵触件844从而压缩第二压缩弹簧845,起到缓冲作用。
62.实施例4:
63.参考图6、图7,本实施例提供一种摇臂磨圆弧设备,除了上述实施例的技术特征外,本实施例还包括以下技术特征。
64.如图6所示,第一阻尼组件包括第一阻尼环835与第二阻尼环825,第二阻尼组件包括第三阻尼环829与第四阻尼环816。第一筒体830上设置第一环槽 833,第一盖板831上设置第二环槽832,第一环槽833与第二环槽832连通构成截面为l形结构的第一容纳槽834,第一阻尼环835的截面为与第一容纳槽 834相匹配的l形结构并嵌入第一容纳槽834内。第二筒体820朝向第一盖板 831一端且朝向第一筒体830的侧壁上设有第三环槽823,二筒体朝向第一盖板 831一端的端部上设有第四环槽822,第三环槽823与第四环槽822连通构成截面为l形结构的第二容纳槽824,第二阻尼环825为与第二容纳槽824相匹配的 l形结构并嵌入第二容纳槽824内。当第一筒体830与第二筒体820之间产生相对运动时通过第一阻尼环
835与第二阻尼环825之间的摩擦能够有效缓冲相对运动时产生的冲击与振动,提高稳定性。当第一盖板831与第二筒体820抵触冲撞时也能通过第一阻尼环835与第二阻尼环825进行缓冲。
65.如图7所示,本实施例中,优化的,第二筒体820上设有第五环槽826,第二盖板821上设有第六环槽827,第五环槽826与第六环槽827连通构成截面为 l形结构第三容纳槽828,第三阻尼环829截面为与第三容纳槽828匹配的l形结构并嵌入第三容纳槽828内。第三筒体810朝向第二盖板821一端且朝向第三筒体810的侧壁上设有第七环槽813,第三筒体810朝向第二盖板821一端的端部上设有第八环槽814,第七环槽813与第八环槽814连通构成截面为l形结构第四容纳槽815,第四阻尼环816的截面为与第四容纳槽815匹配的l形结构并嵌入第四容纳槽815内。当第二筒体820与第三筒体810之间产生相对运动时,通过第三阻尼环829与第四阻尼环816之间的摩擦能够缓冲相对运动时产生的冲击与振动,且第二盖板821与第三筒体810撞击抵触时也可通过第三阻尼环829与第四阻尼环816进行缓冲。
66.如图6、图7所示,本实施例中,优化的,第一容纳槽834、第二容纳槽824、第三容纳槽828以及第四容纳槽815内均设有限位柱860,能够对第一阻尼环 835、第二阻尼环825、第三阻尼环829以及第四阻尼环816进行限位,防止第一阻尼环835、第二阻尼环825、第三阻尼环829以及第四阻尼环816由于摩擦而脱落。
67.实施例5:
68.如图8所示,本实施例提供一种摇臂磨圆弧生产工艺,包括以下步骤:
69.s1、初始化设备,使横移机构100与打磨机构300置于初始位置;
70.s2、在工装200的固定腔内放入待加工的摇臂工件240;
71.s3、启动气缸230,气缸230输出端上升使压板转动并抵触摇臂工件240使摇臂工件240固定;
72.s4、启动打磨机构300使打磨机构300上的打磨轮下降;
73.s5、启动横移机构100,使支撑台400以及支撑台400上的工装200在水平方向上座往复运动,使打磨机构300对于待加固摇臂工件240进行加工;
74.s6、加工完成后关闭打磨机构300和横移机构100,使打磨机构300与横移机构100置于初始位置;
75.s7、关闭气缸230,气缸230输出端下降使压板转动,压板接触对于摇臂工件240的固定;
76.s8、取下摇臂工件240,使用检具对摇臂的圆弧面进行检测。
77.其中,检具包括主板900,主板900上设置有检测组件、固定组件以及校准组件,检测组件包括置于主板900上的转轴910,转轴910连接有支撑杆920,支撑杆920远离转轴910的一端连接检测部,检测部包括与支撑杆920连接的计量表930,计量表930上设有可伸缩且针头朝向转轴910的检测指针931。固定部包括支撑块与限位块950,所述支撑块上设有球头销940,摇臂一端置与球头销940固定,另一端与限位块950抵触。校准组件包括校准销960,校准销 960与摇臂的圆弧面位于以转轴910为圆心的同一圆上。
78.使用时将摇臂工件240固定在球头销940与限位块950上,使其位置固定。转动支撑杆920,并推动检测指针931,使检测指针931从校准销960上滑过,此时计量表930上的读数归零,继续转动支撑杆920,使检测指针931滑过摇臂工件240的圆弧面,通过计量表930上的
读数变化判断加工精度是否复合要求。
79.上述实施例仅为本发明的较佳实施例,而不是全部实施例,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基于上述实施例而获得的其他实施例,都应当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故:凡依本发明的结构、形状、原理所做的等效变化,均应涵盖于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
转载请注明原文地址: https://www.8miu.com/read-186.html

最新回复(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