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工件自动输送磨削装置的制作方法

allin2022-07-27  161



1.本实用新型属于工件输送磨削加工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工件自动输送磨削装置。


背景技术:

2.工件,尤其是细长轴工件,在生产加工过程中,需要对其进行连续的磨削操作,以满足不同的使用需求,现有的加工方式为人工对工件进行输送,在输送过程中采用磨床对工件进行磨削操作,这种方式需要消耗大量人力,人力成本高,并且人工在对工件进行输送过程中,容易出现安全问题,存在安全隐患,影响操作者的生命安全。


技术实现要素:

3.本实用新型克服了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工件自动输送磨削装置,以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问题。
4.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的技术方案为:一种工件自动输送磨削装置,包括依次设置的上料部、磨削部以及下料部;其中:
5.所述上料部包括供料组件与送料组件,所述供料组件包括供料架、位于所述供料架上的供料块、位于所述供料块一侧的供料气缸、位于所述供料气缸活塞杆端的下料块以及将工件拨出的拨动块,所述下料块与所述供料气缸的活塞杆铰接,当下料块转动时,拨动块将工件拨出,工件沿所述下料块表面滚出,所述送料组件包括送料工作台、位于所述送料工作台端部的送料驱动电机、位于所述送料驱动电机驱动端的送料转轴以及对工件进行传动输送的送料治具,所述送料治具沿所述送料工作台长度方向间隔分布,所述送料治具呈角度设置在所述送料工作台上,所述送料治具包括送料底块与位于所述送料底块上的送料驱动轮,所述送料驱动轮通过送料皮带与所述送料转轴连接,所述送料驱动轮两两一组形成对工件进行输送的始端输送辊道;
6.所述磨削部位于所述上料部与下料部之间,所述磨削部进行工件的磨削;
7.所述下料部包括出料组件与收料组件,所述出料组件包括出料工作台、位于所述出料工作台上的出料驱动电机、位于所述出料驱动电机驱动端的出料转轴以及对工件进行输送传动的出料治具,所述出料治具沿所述出料工作台长度方向间隔分布,所述出料治具呈角度设置在所述出料工作台上,所述出料治具包括出料底块与位于所述出料底块上的出料驱动轮,所述出料驱动轮通过出料皮带与所述出料转轴连接,所述出料驱动轮两两一组形成对工件进行输送的终端输送辊道,所述收料组件包括收料架、位于所述收料架上的收料块、位于所述收料块一侧的收料气缸以及位于所述收料气缸活塞杆端的取料臂,所述取料臂与所述收料气缸的活塞杆铰接,当取料臂转动时,取料臂将工件输送到收料块,工件进入收料块。
8.本实用新型一个较佳实施例中,所述送料治具长度方向所在的直线与所述送料工作台宽度方向所在的直线形成送料倾角,当送料驱动轮转动时,带动工件传动输送;所述出
料治具长度方向所在的直线与所述出料工作台宽度方向所在的直线形成出料倾角,当出料驱动轮转动时,带动工件传动输送。
9.本实用新型一个较佳实施例中,所述送料倾角与所述出料倾角均为5~30度。
10.本实用新型一个较佳实施例中,所述供料块沿所述供料架长度方向间隔分布,所述供料块上设有供料斜槽,所述供料斜槽末端设有阻挡斜面,所述拨动块与所述阻挡斜面位置对应。
11.本实用新型一个较佳实施例中,所述收料块沿所述收料架长度方向间隔分布,所述收料块上设有收料槽,取料臂将工件翻转起后,工件沿收料块表面进入所述收料槽内。
12.本实用新型一个较佳实施例中,所述送料工作台下方与所述出料工作台下方均设置有升降台。
13.本实用新型一个较佳实施例中,所述磨削部采用无心磨床对工件进行磨削。
14.本实用新型解决了背景技术中存在的缺陷,本实用新型具备以下有益效果:
15.(1)本实用新型在上料部、磨削部以及下料部的配合作用下,实现了对多规格细长轴工件的快速输送、磨削操作,无需人工操作,提高了加工效率,减少人力消耗的同时能够有效地避免安全事故的出现;
16.(2)送料倾角的存在,能够形成对工件进行上料输送的始端输送辊道,而出料倾角的存在,能够形成对工件进行下料输送的终端输送辊道,进而实现了工件的连续输送,保证磨削操作的连续性;
17.(3)供料组件中,下料块转动后,下料块表面会与供料块表面形成连续的下料平面,而此时拨动块将工件拨出,工件经下料平面进入始端输送辊道,保证了工件上料的稳定性。
附图说明
18.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说明;
19.图1为本实用新型优选实施例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20.图2为图1中a部放大图;
21.图3为图1中b部放大图;
22.图4为图1中c部放大图;
23.图5为图1中d部放大图;
24.图6为本实用新型优选实施例送料倾角形成的结构示意图;
25.图7为本实用新型优选实施例出料倾角形成的结构示意图;
26.图8为本实用新型优选实施例的整体俯视图;
27.图中:100、上料部;200、磨削部;300、下料部;400、始端输送辊道;500、终端输送辊道;600、送料倾角;700、出料倾角;800、升降台;
28.1、供料组件;11、供料架;12、供料块;121、供料斜槽;122、阻挡斜面;13、供料气缸;14、下料块;15、拨动块;2、送料组件;21、送料工作台;22、送料驱动电机;23、送料转轴;24、送料治具;241、送料底块;242、送料驱动轮;3、出料组件;31、出料工作台;32、出料驱动电机;33、出料转轴;34、出料治具;341、出料底块;342、出料驱动轮;4、收料组件;41、收料架;42、收料块;421、收料槽;43、收料气缸;44、取料臂。
具体实施方式
29.现在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的说明,这些附图均为简化的示意图,仅以示意方式说明本实用新型的基本结构,因此其仅显示与本实用新型有关的构成。
30.如图1所示,一种工件自动输送磨削装置,包括依次设置的上料部100、磨削部200以及下料部300。
31.在本实施例中,上料部100包括供料组件1与送料组件2。
32.结合图1与图2所示,供料组件1包括供料架11、位于供料架11上的供料块12、位于供料块12一侧的供料气缸13、位于供料气缸13活塞杆端的下料块14以及将工件拨出的拨动块15,下料块14与供料气缸13的活塞杆铰接,当下料块14转动时,拨动块15将工件拨出,工件沿下料块14表面滚出,供料块12沿供料架11长度方向间隔分布,供料块12上设有供料斜槽121,供料斜槽121末端设有阻挡斜面122,拨动块15与阻挡斜面122位置对应,初始状态下,工件处于供料块12的供料斜槽121内,由阻挡斜面122对工件进行阻挡,并且在供料块12上设置有活动式的快压结构,快压结构对工件进行压紧,使工件在上料之前处于稳定状态,当需要对工件进行上料时,供料气缸13启动,通过铰接驱动下料块14转动,下料块14转动后,下料块14表面会与供料块12表面形成连续的下料平面,与此同时,拨动块15将工件拨出,工件经下料平面进入送料组件2,有效地保证了工件上料的稳定性;
33.结合图1、图3以及图6所示,送料组件2包括送料工作台21、位于送料工作台21端部的送料驱动电机22、位于送料驱动电机22驱动端的送料转轴23以及对工件进行传动的送料治具24,送料治具24沿送料工作台21长度方向间隔分布,送料治具24呈角度设置在送料工作台21上,送料治具24包括送料底块241与位于送料底块241上的送料驱动轮242,送料驱动轮242通过送料皮带与送料转轴23连接,送料驱动轮242两两一组形成对工件进行输送的始端输送辊道400,送料治具24长度方向所在的直线与送料工作台21宽度方向所在的直线形成送料倾角600,送料底块241底部设有弧形槽,在实际使用时,送料底块241通过锁紧螺丝安装在送料工作台21上,形成相应的送料倾角600,因此送料驱动轮242所处直线会与送料工作台21宽度方向所在的直线形成相应倾角,当呈倾斜设置的送料驱动轮242转动时,工件会沿自身长度方向进行传动输送工件,因此送料倾角600的存在,能够形成对工件进行上料输送的始端输送辊道400,实现对工件的连续输送。
34.结合图1与图8所示,磨削部200位于上料部100与下料部300之间,磨削部200进行工件的磨削,磨削部200采用无心磨床对工件进行磨削,在工件持续输送过程中对工件进行持续磨削。
35.在本实施例中,下料部300包括出料组件3与收料组件4。
36.结合图1、图4以及图7所示,出料组件3包括出料工作台31、位于出料工作台31上的出料驱动电机32、位于出料驱动电机32驱动端的出料转轴33以及对工件进行传动的出料治具34,出料治具34沿出料工作台31长度方向间隔分布,出料治具34呈角度设置在出料工作台31上,出料治具34包括出料底块341与位于出料底块341上的出料驱动轮342,出料驱动轮342通过出料皮带与出料转轴33连接,出料驱动轮342两两一组形成对工件进行输送的终端输送辊道500,出料治具34长度方向所在的直线与出料工作台31宽度方向所在的直线形成出料倾角700,当出料驱动轮342转动时,带动工件传动,在实际使用时,出料底块341通过锁
紧螺丝安装在出料安装台31上,形成相应的出料倾角700,因此出料驱动轮342所处直线会与出料工作台31宽度方向所在的直线形成相应倾角,当呈倾斜设置的出料驱动轮342转动时,工件会沿自身长度方向进行传动,因此出料倾角700的存在,能够形成对工件进行出料输送的终端输送辊道500,实现对工件连续出料,保证磨削操作的连续性;
37.结合图1与图5所示,收料组件4包括收料架41、位于收料架41上的收料块42、位于收料块42一侧的收料气缸43以及位于收料气缸43活塞杆端的取料臂44,取料臂44与收料气缸43的活塞杆铰接,当取料臂44转动时,取料臂44将工件翻起,工件进入收料块42,收料块42沿收料架41长度方向间隔分布,收料块42上设有收料槽421,取料臂44将工件翻起后,工件沿收料块42表面进入收料槽421内,在工件出料完成之后,收料气缸43启动,通过铰接驱动取料臂44进行转动,取料臂44在转动过程中,将工件翻起,使工件沿收料块42表面进行滚动,进入收料槽421内,完成对工件的收料操作。
38.具体地,送料倾角600与出料倾角700均为1~30度,能够有效地实现工件的连续输送,保证磨削操作的顺利进行。
39.在本实施例中,送料工作台21下方与出料安装台31下方均设置有升降台800,本实施例中采用的升降台800为液压台,能够有效地调节送料工作台21与出料工作台31所处高度的一致性,增强本实用新型的适用性。
40.总而言之,本实用新型在上料部100、磨削部200以及下料部300的配合作用下,实现了对细长轴工件的快速输送、磨削操作,无需人工操作,提高了加工效率,减少人力消耗的同时能够有效地避免安全事故的出现。
41.以上依据本实用新型的理想实施例为启示,通过上述的说明内容,相关人员完全可以在不偏离本项实用新型技术思想的范围内,进行多样的变更以及修改。本项实用新型的技术性范围并不局限于说明书上的内容,必须要根据权利要求范围来确定技术性范围。

技术特征:
1.一种工件自动输送磨削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依次设置的上料部、磨削部以及下料部;其中:所述上料部包括供料组件与送料组件,所述供料组件包括供料架、位于所述供料架上的供料块、位于所述供料块一侧的供料气缸、位于所述供料气缸活塞杆端的下料块以及将工件拨出的拨动块,所述下料块与所述供料气缸的活塞杆铰接,当下料块转动时,拨动块将工件拨出,工件沿所述下料块表面滚出,所述送料组件包括送料工作台、位于所述送料工作台端部的送料驱动电机、位于所述送料驱动电机驱动端的送料转轴以及对工件进行传动输送的送料治具,所述送料治具沿所述送料工作台长度方向间隔分布,所述送料治具呈角度设置在所述送料工作台上,所述送料治具包括送料底块与位于所述送料底块上的送料驱动轮,所述送料驱动轮通过送料皮带与所述送料转轴连接,所述送料驱动轮两两一组形成对工件进行输送的始端输送辊道;所述磨削部位于所述上料部与下料部之间,所述磨削部进行工件的磨削;所述下料部包括出料组件与收料组件,所述出料组件包括出料工作台、位于所述出料工作台上的出料驱动电机、位于所述出料驱动电机驱动端的出料转轴以及对工件进行输送传动的出料治具,所述出料治具沿所述出料工作台长度方向间隔分布,所述出料治具呈角度设置在所述出料工作台上,所述出料治具包括出料底块与位于所述出料底块上的出料驱动轮,所述出料驱动轮通过出料皮带与所述出料转轴连接,所述出料驱动轮两两一组形成对工件进行输送的终端输送辊道,所述收料组件包括收料架、位于所述收料架上的收料块、位于所述收料块一侧的收料气缸以及位于所述收料气缸活塞杆端的取料臂,所述取料臂与所述收料气缸的活塞杆铰接,当取料臂转动时,取料臂将工件输送到收料块,工件进入收料块。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工件自动输送磨削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送料治具长度方向所在的直线与所述送料工作台宽度方向所在的直线形成送料倾角,当送料驱动轮转动时,带动工件传动输送;所述出料治具长度方向所在的直线与所述出料工作台宽度方向所在的直线形成出料倾角,当出料驱动轮转动时,带动工件传动输送。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工件自动输送磨削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送料倾角与所述出料倾角均为1~30度。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工件自动输送磨削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供料块沿所述供料架长度方向间隔分布,所述供料块上设有供料斜槽,所述供料斜槽末端设有阻挡斜面,所述拨动块与所述阻挡斜面位置对应。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工件自动输送磨削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收料块沿所述收料架长度方向间隔分布,所述收料块上设有收料槽,取料臂将工件翻转起后,工件沿收料块表面进入所述收料槽内。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工件自动输送磨削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送料工作台下方与所述出料工作台下方均设置有升降台。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工件自动输送磨削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磨削部采用无心磨床对工件进行磨削。

技术总结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工件自动输送磨削装置,包括依次设置的上料部、磨削部以及下料部;所述上料部包括供料组件与送料组件,所述供料组件进行工件的供料,所述送料组件包括送料工作台、位于所述送料工作台端部的送料驱动电机、位于所述送料驱动电机驱动端的送料转轴以及对工件进行输送传动的送料治具;所述磨削部进行工件的磨削;所述下料部包括出料组件与收料组件,所述出料组件包括出料工作台、位于所述出料工作台上的出料驱动电机、位于所述出料驱动电机驱动端的出料转轴以及对工件进行输送传动的出料治具,本实用新型实现了对细长轴多规格工件的快速输送、磨削操作,无需人工操作,提高了加工效率及精度,并且有效地避免安全事故的出现。安全事故的出现。安全事故的出现。


技术研发人员:赵中强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无锡金隆苏豫自动化科技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2021.12.18
技术公布日:2022/7/5
转载请注明原文地址: https://www.8miu.com/read-1858.html

最新回复(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