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本实用新型涉及电梯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电梯轿厢。
背景技术:2.目前轿厢是电梯用以承载和运送人员和物资的箱形空间,使得上下楼层更加方便快捷,电梯在使用过程中容易发生故障。
3.现有技术中,通过在电梯楼层按钮上设置有警报按钮,以此来将故障信息传递至外部,便于通知相关人员前来进行施救。
4.但是,在未被及时救援时,狭小的轿厢内没有具备生存的物品和应急物资。
技术实现要素:5.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电梯轿厢,旨在解决现有技术中的在未被及时救援时,狭小的轿厢内没有具备生存的物品和应急物资的技术问题。
6.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的一种电梯轿厢,包括顶板、地板、侧板、滑动门、储物箱、盖板、顶灯和海绵层,所述侧板的数量为三块,三块所述侧板分别与所述地板固定连接,并分别位于所述地板的上方,所述滑动门设置于所述地板的上方,所述顶板与三块所述侧板固定连接,并位于三块所述侧板的上方,所述储物箱与所述地板固定连接,并位于所述地板的上方,所述盖板与所述储物箱铰接,并盖合所述储物箱,所述海绵层与所述盖板固定连接,并位于所述盖板的上方,所述顶灯与所述顶板固定连接,并位于所述顶板的下方。
7.其中,所述储物箱包括箱体、隔条、第一挡板和第二挡板,所述箱体与所述地板固定连接,并位于所述地板的上方,所述盖板与所述箱体铰接,并盖合所述箱体,所述隔条的数量为两根,两根所述隔条分别与所述箱体固定连接,并位于所述箱体的内部,所述第一挡板设置于两根所述隔条的上方,所述第二挡板的两侧分别与所述箱体固定连接,并位于所述箱体的内部。
8.其中,所述储物箱还包括提放架,所述提放架的数量为两个,两个所述提放架分别与所述第一挡板固定连接,并分别位于所述第一挡板的上方。
9.其中,所述储物箱还包括放置板,所述放置板具有多个开口,所述放置板的两侧分别与所述第二挡板和所述箱体固定连接,并位于所述第二挡板与所述箱体之间。
10.其中,所述电梯轿厢还包括扶杆,所述扶杆的数量为多个,每个所述扶杆分别与对应的所述侧板固定连接,并分别位于对应的所述侧板的一侧。
11.本实用新型的一种电梯轿厢,通过所述地板对所述侧板与所述滑动门进行支撑,所述顶板对所述侧板与所述滑动门进行盖合,所述顶灯对所述电梯轿厢的内部进行照明,所述储物箱便于将生存物资和急救物资进行放置,通过所述盖板对所述储物箱进行盖合,对物资进行保护,同时所述盖板的设置,还可以供乘客进行休息,所述海绵层的设置,可以使得乘客在休息时更加舒适,以上结构的设置,可以为所述电梯轿厢内部提供生存物质和
应急物质,为受困人员提供了安全保障。
附图说明
12.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13.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一种电梯轿厢的结构示意图。
14.图2是本实用新型的一种电梯轿厢的正视图。
15.图3是本实用新型的图2的a-a线结构剖视图。
16.图4是本实用新型的储物箱的结构示意图。
17.图5是本实用新型的储物箱的正视图。
18.图6是本实用新型的图5的b-b线结构剖视图。
19.图7是本实用新型的图5的c-c线结构剖视图。
20.1-顶板、2-地板、3-侧板、4-滑动门、5-储物箱、6-盖板、7-顶灯、8-海绵层、9-箱体、10-隔条、11-第一挡板、12-第二挡板、13-提放架、14-放置板、15-开口、16-扶杆。
具体实施方式
21.下面详细描述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所述实施例的示例在附图中示出,其中自始至终相同或类似的标号表示相同或类似的元件或具有相同或类似功能的元件。下面通过参考附图描述的实施例是示例性的,旨在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而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22.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长度”、“宽度”、“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此外,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多个”的含义是两个或两个以上,除非另有明确具体的限定。
23.请参阅图1至图7,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电梯轿厢,包括顶板1、地板2、侧板3、滑动门4、储物箱5、盖板6、顶灯7和海绵层8,所述侧板3的数量为三块,三块所述侧板3分别与所述地板2固定连接,并分别位于所述地板2的上方,所述滑动门4设置于所述地板2的上方,所述顶板1与三块所述侧板3固定连接,并位于三块所述侧板3的上方,所述储物箱5与所述地板2固定连接,并位于所述地板2的上方,所述盖板6与所述储物箱5铰接,并盖合所述储物箱5,所述海绵层8与所述盖板6固定连接,并位于所述盖板6的上方,所述顶灯7与所述顶板1固定连接,并位于所述顶板1的下方。
24.在本实施方式中,通过所述地板2对所述侧板3与所述滑动门4进行支撑,所述顶板1对所述侧板3与所述滑动门4进行盖合,所述顶灯7对所述电梯轿厢的内部进行照明,所述储物箱5便于将生存物资和急救物资进行放置,通过所述盖板6对所述储物箱5进行盖合,对物资进行保护,同时所述盖板6的设置,还可以供乘客进行休息,所述海绵层8的设置,可以
使得乘客在休息时更加舒适,以上结构的设置,可以为所述电梯轿厢内部提供生存物质和应急物质,为受困人员提供了安全保障。
25.进一步地,所述储物箱5包括箱体9、隔条10、第一挡板11和第二挡板12,所述箱体9与所述地板2固定连接,并位于所述地板2的上方,所述盖板6与所述箱体9铰接,并盖合所述箱体9,所述隔条10的数量为两根,两根所述隔条10分别与所述箱体9固定连接,并位于所述箱体9的内部,所述第一挡板11设置于两根所述隔条10的上方,所述第二挡板12的两侧分别与所述箱体9固定连接,并位于所述箱体9的内部。
26.在本实施方式中,通过所述箱体9进行放置物资,同时所述隔条10对所述第一挡板11进行支撑,所述第一挡板11的设置可以放置更多的物质,所述第二挡板12的设置,可以开设一个仓体,可以存放灭火器。
27.进一步地,所述储物箱5还包括提放架13,所述提放架13的数量为两个,两个所述提放架13分别与所述第一挡板11固定连接,并分别位于所述第一挡板11的上方。
28.在本实施方式中,所述提放架13的设置,可以使得在取放所述第一挡板11时,更加方便快捷。
29.进一步地,所述储物箱5还包括放置板14,所述放置板14具有多个开口15,所述放置板14的两侧分别与所述第二挡板12和所述箱体9固定连接,并位于所述第二挡板12与所述箱体9之间。
30.在本实施方式中,通过所述放置板14和所述开口15的设置,便于对灭火器进行固定,防止灭火器发生倾倒。
31.进一步地,所述电梯轿厢还包括扶杆16,所述扶杆16的数量为多个,每个所述扶杆16分别与对应的所述侧板3固定连接,并分别位于对应的所述侧板3的一侧。
32.在本实施方式中,通过所述扶杆16的设置,可以在乘坐电梯时进行搀扶,同时在电梯发生故障时进行握持减少受到的伤害。
33.以上所揭露的仅为本实用新型一种较佳实施例而已,当然不能以此来限定本实用新型之权利范围,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可以理解实现上述实施例的全部或部分流程,并依本实用新型权利要求所作的等同变化,仍属于实用新型所涵盖的范围。
技术特征:1.一种电梯轿厢,其特征在于,包括顶板、地板、侧板、滑动门、储物箱、盖板、顶灯和海绵层,所述侧板的数量为三块,三块所述侧板分别与所述地板固定连接,并分别位于所述地板的上方,所述滑动门设置于所述地板的上方,所述顶板与三块所述侧板固定连接,并位于三块所述侧板的上方,所述储物箱与所述地板固定连接,并位于所述地板的上方,所述盖板与所述储物箱铰接,并盖合所述储物箱,所述海绵层与所述盖板固定连接,并位于所述盖板的上方,所述顶灯与所述顶板固定连接,并位于所述顶板的下方。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电梯轿厢,其特征在于,所述储物箱包括箱体、隔条、第一挡板和第二挡板,所述箱体与所述地板固定连接,并位于所述地板的上方,所述盖板与所述箱体铰接,并盖合所述箱体,所述隔条的数量为两根,两根所述隔条分别与所述箱体固定连接,并位于所述箱体的内部,所述第一挡板设置于两根所述隔条的上方,所述第二挡板的两侧分别与所述箱体固定连接,并位于所述箱体的内部。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电梯轿厢,其特征在于,所述储物箱还包括提放架,所述提放架的数量为两个,两个所述提放架分别与所述第一挡板固定连接,并分别位于所述第一挡板的上方。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电梯轿厢,其特征在于,所述储物箱还包括放置板,所述放置板具有多个开口,所述放置板的两侧分别与所述第二挡板和所述箱体固定连接,并位于所述第二挡板与所述箱体之间。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电梯轿厢,其特征在于,所述电梯轿厢还包括扶杆,所述扶杆的数量为多个,每个所述扶杆分别与对应的所述侧板固定连接,并分别位于对应的所述侧板的一侧。
技术总结本实用新型涉及电梯技术领域,具体公开了一种电梯轿厢,包括顶板、地板、侧板、滑动门、储物箱、盖板、顶灯和海绵层,侧板的数量为三块,三块侧板分别与地板固定连接,并分别位于地板的上方,滑动门设置于地板的上方,顶板与三块侧板固定连接,并位于三块侧板的上方,储物箱与地板固定连接,并位于地板的上方,盖板与储物箱铰接,并盖合储物箱,海绵层与盖板固定连接,并位于盖板的上方,顶灯与顶板固定连接,并位于顶板的下方。以上结构的设置,可以为电梯轿厢内部提供生存物质和应急物质,为受困人员提供了安全保障。提供了安全保障。提供了安全保障。
技术研发人员:王培福 陈刚 周珊珊 张锐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济南市特种设备检验研究院
技术研发日:2021.12.30
技术公布日:2022/7/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