预成形装置及包装袋生产设备的制作方法

allin2024-10-13  24



1.本实用新型涉及包装袋加工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包装袋、预成形装置及包装袋生产设备。


背景技术:

2.中小颗较硬的果蔬(土豆、柠檬、柑桔等)一般通过复合膜制袋进行包装。然而,由于复合膜为不透气结构,即便打孔其透气效果仍然较差,使得果蔬容易变质腐坏。


技术实现要素:

3.本实用新型旨在至少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技术问题之一。为此,本实用新型提出一种包装袋,所述包装袋结构简单,透气效果较好。
4.本实用新型还提出一种用于成形上述包装袋的预成形装置。
5.本实用新型还提出一种应用上述预成形装置的包装袋生产设备。
6.根据本实用新型的第一方面实施例的包装袋,包括:袋体,其包括网膜和复合膜,所述筒式网膜内用于放置果蔬,所述复合膜贴附于所述筒式网膜外侧的部分区域。
7.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包装袋,至少具有如下有益效果:采用上述结构,复合膜贴附于网膜外侧的部分区域,解决了包装袋的透气问题,且在超市里,便于让消费者判别果蔬的好坏程度,便于消费者购买以及超市售卖。
8.根据本实用新型的第二方面实施例的预成形装置,包括:预成形件,其设置有至少一个预成形面;其中,筒式网膜能够通过所述预成形件撑开其内部,并且能够通过所述预成形面使得片式复合膜位于所述筒式网膜的外侧的部分区域,以对上述包装袋的所述袋体的形状进行预成形。
9.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预成形装置,至少具有如下有益效果:采用上述结构,利用预成形件的外周形状对袋体的形状进行预成形,并通过预成形面使得片式复合膜位于所述筒式网膜的外侧的部分区域,降低了工人的劳动强度,有效提高了包装袋生产效率。
10.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所述预成形件包括第一成形段和与所述第一成形段相连接的第二成形段,所述第一成形段位于所述第二成形段的上方,所述第一成形段的外径由上至下逐渐增大至与所述第二成形段的外径相适配;其中,所述第二成形段的横截面呈矩形,所述预成形面的数量为两个,两个所述预成形面为所述第二成形段的其中两个相对侧壁。
11.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所述第二成形段的相对两侧壁分别可拆卸地设置有调节侧板,两个所述调节侧板沿所述第二成形段的宽度方向布置。
12.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所述第二成形段下端面设置有两个第一滚筒和两个第二滚筒,且两个所述第一滚筒对应设置于所述第二成形段的其中两个相对侧壁,两个所述第二滚筒对应设置于所述第二成形段的另外两个相对侧壁。
13.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所述预成形件为上下两端开口设置的管体。
14.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还包括设置于所述成形的上部的导料组件,所述筒式网膜可沿着所述导料组件移动至套设于所述预成形件的外周。
15.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所述导料组件包括:安装板;两个第三滚筒,可转动地设置于所述安装板,两个所述第三滚筒分别位于所述预成形件的两侧。
16.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所述第三滚筒和所述安装板可相对滑动,以调节两个所述第三滚筒之间的间距。
17.根据本实用新型的第三方面实施例的包装袋生产设备,包括上述第二方面实施例的预成形装置。
18.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包装袋生产设备,至少具有如下有益效果:包装袋生产设备设置有上述预成形装置,利用预成形件的外周形状对袋体的形状进行预成形,降低了工人的劳动强度,有效提高了包装袋生产效率。
19.本实用新型的附加方面和优点将在下面的描述中部分给出,部分将从下面的描述中变得明显,或通过本实用新型的实践了解到。
附图说明
20.本实用新型的上述和/或附加的方面和优点从结合下面附图对实施例的描述中将变得明显和容易理解,其中:
21.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预成形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22.图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预成形装置的分解示意图;
23.图3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预成形装置和包装袋的预成形配示意图
24.附图标记:
25.筒式网膜10、片式复合膜20;
26.预成形件30、预成形面31、第一成形段32、第二成形段 33;
27.调节侧板40、第一滚筒50;
28.第二滚筒60、安装板71、第三滚筒72。
具体实施方式
29.下面详细描述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所述实施例的示例在附图中示出,其中自始至终相同或类似的标号表示相同或类似的元件或具有相同或类似功能的元件。下面通过参考附图描述的实施例是示例性的,仅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而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30.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涉及到方位描述,例如上、下、前、后、左、右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31.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如果有描述到第一、第二只是用于区分技术特征为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先后关系。
32.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除非另有明确的限定,设置、安装、连接等词语应做广义理
解,所属技术领域技术人员可以结合技术方案的具体内容合理确定上述词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33.如图3所示,根据本实用新型的第一方面实施例的包装袋,包括:袋体,其包括网膜和复合膜,网膜内用于放置果蔬,复合膜贴附于筒式网膜外侧的部分区域。
34.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包装袋,采用上述结构,复合膜贴附于网膜外侧的部分区域,解决了包装袋的透气问题,且在超市里,便于让消费者判别果蔬的好坏程度,便于消费者购买以及超市售卖。
35.需要说明的是,复合膜20上设置有相关果蔬的图案或者其他信息,例如超市、果蔬名称等;网膜的原材料为由两端开口结构的筒式网膜10制得,复合膜为片式复合膜20制得;片式复合膜20通过横封、纵封工序与筒式网膜10连接,并根据所需要的袋体长度对筒式网膜10和片式复合20进行切断,以获得袋体的网膜和复合膜,装果蔬时,筒式网膜10下端开口进行封口并与片式复合膜20下部连接,果蔬通过筒式网膜10 膜的上端开口处进入筒式网膜10内,并进行封口以及与片式复合膜20上部连接。
36.如图1至图3所示,根据本实用新型的第二方面实施例的预成形装置,包括:预成形件30,其设置有至少一个预成形面 31;其中,筒式网膜10能够通过预成形件30撑开其内部,并且能够通过预成形面31使得片式复合膜20位于筒式网膜10 的外侧的部分区域,以对上述的包装袋的袋体的形状进行预成形。
37.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预成形装置,采用上述结构,利用预成形件30的外周形状对袋体的形状进行预成形,并通过预成形面31使得片式复合膜位于筒式网膜10的外侧的部分区域,降低了工人的劳动强度,有效提高了包装袋生产效率。
38.需要说明的是,如图1至图3所示,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中,成卷的筒式网膜10的一端开口,筒式网膜10通过其开口套设于预成形件30的外周,复合膜20为片式,成卷复合膜20沿着预成形件30的长度方向移动并位于筒式网膜10 的外侧,当通过预成形件30外周形状对袋体的形状进行预成形后。上述筒式网膜10和复合膜20通过通过相关拉动机构对二者进行拉动,以使得筒式网膜10和复合膜20可相对预成形件30向下移动;可根据设定长度需求,预成形的袋体进入其他工序连接固定和装果蔬,例如:根据袋体需要的高度,通过纵封工序将筒式网膜10和片式复合膜20部分的侧边进行连接,下横封工序将筒式网膜10和片式复合膜的下部连接,并根据纵封的侧边长度切断筒式网膜10和片式复合膜20,接着将初步切断后的筒式网膜10和片式复合膜20的形成的整体的上端进行开口装入果蔬,然后通过上横封工序将筒式网膜10 和复合膜20形成的整体的上端开口进行连接封口,以制成最终形状的包装袋。
39.可以理解的是,如图1至图3所示,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中,预成形件30包括第一成形段32和与第一成形段32 相连接的第二成形段33,第一成形段32位于第二成形段33的上方,第一成形段32的外径由上至下逐渐增大至与第二成形段33的外径相适配;其中,第二成形段33的横截面呈矩形,预成形面31的数量为两个,两个预成形面31为第二成形段33 的其中两个相对侧壁。采用上述结构,通过第一成形段32上端为缩口结构,可便于筒式网膜10通过第一成形段32进行展开其开口,并能够快速套设于预成形件30的外周,提高预成形及加工的工作效率。
40.如图1至图3所示,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中,第二成形段33的相对两侧壁分
别可拆卸地设置有调节侧板40,两个调节侧板40沿第二成形段33的宽度方向布置。采用上述结构,可根据筒式网膜10的宽度的生产需求,通过在预成形件 30的第二成形段33的侧部增设有调节侧板40,以生产不同筒式网膜10的宽度,无需更换预成形件30,结构简单,便于拆装,结构部件较少,且制造成本较低。
41.需要说明的是,第二成形段33相对的两侧均配合有位于筒式网膜10的外侧的片式复合膜20。
42.如图1至图3所示,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中,第二成形段33下端面设置有两个第一滚筒50和两个第二滚筒60,且两个第一滚筒50对应设置于第二成形段33的其中两个相对侧壁,两个第二滚筒60对应设置于第二成形段33的另外两个相对侧壁。采用上述结构,能够减少筒式网膜10的原材料筒式网膜10与预成形件30或者与调节侧板40之间的摩擦,防止筒式网膜10出现拉动不顺畅、拉不动或者拉断的现象。
43.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中,预成形件30为上下两端开口设置的管体,减少用料,进一步地降低制造成本。
44.可以理解的是,如图1至图3所示,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中,还包括设置于成形的上部的导料组件,筒式网膜10 可沿着导料组件移动至套设于预成形件30的外周,以便于筒式网膜10顺畅移动并套设于预成形件30的外周,起到了一定的导向作用。
45.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中,导料组件包括:安装板71;两个第三滚筒72,可转动地设置于安装板71,两个第三滚筒72分别位于预成形件30的两侧,结构紧凑合理,能够进一步地使得筒式网膜10顺畅移动并套设于预成形件30的外周。
46.如图1至图3所示,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中,第三滚筒72和安装板71可相对滑动,以调节两个第三滚筒72之间的间距。采用上述结构,当筒式网膜10的宽度规格变化时,调节两个第三滚筒72之间间距,保证了第三滚筒72与筒式网膜10相接触,以便于筒式网膜10顺畅移动并套设于预成形件 30的外周。
47.需要说明的是,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中,安装板71 设置有条形通孔,上述第三滚筒72通过其上滚轴穿设于条形通孔通过滚轴相对条形通孔移动,进而调节两个第三滚筒72 之间的间距。
48.根据本实用新型的第三方面实施例的包装袋生产设备,包括上述第二方面实施例的预成形装置。
49.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包装袋生产设备,包装袋生产设备设置有上述预成形装置,利用预成形件30的外周形状对袋体的形状进行预成形,降低了工人的劳动强度,有效提高了包装袋生产效率。
50.以上实施例的各技术特征可以进行任意的组合,为使描述简洁,未对上述实施例中的各个技术特征所有可能的组合都进行描述,然而,只要这些技术特征的组合不存在矛盾,都应当认为是本说明书记载的范围。
51.当然,本实用新型创造并不局限于上述实施方式,熟悉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在不违背本实用新型精神的前提下还可作出等同变形或替换,这些等同的变型或替换均包含在本技术权利要求所限定的范围内。

技术特征:
1.预成形装置,用于对包装袋的袋体预成形,其特征在于,包括:预成形件(30),其设置有至少一个预成形面(31);所述袋体包括筒式网膜(10)和片式复合膜(20),所述筒式网膜(10)内用于放置果蔬,所述片式复合膜(20)贴附于所述网膜外侧的部分区域;其中,筒式网膜(10)能够通过所述预成形件(30)撑开其内部,并且能够通过所述预成形面(31)使得片式复合膜(20)位于所述筒式网膜(10)的外侧的部分区域,以对所述的包装袋的所述袋体的形状进行预成形。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预成形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预成形件(30)包括第一成形段(32)和与所述第一成形段(32)相连接的第二成形段(33),所述第一成形段(32)位于所述第二成形段(33)的上方,所述第一成形段(32)的外径由上至下逐渐增大至与所述第二成形段(33)的外径相适配;其中,所述第二成形段(33)的横截面呈矩形,所述预成形面(31)的数量为两个,两个所述预成形面(31)为所述第二成形段(33)的其中两个相对侧壁。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预成形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成形段(33)的相对两侧壁分别可拆卸地设置有调节侧板(40),两个所述调节侧板(40)沿所述第二成形段(33) 的宽度方向布置。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预成形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成形段(33)下端面设置有两个第一滚筒(50)和两个第二滚筒(60),且两个所述第一滚筒(50)对应设置于所述第二成形段(33)的其中两个相对侧壁,两个所述第二滚筒(60)对应设置于所述第二成形段(33)的另外两个相对侧壁。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预成形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预成形件(30)为上下两端开口设置的管体。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预成形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包括设置于所述成形的上部的导料组件,所述筒式网膜(10)可沿着所述导料组件移动至套设于所述预成形件(30)的外周。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预成形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导料组件包括:安装板(71);两个第三滚筒(72),可转动地设置于所述安装板(71),两个所述第三滚筒(72)分别位于所述预成形件(30)的两侧。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预成形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三滚筒(72)和所述安装板(71)可相对滑动,以调节两个所述第三滚筒(72)之间的间距。9.包装袋生产设备,其特征在于,包括根据权利要求1至8任一所述的预成形装置。

技术总结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包装袋、预成形装置及包装袋生产设备,包装袋包括袋体,袋体包括网膜和复合膜,网膜内用于放置果蔬,复合膜贴附于筒式网膜外侧的部分区域。预成形装置包括:预成形件,其设置有至少一个预成形面;其中,筒式网膜能够通过预成形件撑开其内部,并且能够通过预成形面使得片式复合膜位于筒式网膜的外侧的部分区域,以对包装袋的袋体的形状进行预成形。解决了包装袋的透气问题,便于消费者购买以及超市售卖。另外利用预成形件的外周形状对袋体的形状进行预成形,并通过预成形面使得片式复合膜位于筒式网膜的外侧的部分区域,降低了工人的劳动强度,有效提高了包装袋生产效率。装袋生产效率。装袋生产效率。


技术研发人员:颜文芬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中山双研智能装备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2021.11.26
技术公布日:2022/7/5
转载请注明原文地址: https://www.8miu.com/read-16990.html

最新回复(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