障碍检测装置的制作方法

allin2024-10-10  23



1.本实用新型涉及铁路运输的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障碍检测装置。


背景技术:

2.铁路作业时需要利用agv车在轨道上输送轮对,agv车在输送过程中无法对当前的轨道路况进行判断,即agv车在运输轮对时往往是由起点运输至终点后停止,有时会有人员或物体进入到轨道中,agv车无法对阻碍或障碍信号进行判断,从而使得agv车在运输轮对时容易出现安全事故。


技术实现要素:

3.基于此,有必要针对无法对阻碍或障碍信号进行判断的问题,提供一种障碍检测装置。
4.一种障碍检测装置。所述障碍检测装置包括:第一支撑件、第二支撑件、感应发射件与感应接收件,所述第一支撑件与所述第二支撑件间隔设置,所述感应发射件装设在所述第一支撑件上,所述感应接收件装设在所述第二支撑件上,所述感应发射件与所述感应接收件感应配合,且所述感应发射件与所述感应接收件配合形成感应部。
5.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一支撑件包括第一支撑杆与第一固定座,所述感应发射件装设在所述第一支撑杆的一侧,所述第一支撑杆的一端与所述第一固定座安装配合,所述第一固定座用于与支撑面固定配合。
6.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二支撑件包括第二支撑杆与第二固定座,所述感应接收件装设在所述第二支撑杆的一侧,所述第二支撑杆的一端与所述第二固定座安装配合,所述第二固定座用于与支撑面固定配合。
7.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一支撑件包括第一装配块与第二装配块,所述第一装配块与所述第二装配块间隔装设在所述第一支撑杆的上,所述感应发射件位于所述第一装配块与所述第二装配块之间,所述感应发射件的一端与所述第一装配块固定配合,所述感应发射件的另一端与所述第二装配块固定配合。
8.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一支撑件还包括第一锁止件与第二锁止件,所述第一支撑杆上设有第一滑槽,所述第一装配块与所述第二装配块均通过所述第一滑槽与所述第一支撑杆可滑动地固定配合,所述第一装配块通过所述第一锁止件在所述第一支撑杆上锁止固定,所述第二装配块通过所述第二锁止件在所述第一支撑杆上锁止固定。
9.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二支撑件包括第三装配块与第四装配块,所述第三装配块与所述第四装配块间隔装设在所述第二支撑杆的上,所述感应接收件位于所述第三装配块与所述第四装配块之间,所述感应接收件的一端与所述第三装配块固定配合,所述感应接收件的另一端与所述第四装配块固定配合。
10.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二支撑件还包括第三锁止件与第四锁止件,所述第二支撑杆上设有第二滑槽,所述第三装配块与所述第四装配块均通过所述第二滑槽与所述
第二支撑杆可滑动地固定配合,所述第三装配块通过所述第三锁止件在所述第二支撑杆上锁止固定,所述第四装配块通过所述第四锁止件在所述第二支撑杆上锁止固定。
11.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障碍检测装置还包括报警器,所述报警器与所述感应接收件电性连接。
12.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障碍检测装置还包括无线发射器与无线接收器,所述无线发射器与所述无线接收器通信连接,所述无线发射器与所述感应接收件电性连接,所述无线接收器用于装设在agv车上,且所述无线接收器与所述 agv车的中控器电性连接。
13.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感应发射件朝所述感应接收件发射虚拟光束。
14.上述障碍检测装置在使用时,首先根据agv车运输的区域确定障碍检测装置的使用个数以及障碍检测装置的布置位置。待障碍检测装置确定好布置位置后,将第一支撑件与第二支撑件间隔装设在该布置位置,同时第一支撑件与第二支撑件之间的间隔可以根据实际情况灵活改变,例如:保证第一支撑件与第二支撑件之间的间隔能够满足agv车的通过。进一步地,将感应发射件装设在第一支撑件上,将感应接收件装设在第二支撑件上,通过感应发射件与感应接收件的感应配合,在第一支撑件与第二支撑件之间形成了感应部(包括超声波信号或虚拟光束)。当有人或有物体经过感应部时,障碍检测装置便能够得到发送相应的障碍信号(发送方式可以是声音信号或光亮信号等),从而可以有效提醒工作人员并在有必要的情况下停止agv车的运输工作。因此,通过上述障碍检测装置实现了对障碍或阻碍信号的判断,避免了agv车运输时发生安全事故。
附图说明
15.图1为其中一实施例所述障碍检测装置的结构图;
16.图2为另一实施例所述障碍检测装置的结构图。
17.10、虚拟光束,100、第一支撑件,110、第一支撑杆,120、第一固定座, 130、第一装配块,140、第二装配块,200、第二支撑件,210、第二支撑杆, 220、第二固定座,230、第三装配块,240、第四装配块,300、感应发射件,400、感应接收件。
具体实施方式
18.为使本实用新型的上述目的、特征和优点能够更加明显易懂,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做详细的说明。在下面的描述中阐述了很多具体细节以便于充分理解本实用新型。但是本实用新型能够以很多不同于在此描述的其它方式来实施,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在不违背本实用新型内涵的情况下做类似改进,因此本实用新型不受下面公开的具体实施例的限制。
19.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中心”、“纵向”、“横向”、“长度”、“宽度”、“厚度”、“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顺时针”、“逆时针”、“轴向”、“径向”、“周向”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20.此外,术语“第一”、“第二”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
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至少一个该特征。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多个”的含义是至少两个,例如两个,三个等,除非另有明确具体的限定。
21.在本实用新型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固定”等术语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成一体;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或两个元件的相互作用关系,除非另有明确的限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22.在本实用新型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上”或“下”可以是第一和第二特征直接接触,或第一和第二特征通过中间媒介间接接触。而且,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上”、“上方”和“上面”可是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正上方或斜上方,或仅仅表示第一特征水平高度高于第二特征。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下”、“下方”和“下面”可以是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正下方或斜下方,或仅仅表示第一特征水平高度小于第二特征。
23.需要说明的是,当元件被称为“固定于”或“设置于”另一个元件,它可以直接在另一个元件上或者也可以存在居中的元件。当一个元件被认为是“连接”另一个元件,它可以是直接连接到另一个元件或者可能同时存在居中元件。本文所使用的术语“垂直的”、“水平的”、“上”、“下”、“左”、“右”以及类似的表述只是为了说明的目的,并不表示是唯一的实施方式。
24.结合图1和图2所示,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障碍检测装置包括:第一支撑件100、第二支撑件200、感应发射件300与感应接收件400,所述第一支撑件100与所述第二支撑件200间隔设置,所述感应发射件300装设在所述第一支撑件100上,所述感应接收件400装设在所述第二支撑件200上,所述感应发射件300与所述感应接收件400感应配合,且所述感应发射件300与所述感应接收件400配合形成感应部。
25.上述障碍检测装置在使用时,首先根据agv车运输的区域确定障碍检测装置的使用个数以及障碍检测装置的布置位置。待障碍检测装置确定好布置位置后,将第一支撑件100与第二支撑件200间隔装设在该布置位置,同时第一支撑件100与第二支撑件200之间的间隔可以根据实际情况灵活改变,例如:保证第一支撑件100与第二支撑件200之间的间隔能够满足agv车的通过。进一步地,将感应发射件300装设在第一支撑件100上,将感应接收件400装设在第二支撑件200上,通过感应发射件300与感应接收件400的感应配合,在第一支撑件100与第二支撑件200之间形成了感应部(包括超声波信号或虚拟光束10)。当有人或有物体经过感应部时,障碍检测装置便能够得到发送相应的障碍信号(发送方式可以是声音信号或光亮信号等),从而可以有效提醒工作人员并在有必要的情况下停止agv车的运输工作。因此,通过上述障碍检测装置实现了对障碍或阻碍信号的判断,避免了agv车运输时发生安全事故。
26.结合图1和图2所示,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一支撑件100包括第一支撑杆110与第一固定座120,所述感应发射件300装设在所述第一支撑杆110的一侧,所述第一支撑杆110的一端与所述第一固定座120安装配合,所述第一固定座120用于与支撑面固定配合。具体地,感应发射件300为超声波发射器或激光发射器。第一支撑杆110的一端与第一固定座120可以一体成型或拼接成型。在利用第一固定座120与支撑面(包括地面或轨道施工面等)
实现固定配合时,可以借助螺栓进行进一步的辅助固定,例如:沿第一固定座120的周向在第一固定座120上间隔开设多个第一固定孔,将第一固定座120的底面与支撑面相贴合,然后通过螺栓插入第一固定孔并与地面实现螺纹固定。上述这种实施方式可以有效保证第一支撑件100与支撑面的固定效果。
27.结合图1和图2所示,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二支撑件200包括第二支撑杆210与第二固定座220,所述感应接收件400装设在所述第二支撑杆210的一侧,所述第二支撑杆210的一端与所述第二固定座220安装配合,所述第二固定座220用于与支撑面固定配合。具体地,感应接收件400为超声波发射器或激光发射器。第二支撑杆210的一端与第二固定座220可以一体成型或拼接成型。在利用第二固定座220与支撑面(包括地面或轨道施工面等)实现固定配合时,可以借助螺栓进行进一步的辅助固定,例如:沿第二固定座220的周向在第二固定座220上间隔开设多个第二固定孔,将第二固定座220的底面与支撑面相贴合,然后通过螺栓插入第二固定孔并与地面实现螺纹固定。上述这种实施方式可以有效保证第二支撑件200与支撑面的固定效果。
28.结合图1和图2所示,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一支撑件100包括第一装配块130与第二装配块140,所述第一装配块130与所述第二装配块140间隔装设在所述第一支撑杆110的上,所述感应发射件300位于所述第一装配块130 与所述第二装配块140之间,所述感应发射件300的一端与所述第一装配块130 固定配合,所述感应发射件300的另一端与所述第二装配块140固定配合。具体地,感应发射件300的发射端位于感应发射件300的侧部,因此,通过第一装配块130与第二装配块140分别与感应发射件300的两端进行固定,从而可以避免第一支撑件100阻碍或干扰感应发射件300的信号发射。
29.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一支撑件100还包括第一锁止件与第二锁止件,所述第一支撑杆110上设有第一滑槽,所述第一装配块130与所述第二装配块 140均通过所述第一滑槽与所述第一支撑杆110可滑动地固定配合,所述第一装配块130通过所述第一锁止件在所述第一支撑杆110上锁止固定,所述第二装配块140通过所述第二锁止件在所述第一支撑杆110上锁止固定。具体地,第一锁止件与第二锁止件为锁扣或锁紧螺栓。考虑到障碍检测装置在不同环境下所面临的障碍物体在尺寸或形状上会发生变化,因此,通过上述实施方式实现了感应发射件300在第一支撑件100上的升降位置调节。进一步地,当感应发射件300在第一支撑件100上固定后,感应发射件300与第一支撑件100之间留有安装间隔。一方面便于感应发射件300随第一装配块130与第二装配块140 相对于第一支撑杆110进行升降移动,另一方面也能够避免感应发射件300与第一支撑杆110之间产生移动摩擦。
30.结合图1和图2所示,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二支撑件200包括第三装配块230与第四装配块240,所述第三装配块230与所述第四装配块240间隔装设在所述第二支撑杆210的上,所述感应接收件400位于所述第三装配块230 与所述第四装配块240之间,所述感应接收件400的一端与所述第三装配块230 固定配合,所述感应接收件400的另一端与所述第四装配块240固定配合。具体地,感应接收件400的发射端位于感应接收件400的侧部,因此,通过第三装配块230与第四装配块240分别与感应接收件400的两端进行固定,从而可以避免第二支撑件200阻碍或干扰感应接收件400的信号发射。
31.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二支撑件200还包括第三锁止件与第四锁止件,所述第二支撑杆210上设有第二滑槽,所述第三装配块230与所述第四装配块 240均通过所述第二滑
槽与所述第二支撑杆210可滑动地固定配合,所述第三装配块230通过所述第三锁止件在所述第二支撑杆210上锁止固定,所述第四装配块240通过所述第四锁止件在所述第二支撑杆210上锁止固定。具体地,第三锁止件与第四锁止件为锁扣或锁紧螺栓。考虑到障碍检测装置在不同环境下所面临的障碍物体在尺寸或形状上会发生变化,因此,通过上述实施方式实现了感应接收件400在第二支撑件200上的升降位置调节。进一步地,当感应接收件400在第二支撑件200上固定后,感应接收件400与第二支撑件200之间留有安装间隔。一方面便于感应接收件400随第三装配块230与第四装配块240 相对于第二支撑杆210进行升降移动,另一方面也能够避免感应接收件400与第二支撑杆210之间产生移动摩擦。
32.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障碍检测装置还包括报警器,所述报警器与所述感应接收件400电性连接。具体地,报警器可以是光学报警器或蜂鸣器。当感应接收件400接收到障碍信号时,感应接收件400可以通过报警器进行报警反馈。上述这种实施方式能够及时提醒工作人员进行相应的操作。
33.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障碍检测装置还包括无线发射器与无线接收器,所述无线发射器与所述无线接收器通信连接,所述无线发射器与所述感应接收件400电性连接,所述无线接收器用于装设在agv车上,且所述无线接收器与所述 agv车的中控器电性连接。具体地,无线发射器与无线接收器可以是无线网络传递或蓝牙信号传递。利用无线发射器与无线接收器可以将感应接收件400收到的障碍信号直接传递至agv车的中控器,中控器可以自动控制agv车停止运行,从而实现了障碍检测装置与agv车的通信交互。
34.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感应发射件300朝所述感应接收件400发射虚拟光束10。具体地,虚拟光束10为感应发射件300向感应接收件400发射的光信号。当没有障碍物经过感应部时,感应发射件300与感应接收件400之间一直保持有虚拟光束10信号。当有障碍物经过感应部时,障碍物会对虚拟光束10进行遮挡,此时感应接收件400便能够产生障碍信号。
35.以上所述实施例的各技术特征可以进行任意的组合,为使描述简洁,未对上述实施例中的各个技术特征所有可能的组合都进行描述,然而,只要这些技术特征的组合不存在矛盾,都应当认为是本说明书记载的范围。
36.以上所述实施例仅表达了本实用新型的几种实施方式,其描述较为具体和详细,但并不能因此而理解为对实用新型专利范围的限制。应当指出的是,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构思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变形和改进,这些都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因此,本实用新型专利的保护范围应以所附权利要求为准。

技术特征:
1.一种障碍检测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障碍检测装置包括:第一支撑件、第二支撑件、感应发射件与感应接收件,所述第一支撑件与所述第二支撑件间隔设置,所述感应发射件装设在所述第一支撑件上,所述感应接收件装设在所述第二支撑件上,所述感应发射件与所述感应接收件感应配合,且所述感应发射件与所述感应接收件配合形成感应部;所述第一支撑件包括第一支撑杆与第一固定座,所述感应发射件装设在所述第一支撑杆的一侧,所述第一支撑杆的一端与所述第一固定座安装配合,所述第一固定座用于与支撑面固定配合,所述第二支撑件包括第二支撑杆与第二固定座,所述感应接收件装设在所述第二支撑杆的一侧,所述第二支撑杆的一端与所述第二固定座安装配合,所述第二固定座用于与支撑面固定配合。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障碍检测装置,其特征在于,沿所述第一固定座的周向在所述第一固定座上间隔开设多个第一固定孔,所述第一固定座的底面与所述支撑面相贴合,所述第一固定座利用螺栓插入所述第一固定孔并与地面实现螺纹固定。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障碍检测装置,其特征在于,沿所述第二固定座的周向在所述第二固定座上间隔开设多个第二固定孔,所述第二固定座的底面与所述支撑面相贴合,所述第二固定座利用螺栓插入所述第二固定孔并与地面实现螺纹固定。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障碍检测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支撑件包括第一装配块与第二装配块,所述第一装配块与所述第二装配块间隔装设在所述第一支撑杆上,所述感应发射件位于所述第一装配块与所述第二装配块之间,所述感应发射件的一端与所述第一装配块固定配合,所述感应发射件的另一端与所述第二装配块固定配合。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障碍检测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支撑件还包括第一锁止件与第二锁止件,所述第一支撑杆上设有第一滑槽,所述第一装配块与所述第二装配块均通过所述第一滑槽与所述第一支撑杆可滑动地固定配合,所述第一装配块通过所述第一锁止件在所述第一支撑杆上锁止固定,所述第二装配块通过所述第二锁止件在所述第一支撑杆上锁止固定。6.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障碍检测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支撑件包括第三装配块与第四装配块,所述第三装配块与所述第四装配块间隔装设在所述第二支撑杆上,所述感应接收件位于所述第三装配块与所述第四装配块之间,所述感应接收件的一端与所述第三装配块固定配合,所述感应接收件的另一端与所述第四装配块固定配合。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障碍检测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支撑件还包括第三锁止件与第四锁止件,所述第二支撑杆上设有第二滑槽,所述第三装配块与所述第四装配块均通过所述第二滑槽与所述第二支撑杆可滑动地固定配合,所述第三装配块通过所述第三锁止件在所述第二支撑杆上锁止固定,所述第四装配块通过所述第四锁止件在所述第二支撑杆上锁止固定。8.根据权利要求1至7任意一项所述的障碍检测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障碍检测装置还包括报警器,所述报警器与所述感应接收件电性连接。9.根据权利要求1至7任意一项所述的障碍检测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障碍检测装置还包括无线发射器与无线接收器,所述无线发射器与所述无线接收器通信连接,所述无线发射器与所述感应接收件电性连接,所述无线接收器用于装设在agv车上,且所述无线接收器与所述agv车的中控器电性连接。
10.根据权利要求1至7任意一项所述的障碍检测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感应发射件朝所述感应接收件发射虚拟光束。

技术总结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障碍检测装置。所述障碍检测装置包括:第一支撑件、第二支撑件、感应发射件与感应接收件,所述第一支撑件与所述第二支撑件间隔设置,所述感应发射件装设在所述第一支撑件上,所述感应接收件装设在所述第二支撑件上,所述感应发射件与所述感应接收件感应配合,且所述感应发射件与所述感应接收件配合形成感应部。通过上述障碍检测装置实现了对障碍或阻碍信号的判断,避免了AGV车运输时发生安全事故。生安全事故。生安全事故。


技术研发人员:杨文喜 郑亚辉 刘刚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国能铁路装备有限责任公司
技术研发日:2021.11.29
技术公布日:2022/7/5
转载请注明原文地址: https://www.8miu.com/read-16892.html

最新回复(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