空调室内机以及空调器的制作方法

allin2024-07-25  43



1.本技术涉及空调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空调室内机以及空调器。


背景技术:

2.目前,传统壁挂式空调室内机往往从上侧进风,然后经下侧导风板出风,从而实现空调器制冷、制热的送风。由于冷空气和热空气在不同温度下密度不同,因此一般冷空气下沉而热空气上浮,若仅将出口风设置在下侧,将使得冷空气过快下沉,室内冷空气分布不均匀,降低了制冷舒适性。


技术实现要素:

3.本技术提供一种空调室内机以及空调器,旨在解决目前空调室内机将出口风设置在下侧导致制冷舒适性降低的技术问题。
4.第一方面,本技术提供一种空调室内机,空调室内机具有制冷模式和制热模式,其特征在于,包括:
5.空调壳体,空调壳体顶部设有上出风口,底部设有下出风口,空调壳体于上出风口处设置有第一开闭组件,于下出风口处设置有第二开闭组件;
6.送风组件,送风组件设置于空调壳体内部;
7.蒸发器,蒸发器设置于空调壳体内部;
8.其中,当空调室内机处于制冷模式时,第一开闭组件打开上出风口,第二开闭组件关闭下出风口;当空调室内机处于制热模式时,第一开闭组件关闭上出风口,第二开闭组件打开下出风口。
9.在一些实施例中,送风组件包括蜗壳以及设置于蜗壳内部的风叶;
10.蜗壳具有中心部、自中心部向上出风口延伸的第一对接部,以及自中心部向下出风口延伸的第二对接部,所述第一对接部形成有与所述上出风口相对的第一送风口,所述第二对接部形成有与所述下出风口相对的第二送风口。
11.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一对接部与上出风口对接,第二对接部与下出风口对接。
12.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一对接部的蜗壳型线和第二对接部的蜗壳型线旋向相同。
13.在一些实施例中,送风组件还包括伺服电机,第一对接部的蜗壳型线和第二对接部的蜗壳型线旋向相反;
14.当空调室内机处于制冷模式时,伺服电机控制风叶沿第一对接部的蜗壳型线旋向方向旋转;当空调室内机处于制热模式时,伺服电机控制风叶沿第二对接部的蜗壳型线旋向方向旋转。
15.在一些实施例中,中心部设有引风口,蒸发器安装于引风口处并覆盖至少部分引风口。
16.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一开闭组件包括第一电机以及设置于上出风口内的第一导风板;
17.第二开闭组件包括第二电机以及设置于下出风口内的第二导风板。
18.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一导风板和第二导风板的转动方向相同。
19.在一些实施例中,空调壳体还具有位于左侧的左进风口以及位于右侧的右进风口。
20.在一些实施例中,左进风口和右进风口内设置有过滤网。
21.第二方面,本技术提供一种空调器,空调器包括如第一方面所述的空调室内机。
22.本技术通过在空调壳体顶部设置上出风口、下部设置下出风口,并在上出风口处设置第一开闭组件,在下出风口处设置第二开闭组件,当空调室内机处于制冷模式时,第一开闭组件打开上出风口,第二开闭组件关闭下出风口,送风组件将流经蒸发器的冷空气从上出风口吹出,然后密度较大的冷空气在室内缓缓下沉,使得冷空气在室内分布均匀并提高制冷舒适性;当空调室内机处于制热模式时,第一开闭组件关闭上出风口,第二开闭组件打开下出风口,送风组件将流经蒸发器的热空气从下出风口吹出,然后密度较小的热空气在室内缓缓上浮,使得热空气在室内分布均匀并提高制热舒适性。
附图说明
23.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24.图1是本技术实施例中提供的空调室内机的一种结构示意图;
25.图2是本技术实施例图1中a-a处的剖面示意图;
26.图3是本技术实施例中提供的空调室内机制冷模式时的一种空气流动示意图;
27.图4是本技术实施例图3中a-a处的剖面示意图;
28.图5是本技术实施例图3中b-b处的剖面示意图;
29.图6是本技术实施例中提供的空调室内机制热模式时的一种空气流动示意图;
30.图7是本技术实施例图6中a-a处的剖面示意图;
31.图8是本技术实施例图6中b-b处的剖面示意图。
32.其中,10空调壳体,11上出风口,12下出风口,13第一开闭组件,131第一电机,132第一导风板,14第二开闭组件,141第二电机,142第二导风板,15左进风口,16右进风口,20送风组件,21蜗壳,211中心部,212第一对接部,213第二对接部,214第一送风口,215第二送风口,216引风口,22风叶,30蒸发器,40过滤网。
具体实施方式
33.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34.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中心”、“纵向”、“横向”、“长度”、“宽度”、“厚度”、“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等
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此外,术语“第一”、“第二”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一个或者更多个所述特征。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多个”的含义是两个或两个以上,除非另有明确具体的限定。
35.在本技术中,“示例性”一词用来表示“用作例子、例证或说明”。本技术中被描述为“示例性”的任何实施例不一定被解释为比其它实施例更优选或更具优势。为了使本领域任何技术人员能够实现和使用本实用新型,给出了以下描述。在以下描述中,为了解释的目的而列出了细节。应当明白的是,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可以认识到,在不使用这些特定细节的情况下也可以实现本实用新型。在其它实例中,不会对公知的结构和过程进行详细阐述,以避免不必要的细节使本实用新型的描述变得晦涩。因此,本实用新型并非旨在限于所示的实施例,而是与符合本技术所公开的原理和特征的最广范围相一致。
36.本技术实施例提供一种空调室内机以及空调器,以下分别进行详细说明。
37.首先,参阅图1以及图2,图1示出了本技术实施例中空调室内机的一种结构示意图,图2示出了本技术图1中a-a处的剖面示意图,其中,空调室内机具有制冷模式和制热模式,空调室内机包括:
38.空调壳体10,空调壳体10顶部设有上出风口11,底部设有下出风口12,空调壳体10于上出风口11处设置有第一开闭组件13,于下出风口12处设置有第二开闭组件14;
39.送风组件20,送风组件20设置于空调壳体10内部;
40.蒸发器30,蒸发器30设置于空调壳体10内部;
41.其中,当空调室内机处于制冷模式时,第一开闭组件13打开上出风口11,第二开闭组件14关闭下出风口12;当空调室内机处于制热模式时,第一开闭组件13关闭上出风口11,第二开闭组件14打开下出风口12。
42.具体的,空调壳体10用于包裹空调室内机组件(例如送风组件20、蒸发器30等),以形成空气流通腔室并对空调室内机组件进行保护。其中,空调壳体10顶部设有上出风口11,底部设有下出风口12,空调壳体10于上出风口11处设置有第一开闭组件13,于下出风口12处设置有第二开闭组件14,第一开闭组件13用于开启或关闭上出风口11,第二开闭组件14用于开启或关闭下出风口12。
43.送风组件20设置于空调壳体10内部,用于引入空调壳体10外部的室内空气,使室内空气流经蒸发器30进行热交换升温或降温,然后经上出风口11或下出风口12吹出。在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中,送风组件20可以为轴流式送风装置,例如轴流风机,即送风组件20的排风方向是沿着电机转轴的轴线方向直排。在本技术的另外一些实施例中,送风组件20可以为离心式送风装置,例如离心风机,即送风组件20的排风方向与电机转轴的轴线方向垂直。
44.蒸发器30用于对送风组件20引入的室内空气进行热交换,以使室内空气升温或降温。一般的,蒸发器30内部流动有制冷剂,当制冷剂在蒸发器30流动吸收室内空气中的热量而汽化时,室内空气温度降低从而实现制冷;当制冷剂在蒸发器30处液化放出热量时,室内空气温度升高从而实现制热。示例性的,蒸发器30可以为管片式、管带式或层叠式热交换
器。
45.在本技术实施例中,参阅图3、图4以及图5,图3示出了本技术实施例中空调室内机制冷模式时的一种空气流动示意图,图4示出了本技术图3中a-a处的剖面示意图,图5示出了本技术图3中b-b处的剖面示意图,当空调室内机处于制冷模式时,第一开闭组件13打开上出风口11,第二开闭组件14关闭下出风口12,送风组件20将流经蒸发器30的冷空气从上出风口11吹出,然后密度较大的冷空气在室内缓缓下沉,使得冷空气在室内分布均匀并提高制冷舒适性。
46.继续参阅图6、图7以及图8,图6示出了本技术实施例中空调室内机制热模式时的一种空气流动示意图,图7示出了本技术图6中a-a处的剖面示意图,图8示出了本技术图6中b-b处的剖面示意图当空调室内机处于制热模式时,第一开闭组件13关闭上出风口11,第二开闭组件14打开下出风口12,送风组件20将流经蒸发器30的热空气从下出风口12吹出,然后密度较小的热空气在室内缓缓上浮,使得热空气在室内分布均匀并提高制热舒适性。
47.作为一种送风组件20的示例性实施例,参阅图1以及图2,其中,送风组件20包括蜗壳21以及设置于蜗壳21内部的风叶22,蜗壳21具有中心部211、自中心部211向上出风口11延伸的第一对接部212,以及自中心部211向下出风口12延伸的第二对接部213,第一对接部212形成有与上出风口11相对的第一送风口214,第二对接部213形成有与下出风口12相对的第二送风口215。当送风组件20工作时,风叶22转动将升温或降温的室内空气吸入中心部211,然后经第一对接部212的第一送风口214吹向上出风口11,或经第二对接部213的第二送风口215吹向下出风口12,使得升温或降温的空气空调可以直接集中经上出风口11或下出风口12吹出。
48.在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中,例如对于蜗壳21具有中心部211、第一对接部212以及第二对接部213的实施例,参阅图1,第一对接部212与上出风口11对接,第二对接部213与下出风口12对接。当空调室内机处于制冷模式时,第一开闭组件13打开上出风口11,第二开闭组件14关闭下出风口12,经第二对接部213流向下出风口12的空气无法经下出风口12吹出,而经第一对接部212流向上出风口11的空气直接经上出风口11吹出,从而使得送风组件20带动的空气全部经第一对接部212对接的上出风口11吹出;反之,当空调室内机处于制热模式时,第一开闭组件13关闭上出风口11,第二开闭组件14打开下出风口12,经第一对接部212流向上出风口11的空气无法经上出风口11吹出,而经第二对接部213流向下出风口12的空气直接经下出风口12吹出,从而使得送风组件20带动的空气全部经第二对接部213对接的下出风口12吹出。
49.作为一示例性的,为了减小空气在蜗壳21内的流动阻力,第一对接部212的蜗壳型线和第二对接部213的蜗壳型线旋向相同,第一对接部212和第二对接部213的蜗壳型线与风叶22的转动方向相同,示例性的,参阅图1,第一对接部212的蜗壳型线和第二对接部213的蜗壳型线旋向为顺时针方向,当风叶22顺时针转动时,空气可以顺畅的流入第一对接部212和第二对接部213内,从而减小了空气在蜗壳21内的流动阻力。
50.作为又一示例性的,为了避免在制冷模式时空气流向第二对接部213、制热模式时空气流向第一对接部212的现象,送风组件20还包括伺服电机,第一对接部212的蜗壳型线和第二对接部213的蜗壳型线旋向相反,当空调室内机处于制冷模式时,伺服电机控制风叶22沿第一对接部212的蜗壳型线旋向方向旋转;当空调室内机处于制热模式时,伺服电机控
制风叶22沿第二对接部213的蜗壳型线旋向方向旋转。
51.在上述实施例中,当空调室内机处于制冷模式时,伺服电机控制风叶22沿第一对接部212的蜗壳型线旋向方向旋转,由于第一对接部212的蜗壳型线和第二对接部213的蜗壳型线旋向相反,从而空气可以顺畅的流入第一对接部212内,而流动至第二对接部213内的阻力相对较大,因此可以在制冷模式时避免空气流向第二对接部213。反之,当空调室内机处于制热模式时,空气可以顺畅的流入第二对接部213内,而流动至第一对接部212内的阻力相对较大,因此可以在制热模式时避免空气流向第一对接部212,最终保证了在制冷模式或制热模式下空气集中流向对应的出风口。
52.进一步的,为了保证对流入送风组件20的室内空气进行充分的热交换,继续参阅图2,其中,送风组件20的中心部211设有引风口216,蒸发器30安装于引风口216处并覆盖至少部分引风口216。由于蒸发器30覆盖了送风组件20的送风口,使得经送风口流入的空气强制与蒸发器30换热,从而保证对流入送风组件20的室内空气进行充分的热交换。
53.作为一种第一开闭组件13、第二开闭组件14的示意性结构,参阅图2、图4以及图7,其中,第一开闭组件13包括第一电机131以及设置于上出风口11内的第一导风板132,第二开闭组件14包括第二电机141以及设置于下出风口12内的第二导风板142。当空调室内机处于制冷模式时,第一电机131控制第一导风板132转动至竖直状态,第二电机141控制第二导风板142转动至水平状态,从而打开上出风口11并关闭下出风口12;当空调室内机处于制热模式时,第二电机141控制第二导风板142转动至竖直状态,第一电机131控制第一导风板132转动至水平状态,从而关闭上出风口11并打开下出风口12。
54.可以理解的,第一导风板132或第二导风板142可以为一个或多个,当第一导风板132或第二导风板142为多个时,多个第一导风板132或第二导风板142之间通过联动杆连接,电机通过该联动杆控制多个第一导风板132或第二导风板142开启对应的上出风口11或下出风口12。
55.在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中,为了便于空气流入空调壳体10内部,参阅图1,空调壳体10还具有位于左侧的左进风口15以及位于右侧的右进风口16。当空调室内机处于制冷或制热模式时,送风组件20可以通过左进风口15和右进风口16引入室内空气,两个进风口可以增大空调室内机的出风量,从而提高空调制冷和制热效果。
56.进一步的,在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中,例如对于空调壳体10还具有左进风口15以及右进风口16的实施例,进风口和右进风口16内设置有过滤网40,该过滤网40可以除去室内空气杂质,避免污浊的室内空气二次循环。
57.值得注意的是,上述关于空调室内机的内容是为了清楚表达本实用新型的验证过程,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在本技术的指导下做等同的修改设计,例如,还可以在左进风口15和右进风口16处设置启闭组件,以关闭左进风口15和右进风口16。
58.进一步的,为了更好实施本技术实施例中的空调室内机,在空调室内机的基础之上,本技术实施例中还提供一种空调器,空调器包括如上述空调室内机。本技术实施例中的空调器因设置有上述实施例的空调室内机,从而具有上述空调室内机的全部有益效果,在此不再赘述。
59.在上述实施例中,对各个实施例的描述都各有侧重,某个实施例中没有详述的部分,可以参见上文针对其他实施例的详细描述,此处不再赘述。
60.上文已对基本概念做了描述,显然,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来说,上述详细披露仅仅作为示例,而并不构成对本技术的限定。虽然此处并没有明确说明,本领域技术人员可能会对本技术进行各种修改、改进和修正。该类修改、改进和修正在本技术中被建议,所以该类修改、改进、修正仍属于本技术示范实施例的精神和范围。
61.同时,本技术使用了特定词语来描述本技术的实施例。如“一个实施例”、“一实施例”、和/或“一些实施例”意指与本技术至少一个实施例相关的某一特征、结构或特点。因此,应强调并注意的是,本说明书中在不同位置两次或多次提及的“一实施例”或“一个实施例”或“一个替代性实施例”并不一定是指同一实施例。此外,本技术的一个或多个实施例中的某些特征、结构或特点可以进行适当的组合。
62.同理,应当注意的是,为了简化本技术披露的表述,从而帮助对一个或多个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理解,前文对本技术实施例的描述中,有时会将多种特征归并至一个实施例、附图或对其的描述中。但是,这种披露方法并不意味着本技术对象所需要的特征比权利要求中提及的特征多。实际上,实施例的特征要少于上述披露的单个实施例的全部特征。
63.一些实施例中使用了描述成分、属性数量的数字,应当理解的是,此类用于实施例描述的数字,在一些示例中使用了修饰词“大约”、“近似”或“大体上”来修饰。除非另外说明,“大约”、“近似”或“大体上”表明数字允许有
±
20%的变化。相应地,在一些实施例中,说明书和权利要求中使用的数值参数均为近似值,该近似值根据个别实施例所需特点可以发生改变。在一些实施例中,数值参数应考虑规定的有效数位并采用一般位数保留的方法。尽管本技术一些实施例中用于确认其范围广度的数值域和参数为近似值,在具体实施例中,此类数值的设定在可行范围内尽可能精确。
64.针对本技术引用的每个专利、专利申请、专利申请公开物和其他材料,如文章、书籍、说明书、出版物、文档等,特此将其全部内容并入本技术作为参考,但与本技术内容不一致或产生冲突的申请历史文件除外,对本技术权利要求最广范围有限制的文件(当前或之后附加于本技术中的)也除外。需要说明的是,如果本技术附属材料中的描述、定义、和/或术语的使用与本技术内容有不一致或冲突的地方,以本技术的描述、定义和/或术语的使用为准。
65.以上对本技术实施例所提供的一种空调室内机以及空调器进行了详细介绍,本文中应用了具体个例对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及实施方式进行了阐述,以上实施例的说明只是用于帮助理解本实用新型的方法及其核心思想;同时,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依据本实用新型的思想,在具体实施方式及应用范围上均会有改变之处,综上所述,本说明书内容不应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技术特征:
1.一种空调室内机,所述空调室内机具有制冷模式和制热模式,其特征在于,包括:空调壳体,所述空调壳体顶部设有上出风口,底部设有下出风口,所述空调壳体于所述上出风口处设置有第一开闭组件,于所述下出风口处设置有第二开闭组件;送风组件,所述送风组件设置于所述空调壳体内部;蒸发器,所述蒸发器设置于所述空调壳体内部;其中,当所述空调室内机处于制冷模式时,所述第一开闭组件打开所述上出风口,所述第二开闭组件关闭所述下出风口;当所述空调室内机处于制热模式时,所述第一开闭组件关闭所述上出风口,所述第二开闭组件打开所述下出风口。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空调室内机,其特征在于,所述送风组件包括蜗壳以及设置于所述蜗壳内部的风叶;所述蜗壳具有中心部、自所述中心部向所述上出风口延伸的第一对接部,以及自所述中心部向所述下出风口延伸的第二对接部,所述第一对接部形成有与所述上出风口相对的第一送风口,所述第二对接部形成有与所述下出风口相对的第二送风口。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空调室内机,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对接部与所述上出风口对接,所述第二对接部与所述下出风口对接。4.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空调室内机,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对接部的蜗壳型线和所述第二对接部的蜗壳型线旋向相同。5.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空调室内机,其特征在于,所述送风组件还包括伺服电机,所述第一对接部的蜗壳型线和所述第二对接部的蜗壳型线旋向相反;当所述空调室内机处于制冷模式时,所述伺服电机控制所述风叶沿所述第一对接部的蜗壳型线旋向方向旋转;当所述空调室内机处于制热模式时,所述伺服电机控制所述风叶沿所述第二对接部的蜗壳型线旋向方向旋转。6.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空调室内机,其特征在于,所述中心部设有引风口,所述蒸发器安装于所述引风口处并覆盖至少部分所述引风口。7.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空调室内机,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开闭组件包括第一电机以及设置于所述上出风口内的第一导风板;所述第二开闭组件包括第二电机以及设置于所述下出风口内的第二导风板。8.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空调室内机,其特征在于,所述空调壳体还具有位于左侧的左进风口以及位于右侧的右进风口。9.如权利要求8所述的空调室内机,其特征在于,所述左进风口和所述右进风口内设置有过滤网。10.一种空调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空调器包括如权利要求1至9任一项所述空调室内机。

技术总结
本申请提供一种空调室内机以及空调器,包括空调壳体,空调壳体顶部设有上出风口,底部设有下出风口,空调壳体于上出风口处设置有第一开闭组件,于下出风口处设置有第二开闭组件;送风组件,送风组件设置于空调壳体内部;蒸发器,蒸发器设置于空调壳体内部;其中,当空调室内机处于制冷模式时,第一开闭组件打开上出风口,第二开闭组件关闭下出风口;当空调室内机处于制热模式时,第一开闭组件关闭上出风口,第二开闭组件打开下出风口。本申请通过在制冷模式开启上出风口,在制热模式开启下出风口,使冷空气缓缓下沉,热空气缓缓上浮,提高了空调制冷以及制热舒适性。空调制冷以及制热舒适性。空调制冷以及制热舒适性。


技术研发人员:ꢀ(74)专利代理机构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TCL空调器(中山)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2021.12.31
技术公布日:2022/7/5
转载请注明原文地址: https://www.8miu.com/read-15667.html

最新回复(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