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本实用新型属于医疗器械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中医压穴环带。
背景技术:2.腕踝针疗法是由第二军医大学附属长海医院在20世纪70年代首创的一种新针刺疗法,该疗法在患者手腕或脚踝部位选取特定的针刺点,用毫针循身体纵轴沿真皮下刺入一定长度以治疗疾病。它以人体前后正中线为准,将身体两侧划分成6个纵行区,又以横膈为界分为上下两部分,上6区的疾病分别采用腕部腕横纹上2寸位置相对应的6个进针点(上1、上2、上3、上4、上5、上6)进行治疗,下6 区的疾病分别采用踝部踝关节上3寸位置相对应的6个进针点(下1、下2、下3、下4、下5、下6)进行治疗。腕踝针疗法操作简便、安全、起效迅速,患者无酸麻胀痛感,易被患者接受。治疗上在临床应用范围较广,涉及多个系统及科室的疾病,尤其在急性痛症、经筋病方面有显著优势。
3.在此基础上,研究人员设计了一种腕踝针针刺点定位装置。该装置包括一个固定带,固定带上设有定位线和6个通孔,固定带包括腕式固定带和踝式固定带,并通过人群流行病调查并数据分析后得出通孔的直径与通孔间距,可快速并且准确地进行进针点定位。
4.虽然具有上述的多中优势,然而,现有的腕踝针疗法及相应的针刺点定位装置仍存在以下问题:其一,腕踝针疗法是一种有创操作,非针灸专业医疗工作者或初学者可能操作不当,刺伤组织或血管,造成不必要的创伤或感染;其二,腕踝针针刺点定位装置只能用于位置的确定,没有特殊的按压装置配套组装,单纯用手按揉的情况下深度和力度可能无法达到刺激要求。且其固定带不能延伸长短,无法适用于特殊体型人群。
技术实现要素:5.本实用新型是为解决上述问题而进行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可调节的、供用户按压手腕或脚踝的穴区以达到类似于腕踝针针刺疗法疗效的中医压穴环带,本实用新型采用了如下技术方案:
6.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中医压穴环带,用于供用户对其手腕或脚踝的穴区进行按压,其特征在于,包括:固定带;以及压穴组件,具有:插板,两端分别与所述固定带的两端连接,形成环形;以及压具,安装在所述插板上且位于环形的内侧,至少具有向外凸起的按压部,用于供用户对其手腕或脚踝的穴区进行按压,其中,按压部的尺寸与穴区相匹配。
7.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中医压穴环带,还可以具有这样的技术特征,其中,按压部呈半球状,按压部的底面直径为1.3cm
±
0.5cm,凸起高度为0.7cm
±
0.3cm。
8.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中医压穴环带,还可以具有这样的技术特征,其中,按压部呈圆锥状,且向外凸起的端部具有倒角,按压部的底面直径为1.3cm
±
0.5cm,凸起高度为0.7cm
±
0.3cm。
9.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中医压穴环带,还可以具有这样的技术特征,其中,按压部呈柱状,其截面为三角形,且向外凸起的端部具有倒角,按压部的长度为2cm
±
0.5cm,三角形的
底边长度与两个斜边长度均一致,底边长度与斜边长度均为0.5cm
±
0.2cm。
10.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中医压穴环带,还可以具有这样的技术特征,其中,压穴组件还具有活动带,套接在固定带上并可沿固定带的长度方向移动,压具的数量为两个,其中一个安装在活动带上且位于环形的内侧。
11.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中医压穴环带,还可以具有这样的技术特征,其中,插板朝外的表面上设置有凹状嵌合部,压具还具有与凹状嵌合部相匹配的凸状嵌接部,用于将压具嵌合安装在插板上。
12.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中医压穴环带,还可以具有这样的技术特征,其中,凹状嵌合部具有:第一凹槽,呈方形,从插板的表面向内凹陷;以及第二凹槽,呈方形且宽度小于第一凹槽,从第一凹槽的底部进一步向内凹陷,沿插板的宽度方向,凹状嵌合部的一端贯通,形成供凸状嵌接部嵌入的嵌入开口,凸状嵌接部与第二凹槽相匹配。
13.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中医压穴环带,还可以具有这样的技术特征,其中,固定带包括软码带以及硬码带,均为魔术贴,软码带与硬码带部分重叠贴合,形成固定带,通过调节重叠部分的长度可调节固定带的长度。
14.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中医压穴环带,还可以具有这样的技术特征,其中,固定带为手腕带,其长度与用户的手腕相匹配。
15.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中医压穴环带,还可以具有这样的技术特征,其中,固定带为脚踝带,其长度与用户的脚踝相匹配。
16.实用新型作用与效果
17.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中医压穴环带,由于具有固定带,因此能够固定佩戴在用户的手腕或脚踝上,由于具有压穴组件,压穴组件具有插板和安装在插板上的压具,压具的按压部朝向环带的内部凸起,因此,用户将中医压穴环带佩戴在其手腕或脚踝上后,就能够通过按压插板,将力作用于压具上,进而压具的按压部作用于手腕或脚踝部位的穴区,对穴区进行刺激,从而缓解用户的疼痛、眩晕、恶心、呕吐等多种症状,达到类似于腕踝针针刺疗法的治疗效果,且通过本实用新型的环带进行按压为无创治疗,操作方便,避免了传统腕踝针针刺疗法操作不当带来的创伤,拓展了腕踝针理论的适用性。此外,压具为可拆卸地安装在插板上,因此,可以方便地更换压具。
附图说明
18.图1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中医压穴环带正面的结构示意图;
19.图2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中医压穴环带反面的结构示意图;
20.图3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插板的结构示意图;
21.图4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圆形压具的结构示意图;
22.图5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圆形压具的截面图;
23.图6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圆形压具安装在插板上的立体示意图;
24.图7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圆形压具安装在插板上的侧面示意图;
25.图8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圆形压具安装到插板上的立体示意图;
26.图9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圆形压具安装到插板上的截面示意图;
27.图10是图5中框a内部分的放大图;
28.图11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圆形压具安装在插板上的带标记的侧面示意图;
29.图12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尖头压具的结构示意图;
30.图13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尖头压具安装在插板上的立体示意图;
31.图14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尖头压具安装在插板上的侧面示意图;
32.图15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锥形压具的结构示意图;
33.图16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锥形压具安装在插板上的立体示意图;
34.图17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锥形压具安装在插板上的侧面示意图;
35.图18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活动带正面的结构示意图;
36.图19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安装有圆形压具的活动带反面的结构示意图;
37.图20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安装有圆形压具的活动带使用状态的示意图;
38.图21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安装有锥形压具的活动带反面的结构示意图;
39.图22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安装有锥形压具的活动带使用状态的示意图。
40.附图标记:
41.中医压穴环带10;固定带20;硬码带21;软码带22;压穴组件30;插板31;平整面311;凹状嵌合部312;嵌入开口312a;第一凹槽3121;第二凹槽3122;活动带32;圆形压具33;圆形按压部331;凸状嵌接部332;平板部分3321;凸起部分3322;尖头压具34;尖形按压部341;锥形压具35;锥形按压部351。
具体实施方式
42.为了使本实用新型实现的技术手段、创作特征、达成目的与功效易于明白了解,以下结合实施例及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中医压穴环带作具体阐述。
43.《实施例一》
44.本实施例提供一种中医压穴环带,供用户佩戴在手腕上并对手腕部位的穴区进行按压,从而达到类似于腕踝针针刺疗法的疗效,缓解疼痛、眩晕、恶心、呕吐等症状。
45.如图1和图2所示,本实施例中,中医压穴环带10为s码手腕用环带,算上翻折边,其最大总长度为25cm。中医压穴环带10包括固定带20以及压穴组件30。
46.固定带20呈宽度均匀的长条状,由柔性无弹性的材料制成,用于环绕在用户的手腕上进行固定。固定带20包括硬码带21以及软码带22,硬码带21和软码带22的主体部分均为软塑料材质,其一端均为魔术贴,即其一面为光面(软毛面),另一面为钩面,绕成环时,光面朝向用户的手腕,钩面向外,硬码带21和软码带22部分重叠贴合形成环状,通过调节重叠部分的长度即可调节固定带20的总长度。
47.压穴组件30用于供用户对手腕部位的穴区进行按压,包括插板 31、活动带32以及圆形压具33,其中,插板31也用作带扣,与固定带20配合装配形成环形带。装配时,固定带20的一端安装在插板 31一侧的条孔中,另一端穿过插板31另一侧的条孔后对折。
48.如图1-3所示,插板31的四边均为圆弧状,以装配时与固定带 20连接的两侧为侧边,另两侧中封闭侧为底边,侧边的长度为2.4cm,底边的长度为2.6cm。此外,插板31的一面略微向外凸起,另一面为平整面311,平整面311上开设有凹槽。在实际应用中,根据压具实际选用的尺寸,插板31的侧边长度也可以为2.4cm
±
0.5cm,底边长度也可以为2.6cm
±
0.5cm。
49.如图3所示,插板31具有向内凹陷的第一凹槽3121以及第二凹槽3122,其中,第一凹槽3111呈方形,其长度为2cm,宽度为1.6cm,从平整面311向插板31内部凹陷,第二凹槽3122也呈方形,且长度与第一凹槽3121一致,宽度约为第一凹槽3121的1/3,第二凹槽3122 从第一凹槽3121的底部中部进一步向插板31内部凹陷。第一凹槽 3121和第二凹槽3122形成插板31的凹状嵌合部312,凹状嵌合部 312的一端与外部贯通,形成供压具嵌入以形成嵌合安装的嵌入开口 312a,凹状嵌合部312的另一端位于插板31内部,与插板31的底边之间有0.4cm的距离,从而能够在压具嵌入后与压具的一边相抵接。在实际应用中,根据实际选用的压具的尺寸,第一凹槽3111的长度也可以为2cm
±
0.5cm,宽度也可以为1.6cm
±
0.5cm,凹状嵌合部312与插板31的底边的距离也可以为0.4cm
±
0.2cm。
50.圆形压具33嵌入安装在插板31上,用于供用户按压穴区。
51.如图4-7所示,圆形压具33的上部为圆形按压部331,用于按压穴区,下部为凸状嵌接部332,用于嵌入插板31。
52.圆形按压部331大致呈半球状,其端部的弧度较为缓和,按压时对穴区的刺激相对较小,因此圆形压具33适用于症状较轻的用户。圆形按压部331的底面为圆形平面,底面的直径为1.3cm,圆形按压部331高度(即安装后圆形压具33从插板31向外凸起的高度)为 0.7cm。在实际应用中,圆形按压部331的底面直径也可以为1.3cm
±ꢀ
0.5cm,高度也可以为0.7cm
±
0.3cm。
53.凸状嵌接部332的截面大致呈t字状,凸状嵌接部332包括一个平板部分3321以及从平板部分向下凸起的凸起部分3322,平板部分 3321的尺寸与第一凹槽3121相匹配,凸起部分3322与第二凹槽3122 相匹配。
54.如图8和图9所示,进行安装时,将圆形压具33的凸状嵌接部 332对准插板31的嵌入开口312a并平行地插入,直到圆形压具33 的插入端与凹状嵌合部312的底部相抵接,即可完成安装,也即达到图6和图7所示的状态。同样地,沿反方向即可将圆形压具33从嵌入开口312a处推出。因此,可以方便地更换不同的压具。
55.如图10和图11所示,凸起部分3322的侧边为斜边,使得凸起部分3322向外凸起的表面大于其与平板部分3321相连接的底面,第二凹槽3122也为相匹配的结构,也即第二凹槽3122为燕尾槽,因此,安装后,圆形压具33与插板31之间能形成稳固的连接,不易产生移位或脱落。同时,图11中圆圈所标示出的位置均为圆角,因此,进行安装时,圆形压具33能够顺畅地滑入凹状嵌合部312中,而不易发生卡顿。
56.如图12-14所示,压具还包括尖头压具34,尖头压具34的上部为尖形按压部341,尖形按压部341大致呈圆锥形,其端部为圆形头,尖形按压部341整体较圆形按压部331更为尖锐,因此尖头压具34 适用于症状较重的用户。
57.尖形按压部341的底面直径及凸起高度与圆形按压部331一致,尖头压具34的其他结构与圆头压具33一致,因此不再重复说明。
58.如图15-17所示,压具还包括锥形压具35,锥形压具35的上部为锥形按压部351,锥形按压部351呈精细均匀的柱状,其截面大致为三角形,且向外凸起的端部具有倒角。锥形按压部351的长度为 2cm,三角形截面的底边长度和两个斜边长度一致,均为0.5cm。锥形压具35的作用范围明显大于圆形压具33以及尖头压具34,因此适用于症状范围较广的用户。在实际应用中,锥形按压部351的长度也可以为2cm
±
0.5cm,三角形截面的底边长度和两个
斜边长度也可以为0.5cm
±
0.2cm。
59.如上所述,用户可根据自身的症状情况选用上述的三种压具,并能够方便地更换压具。用户将中医压穴环带10佩戴在其手腕上后,按压插板31,将力传导于压具,压具的按压部作用于手腕上的穴区,达到治疗的效果。
60.此外,如图4、图10和图13所示,圆形压具33、尖头压具34 以及锥形压具35的平板部分上还开设有多个安装孔,用于穿过安装线,因此,压具还可以通过其他方式安装在固定带20上。
61.如图1、图18和图19所示,压穴组件30还包括活动带32,压具还可以通过活动带32安装在固定带20上。
62.活动带32也由柔性无弹性的材料制成,呈长条形,其两端为魔术贴,能够贴合形成环状,活动带32套接在固定带20上,且可沿固定带20的长度方向移动。活动带32中间段的长度为4.4cm,两端魔术贴部分的长度各为0.6cm,活动带32的宽度为2cm。在实际应用中,活动带32中间段的长度也可以为4.4cm
±
0.5cm,宽度也可以为2cm
±
0.5cm,两端魔术贴部分的长度也可以各为0.6cm
±ꢀ
0.2cm。
63.如图19和图20所示,圆形压具33通过安装孔以及安装线缝合在活动带32反面的中部。
64.尖头压具34安装在活动带32上的方式及安装后的结构与圆形压具33一致,因此不再重复说明。
65.如图21和图22所示,锥形压具35同样通过安装孔及安装线安装在活动带32反面的中部,安装完成后,锥形压具35上的三角形柱的长度方向与活动带32的宽度方向一致。
66.《实施例二》
67.本实施例提供一种中医压穴环带,与实施例一相比,区别之处在于,本实施例的中医压穴环带10为m码的手腕用环带,其尺寸更大一些,其最大总长度为27cm。
68.本实施例中,其他结构及工作原理与实施例一中相同,因此不再重复说明。
69.《实施例三》
70.本实施例提供一种中医压穴环带,与实施例一相比,区别之处在于,本实施例的中医压穴环带10为l码的脚踝用环带,用于供用户佩戴在其脚踝上,并用于对脚踝部位的穴区进行按压,为匹配用户的脚踝,其最大总长度为29cm。
71.本实施例中,其他结构及工作原理与实施例一中相同,因此不再重复说明。
72.《实施例四》
73.本实施例提供一种中医压穴环带,与实施例三相比,区别之处在于,本实施例的中医压穴环带10为xl码的脚踝用环带,其尺寸更大一些,其最大总长度为32cm。
74.本实施例中,其他结构及工作原理与实施例一中相同,因此不再重复说明。
75.实施例作用与效果
76.根据本实施例提供的中医压穴环带10,由于具有固定带20,因此能够固定佩戴在用户的手腕或脚踝上,由于具有压穴组件30,压穴组件30具有插板31和安装在插板31上的压具,压具的按压部朝向环带的内部凸起,因此,用户将中医压穴环带10佩戴在其手腕或脚踝上后,就能够通过按压插板31,将力作用于压具上,进而压具的按压部作用于手腕或脚踝部位的穴区,对穴区进行刺激,从而缓解用户的疼痛、眩晕、恶心、呕吐等多种症状,达到类
似于腕踝针针刺疗法的治疗效果,且通过本实用新型的环带进行按压为无创治疗,操作方便,避免了传统腕踝针针刺疗法操作不当带来的创伤,拓展了腕踝针理论的适用性。此外,压具为可拆卸地安装在插板31上,因此,可以方便地更换压具。
77.进一步,压具包括三种,圆形压具33的端部形状较为缓和,因此适用于症状较轻的用户,尖头压具34的端部相对较为尖锐,相同的作用力能够对穴区产生更大的刺激力度,因此适用于症状较重的用户,锥形压具35的端部长度更长,因此适用于症状范围较广的用户,因此用户能够根据自身症状情况选用更合适的压具,达到更好的、更有针对性的治疗效果。
78.进一步,压具通过嵌合方式可拆卸地安装在插板31的凹状嵌合部312中,且第二凹槽3122为燕尾槽,压具的凸起部分为与第二凹槽3122相匹配的形状,因此压具能够稳定牢固地安装在插板31上,不易发生位移或脱落,进一步保障了治疗效果及治疗过程中的安全性。此外,凹状嵌合部312以及压具的凸状嵌接部的各个角部均具有倒角,呈圆形,因此在进行安装时,压具能够顺畅地滑入凹状嵌合部 312中,不易发生卡顿,用户体验好,并且也延长了相关部件的使用寿命。
79.此外,固定带20由硬码带21和软码带22通过其魔术贴部分贴合而成,因此通过调整硬码带21和软码带22重叠贴合部分的长度,就可以方便地调整固定带20的长度,使用本实施例的中医压穴环带 10能够适用于多种体型的用户。
80.实施例二至四提供了多种不同尺寸的中医压穴环带,适应于不同体型的用户,并且能够佩戴在脚踝上,以相同的方式供用户对脚踝部位的穴区进行按压。
81.上述实施例仅用于举例说明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而本实用新型不限于上述实施例的描述范围。
82.在上述实施例中,活动带32的数量为一个,活动带32上安装有一个压具,在本实用新型的其他方案中,也可以按需要设置更多个活动带32,相应地增加压具的数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