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新型真空灌注用超温变色Ω导流管的制作方法

allin2022-07-13  202


一种新型真空灌注用超温变色
ω
导流管
技术领域
1.本实用新型涉及导流管技术领域,具体地说,涉及一种新型真空灌注用超温变色ω导流管。


背景技术:

2.导流管主要应用在风能叶片在生产过程中,各种树脂的真空导注过程,也广泛应用于其他各种真空导注工艺的生产,通常采用含有聚氯乙烯、聚乙烯或聚丙烯等原料通过挤塑而成。导流管在使用过程中,由于使用不当等原因,导致导流管局部温度过高,产生破裂和灌注液泄露现象,影响叶片的生产,甚至发生意外事故,现有的导流管不具备温度预警功能,操作人员只能通过人眼观察或定时检修发现导流管的故障,严重影响了灌注操作的效率,因此,如何提供一种新型真空灌注用超温变色ω导流管,是目前亟需解决的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3.为解决上述问题,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新型真空灌注用超温变色ω导流管,结构简单,便于拆装,将ω型管路设置为感温变色管,能够在ω导流管的温度超过其耐受温度时实现变色,具有温度警示和超温变色的作用,实时监控ω导流管的温度,无需人工监管,减少工作量,从而提高灌注操作的效率;其包括:
4.ω型管路和多孔板,所述ω型管路包括一体成型的导流罩和翼板,所述导流罩底端开口设置,两个所述翼板对称连接于所述导流罩底端两侧,所述多孔板连接于所述两个所述翼板之间,所述ω型管路设置为感温变色管。
5.优选的,所述一种新型真空灌注用超温变色ω导流管,还包括:弧形梁,所述弧形梁连接于所述导流罩和翼板外表面之间,所述弧形梁呈凹陷型设置,所述弧形梁与导流罩和翼板一体成型制成。
6.优选的,所述多孔板上均匀开设有若干个第一通孔,若干个所述第一通孔呈单排或多排设置。
7.优选的,所述通孔与导流罩内部连通,所述通孔顶端设置有导流斜面。
8.优选的,所述翼板内侧端固定连接有凸块,所述凸块沿所述翼板长度方向延伸。
9.优选的,所述多孔板侧端开设有凹槽,所述凹槽与凸块卡接。
10.优选的,所述翼板和多孔板底端对齐设置。
11.优选的,所述翼板和多孔板底端连接有防压痕层,所述防压痕层设置为云母膜、挤出型导流网、编织型导流网和无纺布中的一种或多种组合,所述防压痕层上开设有与所述第一通孔对应的第二通孔。
12.优选的,所述多孔板内设置有密封组件,所述密封组件包括:
13.壳体,所述壳体固定连接于所述多孔板侧端,两个所述壳体对称布置,所述壳体侧端弯折设置形成凹槽;
14.橡胶块,所述橡胶块固定连接于所述凹槽内;
15.隔热腔,所述隔热腔开设于所述壳体内部;
16.隔板,所述隔板均匀连接于所述隔热腔内壁。
17.优选的,所述隔板将隔热腔分割为若干个小腔室,所述小腔室内填充有惰性气体。
附图说明
18.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具体实施方式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具体实施方式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是本发明的一些实施方式,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19.图1为本实用新型结构示意图;
20.图2为本实用新型剖面结构示意图;
21.图3为本实用新型ω型管路剖面结构示意图;
22.图4为本实用新型多孔板剖面结构示意图;
23.图5为本实用新型密封组件安装示意图;
24.图6为本实用新型密封组件剖面结构示意图。
25.图中:1.ω型管路;2.多孔板;3.弧形梁;4.防压痕层;5.密封组件;11.导流罩;12.翼板;13.凸块;21.第一通孔;22.导流斜面;23.凹槽;41.第二通孔;51.壳体;52.橡胶块;53.隔热腔;54.隔板。
具体实施方式
26.下面将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发明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27.实施例
28.下面将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做进一步描述。
29.如图1-6所示,本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新型真空灌注用超温变色ω导流管,包括:
30.ω型管路1和多孔板2,所述ω型管路1包括一体成型的导流罩11和翼板12,所述导流罩11底端开口设置,两个所述翼板12对称连接于所述导流罩11底端两侧,所述多孔板2连接于所述两个所述翼板12之间,所述ω型管路1设置为感温变色管。
31.本实用新型的工作原理和有益效果为:
32.本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新型真空灌注用超温变色ω导流管,ω导流管分体设置,ω型管路1包括一体成型的导流罩11和翼板12,使用时,将多孔板2卡接于两个翼板12之间,形成完整的ω导流管,使用时,将灌注液注入至ω导流管内,然后灌注液通过多孔板2流至工件表面,将ω型管路1设置为感温变色管,感温变色管中变色材料的耐受温度可达125摄氏度,当ω导流管的温度超过其耐受温度时,感温变色管颜色发生变化,操作人员根据ω导流管的颜色变化暂停作业进行检修,避免发生意外。
33.本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新型真空灌注用超温变色ω导流管,结构简单,便于拆装,将ω型管路1设置为感温变色管,能够在ω导流管的温度超过其耐受温度时实现变色,具有温
度警示和超温变色的作用,实时监控ω导流管的温度,无需人工监管,减少工作量,从而提高灌注操作的效率。
34.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一种新型真空灌注用超温变色ω导流管,还包括:弧形梁3,所述弧形梁3连接于所述导流罩11和翼板12外表面之间,所述弧形梁3呈凹陷型设置,所述弧形梁3与导流罩11和翼板12一体成型制成。
35.上述技术方案的工作原理和有益效果为:
36.在进行真空灌注时,灌注液在ω型管路1内流动,会对ω型管路1产生压力,导流罩11和翼板12连接处形成尖角,导致力学性能较差,容易在压力作用下发生变形,通过在导流罩11和翼板12外表面之间设置弧形梁3,弧形梁3对导流罩11和翼板12连接处进行加固,并且弧形梁3与导流罩11和翼板12一体成型制成,整体性更好,有效提高了ω型管路1的刚度,减少ω导流管的变形,同时,在灌注时,避免灌注液流入导流罩11和翼板12之间的尖角内,减少灌注液的浪费,避免灌注液积聚在尖角处影响结构力学性能。
37.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多孔板2上均匀开设有若干个第一通孔21,若干个所述第一通孔21呈单排或多排设置。
38.上述技术方案的工作原理和有益效果为:
39.ω型管路1和多孔板2围设形成ω导流管内腔,灌注液在ω导流管内腔中流动,在多孔板2上开设若干个第一通孔21,灌注液通过第一通孔21流出,并均匀地灌注在工件表面,通过合理布置第一通孔21的位置,提高灌注的均匀性,减少工件表面凹凸不平的现象,减少工人后期的修复工作量,进而提高生产效率和产品质量。
40.如图4所示,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通孔21与导流罩11内部连通,所述通孔21顶端设置有导流斜面22。
41.上述技术方案的工作原理和有益效果为:
42.在通孔21顶端设置导流斜面22,当灌注液进入通孔21时,能够通过导流斜面22快速流出,起到引流导向的作用,避免灌注液积聚在多孔板2上方,提高灌注液的利用率。
43.如图2所示,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翼板12内侧端固定连接有凸块13,所述凸块13沿所述翼板12长度方向延伸。
44.如图4所示,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多孔板2侧端开设有凹槽23,所述凹槽23与凸块13卡接。
45.上述技术方案的工作原理和有益效果为:
46.翼板12内侧端连接有凸块13,多孔板2侧端开设有凹槽23,导流管装配时,将凹槽23与凸块13卡接,实现多孔板2与翼板12的固定,凹槽23与凸块13紧密连接,提高了多孔板12的安装稳定性,减少多孔板2与翼板12之间的空隙,防止灌注液泄漏,同时,多孔板2与翼板12分体设计,使多孔板2能够拆卸后对ω型管路1内壁进行清理,提高ω型管路1内壁的洁净度,减少灌注液残留,便于下次使用。
47.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翼板12和多孔板2底端对齐设置。
48.上述技术方案的工作原理和有益效果为:
49.翼板12和多孔板2底端对齐设置,使翼板12和多孔板2底部形成一个平面,避免翼板12和多孔板2凹凸不平,使导流管与工件贴合更紧密,保证抽真空操作的正常进行,对工件表面造成压痕和损伤,提高灌注的均匀性,进而提高产品质量。
50.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翼板12和多孔板2底端连接有防压痕层4,所述防压痕层4设置为云母膜、挤出型导流网、编织型导流网和无纺布中的一种或多种组合,所述防压痕层4上开设有与所述第一通孔21对应的第二通孔41。
51.上述技术方案的工作原理和有益效果为:
52.ω导流管通过抽真空后与工件紧密贴合,在灌注液固化后会在产品上形成明显压痕,通过在翼板12和多孔板2底端设置防压痕层4,将压痕层4设置为云母膜、挤出型导流网、编织型导流网和无纺布中的一种或多种组合,使翼板12和多孔板2与工件表面不直接接触,通过云母膜、挤出型导流网、编织型导流网和无纺布等柔性隔离介质,减少产品上的压痕,使产品表面更加平整,减少人工修补打磨的工作量,提高产品质量和加工效率。
53.如图5、6所示,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多孔板2内设置有密封组件5,所述密封组件5包括:
54.壳体51,所述壳体51固定连接于所述多孔板2侧端,两个所述壳体51对称布置,所述壳体51侧端弯折设置形成凹槽23;
55.橡胶块52,所述橡胶块52固定连接于所述凹槽23内;
56.隔热腔53,所述隔热腔53开设于所述壳体51内部;
57.隔板54,所述隔板54均匀连接于所述隔热腔53内壁。
58.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隔板54将隔热腔53分割为若干个小腔室,所述小腔室内填充有惰性气体。
59.上述技术方案的工作原理和有益效果为:
60.ω导流管分体设置,将多孔板2卡接于两个翼板12之间,形成完整的ω导流管,在多孔板2侧端设置密封组件5,壳体51侧端弯折形成凹槽23,在凹槽23内连接橡胶块53,在凹槽23和凸块13卡接时,橡胶块53用于消除凹槽23和凸块13之间的缝隙,能够使连接更紧密,并对连接处实现密封,防止灌注液泄漏,提高ω导流管的密封性能,在隔热腔53内连接隔板54,并在小腔室内填充惰性气体氩气,能够有效隔绝橡胶块52和多孔板2本体之间的热量,防止热量快速传导至橡胶块52表面导致橡胶块52温度升高发生软化失效,提高了橡胶块52使用可靠性,同时,通过隔板54对壳体51结构进行加强,提高密封组件5的刚度,减少高温变形。
61.显然,上述实施例仅仅是为清楚地说明所作的举例,而并非对实施方式的限定。对于所属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上述说明的基础上还可以做出其它不同形式的变化或变动。这里无需也无法对所有的实施方式予以穷举。而由此所引伸出的显而易见的变化或变动仍处于本发明创造的保护范围之中。
转载请注明原文地址: https://www.8miu.com/read-1462.html

最新回复(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