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本实用新型涉及摩托车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摩托车及其制动装置。
背景技术:2.摩托车制动一般通过油缸实现,在踩下踏板时,油缸的推杆压缩油缸内的流体,驱动后轮刹车组件压紧在车轮上,实现制动。
3.现有技术中,制动油缸一般设置在前搁脚支架上,而刹车踏板转动连接在前搁脚支架上,且刹车踏板连接制动油缸的推杆;当用力踩踏刹车踏板时,踏板带动制动油缸的推杆向内推动,流体经过软管输送至后轮刹车组件上,驱动后轮刹车组件工作。
4.现有技术中,由于后制动油缸设置在前搁脚支架上,因此前搁脚支架要求体积较大,以支撑制动油缸,致使成本较高。
技术实现要素:5.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能够降低前搁脚支架的体积大小并缩短软管长度的摩托车的制动装置以及包括该制动装置的摩托车。
6.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第一方面提供了一种摩托车的制动装置,包括:
7.后制动踏板,用于设置在车架的前侧;
8.后制动油缸,用于设置在车架的后侧;
9.后制动压杆,所述后制动压杆的一端连接在所述后制动踏板上,所述后制动压杆的另一端连接在所述后制动油缸上,后制动踏板通过后制动压杆驱动所述后制动油缸;以及
10.后刹车组件;
11.后制动软管,将所述后制动油缸内的压力传递至所述后刹车组件内,以驱动所述后刹车组件工作。
12.进一步地,所述后制动踏板处于摩托车的发动机曲轴轴线的前侧,所述后制动油缸处于摩托车的发动机曲轴轴线的后侧。
13.进一步地,在车架的上下方向上,所述后制动油缸和摩托车的排气组件部分重叠。
14.进一步地,设所述后制动踏板的转动轴线为旋转轴,所述后制动油缸位于比旋转轴更高的位置。
15.进一步地,所述后制动压杆包括前接头、后接头以及处于所述前接头和所述后接头之间的连接杆;所述连接杆大致水平,所述前接头处于所述连接杆的下侧,所述后接头处于所述连接杆的上侧。
16.进一步地,所述前接头、连接杆以及后接头一体成型或通过焊接连接;后制动踏板及后制动油缸直接或通过支架间接安装在摩托车的车架上,后制动踏板能够绕其安装轴转动。
17.进一步地,所述后制动油缸包括缸体和推杆;所述前接头与所述后制动踏板铰接,
所述后接头与所述推杆固定连接。
18.进一步地,设所述前接头与所述后制动踏板之间的铰链中心为预定点;所述油缸沿预定直线延伸,所述预定直线和所述预定点大致重合。
19.进一步地,还包括防护罩;所述防护罩围成预定区域,所述后制动油缸、所述后制动软管、所述后制动压杆分别至少部分容置在所述预定区域内。
20.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摩托车的制动装置与现有技术相比,其有益效果在于:
21.1、本实施例的制动装置充分利用了车架后侧的空间以布置后制动油缸和后制动软管,使得摩托车整车更为紧凑。
22.2、由于本实施例的制动装置中,后制动油缸设置在车架的后侧,发动机周边无需布置后制动软管,同时搁脚支架设置后制动油缸的安装点,结构能够小型化,使发动机周边能够获得简洁的外观。
23.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第二方面提供一种摩托车,包括第一方面提供的摩托车的制动装置。
附图说明
24.图1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摩托车的内部结构图。
25.图2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摩托车的内部结构俯视图。
26.图3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摩托车制动机构结构图。
27.图4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摩托车制动机构中连杆与制动油缸的连接位置放大图。
28.图中,1、前搁脚支架;2、防护罩;3、后制动踏板;31、预定点;4、后制动压杆;41、连接杆;42、后接头;43、前接头;5、制动油缸;51、缸体;52、推杆;53、预定直线;6、后制动软管;7、弹性件;8、车架;9、排气组件。
具体实施方式
29.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作进一步详细描述。以下实施例用于说明本实用新型,但不用来限制本实用新型的范围。
30.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中心”、“纵向”、“横向”、“长度”、“宽度”、“厚度”、“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顺时针”、“逆时针”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31.此外,术语“第一”、“第二”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一个或者更多个该特征。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多个”的含义是两个或两个以上,除非另有明确具体的限定。
32.在本实用新型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固定”等术语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成一体;可以是
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或两个元件的相互作用关系。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33.在本实用新型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上”或之“下”可以包括第一和第二特征直接接触,也可以包括第一和第二特征不是直接接触而是通过它们之间的另外的特征接触。而且,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上”、“上方”和“上面”包括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正上方和斜上方,或仅仅表示第一特征水平高度高于第二特征。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下”、“下方”和“下面”包括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正下方和斜下方,或仅仅表示第一特征水平高度小于第二特征。
34.如图1至图4所示,本实用新型优选实施例第一方面提供一种摩托车的制动装置,包括后刹车组件、后制动踏板3、后制动油缸5、后制动压杆4,以及后制动软管6;后制动踏板3设置在车架8的前侧;后制动油缸5设置在车架8的后侧;后制动压杆4的一端连接在后制动踏板3上,后制动压杆4的另一端连接在后制动油缸5上,后制动踏板3通过后制动压杆4驱动后制动油缸5;后制动软管6将后制动油缸5内的压力传递至后刹车组件内,以驱动后刹车组件工作。
35.对摩托车的车轮进行刹车时,踩下后制动踏板3,使得后制动踏板3旋转,带动后制动压杆4平移并推动后制动油缸5,后制动油缸5内部的流体压力增大,流体压力通过后制动软管6传递至车轮的后刹车组件处,使得后刹车组件压紧车轮,实现刹车。
36.相比于现有技术,本实施例具有如下优势:
37.1、本实施例的摩托车充分利用了车架8后侧的空间以布置后制动油缸5和后制动软管6,使得摩托车整车更为紧凑。
38.2、由于本实施例的摩托车中,后制动油缸5设置在车架8的后侧,因此,发动机周边无需布置后制动软管6,同时前搁脚支架1无需设置后制动油缸5的安装点,结构能够小型化,使发动机周边能够获得简洁的外观。
39.优选地,还包括前搁脚支架1,后制动踏板3转动安装在前搁脚支架1上。
40.进一步地,在一种实施方式中,请参阅图1至图4,后制动油缸5处于摩托车的发动机曲轴轴线的后侧,后制动踏板3设置在摩托车发动机曲轴轴线的前侧。
41.本实施方式中,能够更进一步地利用摩托车的后侧空间,并进一步地提高摩托车整车的紧凑性。具体地,将后制动油缸5设置在第二轴线的后侧,尽可能地将后制动油缸5向后挪移,以尽可能利用摩托车后侧的空间,同时,将后制动踏板3设置在摩托车的发动机曲轴轴线前侧,能够便于踩下。
42.进一步地,在一种实施方式中,请参阅图1至图4,在车架8的上下方向上,后制动油缸5和摩托车的排气组件9部分重叠,以进一步地提高摩托车的整车紧凑性。
43.进一步地,在一种实施方式中,请参阅图1至图4,后制动油缸5位于比后制动踏板3旋转轴更高的位置,可以大大提高后制动油缸5的布置自由度,同时也避免后制动油缸与路面发生擦碰,本实施例优选地利用排气组件上方的空间布置后制动油缸5。
44.进一步地,在一种实施方式中,请参阅图1至图4,后制动压杆4包括前接头43、后接头42以及处于前接头43和后接头42之间的连接杆41;连接杆41大致水平,前接头43处于连接杆41的下侧,后接头42处于连接杆41的上侧。本实施方式中,前接头43、连接杆41以及后
接头42两两之间都有高度差,在后制动油缸5以及后制动踏板3位置确定的前提下,仍可通过调整上述高度差改变连接杆41的布置高度,以避免连接杆41对摩托车其它结构,如发动机安装螺栓、离合盖安装螺栓等常规检查及维修部位造成遮挡,大大提高了设计的自由度,连接杆大致水平的外型可以与发动机本体配合,形成简洁、规整的外观。
45.进一步地,在一种实施方式中,请参阅图1至图4,前接头43、连接杆41以及后接头42一体成型或通过焊接连接;后制动踏板3及后制动油缸5直接或通过支架间接安装在摩托车的车架8上,后制动踏板3能够绕其安装轴转动。
46.进一步地,在一种实施方式中,请参阅图1至图4,后制动油缸5包括缸体51和推杆52;前接头43与后制动踏板3铰接,后接头42与推杆52固定连接。
47.进一步地,在一种实施方式中,请参阅图1至图4,设前接头43与后制动踏板3之间的铰链中心为预定点31;油缸沿预定直线53延伸,预定直线53和预定点31大致重合。
48.本实施方式可以保证推杆能够大致延油缸轴线施加压力,避免推杆52对缸体51形成偏磨。
49.进一步地,在一种实施方式中,请参阅图1至图4,还包括防护罩2;防护罩2围成预定区域,后制动油缸5、后制动软管6、后制动压杆4分别至少部分容置在预定区域内。本实施方式通过防护罩2的设置,对后制动油缸5等部件进行遮挡和保护,使得摩托车整体外观简洁,且能够有效保护后制动油缸5等部件。
50.进一步地,在一种实施方式中,请参阅图1至图4,还包括弹性件7;后制动踏板3能够在第一位置和第二位置之间转动;当后制动踏板3处于第一位置上时,后制动油缸5内的压力为第一值;当后制动踏板3处于第二位置上时,后制动油缸5内的压力为第二值;第二值大于第一值;弹性件7能够对后制动踏板3提供将后制动踏板3从第二位置转动切换至第一位置的预定弹性力。
51.优选地,弹性件7为弹簧,弹簧的一端连接在车架8上,弹簧的另一端连接在后制动压杆4上。本优选实施方式中,弹性件7的解耦股较为简单,且左右搁脚支脚外形几乎完全对称,形成简洁、统一的外观。
52.本实用新型优选实施例第二方面提供一种摩托车,包括第一方面提供的摩托车的制动装置。
53.在本说明书的描述中,参考术语“一个实施例”、“一些实施例”、“示意性实施例”、“示例”、“具体示例”、或“一些示例”等的描述意指结合该实施例或示例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包含于本实用新型的至少一个实施例或示例中。在本说明书中,对上述术语的示意性表述不一定指的是相同的实施例或示例。而且,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可以在任何的一个或多个实施例或示例中以合适的方式结合。
54.尽管已经示出和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可以理解: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和宗旨的情况下可以对这些实施例进行多种变化、修改、替换和变型,本实用新型的范围由权利要求及其等同物限定。
技术特征:1.一种摩托车的制动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后制动踏板,设置在车架的前侧;后制动油缸,设置在车架的后侧;后制动压杆,所述后制动压杆的一端连接在所述后制动踏板上,所述后制动压杆的另一端连接在所述后制动油缸上,后制动踏板通过后制动压杆驱动所述后制动油缸;后刹车组件;以及后制动软管,将所述后制动油缸内的压力传递至所述后刹车组件内,以驱动所述后刹车组件工作。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摩托车的制动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后制动踏板处于摩托车的发动机曲轴轴线的前侧,所述后制动油缸处于摩托车的发动机曲轴轴线的后侧。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摩托车的制动装置,其特征在于,在车架的上下方向上,所述后制动油缸和摩托车的排气组件部分重叠。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摩托车的制动装置,其特征在于,设所述后制动踏板的转动轴线为旋转轴,所述后制动油缸位于比旋转轴更高的位置。5.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摩托车的制动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后制动压杆包括前接头、后接头以及处于所述前接头和所述后接头之间的连接杆;所述连接杆大致水平,所述前接头处于所述连接杆的下侧,所述后接头处于所述连接杆的上侧。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摩托车的制动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前接头、连接杆以及后接头一体成型或通过焊接连接;后制动踏板及后制动油缸直接或通过支架间接安装在摩托车的车架上,后制动踏板能够绕其安装轴转动。7.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摩托车的制动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后制动油缸包括缸体和推杆;所述前接头与所述后制动踏板铰接,所述后接头与所述推杆固定连接。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摩托车的制动装置,其特征在于,设所述前接头与所述后制动踏板之间的铰链中心为预定点;所述油缸沿预定直线延伸,所述预定直线和所述预定点大致重合。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摩托车的制动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包括防护罩;所述防护罩围成预定区域,所述后制动油缸、所述后制动软管、所述后制动压杆分别至少部分容置在所述预定区域内。10.一种摩托车,其特征在于,包括权利要求1至9任一所述的摩托车的制动装置。
技术总结本实用新型涉及摩托车技术领域,公开了一种摩托车及其制动装置,其中摩托车的制动装置包括后刹车组件、后制动踏板、后制动油缸、后制动压杆,以及后制动软管;后制动踏板设置在车架的前侧;后制动油缸设置在车架的后侧;后制动压杆的一端连接在后制动踏板上,后制动压杆的另一端连接在后制动油缸上,后制动踏板通过后制动压杆驱动后制动油缸;后制动软管将后制动油缸内的压力传递至后刹车组件内,以驱动后刹车组件工作。本实用新型的摩托车充分利用了车架后侧的空间以布置后制动油缸和后制动软管,使得摩托车整车更为紧凑。由于后制动油缸设置在车架的后侧,因此,后制动软管的长度较小,减少了软管固定结构,优化布管。优化布管。优化布管。
技术研发人员:叶健荣 霍威雄 何汝军 阳正辉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江门市大长江集团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2021.12.03
技术公布日:2022/7/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