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本发明涉及牙周病学及正畸治疗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小鼠的复合牙周炎伴牙齿移动建模方法。
背景技术:2.牙周炎是各种因素,特别是牙齿菌斑、牙石等所引起的牙周支持组织慢性炎症。正畸治疗简单来说是一个由机械力引起牙周组织发生一系列生理性改变,使牙齿产生生理性移动至理想位置的治疗过程。且随着人们卫生保健意识的提高,选择正畸治疗的成年患者逐渐增多,而由于牙周炎的高发特性,很大部分接受正畸治疗的成年患者往往合并有牙周炎,故而近年来,牙周炎对正畸治疗过程中牙周组织的影响受到越来越高的关注,两者之间相互关系一直是口腔临床研究热点。而动物实验则是该研究热点最基本且必不可少的实验方法。
3.目前仅有大鼠牙周炎伴牙齿移动模型的相关报道。因小鼠口腔操作视野差、牙齿体积过小等问题,现尚无小鼠牙周炎伴牙齿移动模型的报道,因此,探索小鼠牙周炎伴牙齿移动该模型有极大的应用价值。
4.小鼠作为啮齿类实验动物的代表,具有容易饲养、繁殖率高、遗传上有较高的纯和度,及代谢类型、生理病理与人类接近等优势。除此之外,小鼠作为实验动物还有世代周期短使得实验效率高;个体间差异小便于平行实验的结果观察;还可以培育出免疫缺陷小鼠等特殊品种;这些在其他动物中都是无法做到的。因此,利用以小鼠为代表的实验动物建立实验性牙周炎伴牙齿移动模型,是研究人员探讨两者的相互作用机制所必需。
5.牙周炎目前有牙周结扎、肌肉注射、高糖饮食等建模方法,最常用的方法是用尖头探针将第二磨牙的牙龈分离,用缝线在龈沟内结扎,但其对动物牙龈的损伤较大,故而我们改良此方法,通过运用显微持针器将外科缝线以牙线式嵌入间隙后结扎,并局部涂擦牙龈卟啉单胞菌液,辅以软食喂养及糖水饮用,采用了一种温和无创的方法来构建小鼠牙周炎模型。大鼠牙移动模型中有报道将结扎丝穿过第一磨牙颈部牙龈后连接拉伸弹簧,以上前牙为支抗牙移动第一磨牙,但该方法除了牙龈创伤大以外,由于小鼠口腔体积小、操作视野差、牙齿体积过小等问题,盲目套用大鼠后牙移动方法运用于小鼠,虽有报道,但成功证据存疑。为匹配上诉牙周炎模型构建,我们利用上颌第二磨牙近远中邻面接触及远中倒凹固位优势,以上颌第二磨牙为两者共同作用位点,通过牙线式嵌入缝线连接拉伸的正畸链状圈以上颌前牙为支抗牙,使第二磨牙向近中腭侧移位。因此,该小鼠牙周炎伴牙齿移动模型,是突破传统的创新性尝试,在牙周炎与正畸相关性研究中具有重要意义。
技术实现要素:6.本发明的目的在于克服现有技术的缺点,公开了一种复合牙周炎伴牙齿移动小鼠建模方法,包括如下步骤:通过粗糙外科缝线及牙龈卟啉单胞菌菌液综合建立小鼠牙周炎模型,通过局部牙周组织病理性变化确认牙周炎模型构建成功后,建立牙周炎伴牙齿移动
模型,一定时间后肉眼观察及局部组织扫描明确牙齿局部位置变化情况,本发明在温和无伤的牙周炎模型基础上,结合独创的小鼠后牙移动方法,成功模拟临床上成人正畸治疗伴牙周问题情况下矫治过程中牙周组织的病理变化,创新性提出一种复合牙周炎伴牙齿移动的小鼠模型,有效填补了牙周炎与正畸牙齿移动相关研究领域动物模型缺如的空白,在探讨两者关联复杂的病理机制中展现出极大的应用价值,拓宽该临床研究热点的思路及方法。
7.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稳定可靠的小鼠牙周炎伴牙齿移动建模方法,着力于解决牙周炎与正畸牙齿移动相关性研究中小鼠模型缺如的问题。
8.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采用的技术方案为:
9.一种复合牙周炎伴牙齿移动小鼠建模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10.步骤s1:牙周炎模型的建立
11.步骤s11:先将小鼠麻醉固定,暴露上颌磨牙区,生理盐水清洁上颌磨牙与颊舌侧牙龈,充分干燥;
12.步骤s12:将粗糙外科缝线以牙线式分别嵌入一侧上颌第一、二磨牙及第二、三磨牙邻面接触点下方,包绕第二磨牙颈部并结扎;
13.步骤s13:每周固定频率于步骤s12所述的缝线上涂抹牙龈卟啉单胞菌液,辅以喂养软食及供饮糖水,若步骤s12所述的缝线腐蚀,则按照步骤s12所述的方法进行更换;;
14.步骤s14:一定时间后,以上颌第二磨牙周组织影像学及病理学综合评估牙周炎模型构建成功;
15.步骤s2:牙周炎伴牙齿移动模型建立
16.步骤s21:待步骤s1中的牙周炎模型建立成功后,去除步骤s1中的外科缝线,双氧水冲洗第二磨牙间隙,饮用含甲硝唑饮用水,使得牙周炎到达静止期状态;
17.步骤s22:将光滑尼龙线嵌入第二磨牙近远中间隙,并将缝线与正畸链状圈一端结扎固定,拉伸正畸链状圈后使其另一端通过细结扎丝结扎固定于上颌前牙近龈端,即以上颌前牙为支抗牙,使第二磨牙向近中腭侧移位;
18.步骤s23:更换正常饮食一定时间后,分离小鼠的上颌骨标本,肉眼观察及局部组织扫描明确上颌第二磨牙发生近中腭侧向移动,从而确认牙周炎伴牙齿移动模型建立成功。
19.进一步的,所述步骤s11中暴露上颌磨牙区的方法具体为:
20.将待建模小鼠腹腔麻醉,仰卧位固定于鼠台上;垫起小鼠头部,自制开口器使小鼠稳定张口,暴露上颌磨牙区;
21.所述生理盐水清洁上颌磨牙与颊舌侧牙龈后采用干棉球充分干燥。
22.进一步的,所述步骤s12中的粗糙外科缝线为6-0外科缝线,利用显微持针器进行操作。
23.进一步的,所述步骤s13中按照每周2次的固定频率于步骤s12所述的缝线上涂抹牙龈卟啉单胞菌液,
24.进一步的,所述步骤s14中一定时间为1个月,所述评估牙周炎模型构建成功的具体方法为:
25.第二磨牙龈红肿、质地松软、探诊后出血,micro-ct示上颌第二磨牙牙槽骨出现骨
吸收、高度降低;病理显示牙周组织炎细胞浸润及组织破坏。
26.进一步的,所述步骤s21中双氧水浓度为2%,饮用含0.125mg/ml甲硝唑饮用水一周。
27.进一步的,所述步骤s21中判断牙周炎静止期状态的方法为:牙龈无红肿出血。
28.进一步的,所述步骤s22中还同时在上前牙唇侧近龈端制作一定深度的固位沟,配合流体树脂粘结性以辅助固位。
29.进一步的,所述固位沟深度为0.08mm。
30.进一步的,所述步骤s23中更换正常饮食一周后;所述局部组织扫描明确上颌第二磨牙发生近中腭侧向移动的具体方法为micro-ct局部扫描。
31.本发明的有益效果为:
32.本发明提出了一种稳定可靠的小鼠牙周炎伴牙齿移动建模方法,与现有方法相比,优点在于:
33.1、本发明有效填补了牙周炎与正畸牙齿移动相关性研究中小鼠模型缺如的空白,首次创新性地提出了一种小鼠牙周炎伴牙齿移动的模型,相较于大鼠模型具有更大的应用价值及优势,并一定程度上拓宽该领域研究的思路及方法;
34.2、技术上,所采用的显微持针器将缝线以牙线式嵌入邻牙间隙,不仅对组织结构无明显损伤,是一种温和无损伤的牙周炎模型,同时解决了小鼠口腔体积小、牙齿体积过小等带来的操作问题;缝线合理选择,外科缝线粗糙有利于细菌滞留,通过软食造成的食物堆积及糖水创造的有利致病菌增殖的环境,使健康的牙周组织持续受到细菌炎性刺激而构建牙周炎模型,上颌第二磨牙通过光滑的尼龙线连接拉伸的正畸链状圈所提供的持续外力,以上颌前牙为支抗牙,使之向近中腭侧移位;双氧水及甲硝唑药物的运用以达成牙周炎静止期状态,采用光滑尼龙线拟排除加力时卫生干扰因素,使之更切实模拟临床治疗过程;
35.3、合理利用小鼠第二磨牙解剖结构优势,近远中邻面紧密接触创造利于牙周炎形成的基础环境,同时第二磨牙远中倒凹固位有利于其受力前移,以上颌第二磨牙为两者共同作用位点,同时辅以上前牙唇侧釉质所预备的固位沟、流体树脂粘连性,使拉伸的正畸链状圈能在结扎丝作用下稳定固位于上前牙,以预防因为上前牙从龈方向切端逐步缩窄所导致结扎丝滑落的问题,使该模型具有极大稳定性,脱落率低;
36.4、小鼠上颌磨牙的多为三根,根尖膨大呈洋葱头样,一定程度上避免磨牙牙槽骨降低后加力移动出现牙齿脱落情况;且膨大根尖往往含根管分支,血管丰富,硬组织改建活跃,使牙齿易受力移动,同时牙周组织量较大,成模取材时,可获得更高的rna与蛋白质产量,为后期的分子生物学实验提供便利;
37.5、小鼠较大鼠作为实验动物具有世代周期短使得实验效率高;可培育出免疫缺陷小鼠等特殊品种提高实验上限等优势;
附图说明
38.图1为本发明所述牙周炎造模成功示意图,其中左侧箭头所指为实验侧;
39.图2本发明所述的实验侧牙周炎伴牙齿移动模型建立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40.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发明做进一步的描述,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不局限于以下所述:
41.实施例1
42.一、材料
43.8周龄c57/bl6小鼠12只,24-26g,由中山大学动物中心提供,饲养于中山大学北校区动物中心的spf级环境中,本实验得到中山大学伦理委员会许可。6-0丝线编制非吸收性缝线由强生公司提供,型号为爱惜康慕丝sa82g。micro-ct由瑞士scanco medical公司提供,型号为micro-ct50,正畸链状圈,0.15mm的正畸结扎丝。
44.二、实验方法
45.1、基于上颌第二磨牙的一种复合牙周炎伴牙齿移动小鼠模型建立:
46.18只c57/bl6小鼠适应性喂养一周后,用1.5%戊巴比妥钠腹腔麻醉小鼠,剂量为40mg/kg;
47.将待建模小鼠腹腔麻醉,仰卧位固定于鼠台上;垫起小鼠头部,自制开口器使小鼠稳定张口,暴露上颌磨牙区。生理盐水清洁下颌磨牙与颊舌侧牙龈,用干棉球使术区充分干燥。
48.利用显微持针器,将粗糙6-0外科缝线以牙线式分别嵌入一侧上颌第一二磨牙及第二三磨牙邻面接触点下方,包绕第二磨牙颈部并结扎;
49.按一周两次于缝线上涂抹牙龈卟啉单胞菌液(若缝线腐蚀可更换),辅以喂养软食及供饮糖水;一个月后,第二磨牙龈红肿、质地松软、探诊后出血,micro-ct示上颌第二磨牙牙槽骨出现骨吸收、高度降低;病理显示牙周组织炎细胞浸润及组织破坏。小鼠牙周炎模型建立成功。
50.牙周炎模型构建成功后,去除外科缝线,2%双氧水冲洗第二磨牙间隙,饮用含0.125mg/ml甲硝唑饮用水一周,牙龈无红肿出血后达牙周炎静止期状态。同上诉方法将光滑尼龙线嵌入第二磨牙近远中间隙,并将缝线与正畸链状圈一端结扎固定,拉伸正畸链状圈后使其另一端通过细结扎丝结扎固定于上颌前牙近龈端;同时上前牙唇侧近龈端制作深0.08mm的固位沟,配合流体树脂粘结性以辅助固位。停止涂抹牙龈卟啉单胞菌,更换正常饮食;一周后,分离小鼠的上颌骨标本,micro-ct局部扫描确认牙周炎伴牙齿移动模型的建立成功。
51.2、影像学分析:用4%多聚甲醛灌流固定后浸泡24小时,取小鼠上颌骨标本,micro-ct扫描及he染色分析结果。
52.影像学micro-ct分析:
53.1)牙周炎建模影像
54.如图1所示,可见相较于对侧右侧,左侧实验侧上颌第二磨牙周围牙槽骨高度均明显降低,边缘不整齐,牙根暴露量较大。
55.2)牙周炎伴牙齿移动建模影像
56.如图2所示,可见上颌第二磨牙发生明显近中腭侧向移位,同时上颌第二磨牙周围牙槽骨质破坏明显,根分叉暴露。
57.本发明公开一种小鼠的复合牙周炎伴牙齿移动建模方法,包括如下步骤:通过粗糙外科缝线及牙龈卟啉单胞菌菌液综合建立小鼠牙周炎模型,通过局部牙周组织病理性变
化确认牙周炎模型构建成功后,建立牙周炎伴牙齿移动模型,一定时间后肉眼观察及局部组织扫描明确牙齿局部位置变化情况,本发明综合各种牙周炎建模优势,在温和无伤的牙周炎模型基础上,结合独特的小鼠后牙移动方法,可成功模拟临床上成人正畸治疗伴牙周问题情况下矫治过程中牙周组织的病理变化,创新性首次提出了一种复合牙周炎伴牙齿移动的小鼠模型。本发明从成人正畸治疗多伴随牙周问题的临床实际出发,为研究牙周炎与正畸牙齿移动相关性研究提供了一种稳定可靠的小鼠模型,有效填补了该领域相关动物模型缺如的空白,在研究人员探讨两者关联复杂的病理机制中展现出极大的应用价值,并一定程度上拓宽该临床研究热点的思路及方法。
58.至此,本领域技术人员认识到,虽然本文已详尽展示和描述了本发明的实施例,但是,在不脱离本发明精神和范围的情况下,仍可根据本发明公开的内容直接确定或推导符合本发明原理的许多其他变形或修改。因此,本发明的范围应被理解和认定为覆盖了所有这些其他变形或修改。
技术特征:1.一种复合牙周炎伴牙齿移动小鼠建模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建模方法包括如下步骤:步骤s1:牙周炎模型的建立步骤s11:先将小鼠麻醉固定,暴露上颌磨牙区,生理盐水清洁上颌磨牙与颊舌侧牙龈,充分干燥;步骤s12:将粗糙外科缝线以牙线式分别嵌入一侧上颌第一、二磨牙及第二、三磨牙邻面接触点下方,包绕第二磨牙颈部并结扎;步骤s13:每周固定频率于步骤s12所述的缝线上涂抹牙龈卟啉单胞菌液,辅以喂养软食及供饮糖水,若步骤s12所述的缝线腐蚀,则按照步骤s12所述的方法进行更换;步骤s14:一定时间后,以上颌第二磨牙周组织影像学及病理学综合评估牙周炎模型构建成功;步骤s2:牙周炎伴牙齿移动模型建立步骤s21:待步骤s1中的牙周炎模型建立成功后,去除步骤s1中的外科缝线,双氧水冲洗第二磨牙间隙,饮用含甲硝唑饮用水,使得牙周炎到达静止期状态;步骤s22:将光滑尼龙线嵌入第二磨牙近远中间隙,并将缝线与正畸链状圈一端结扎固定,拉伸正畸链状圈后使其另一端通过细结扎丝结扎固定于上颌前牙近龈端,即以上颌前牙为支抗牙,使第二磨牙向近中腭侧移位;步骤s23:更换正常饮食一定时间后,分离小鼠的上颌骨标本,肉眼观察及局部组织扫描明确上颌第二磨牙发生近中腭侧向移动,从而确认牙周炎伴牙齿移动模型建立成功。2.如权利要求1中所述的一种复合牙周炎伴牙齿移动小鼠建模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s11中暴露上颌磨牙区的方法具体为:将待建模小鼠腹腔麻醉,仰卧位固定于鼠台上;垫起小鼠头部,自制开口器使小鼠稳定张口,暴露上颌磨牙区;所述生理盐水清洁上颌磨牙与颊舌侧牙龈后采用干棉球充分干燥。3.如权利要求1中所述的一种复合牙周炎伴牙齿移动小鼠建模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s12中的粗糙外科缝线为6-0外科缝线,利用显微持针器进行操作。4.如权利要求1中所述的一种复合牙周炎伴牙齿移动小鼠建模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s13中按照每周2次的固定频率于步骤s12所述的缝线上涂抹牙龈卟啉单胞菌液。5.如权利要求1中所述的一种复合牙周炎伴牙齿移动小鼠建模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s14中一定时间为1个月,所述评估牙周炎模型构建成功的具体方法为:第二磨牙龈红肿、质地松软、探诊后出血,micro-ct示上颌第二磨牙牙槽骨出现骨吸收、高度降低;he染色镜下显示牙周组织炎细胞浸润及组织破坏。6.如权利要求1中所述的一种复合牙周炎伴牙齿移动小鼠建模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s21中双氧水浓度为2%,饮用含0.125mg/ml甲硝唑饮用水一周。7.如权利要求1中所述的一种复合牙周炎伴牙齿移动小鼠建模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s21中判断牙周炎静止期状态的方法为:牙龈无红肿出血。8.如权利要求1中所述的一种复合牙周炎伴牙齿移动小鼠建模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s22中还同时在上前牙唇侧近龈端制作一定深度的固位沟,配合流体树脂粘结性以辅助固位。
9.如权利要求8中所述的一种复合牙周炎伴牙齿移动小鼠建模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固位沟深度为0.08mm。10.如权利要求1中所述的一种复合牙周炎伴牙齿移动小鼠建模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s23中更换正常饮食一周后;所述局部组织扫描明确上颌第二磨牙发生近中腭侧向移动的具体方法为micro-ct局部扫描。
技术总结本发明公开一种复合牙周炎伴牙齿移动小鼠建模方法,包括如下步骤:通过粗糙外科缝线及牙龈卟啉单胞菌菌液综合建立小鼠牙周炎模型,通过局部牙周组织病理性变化确认牙周炎模型构建成功后,建立牙周炎伴牙齿移动模型,肉眼观察及局部组织扫描明确牙齿局部位置变化情况,本发明在温和无伤的牙周炎模型基础上,结合独特的小鼠后牙移动方法,成功模拟临床上成人正畸治疗伴牙周问题情况下矫治过程中牙周组织的病理变化,创新性提出一种复合牙周炎伴牙齿移动的小鼠模型,有效填补了牙周炎与正畸牙齿移动相关研究领域动物模型缺如的空白,在探讨两者关联复杂的病理机制中展现出极大的应用价值,拓宽该临床研究热点的思路及方法。法。法。
技术研发人员:王艺羲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中山大学附属口腔医院
技术研发日:2022.04.07
技术公布日:2022/7/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