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本实用新型涉及天窗技术领域,具体是指一种天窗单体之间的扣合结构。
背景技术:2.天窗是设在屋顶上用以通风和透光的窗子。大型天窗通常是由多个窗框拼接在一起,并且在窗框与窗框的拼接处使用硅胶进行粘接以提高防水性能,这种安装方式虽然能够在短时间内起到很好的防水性能,但是天窗在长时间使用后,硅胶会老化,雨水会从拼接处进入到室内。为了解决上述问题,申请号为cn201921817863.2的实用新型专利提供了一种无钉无胶全结构防水电动采光排烟天窗的窗框结构,其窗框为钢板整体焊接防水性较好,该专利将相邻的两个天窗单体通过扣合结构进行连接,从而提高了天窗的整体防水性能。但是,在具体使用过程中,本技术人发现上述专利技术还存在缺陷,即其相邻的两个天窗本体上的泛水板是直接相互搭接在一起的,泛水板搭接处依然需要使用硅胶进行密封,当长时间使用后,硅胶老化,雨水则会从泛水板搭接处渗入,并流到天窗内。因此,提供一种能够更彻底的解决漏水问题的天窗窗框则是本领域所急需研究的课题。
技术实现要素:3.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解决上述问题,提供一种天窗单体之间的扣合结构。
4.本实用新型的目的通过下述技术方案实现:用于连接两个相邻的天窗单体,所述扣合结构包括分别连接在相邻两个天窗单体连接端上的两块扣合板,扣合在该两块扣合板上且用于连接该两块扣合板的扣合部;所述扣合部能遮盖该两块扣合板之间的缝隙,所述扣合板能防止雨水从天窗单体的端部流出。
5.所述扣合部为独立部件,或所述扣合部与任意一块扣合板为一体化结构。
6.所述扣合板包括连接在天窗单体的主体上用于防止雨水从主体的端部流出的第一隔挡部,连接在天窗单体的泛水板的平面段上用于防止雨水从平面段端部流出的第二隔挡部,以及连接在天窗单体的泛水板的竖面段上用于防止雨水从竖面段端部流出的第三隔挡部。
7.所述第一隔挡部、第二隔挡部以及第三隔挡部为一体化结构,且整体呈倒“c”字形。
8.所述扣合部包括分别与第一隔挡部、第二隔挡部以及第三隔挡部相匹配的第一扣合部、第二扣合部以及第三扣合部,所述第一扣合部、第二扣合部以及第三扣合部为一体化结构,且整体呈倒“c”字形。
9.所述天窗单体上设置有连接水槽,所述第一隔挡部形成连接水槽的一块侧壁。
10.泛水板的平面段低于连接水槽的底面;或,泛水板的平面段与连接水槽的底面在同一水平面上,且连接为一体;或,泛水板的平面段与连接水槽的底面连接为一体,且向下倾斜。
11.本实用新型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以下优点及有益效果:
12.(1)本实用新型在天窗单体的两端分别设置有扣合板,相邻两个天窗单体在连接时,其连接端的两块扣合板通过扣合部进行连接,使两个天窗单体连接为一体;同时扣合部还能遮盖该两块扣合板之间的缝隙,防止雨水从两块扣合板之间的缝隙流入室内,提高天窗的防水性能。
13.(2)本实用新型的扣合板分为接在天窗单体的主体上用于防止雨水从主体的端部流出的第一隔挡部,连接在天窗单体的泛水板的平面段上用于防止雨水从平面段端部流出的第二隔挡部,以及连接在天窗单体的泛水板的竖面段上用于防止雨水从竖面段端部流出的第三隔挡部,这样使得两个天窗单体的泛水板无需搭接,无需采用硅胶密封,有效的提高了天窗的防止性能。
附图说明
14.图1为本实用新型两个天窗单体通过扣合结构连接的示意图。
15.图2为本实用新型两个天窗单体通过扣合结构连接的主视图。
16.图3为本实用新型的扣合部为独立部件时的结构图。
17.图4为图3中b处的放大示意图。
18.图5为本实用新型的扣合部与扣合板为一体结构时的结构图。
19.图6为图5中a处的放大示意图。
20.上述附图中的附图标记为:1—天窗单体,11—主体,2—扣合部,3—扣合板,31—第一隔挡部,32—第二隔挡部,33—第三隔挡部,4—连接水槽,5—泛水板,51—平面段,52—竖面段。
具体实施方式
21.下面结合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的详细说明,但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不限于此。
22.实施例1
23.如图1~6所示,本实用新型的天窗单体之间的扣合结构,用于连接两个相邻的天窗单体1。天窗单体1包括有主体11,设于主体11两侧的泛水板5。泛水板5则包括有平面段51和竖面段52。
24.如图3所示,所述扣合结构包括分别连接在相邻两个天窗单体1连接端上的两块扣合板3,扣合在该两块扣合板3上且用于连接该两块扣合板3的扣合部2。即两块扣合板3和一个扣合部2构成一个扣合结构,两块扣合板3分别设置于相邻两个天窗单体1需相互连接的一端,而扣合部2则扣合在两块扣合板3上,从而将两块扣合板3连接在一起,进而使两个天窗单体1能够连接在一起。该扣合部2能遮盖该两块扣合板3之间的缝隙,防止雨水从两块扣合板3之间的缝隙流入室内,提高天窗的防雨性能。
25.该扣合部2为独立部件,使用时相邻两个天窗单体1对接好后,再将扣合部2扣合在两个天窗单体1对接端的两块扣合板3上。
26.另外,扣合部2也可以与扣合结构中的任意一块扣合板3为一体化结构,在这种情况下,使用时只需要将扣合部2扣合在另外一块扣合板3上即可。
27.所述扣合板3能防止雨水从天窗单体1的端部流出。具体的,该扣合板3包括第一隔
挡部31、第二隔挡部32以及第三隔挡部33。该第一隔挡部31连接在天窗单体1的主体11上,其用于防止雨水从主体11的端部流出。第二隔挡部32连接在天窗单体1的泛水板5的平面段51上,其用于防止雨水从平面段51端部流出的第二隔挡部32。第三隔挡部33连接在天窗单体1的泛水板5的竖面段52上,其用于防止雨水从竖面段52端部流出。
28.所述第一隔挡部31、第二隔挡部32以及第三隔挡部33为一体化结构,使得整个扣合板3呈倒“c”字形。通过扣合板3的阻挡,雨水无法从天窗单体1的端部流出,即雨水无法流到两个天窗单体1的连接处,只能沿着泛水板5向下流到屋面,这样可以解决雨水从两个天窗单体1的连接处流入室内的问题。
29.相应的,所述扣合部2则包括第一扣合部、第二扣合部以及第三扣合部,该第一扣合部、第二扣合部以及第三扣合部分别与第一隔挡部31、第二隔挡部32以及第三隔挡部33相匹配,使得第一扣合部、第二扣合部以及第三扣合部刚好能够扣合在两块扣合块3的第一隔挡部31、第二隔挡部32以及第三隔挡部33上。
30.同样的,第一扣合部、第二扣合部以及第三扣合部也为一体化结构,且整体呈倒“c”字形。
31.实施例2
32.本实施例在实施例1的基础上,其天窗单体1上设置有连接水槽4,如图5所示,所述第一隔挡部31形成连接水槽4的一块侧壁。
33.具体的,连接水槽4设置在天窗单体1的主体11上,泛水板5的平面段51低于连接水槽4的底面,主体11上的雨水可以汇集在连接水槽4内,再沿连接水槽4排到泛水板5上,最后沿泛水板5落到屋面。
34.另外,泛水板5的平面段51也可以与连接水槽4的底面在同一水平面上,且连接为一体。
35.当然,泛水板5的平面段51也可以与连接水槽4的底面连接为一体,且向下倾斜。
36.如上所述,便可很好的实现本实用新型。
技术特征:1.天窗单体之间的扣合结构,用于连接两个相邻的天窗单体(1),其特征在于,所述扣合结构包括分别连接在相邻两个天窗单体(1)连接端上的两块扣合板(3),扣合在该两块扣合板(3)上且用于连接该两块扣合板(3)的扣合部(2);所述扣合部(2)能遮盖该两块扣合板(3)之间的缝隙,所述扣合板(3)能防止雨水从天窗单体(1)的端部流出。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天窗单体之间的扣合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扣合部(2)为独立部件,或所述扣合部(2)与任意一块扣合板(3)为一体化结构。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天窗单体之间的扣合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扣合板(3)包括连接在天窗单体(1)的主体(11)上用于防止雨水从主体(11)的端部流出的第一隔挡部(31),连接在天窗单体(1)的泛水板(5)的平面段(51)上用于防止雨水从平面段(51)端部流出的第二隔挡部(32),以及连接在天窗单体(1)的泛水板(5)的竖面段(52)上用于防止雨水从竖面段(52)端部流出的第三隔挡部(33)。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天窗单体之间的扣合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隔挡部(31)、第二隔挡部(32)以及第三隔挡部(33)为一体化结构,且整体呈倒“c”字形。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天窗单体之间的扣合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扣合部(2)包括分别与第一隔挡部(31)、第二隔挡部(32)以及第三隔挡部(33)相匹配的第一扣合部、第二扣合部以及第三扣合部,所述第一扣合部、第二扣合部以及第三扣合部为一体化结构,且整体呈倒“c”字形。6.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天窗单体之间的扣合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天窗单体(1)上设置有连接水槽(4),所述第一隔挡部(31)形成连接水槽(4)的一块侧壁。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天窗单体之间的扣合结构,其特征在于,泛水板(5)的平面段(51)低于连接水槽(4)的底面;或,泛水板(5)的平面段(51)与连接水槽(4)的底面在同一水平面上,且连接为一体;或,泛水板(5)的平面段(51)与连接水槽(4)的底面连接为一体,且向下倾斜。
技术总结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天窗单体之间的扣合结构,用于连接两个相邻的天窗单体(1),所述扣合结构包括分别连接在相邻两个天窗单体(1)连接端上的两块扣合板(3),扣合在该两块扣合板(3)上且用于连接该两块扣合板(3)的扣合部(2),所述扣合板(3)能防止雨水从天窗单体(1)的端部流出。本实用新型的扣合板分为接在天窗单体的主体上用于防止雨水从主体的端部流出的第一隔挡部,连接在天窗单体的泛水板的平面段上用于防止雨水从平面段端部流出的第二隔挡部,以及连接在天窗单体的泛水板的竖面段上用于防止雨水从竖面段端部流出的第三隔挡部,这样使得两个天窗单体的泛水板无需搭接,无需采用硅胶密封,有效的提高了天窗的防止性能。有效的提高了天窗的防止性能。有效的提高了天窗的防止性能。
技术研发人员:梁鹏 成星炜 胡全波 梁钧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四川麦克威科技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2021.12.06
技术公布日:2022/7/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