置物组件和具有其的电子设备的制作方法

allin2023-05-07  98



1.本技术属于智能可穿戴技术领域,具体地,本技术涉及一种置物组件和和应用该置物组件的电子设备。


背景技术:

2.很多产品均需要进行限制物体运动的设计,比如在电池的装入和取出过程中,需要对电池的位置进行限制等。现有技术中的限位结构具有结构复杂、占用空间大、操作不便等缺点。在现有的传动组件用于智能可穿戴设备时,通常需要较为复杂的结构实现电池等元器件的存储和取出,且会导致智能可穿戴设备的体积较大。


技术实现要素:

3.本技术的一个目的是提供一种改进的置物组件,该置物组件能够解决现有技术中对物体存取不方便的技术问题。
4.根据本技术的第一方面,提供了一种置物组件,包括:壳体,所述壳体内限定有具有开口的腔室;第一活动件,所述第一活动件的一部分设于所述腔室,所述第一活动件在初始位置和置物位置之间可活动,在所述第一活动件处于所述初始位置时,所述第一活动件与所述开口之间的距离为第一距离,在所述第一活动件处于所述置物位置时,所述第一活动件与所述开口之间的距离为第二距离,所述第一距离小于所述第二距离;限位件,所述限位件靠近所述开口设置,所述限位件在锁定位置和解锁位置之间可活动,在所述限位件处于所述锁定位置的情况下,所述限位件的一部分位于所述开口以限制所述腔室内的物体脱离所述腔室,在所述限位件处于所述解锁位置的情况下,所述限位件位于所述开口外;传动组件,所述传动组件与所述第一活动件和所述限位件连接,在所述第一活动件处于所述初始位置的情况下,所述限位件处于所述解锁位置,在所述第一活动件处于所述置物位置的情况下,所述限位件处于所述锁定位置。
5.可选地,所述第一活动件在第一方向和第二方向上可活动,所述第一方向与所述第二方向相反,所述传动组件包括:配合件,所述配合件在第一位置和第二位置之间可活动地设于所述第一活动件;第二活动件,所述第二活动件可活动地设于所述第一活动件的一侧,所述第二活动件设有与所述配合件配合的配合部,所述第二活动件与所述限位件连接以驱动所述限位件活动。
6.可选地,所述壳体上具有与所述开口相对设置的通孔,所述第一活动件沿第二方向的一端能够穿过所述通孔伸入所述腔室。
7.可选地,所述的置物组件还包括:活动板,所述活动板设于所述第一活动件沿第二方向的一端且位于所述腔室。
8.可选地,所述传动组件还包括:第三活动件,所述第三活动件可活动地设于所述壳体靠近所述开口的位置且与所述限位件连接,在所述第一活动件沿所述第一方向活动时,所述第二活动件带动所述第三活动件活动,以用于驱动所述限位件在所述解锁位置和所述
锁定位置之间活动。
9.可选地,所述第三活动件为凸轮,所述第三活动件与所述第二活动件通过传送带连接。
10.可选地,所述限位件为长条形件,所述限位件的中部与所述壳体可转动地连接,所述限位件沿其长度方向的第一端与所述凸轮抵接,所述限位件沿其长度方向的第二端作为工作端,所述置物组件还包括:第一复位件,所述第一复位件分别与所述壳体和所述限位件连接,所述第一复位件位于所述工作端和所述凸轮之间,且用于对所述限位件施加朝向或者背向所述开口的作用力。
11.可选地,所述凸轮和所述第一复位件位于所述限位件远离所述开口的一侧。
12.可选地,所述第一活动件的一侧设有安装部,所述配合件的第一端与所述安装部可活动地连接,所述配合件的第二端绕所述配合件的第一端可转动。
13.可选地,所述配合件和所述安装部分别为多个,相邻两个所述安装部之间间隔开形成容置槽,在所述配合件位于所述第一位置的情况下,所述配合件的一个侧面与所述容置槽的底面之间形成第一夹角,在所述配合件位于所述第二位置的情况下,所述配合件的一个侧面与所述容置槽的底面之间形成第二夹角,所述第二夹角的角度小于所述第一夹角的角度。
14.可选地,所述第一活动件与所述配合件配合形成齿条,所述配合件为所述齿条上的第一配合齿,所述第二活动件为齿轮,所述配合部为所述齿轮上的第二配合齿,所述齿轮绕其轴线在顺时针或者逆时针方向上可活动。
15.可选地,所述第一活动件的一侧还设有限位部,所述限位部与所述配合件配合以限制所述配合件的转动角度。
16.可选地,所述传动组件还包括:第二复位件,所述第二复位件设于所述第一活动件,所述第二复位件的至少一部分位于所述第一位置和第二位置之间,所述第二复位件用于驱动位于所述第二位置的所述配合件活动至所述第一位置。
17.可选地,所述传动组件还包括:支架,所述支架上设有限位槽,所述限位槽内安装有所述第一活动件;第三复位件,所述第三复位件设于所述限位槽,所述第三复位件分别与所述第一活动件和所述支架连接,以对所述第一活动件施加沿所述第一方向或所述第二方向的作用力。
18.本技术的另一方面还提供了一种电子设备,该电子设备采用了上述置物组件。
19.本技术的一个技术效果在于,通过采用第一活动件、传动组件和限位件相配合,能够实现在存储物体的过程中,物体进入腔室后即被限位件所锁定,在需要取出物体的过程中,通过物体或者其他零件或者人体伸入腔室对传动组件施加作用力,即可使限位件解锁,从而轻松将物体取出。本技术的置物组件具有简洁方便,适合大批量量产,适用于智能穿戴等电子产品领域等优点。
20.通过以下参照附图对本技术的示例性实施例的详细描述,本技术的其它特征及其优点将会变得清楚。
附图说明
21.被结合在说明书中并构成说明书的一部分的附图示出了本技术的实施例,并且连
同其说明一起用于解释本技术的原理。
22.图1是本技术提供的置物组件的结构示意图;
23.图2是本技术提供的置物组件的爆炸图;
24.图3是本技术提供的置物组件的开口和限位件的配合的一个角度的示意图;
25.图4是本技术提供的置物组件的凸轮的高点与限位件接触的示意图;
26.图5是本技术提供的置物组件的凸轮的低点与限位件接触的示意图;
27.图6是本技术提供的置物组件的传动组件的局部结构示意图;
28.图7是本技术提供的置物组件的传动组件的局部剖面图;
29.图8是本技术提供的置物组件的活动板和第一活动件的装配示意图;
30.图9是本技术提供的置物组件的配合件位于第一位置的示意图;
31.图10是本技术提供的置物组件的配合件位于第二位置的示意图;
32.图11是本技术提供的置物组件的弹片的示意图;
33.图12是本技术提供的置物组件的开口和限位件的配合的又一个角度的示意图;
34.图13是本技术提供的置物组件的限位件位于解锁位置的示意图;
35.图14是本技术提供的置物组件的限位件位于锁定位置的示意图。
[0036][0037]
置物组件1000;
[0038]
传动组件100;
[0039]
第一活动件10;滚动轴承11;初始位置12;置物位置13;
[0040]
配合件20;左配合件21;右配合件22;避让槽23;第一位置24;第二位置25;
[0041]
第二活动件30;配合部31;
[0042]
安装部40;容置槽41;左安装部42;右安装部43;台阶部44;安装孔45;
[0043]
限位部50;
[0044]
第二复位件60;第一连接段61;中间段62;第二连接段63;
[0045]
支架70;限位槽71;
[0046]
第三复位件80;
[0047]
转轴90;
[0048]
壳体200;开口201;腔室202;通孔203;
[0049]
限位件210;锁定位置211;解锁位置212;
[0050]
活动板220;
[0051]
第三活动件230;
[0052]
第一复位件240;
[0053]
传送带250;
[0054]
物体300。
具体实施方式
[0055]
现在将参照附图来详细描述本技术的各种示例性实施例。应注意到:除非另外具体说明,否则在这些实施例中阐述的部件和步骤的相对布置、数字表达式和数值不限制本技术的范围。
[0056]
以下对至少一个示例性实施例的描述实际上仅仅是说明性的,决不作为对本技术及其应用或使用的任何限制。
[0057]
对于相关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已知的技术、方法和设备可能不作详细讨论,但在适当情况下,所述技术、方法和设备应当被视为说明书的一部分。
[0058]
在这里示出和讨论的所有例子中,任何具体值应被解释为仅仅是示例性的,而不是作为限制。因此,示例性实施例的其它例子可以具有不同的值。
[0059]
应注意到:相似的标号和字母在下面的附图中表示类似项,因此,一旦某一项在一个附图中被定义,则在随后的附图中不需要对其进行进一步讨论。
[0060]
下面结合附图描述根据本技术实施例的置物组件1000。
[0061]
如图1至图14所示,根据本技术实施例的置物组件1000包括壳体200、第一活动件10、限位件210和传动组件100。
[0062]
具体而言,壳体200内限定有具有开口201的腔室202,第一活动件 10的一部分设于腔室202,第一活动件10在初始位置12和置物位置13之间可活动,在第一活动件10处于初始位置12时,第一活动件10与开口 201之间的距离为第一距离s1,在第一活动件10处于置物位置13时,第一活动件10与开口201之间的距离为第二距离s2,第一距离s1小于第二距离s2。限位件210靠近开口201设置,如图13和图14所示,限位件210 在锁定位置211和解锁位置212之间可活动,在限位件210处于锁定位置 211的情况下,限位件210的一部分位于开口201以限制腔室202内的物体300脱离腔室202,在限位件210处于解锁位置212的情况下,限位件 210位于开口201外。传动组件100与第一活动件10和限位件210连接,在第一活动件10处于初始位置12的情况下,限位件210处于解锁位置212,在第一活动件10处于置物位置13的情况下,限位件210处于锁定位置211。
[0063]
换言之,根据本技术实施例的置物组件1000主要由壳体200、第一活动件10、限位件210和传动组件100组成,其中壳体200内形成有腔室202,壳体200上还开设有开口201,该开口201与腔室202连通。使用者可以将待存放的物体300,例如电池,通过开口201放置在腔室202内部。
[0064]
如图4所示,第一活动件10的一部分可以伸入腔室202内,且第一活动件10能够在初始位置12和置物位置13之间可活动。当第一活动件 10处于初始位置12时,第一活动件10与开口201之间的距离为第一距离 s1,此时第一活动件10可以较为靠近开口201,此时物体300可以位于腔室202外部。在将物体300通过开口201放置在腔室202内时,物体300 或者其他零件或者人体能够伸入腔室202对第一活动件10施加作用力,驱动第一活动件10在初始位置12和置物位置13之间活动。例如,驱动第一活动件10从初始位置12活动至置物位置13,或者从置物位置13活动至初始位置12。当第一活动件10处于置物位置13时,第一活动件10与开口201之间的距离为第二距离s2,此时第一活动件10可以较为远离开口 201,减小第一活动件10在腔室202内所占空间,为在腔室202内存储物体300留出更多空间。
[0065]
如图13和图14所示,限位件210靠近开口201设置,也就是说,在开口201的附近设置有限位件210,限位件210能够在锁定位置211和解锁位置212之间活动。在限位件210位于锁定位置211时,限位件210位于开口201,也就是说,当限位件210位于锁定位置211,通过限位件210 能够挡住物体300并防止物体300从开口201脱出腔室202。即锁定位置 211为将物体300固定在腔室202内时限位件210的位置210,此时限位件 210的位置能够对物体300起
到阻拦的效果。解锁位置212为将物体300 通过开口201从腔室202取出过程中的限位件210的位置,此时限位件210 的位置能够对物体300起到避让的效果。在限位件210处于解锁位置212 时,限位件210从开口201移开,物体300在从开口201取出时,不会受到限位件210的阻碍。
[0066]
第一活动件10和限位件210通过传动组件100连接,当第一活动件 10处于初始位置12时,限位件210在传动组件100的传动作用下处于解锁位置212;当第一活动件10处于置物位置13的情况下,限位件210在传动组件100的传动作用下处于锁定位置211。
[0067]
也就是说,在存放物体300前,第一活动件10位于初始位置12,限位件210位于锁定位置211。在需要存放物体300时,将物体300通过开口201放置在腔室202内,随后通过物体300或者其他零件或者人体对第一活动件10施加作用力,驱动第一活动件10从初始位置12活动至置物位置13,此时在传动组件100的作用下,限位件210从解锁位置212活动至锁定位置211,实现对于物体300的位置的锁定。在需要取出物体300时,继续对第一活动件10施加作用力,驱动第一活动件10从置物位置13活动至初始位置12,此时在传动组件100的作用下,限位件210从锁定位置211 活动至解锁位置212,实现对于物体300的位置的解除锁定。又由于相比于处于置物位置13的第一活动件10而言,处于初始位置12的第一活动件 10更加靠近开口201,可以通过第一活动件10向物体300施加朝向开口 201位置的作用力,将腔室202内的物体300推离腔室202,甚至推出腔室 202,便于用户从开口201位置取出物体300。
[0068]
由此,根据本技术实施例的置物组件1000主要由壳体200、第一活动件10、限位件210和传动组件100组成,通过采用第一活动件10、传动组件100和限位件210相配合,能够实现在存储物体300的过程中,物体300 进入腔室202后即被限位件210所锁定,在需要取出物体300的过程中,通过物体300或者其他零件或者人体伸入腔室202对传动组件100施加作用力,即可使限位件210解锁,从而轻松将物体300取出。本技术的置物组件1000具有简洁方便,适合大批量量产,适用于智能穿戴等电子产品领域等优点。
[0069]
根据本技术的一个实施例,第一活动件10在第一方向和第二方向上可活动,第一方向与第二方向相反,传动组件100包括配合件20和第二活动件30,配合件20在第一位置24和第二位置25之间可活动地设于第一活动件10,第二活动件30可活动地设于第一活动件10的一侧,第二活动件30设有与配合件20配合的配合部31,第二活动件30与限位件210连接以驱动限位件210活动。
[0070]
其中,在第一活动件10沿第一方向活动时,配合件20处于第一位置 24,配合件20与配合部31配合,并带动第二活动件30运动。
[0071]
在第一活动件10沿第二方向活动时,第二活动件30静止,配合件20 位于第二位置25,或配合件20由配合部31从第一位置24驱动至第二位置25。
[0072]
下面首先对本实施例的传动组件100进行详细说明。
[0073]
本实施例的传动组件100主要由配合件20和第二活动件30组成,配合件20可活动地设置在第一活动件10上,配合件20可以与第一活动件 10随动,还能够自身发生活动。在第二活动件30上设有配合部31,配合部31可以与第二活动件30随动。在第一活动件10沿第一方向活动的过程中,配合件20能够与配合部31配合使用,例如卡合,从而使配合件20能够带动配合部31活动,进而通过配合部31带动第二活动件30活动。在第一活动件10沿第二方
向活动的过程中,配合件20能够对配合部31避让,配合件20不会对配合部31施加作用力或者配合部31受到的配合件20的反作用力会驱动配合件20对配合部31避让,从而能够配合部31静止,进而使第二活动件30处于静止状态。
[0074]
其中,第一方向和第二方向相反设置,也就是说,第一活动件10可以沿着相反设置的第一方向或者第二方向活动,例如第一方向为向左,此时第二方向为向右方向;或者第一方向为向上,此时第二方向为向下方向等,在此不作限定。
[0075]
当第一活动件10沿着第一方向活动前,第一活动件10上的配合件20 可以已经位于第一位置24,或者从第二位置25活动至第一位置24。当配合件20位于第一位置24时,配合部31的至少一部分位于配合件20在第一方向上的前方,会阻碍配合件20继续沿着第一方向向前活动,此时配合件20继续沿着第一方向向前活动时,配合件20能够对配合部31施加足以推动配合部31活动的作用力,进而能够通过配合部31带动第二活动件30 活动。
[0076]
当第一活动件10沿着第二方向活动前,配合部31可以从第一位置24 已经活动至第二位置25,或者能够从第一位置24活动至第二位置25。在配合部31位于第二位置25时,配合部31能够在第二方向上与配合件20 避开,不会阻碍配合件20继续沿着第二方向向前活动,从而使配合件20 不会带动配合部31活动,即实现第二活动件30处于静止状态。
[0077]
当第一活动件10沿着第二方向活动时,配合件20能够始终处于第二位置25,或者在配合部31受到的配合件20的反作用力作用下从第一位置 24活动至第二位置25。也就是说,当第一活动件10沿着第二方向活动时,配合件20可以在配合部31的作用下从第一位置24活动至第二位置25,或者在配合件20的自身重力的作用下从第一位置24活动至第二位置25,或者在其他零件例如复位弹簧的作用下从第一位置24活动至第二位置25,只要满足在第一活动件10沿第二方向活动时第二活动件30保持静止的结构和设计均属于本技术的保护范围。
[0078]
下面对第一活动件10沿第二方向活动时的配合件20的位置和运动状态进行说明。
[0079]
情形一
[0080]
在第一活动件10沿第一方向的活动结束时,配合件20可以在自身重力或者其他零部件的作用下从第一位置24活动至第二位置25。这样,在第一活动件10开始沿第二方向活动前,配合件20即可位于第二位置25。从而在第一活动件10沿第二方向活动时,配合件20即可以始终处于第二位置25,不会阻碍配合件20沿着第二方向向前运动。
[0081]
情形二
[0082]
在第一活动件10沿第一方向的活动结束时,配合件20位于第一位置 24,即在第一活动件10沿第二方向活动前,配合件20位于第一位置24。这样,在第一活动件10沿第二方向活动时,配合部31先位于配合件20在第二方向的前方,待配合件20活动至抵持配合部31时,配合件20对配合部31施加作用力,配合部31受到配合件20的反作用力,配合件20可以在配合部31受到的配合件20的反作用力的作用下从第一位置24活动至第二位置25。需要说明的是,在第一活动件10沿第二方向活动时,配合件 20向配合部31施加的作用力不能够驱动第二活动件30活动,第二活动件 30处于静止状态,此时配合部31的反作用力驱动配合件20活动至第二位置25。或者,在第一活动件10沿第二方向活动时,配合部31能够对配合件20施加作用力,配合件20受到的反作用力的大小不能够驱动配合部31 活动。
[0083]
为了便于理解,可以将第一位置24定义为初始位置,第二位置25定义为避让位置。
在配合件20位于初始位置时,配合件20能够与配合部31 相配合,沿第一方向活动的第一活动件10能够带动第二活动件30活动。在配合件20处于避让位置时,配合件20能够依靠自身重力或者与配合部 31的配合等作用从第一位置24活动至第二位置25时,沿第二方向活动的第一活动件10不会带动第二活动件30活动。
[0084]
下面对本技术的一个实施例的第一活动件10的工作过程进行说明。
[0085]
首先,在第一活动件10沿着第一方向活动时,配合件20位于第一位置24;然后,在第一活动件10接着沿着第二方向活动时或者活动前,配合件20从第一位置24活动至第二位置25;接着,在第一活动件10重复沿着第一方向活动前,配合件20从第二位置25活动至第一位置24,从而在第一活动件10沿着第一方向活动时,配合件20位于第一位置24。如此循环往复,能够实现第二活动件30的单向活动。
[0086]
也就是说,在使用时,可以先驱动第一活动件10沿第一方向活动,带动第二活动件30活动,再驱动第一活动件10沿第二方向活动,此时第二活动件30静止。再驱动第一活动件10沿第一方向活动,如此往复,即可通过第一活动件10的单向的活动为第二活动件30提供驱动力。
[0087]
根据本实施例的传动组件100,通过采用可活动的配合件20,能够使第一活动件10沿第一方向活动时驱动第二活动件30活动,并使第一活动件10沿第二方向活动时第二活动件30保持静止,即实现了第一活动件10 单向提供驱动力的作用。本技术的传动组件100具有简洁方便、适合大批量生产的优点。
[0088]
下面对本技术的一个实施例的传动组件100、第一活动件10和限位件 210之间的配合关系进行详细说明。
[0089]
首先,在将物体300通过开口201放置进腔室202内时,物体300或者其他结构能够驱动第一活动件10沿第一方向活动,第一活动件10从初始位置12活动至置物位置13,此时第一活动件10驱动第二活动件30活动,第二活动件30则会带动限位件210活动至锁定位置211,物体300被限位件210固定在腔室202内。
[0090]
随后,驱动第一活动件10沿第二方向活动,第一活动件10从置物位置13回到初始位置12。由于在第一活动件10沿第二方向活动的过程中不会带动第二活动件30活动,因此,在第一活动件10沿第二方向活动时,第二活动件30静止,限位件210保持在锁定位置211,物体300可以被第一活动件10和限位件210两者夹持。
[0091]
接着,在需要取出物体300时,继续对第一活动件10施加第一方向的作用力,第一活动件10带动第二活动件30活动,第二活动件30带动限位件210从锁定位置211活动至解锁位置212,此时可以通过开口201取出物体300。
[0092]
在本技术的一些具体实施方式中,壳体200上具有与开口201相对设置的通孔203,即在腔室202的底面设有通孔203,第一活动件10沿第二方向的一端能够穿过通孔203伸入腔室202。例如,壳体200为立方体结构,在壳体200的竖截面的左侧面上设有通孔203,在壳体200的竖截面的右侧面上设有开口201,有利于在将物体300通过开口201置于腔室202 时对穿过通孔203的第一活动件10施加第一方向的作用力。在需要取出物体300时,对开口处的物体300按压,即可对第一活动即10施加第一方向的作用力,具有使用方便的优点。
[0093]
根据本技术的一个实施例,置物组件1000还包括活动板220,活动板 220设于第一活动件10沿第二方向的一端且位于腔室202。也就是说,在将物体300放置在腔室202内时,
物体300可以通过活动板220与第一活动件10间接接触,在沿着第一方向按压物体300时,活动板220能够将作用力均衡地传递至第一活动件10,避免第一活动件10直接与物体300接触时,第一活动即10对物体300施加的反作用力的范围较小,易于对物体 300造成损伤。
[0094]
在本技术的一些具体实施方式中,传动组件100还包括第三活动件 230,第三活动件230可活动地设于壳体200靠近开口201的位置且与限位件210连接,在第一活动件10沿第一方向活动时,第二活动件30带动第三活动件230活动,以用于驱动限位件210在解锁位置212和锁定位置211 之间活动。也就是说,第一活动件10与第二活动件30连接,第二活动件 30与限位件210连接。在本实施例中,通过采用第三活动件230能够实现作用力的换向,有利于精确控制限位件210的位置。
[0095]
在本技术的一些具体实施方式中,第三活动件230为凸轮,第三活动件230与第二活动件30通过传送带250连接。具体地,传送带250可为环形带体,同时套在第二活动件和凸轮上,在第二活动件转动时,通过传送带250的传送作用,凸轮也能够转动。
[0096]
其中需要说明的是,凸轮具有凸面和凹面,例如在凸轮沿水平方向延伸时,凸轮的轴线沿前后方向延伸,在凸轮的外表面在凸轮的外表面具有高点和低点,高点与凸轮的轴线之间的距离较大,低点与凸轮的轴线之间的距离较小。在凸轮的高点与限位件210接触时,通过凸轮的顶面能够对限位件210施加作用力,将限位件210顶起,将限位件210被顶起的高度定义为h1。在凸轮的低点与限位件210接触时,通过凸轮的底面能够对限位件210也施加作用力,将限位件210顶起,将限位件210被顶起的高度定义为h2,h1>h2。其中,可以是高点与限位件210接触时,限位件210 处于锁定位置211,而在低点与限位件210接触时,限位件210处于解锁位置212,可以根据具体情况设置其他情形。
[0097]
根据本技术的一个实施例,限位件210为长条形件,限位件210的中部与壳体200可转动地连接,限位件210沿其长度方向的第一端与凸轮抵接,限位件沿其长度方向的第二端作为工作端。置物组件1000还包括第一复位件240,第一复位件240分别与壳体200和限位件210连接,第一复位件240位于凸轮和工作端之间,且用于对限位件210施加朝向或者背向开口201的作用力。
[0098]
也就是说,限位件210和铰接位置的壳体200可以组成杠杆结构,凸轮可以和第一复位件240相配合实现对于限位件210的工作端的位置的限定。例如,在第一复位件240对限位件210施加朝向开口201的作用力时,工作端具有朝向开口201活动的趋势,此时凸轮可以起到抑制限工作端朝向开口201活动的作用,例如将高点与限位件210抵接,对限位件210施加远离开口201方向的作用力,此时限位件210位于解锁位置212,此处的靠近和远离开口201可以是在开口201所在平面上的靠近和远离。在需要驱动限位件210活动至锁定位置211时,可以驱动凸轮转动,将低点与限位件210抵接。
[0099]
根据本技术的一个实施例,第一复位件240和凸轮可以位于限位件 210的同一侧,即同时位于限位件210远离开口201的一侧。
[0100]
例如,在将物体300放入腔室202内时,限位件210处于解锁位置212,限位件210的末端与凸轮的高点配合。当第一活动件10沿着第一方向活动至置物位置13时,凸轮刚好旋转到低点与限位件210的末端配合,此时限位件210的工作端高出开口201。随后,第一活动件10沿着第二方向活动,凸轮不发生旋转,保持低点与限位件接触。接着,当第一活动件10沿着第一方向再次活动至置物位置13时,凸轮的高点再次和限位件210的末端配合,即限位
件210的工作端处于打开的状态。
[0101]
在本实施例中,通过将第一复位件240和凸轮设置在限位件210的同一侧,例如同时设置在开口201的下方,避免第一复位件240和凸轮占用开口的轴向空间,有利于直接取出或者存放物体300。限位件210的初始状态即为解锁位置212,限位件210处于远离腔室202的位置。当将物体 300放入腔室202并按压到底后,限位件210在第一活动件10和传动组件 100以及第三活动件230等的作用下,最终使限位件210处于遮挡物体300 外出的位置,当需要取出物体300时,只需要再次按压物体300即可。
[0102]
根据本技术的一个实施例,第一活动件10的一侧设有安装部40,配合件20的第一端与安装部40可活动地连接,配合件20的第二端绕配合件 20的第一端可转动。也就是说,配合件20通过安装部40实现安装。
[0103]
下面对本技术的一个实施例的安装部40和配合件20的工作原理进行说明。
[0104]
安装部40设置在第一活动件10的上表面,配合件20的下端安装在安装部40上,且与安装部40转动连接。配合件20的上端绕配合件20的下端可以顺时针或者逆时针转动。当第一活动件10向左运动时,配合件 20的下端能够与第一活动件10同步向左运动。同样的,当第一活动件10 向右运动时,配合件20的下端也能够与第二活动件30同步向右运动。此外,配合件20的上端能够相对于配合件20的下端发生转动。
[0105]
在本实施例中,通过将配合件20的第一端安装在安装部40上,能够简化配合件20的安装难度。安装部40与第一活动件10可以是一体成型件或者可拆卸连接件,在此不作限定。使配合件20与安装部40转动连接,能够在第一活动件10沿第一方向活动时,配合件20发生转动至第一位置 24并能够推动配合部31;在第一活动件10沿第二方向活动时,配合件20 能够向相反的方向转动以避让配合部31,有利于第一活动件10单向提供推动力。
[0106]
可选地,安装部40和配合件20的第一端可以通过转轴90实现可枢转地连接,例如,在安装部40和配合件20的第一端分别设有安装孔45,在安装孔45内插接有转轴90,配合件20的上端即可以绕该转轴90的轴线旋转。
[0107]
进一步地,安装部40突出于第一活动件10的表面,例如高于第一活动件10的上表面。在配合件20的第一端与安装部40连接时,配合件20 的第一端具有一定的高度,即与第一活动件10的上表面具有一定的间距,能够避免在配合件20的第二端旋转时,配合件20的第二端与第一活动件 10的上表面之间发生运动干涉,也就是说,在本技术中,通过使安装部40 突出于第一活动件10的表面,扩大了配合件20的转动角度和活动范围,且缩小了第一活动件10和第二活动件30之间的距离,配合件20的长度无需设计得过长,使传动组件100的整体结构更加紧凑。
[0108]
在本实施例中,通过在第一活动件10上设置安装部40,不仅能够实现配合件20的安装,还有利于配合件20的转动以及转动角度的控制。
[0109]
根据本技术的一个实施例,配合件20和安装部40分别为多个,相邻两个安装部40之间间隔开形成容置槽41,在配合件20位于第一位置24 的情况下,配合件20的一个侧面与容置槽41的底面之间形成第一夹角
ɑ
;在配合件20位于第二位置25的情况下,配合件20的该侧面与容置槽41 的底面之间形成第二夹角β,第二夹角β的角度小于第一夹角
ɑ
的角度。
[0110]
例如,第一活动件10沿水平方向且沿左右方向延伸,在第一活动件 10上设置多个安装部40,在每个安装部40上安装有配合件20。多个安装部40沿左右方向间隔开分布,相邻
两个安装部40之间的间隙可作为容置槽41。
[0111]
两个安装部40可以组成一个重复单元,为了便于描述,将两个安装部40分为左安装部42和右安装部43。在左安装部42和右安装部43之间限定有容置槽41。该重复单元对应的配合件20的数量也可以为两个,两个配合件20分为左配合件21和右配合件22。
[0112]
左配合件21的上端安装在左安装部42上,左配合件21的下端可顺时针或者逆时针转动。右配合件22的上端安装在右安装部43上,右配合件22的下端也可顺时针或者逆时针转动。在左配合件21位于第一位置24 时,左配合件21的左侧面与容置槽41的顶面之间具有第一夹角
ɑ
。在左配合件21的下端顺时针活动至第二位置25,在左配合件21的左侧面与容置槽41的顶面之间具有第二夹角β。当左配合件21的长度是固定值时,在左配合件21的下端转动时,左配合件21的下端与第二活动件30的配合部 31之间的间距不断变化。位于第一位置24的左配合件21的下端与第二活动件30的配合部31之间的距离为s1,位于第二位置25的左配合件21的下端与第二活动件30的配合部31之间的距离为s2,由于第二夹角β小于第一夹角
ɑ
,因此s1<s2,有利于在第一活动件10沿第一方向和第二方向活动时,控制第二活动件30分别处于不同的状态。
[0113]
在本实施例中,通过在相邻两个安装部40之间限定有容置槽41,能够传动组件100上具有用于容置配合件20的空间,避免前一个配合件20 的运动被后一个配合件20或者被后一个安装部40等所干涉,扩大配合件 20的活动范围。此外,通过设置容置槽41还有利于实现配合件20从第一位置24活动至第二位置25。
[0114]
根据本技术的一个实施例,配合件20为第一配合齿,配合部31为第二配合齿。在配合件20位于第一位置24时,第一配合齿与第二配合齿可以啮合,实现在第一活动件10沿第一方向活动时,第一配合齿带动第二配合齿转动。
[0115]
在本技术的一些具体实施方式中,第一活动件10与配合件20配合形成齿条,即配合件20为设置在齿条上的第一配合齿。
[0116]
根据本技术的一个实施例,第二活动件30为齿轮,即配合部31为设置在齿轮上的第二配合齿。
[0117]
其中,齿轮绕其轴线在顺时针或者逆时针方向上可活动。例如,齿条沿水平方向且沿左右方向延伸,齿轮位于齿条的上方,齿轮的轴线沿水平方向延伸,且可与齿条的延伸方向之间具有夹角,该夹角可以为90
°
等。
[0118]
对于现有技术的齿条和齿轮相配合的传动结构,齿条的运动方向即为提供给齿轮的运动方向,并且只能提供有限长度的驱动,例如受限于齿条的长度。而本技术的传动组件100,可以反复推动齿条来提供同方向动力,在齿条的每个来回运动中,只有第一方向的行程能够对齿轮提供同方向的动力,既能对应多功能、多工位的应用场景,还能够为齿轮持续提供推动力。
[0119]
在本实施例中,通过采用齿条和齿轮相配合,能够使第一活动件10 沿第一方向活动时,齿条的直线运动能够转化为齿轮的转动,第一活动件 10沿第二方向活动时,齿条的直线运动不会引起齿轮的转动。
[0120]
根据本技术的一个实施例,第一活动件10的一侧还设有限位部50,限位部50与配合件20配合以限制配合件20的转动角度。具体地,限位部 50能够在第一活动件10沿第一方向活动时限定配合件20的转动角度,使配合件20在遇到配合部31不会发生避让,有利于配
合件20带动配合部 31活动。在第一活动件10沿第二方向活动时,通过设置限位部50也能够限定配合件20的转动角度,使配合件20遇到配合部31时能够发生避让,有利于配合部31静止。
[0121]
进一步地,限位部50设置在安装部40上。通过将限位部50设置在安装部40上,有利于限位部50的安装。更进一步地,限位部50、安装部 40和第一活动件10为一体成型件,具有便于加工生产的优点。
[0122]
进一步地,限位部50为条形件,限位部50整体可以位于配合件20 在第一方向上的后方,在第二方向上的前方。限位部50的下端与安装部 40连接,限位部50的上端可以低于配合件20,且限位件50整体可以平行于位于第一位置24的配合件20。为了便于说明,将第一方向定义为向右,将第二方向定义为向左,在配合件20的左侧面设有避让槽23,限位部50 位于配合件20的左侧。在配合件20的上端逆时针转动时,配合件20受到限位部50的限位作用,无法继续逆时针旋转。此时限位部50位于避让槽 23内,能够增大限位部50和配合件20之间的接触面积,提高位于第一位置24的配合件20的稳定性,并且还提高了结构紧凑性,避免限位部50与配合件20配合时,两者组合的结构占用过多的空间。此外,通过将限位部 50容置于避让槽23内,可以避免限位部50对第二活动件30上的配合部 31造成干涉。例如齿条上的配合件20为第一配合齿,齿轮上的配合部31 为第二配合齿,在第一配合齿位于第一位置24时,相邻两个第二配合齿之间只具有第一配合齿,不会导致限位部50的至少一部分伸入相邻两个第二配合齿之间,而对齿轮的运动造成干涉。
[0123]
根据本技术的一个实施例,传动组件100还包括第二复位件60,第二复位件60设于第一活动件10,第二复位件60的至少一部分位于第一位置 24和第二位置25之间,第二复位件60用于驱动位于第二位置25的配合件20活动至第一位置24。通过设置第二复位件60,能够在第一活动件10 结束第二方向的活动时,配合件20恢复至第一位置24,为第一活动件10 继续第一方向的活动做准备。
[0124]
在本技术的一些具体实施方式中,第二复位件60为弹片。在本实施例中,通过采用弹片具有形变易于恢复,对配合件20的施力均衡的优点。
[0125]
根据本技术的一个实施例,第二复位件60与第一活动件10可转动地连接。在安装时,可以依次将配合件20和弹片放入安装部40的两个安装孔45之间的固定槽内,然后将转轴90依次穿过安装部40的一部分、配合件20的一部分、弹片、配合件20的又一部分和安装部40的又一部分,即可将配合件20、安装部40和弹片三者固定在一起。
[0126]
根据本技术的一个实施例,第二复位件60包括第一连接段61、中间段62和第二连接段63,第一连接段61的第一端与第一活动件10转动连接,中间段62的第一端与第一连接段61的第二端连接,在配合件20位于第一位置24时,中间段62分别与配合件20和第一活动件10间隔开分布,在配合件20位于第二位置25时,中间段62与第一活动件10止抵,第二连接段63的第一端与中间段62的第二端连接,第二连接段63的第二端与第一活动件10止抵。
[0127]
也就是说,第一连接段61与配合件20的第一端连接,中间段62朝向容置槽41的底面弯曲突出,第二连接段63与配合件20接触。在配合件 20从第一位置24活动至第二位置25时需要克服弹片的弹性力,在配合件 20位于第二位置25时,由于中间段62与容置槽41的底面抵接发生形变,弹片会对配合件20施加朝向第一位置24的作用力。即在本实施例中,通过采用弹片能够控制配合件20的初始状态为位于第一位置24,并控制位于第二位置25的配合
件20具有朝向第一位置24活动的运动趋势,在没有其他零件的阻挡下,第二位置25的配合件20能够在弹片的作用下活动至第一位置24,以等待第一活动件10再次沿第一方向活动。
[0128]
此外,相邻两个安装部40之间限定的容置槽41的至少一部分可以作为避让空间,以便当配合件20受力旋转时,压迫弹片而向避让空间运动。
[0129]
进一步地,安装部40上设有台阶部44,例如安装部40的上端设有安装孔45,以用于穿过转轴90,台阶部44位于安装孔45的下方且位于第一活动件10的上方,台阶部44上沿水平方向的端部可以朝向容置槽41方向延伸。在将弹片、配合件20和安装部40组装好后的初始状态为,弹片被台阶部44支撑而顶住配合件20,让配合件20处于初始状态,且位于第一位置24。
[0130]
在本技术的一些具体实施方式中,传动组件100还包括支架70和第三复位件80,支架70上设有限位槽71,限位槽71内安装有第一活动件 10,第三复位件80设于限位槽71,第三复位件80分别与第一活动件10 和支架70连接,以对第一活动件10施加沿第一方向或第二方向的作用力。
[0131]
下面对第一活动件10和第三复位件80之间的配合关系举例说明。
[0132]
(1)第一活动件10位于第三复位件80的左侧,第一方向为向右运动,第二方向为向左运动。
[0133]
在第三复位件80处于自由状态时,第三复位件80不对第一活动件10 施加作用力。在第一活动件10向右运动时,第一活动件10的右端挤压第三复位件80,克服第三复位件80的弹性势能,第一活动件10向第三复位件80施加向右的作用力,第三复位件80发生挤压变形。在对第一活动件 10停止施加向右的作用力时,第三复位件80从挤压状态逐渐恢复至自由状态,向第一活动件10施加向左的作用力,第一活动件10自行向第二方向活动。
[0134]
(2)第一活动件10位于第三复位件80的右侧,第一方向为向左运动,第二方向为向右运动,在此不作赘述。
[0135]
在本实施例中,通过在支架70上限定有限位槽71,有利于第一活动件10的安装。通过在限位槽71内安装第三复位件80,利用第三复位件80 的恢复力,在需要驱动第一活动件10沿第二方向活动时,无需或者减轻外界辅助作用,降低劳动强度,节约能源,实现智能化、自动化结构。
[0136]
根据本技术的一个实施例,如图4所示,第三复位件80为弹簧,具有来源广泛、价格便宜等优点。在限位槽71内还可以设置有与弹簧的拉伸压缩方向同轴的弹簧限位柱,在安装时,将弹簧的腔体套在弹簧限位柱上,然后让齿条从限位槽71的口部滑进限位槽71内。
[0137]
需要说明的是,在第三复位件80处于自由状态下,活动板220或者第一活动件10与腔室202的底面之间具有一定的距离,便于活动板220往腔室202的底面运动。
[0138]
进一步地,第二活动件30也安装在支架70上,例如限位槽71的上方开口,第二活动件30位于限位槽71的上方。例如,将齿轮放入支架70 的定位槽内,并与用盖板和两个螺钉固定,此时齿条和齿轮配合连接。
[0139]
进一步地,为了避免第一活动件10在沿着第一方向或第二方向时偏移,在限位槽71的侧壁上限定有导向槽,在第一活动件10的侧面设置有导向部,导向部插接在导向槽内。在第一活动件10沿水平方向延伸时且沿左右方向可活动时,导向槽可以包括上导向槽和下导向槽,上导向槽位于下导向槽的上方,上导向槽可以沿上下方向延伸,且延伸至支架70的
外部,下导向槽沿左右方向延伸,有利于导向部先穿过上导向槽再滑动至下导向槽,便于导向部的安装,避免导向部与支架70之间发生脱离。进一步地,通过限定导向槽沿水平方向的长度能够限定第一活动件10沿左右方向活动的行程。
[0140]
根据本技术的一个实施例,在第一活动件10的侧面还安装有滚动轴承11,在第一活动件10沿着限位槽71的延伸方向运动时,滚动轴承11 能够绕自身轴线旋转且与限位槽71的底面接触,从而减轻第一活动件10 和限位槽71的底面之间的摩擦情况。滚动轴承11可以同时作为导向部,在安装时,将滚动轴承11卡在导向槽内。
[0141]
进一步地,滚动轴承11的数量为四个,第一活动件10为立方体,在安装时,将四个滚动轴承11依次装入齿条的侧面旋转轴上,具体地,在齿条的两个长度方向各设置两个滚动轴承11。在本实施例中,通过采用滚动轴承11有利于齿条的顺滑运动。
[0142]
下面结合实施例对本技术实施例的置物组件1000进行详细说明。
[0143]
第一活动件10和配合件20配合为沿左右方向延伸的齿条,第二活动件30为齿轮,齿轮位于齿条的下方,齿轮的轴线与齿条的延伸方向相垂直。在齿条的下方设置有安装部40,配合件20为第一配合齿,第一配合齿的上端与安装部40铰接。壳体200位于齿条的右侧,开口位于壳体200的右侧。齿条的右端设置有活动板220,活动板220位于壳体200的腔室202 内。在第一配合齿的右侧设置有限位部50,左侧设置有弹片,下方设置有第二配合齿,在齿条的左侧设置有弹簧。
[0144]
将物体300通过开口201向左放置在腔室202,对物体300施加向左的作用力,经过活动板220的力传递,齿条的右端受到向左的推动力,齿条会克服弹簧的弹性力向左活动。随着齿条向左活动,第一配合齿也向左活动,第一配合齿的下端逆时针转动,直至第一配合齿的下端与第二配合齿接触,此时在限位部50的作用下,第一配合齿的下端无法继续逆时针旋转,第一配合齿停留在第一位置24,第一配合齿的下端与第二配合齿啮合,继续向左推动齿轮的第二配合齿,第一配合齿能够带动第二配合齿作同步旋转,齿轮绕自身轴线逆时针转动。
[0145]
下面对齿条向左运动时的第一配合齿和第二配合齿进行受力分析。
[0146]
第一配合齿位于第一位置24,对应的第二配合齿位于第一配合齿的左侧,在向左推动齿条时,第一配合齿受到向左的作用力f1,在第一配合齿向左推动第二配合齿时,第一配合齿对第二配合齿施加大致向左的f2,第二配合齿对第一配合齿有向右的反作用力f3,限位部50对第一配合齿有作用力f4,f4与f3平衡,第一配合齿保持在第一位置24。又由于在左右方向上,f1大于f2,因此第一配合齿在向左活动的同时还位于第一位置 24。
[0147]
也就是说,在齿条向左运动时,齿轮也发生逆时针旋转,齿轮通过传送带250带动凸轮沿着同样的方向转动。在齿条上的活动板220到达腔室 202的底面时,凸轮刚好旋转到低点和限位件210的末端配合,此时限位件210的工作端已经高出了开口201的边缘。
[0148]
当活动板220到达腔室202的底面,同时不再按压物体时,齿条会在弹簧的推动下向右返回。在返回前,第二配合齿位于第一配合齿的右方。在返回的过程中,第一配合齿向右运动至遇到第二配合齿,第一配合齿受到第二配合齿施加的向左的作用力,由于第一配合齿的左侧没有限位结构,因此第一配合齿顺时针旋转。而第二配合齿的转动需要达到一定的推力值才会旋转,即第一配合齿因发生避让而不会对第二配合齿施加足够大小的推力,即第一配合齿在返回的过程中不会带动第二配合齿旋转,直至齿条恢复至初始位置12。
也就是说,在齿条向右运动时,第一配合齿遇到第二配合齿时会发生翻转而不是推动第二配合齿同步旋转。由于第二配合齿静止,即第二活动件30和凸轮静止,限位件210依然处于遮挡物体的锁定位置211。在物体被限位件210挡住的状态下,凸轮的低点与限位件210的末端配合。
[0149]
当需要取出物体300时,再次按压物体300来依次推动第一活动件10、凸轮和限位件210运动,当推动活动板220到底面时,凸轮的高点再次和限位件210的末端配合,即限位件210的工作端处于解锁位置212,当物体再次反弹到开口的顶部时,就可以通过扣手位取出物体300。
[0150]
可见,实施例1中的单向齿条的设计可以用于循环性的单向控制,齿条推动齿轮时为正向运动,齿条原路返回时没有推动齿轮,为反向运动。这两种运动产生不同的输出效果,可以分别用在对应的两种不同的场景定义工作环境中。
[0151]
本技术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电子设备,该电子设备包括上述任一实施例所述的传动组件100。当本技术的传动组件100用于电子设备时,电子设备可以为pc、笔记本、智能可穿戴设备等,智能可穿戴设备可以为智能手表、智能眼镜等。在应用时,可以通过向一个方向按动第一活动件10实现物品的存储和取出,物品可以是电子元器件。例如,用户第一次沿着第一方向按动第一活动件10,通过第一活动件10将电池存推动至腔室202 内,第一活动件10带动第二活动件30活动,最终将电池锁定在腔室202 内。用户第二次沿着第一方向按动第一活动件10时,第一活动件10能够带动第二活动件30继续活动,最终将腔室202内的电池解锁并可以被取出。由于根据本技术实施例的传动组件100能够实现单向运动提供间断的驱动力,提高了结构紧凑性,因此根据本技术实施例的电子设备也具有上述优点,在此不作赘述。其中,物体300可以是电池、充电宝等,电子设备可以是智能穿戴设备、为充电宝充电的装置等电子产品。
[0152]
总而言之,根据本技术实施例的置物组件1000,利用第一活动件10、和限位件210的配合,以及传动组件100的同步传送,可以将物体300进入腔室202后即被限位件210所限位,当需要取出物体300时,只需要继续按压物体300或者直接对第一活动件10施力,即可让限位件210移开,从而轻松将物体300取出,本技术的置物组件1000具有简洁方便,适合大批量生产等优点。
[0153]
虽然已经通过例子对本技术的一些特定实施例进行了详细说明,但是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应该理解,以上例子仅是为了进行说明,而不是为了限制本技术的范围。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应该理解,可在不脱离本技术的范围和精神的情况下,对以上实施例进行修改。本技术的范围由所附权利要求来限定。

技术特征:
1.一种置物组件,其特征在于,包括:壳体,所述壳体内限定有具有开口的腔室;第一活动件,所述第一活动件的一部分设于所述腔室,所述第一活动件在初始位置和置物位置之间可活动,在所述第一活动件处于所述初始位置时,所述第一活动件与所述开口之间的距离为第一距离,在所述第一活动件处于所述置物位置时,所述第一活动件与所述开口之间的距离为第二距离,所述第一距离小于所述第二距离;限位件,所述限位件靠近所述开口设置,所述限位件在锁定位置和解锁位置之间可活动,在所述限位件处于所述锁定位置的情况下,所述限位件的一部分位于所述开口以限制所述腔室内的物体脱离所述腔室,在所述限位件处于所述解锁位置的情况下,所述限位件位于所述开口外;传动组件,所述传动组件与所述第一活动件和所述限位件连接,在所述第一活动件处于所述初始位置的情况下,所述限位件处于所述解锁位置,在所述第一活动件处于所述置物位置的情况下,所述限位件处于所述锁定位置。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置物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活动件在第一方向和第二方向上可活动,所述第一方向与所述第二方向相反,所述传动组件包括:配合件,所述配合件在第一位置和第二位置之间可活动地设于所述第一活动件;第二活动件,所述第二活动件可活动地设于所述第一活动件的一侧,所述第二活动件设有与所述配合件配合的配合部,所述第二活动件与所述限位件连接以驱动所述限位件活动。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置物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壳体上具有与所述开口相对设置的通孔,所述第一活动件沿第二方向的一端能够穿过所述通孔伸入所述腔室。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置物组件,其特征在于,还包括:活动板,所述活动板设于所述第一活动件沿第二方向的一端且位于所述腔室。5.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置物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传动组件还包括:第三活动件,所述第三活动件可活动地设于所述壳体靠近所述开口的位置且与所述限位件连接,在所述第一活动件沿所述第一方向活动时,所述第二活动件带动所述第三活动件活动,以用于驱动所述限位件在所述解锁位置和所述锁定位置之间活动。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置物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三活动件为凸轮,所述第三活动件与所述第二活动件通过传送带连接。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置物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限位件为长条形件,所述限位件的中部与所述壳体可转动地连接,所述限位件沿其长度方向的第一端与所述凸轮抵接,所述限位件沿其长度方向的第二端作为工作端,所述置物组件还包括:第一复位件,所述第一复位件分别与所述壳体和所述限位件连接,所述第一复位件位于所述工作端和所述凸轮之间,且用于对所述限位件施加朝向或者背向所述开口的作用力。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置物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凸轮和所述第一复位件位于所述限位件远离所述开口的一侧。9.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置物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活动件的一侧设有安装部,所述配合件的第一端与所述安装部可活动地连接,所述配合件的第二端绕所述配合件的第
一端可转动。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置物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配合件和所述安装部分别为多个,相邻两个所述安装部之间间隔开形成容置槽,在所述配合件位于所述第一位置的情况下,所述配合件的一个侧面与所述容置槽的底面之间形成第一夹角,在所述配合件位于所述第二位置的情况下,所述配合件的一个侧面与所述容置槽的底面之间形成第二夹角,所述第二夹角的角度小于所述第一夹角的角度。11.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置物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活动件与所述配合件配合形成齿条,所述配合件为所述齿条上的第一配合齿,所述第二活动件为齿轮,所述配合部为所述齿轮上的第二配合齿,所述齿轮绕其轴线在顺时针或者逆时针方向上可活动。12.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置物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活动件的一侧还设有限位部,所述限位部与所述配合件配合以限制所述配合件的转动角度。1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置物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传动组件还包括:第二复位件,所述第二复位件设于所述第一活动件,所述第二复位件的至少一部分位于所述第一位置和第二位置之间,所述第二复位件用于驱动位于所述第二位置的所述配合件活动至所述第一位置。1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置物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传动组件还包括:支架,所述支架上设有限位槽,所述限位槽内安装有所述第一活动件;第三复位件,所述第三复位件设于所述限位槽,所述第三复位件分别与所述第一活动件和所述支架连接,以对所述第一活动件施加沿所述第一方向或所述第二方向的作用力。15.一种电子设备,其特征在于,包括权利要求1-14任意之一所述的置物组件。

技术总结
本申请公开了一种置物组件和具有其的电子设备,置物组件包括壳体,壳体内限定有具有开口的腔室;第一活动件,一部分设于腔室,第一活动件在初始位置和置物位置之间可活动,在第一活动件处于初始位置时,第一活动件与开口之间的距离为第一距离,在第一活动件处于置物位置时,第一活动件与开口之间的距离为第二距离,第一距离小于第二距离;限位件,靠近开口设置,限位件在锁定位置和解锁位置之间可活动;传动组件,传动组件与第一活动件和限位件连接,在第一活动件处于初始位置的情况下,限位件处于解锁位置,在第一活动件处于置物位置的情况下,限位件处于锁定位置。该置物组件具有便于物体存取的优点。便于物体存取的优点。便于物体存取的优点。


技术研发人员:王涛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北京歌尔泰克科技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2022.03.17
技术公布日:2022/7/5
转载请注明原文地址: https://www.8miu.com/read-11600.html

最新回复(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