吸尘器原理演示装置的制作方法

allin2023-05-06  110



1.本实用新型属于吸尘器原理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吸尘器原理演示装置。


背景技术:

2.吸尘器按结构可分为立式、卧式和便携式,吸尘器的工作原理是,利用电动机带动叶片高速旋转,在密封的壳体内产生空气负压,吸取尘屑,吸尘器主要分为家用吸尘器、商用吸尘器和工业用吸尘器三种。
3.由于吸尘器在使用的过程中需要较为密闭的空腔环境,继而使得在吸尘器模拟实验过程中,使用者无法清晰的观察到灰尘在进入吸尘器内部时的走向及运动轨迹,继而使得实验人员无法更为准确的了解其工作原理。


技术实现要素:

4.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吸尘器原理演示装置,以解决由于吸尘器在使用的过程中需要较为密闭的空腔环境,继而使得在吸尘器模拟实验过程中,使用者无法清晰的观察到灰尘在进入吸尘器内部时的走向及运动轨迹,继而使得实验人员无法更为准确了解其工作原理的技术问题。
5.本实用新型解决上述技术问题的技术方案如下:吸尘器原理演示装置,包括透明锥形漏斗:所述透明锥形漏斗的前侧螺纹连接有前盖板,所述前盖板左侧的中心处设置有吸尘组件,所述吸尘组件包括微型马达,所述前盖板的左侧的中心开设有与微型马达相适配的安装弧槽,所述微型马达的后端设置有扇叶,所述前盖板正表面的右侧安装有控制按钮,所述控制按钮与微型马达电性连接,所述透明锥形漏斗内腔的后侧螺纹连接有后盖板,所述后盖板的后侧连接有吸管。
6.优选的,所述扇叶的前端固定连接有弹性帽,所述弹性帽包裹在微型马达输出轴的表面。
7.优选的,所述前盖板的正表面环形设置有四个出风管,所述出风管的前端包裹有集尘袋。
8.优选的,所述吸管表面的前侧固定连接有泡沫对接头,所述泡沫对接头嵌设在后盖板的内腔。
9.优选的,所述微型马达的表面套设有挤压卡件,所述安装弧槽内腔的顶部和底部均开设有与挤压卡件相适配的矩形卡槽。
10.优选的,所述挤压卡件背表面的两侧均固定连接有定位销,所述定位销的后端贯穿至前盖板的背表面,所述前盖板正表面的两侧均开设有与定位销相适配的圆形通孔。
11.1、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本实用新型通过透明锥形漏斗、前盖板和吸管的配合使用,形成吸尘流通管道,随后通过吸尘组件的设置,使得透明锥形漏斗的内腔形成负压,继而使得吸管远离透明锥形漏斗的一端进气的同时对灰尘进行吸取,即可达到实验操作简单和观察清晰的目的,解决了由于吸尘器在使用的过程中需要较为密闭的空腔环境,
继而使得在吸尘器模拟实验过程中,使用者无法清晰的观察到灰尘在进入吸尘器内部时的走向及运动轨迹,继而使得实验人员无法更为准确了解其工作原理的问题。
12.2、本实用新型通过弹性帽的设置,一方面方便了使用者将扇叶与微型马达的输出轴进行对接,另一方面使得扇叶能够稳固的与微型马达的输出轴连接,提高了扇叶在转动过程中的稳定性。
13.3、本实用新型通过出风管和集尘袋的配合使用,能够使得透明锥形漏斗自后端到后端形成稳定流通气流的同时,也能够对吸取的物品进行收集。
14.4、本实用新型通过挤压卡件和矩形卡槽的配合使用,对微型马达的表面起到了挤压的作用,继而提高了微型马达位于安装弧槽内腔时的稳定性。
附图说明
15.通过结合以下附图所作的详细描述,本实用新型的上述和/或其他方面的优点将变得更清楚和更容易理解,这些附图只是示意性的,并不限制本实用新型,其中:
16.图1为本实用新型一种实施例的立体示意图;
17.图2为本实用新型一种实施例前盖板、吸尘组件和出风管的立体示意图;
18.图3为本实用新型一种实施例图2中a点的局部放大图;
19.图4为本实用新型一种实施例后盖板、吸管和泡沫对接头的立体示意图。
20.附图中,各标号所代表的部件列表如下:
21.1、透明锥形漏斗,2、前盖板,3、吸尘组件,31、微型马达,32、安装弧槽,33、扇叶,34、弹性帽,35、控制按钮,4、出风管,5、集尘袋,6、后盖板,7、吸管,8、泡沫对接头,9、挤压卡件,10、矩形卡槽,11、定位销,12、手柄。
具体实施方式
22.在下文中,将参照附图描述本实用新型的吸尘器原理演示装置的实施例。
23.在此记载的实施例为本实用新型的特定的具体实施方式,用于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构思,均是解释性和示例性的,不应解释为对本实用新型实施方式及本实用新型范围的限制。除在此记载的实施例外,本领域技术人员还能够基于本技术权利要求书和说明书所公开的内容采用显而易见的其它技术方案,这些技术方案包括采用对在此记载的实施例的做出任何显而易见的替换和修改的技术方案。
24.本说明书的附图为示意图,辅助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构思,示意性地表示各部分的形状及其相互关系。请注意,为了便于清楚地表现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各部件的结构,各附图之间并未按照相同的比例绘制。相同的参考标记用于表示相同的部分。
25.图1-4示出本实用新型一种实施例的吸尘器原理演示装置,包括透明锥形漏斗1:透明锥形漏斗1的前侧螺纹连接有前盖板2,前盖板2的正表面环形设置有四个出风管4,出风管4的前端包裹有集尘袋5,通过出风管4和集尘袋5的配合使用,能够使得透明锥形漏斗1自后端到后端形成稳定流通气流的同时,也能够对吸取的物品进行收集,前盖板2左侧的中心处设置有吸尘组件3,吸尘组件3包括微型马达31,微型马达31的表面套设有挤压卡件9,安装弧槽32内腔的顶部和底部均开设有与挤压卡件9相适配的矩形卡槽10,通过挤压卡件9和矩形卡槽10的配合使用,对微型马达31的表面起到了挤压的作用,继而提高了微型马达
31位于安装弧槽32内腔时的稳定性,挤压卡件9背表面的两侧均固定连接有定位销11,定位销11的后端贯穿至前盖板2的背表面,前盖板2正表面的两侧均开设有与定位销11相适配的圆形通孔,前盖板2的左侧的中心开设有与微型马达31相适配的安装弧槽32,微型马达31的后端设置有扇叶33,扇叶33的前端固定连接有弹性帽34,弹性帽34包裹在微型马达31输出轴的表面,通过弹性帽34的设置,一方面方便了使用者将扇叶33与微型马达31的输出轴进行对接,另一方面使得扇叶33能够稳固的与微型马达31的输出轴连接,提高了扇叶33在转动过程中的稳定性,前盖板2正表面的右侧安装有控制按钮35,控制按钮35与微型马达31电性连接,透明锥形漏斗1内腔的后侧螺纹连接有后盖板6,后盖板6的后侧连接有吸管7,吸管7表面的前侧固定连接有泡沫对接头8,泡沫对接头8嵌设在后盖板6的内腔。
26.工作原理:本实用新型使用时,使用者通过将弹性帽34套设在微型马达31的输出轴表面,使得扇叶33稳固的与微型马达31产生连接,接着使用者自前盖板2的后侧将微型马达31贯穿至安装弧槽32的内腔,将挤压卡件9自前盖板2的正表面插合在矩形卡槽10的内腔,使得定位销11插合在前盖板2正表面的圆形通孔内,使用者手持手柄12将前盖板2转动至透明锥形漏斗1内腔的后侧,使得透明锥形漏斗1和前盖板2得以螺纹连接,同时将泡沫对接头8嵌入后盖板6的内腔,使得后盖板6和吸管7相连通,并将后盖板6螺纹连接在透明锥形漏斗1的后端;
27.使用者手持手柄12,通过控制按钮35开启微型马达31,微型马达31带动扇叶33发生转动的同时,使得透明锥形漏斗1的内腔中产生负压,随后将吸管7的后端对准灰尘,受透明锥形漏斗1内腔负压作用,使得吸管7将灰尘吸入透明锥形漏斗1的内腔即可。
28.综上所述:该吸尘器原理演示装置,通过透明锥形漏斗1、前盖板2和吸管7的配合使用,形成吸尘流通管道,随后通过吸尘组件3的设置,使得透明锥形漏斗1的内腔形成负压,继而使得吸管7远离透明锥形漏斗1的一端进气的同时对灰尘进行吸取,即可达到实验操作简单和观察清晰的目的,解决了由于吸尘器在使用的过程中需要较为密闭的空腔环境,继而使得在吸尘器模拟实验过程中,使用者无法清晰的观察到灰尘在进入吸尘器内部时的走向及运动轨迹,继而使得实验人员无法更为准确了解其工作原理的问题。
29.上述披露的各技术特征并不限于已披露的与其它特征的组合,本领域技术人员还可根据实用新型之目的进行各技术特征之间的其它组合,以实现本实用新型之目的为准。

技术特征:
1.吸尘器原理演示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透明锥形漏斗(1):所述透明锥形漏斗(1)的前侧螺纹连接有前盖板(2),所述前盖板(2)左侧的中心处设置有吸尘组件(3),所述吸尘组件(3)包括微型马达(31),所述前盖板(2)的左侧的中心开设有与微型马达(31)相适配的安装弧槽(32),所述微型马达(31)的后端设置有扇叶(33),所述前盖板(2)正表面的右侧安装有控制按钮(35),所述控制按钮(35)与微型马达(31)电性连接,所述透明锥形漏斗(1)内腔的后侧螺纹连接有后盖板(6),所述后盖板(6)的后侧连接有吸管(7)。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吸尘器原理演示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扇叶(33)的前端固定连接有弹性帽(34),所述弹性帽(34)包裹在微型马达(31)输出轴的表面。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吸尘器原理演示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前盖板(2)的正表面环形设置有四个出风管(4),所述出风管(4)的前端包裹有集尘袋(5)。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吸尘器原理演示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吸管(7)表面的前侧固定连接有泡沫对接头(8),所述泡沫对接头(8)嵌设在后盖板(6)的内腔。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吸尘器原理演示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微型马达(31)的表面套设有挤压卡件(9),所述安装弧槽(32)内腔的顶部和底部均开设有与挤压卡件(9)相适配的矩形卡槽(10)。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吸尘器原理演示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挤压卡件(9)背表面的两侧均固定连接有定位销(11),所述定位销(11)的后端贯穿至前盖板(2)的背表面,所述前盖板(2)正表面的两侧均开设有与定位销(11)相适配的圆形通孔。

技术总结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吸尘器原理演示装置,包括透明锥形漏斗:所述透明锥形漏斗的前侧螺纹连接有前盖板,所述前盖板左侧的中心处设置有吸尘组件,所述吸尘组件包括微型马达,所述前盖板的左侧的中心开设有与微型马达相适配的安装弧槽,所述微型马达的后端设置有扇叶,所述前盖板正表面的右侧安装有控制按钮,所述控制按钮与微型马达电性连接,所述透明锥形漏斗内腔的后侧螺纹连接有后盖板。本实用新型通过透明锥形漏斗、前盖板和吸管的配合使用,形成吸尘流通管道,随后通过吸尘组件的设置,使得透明锥形漏斗的内腔形成负压,继而使得吸管远离透明锥形漏斗的一端进气的同时对灰尘进行吸取,即可达到实验操作简单和观察清晰的目的。的。的。


技术研发人员:权彧 卢小飞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卢小飞
技术研发日:2022.01.10
技术公布日:2022/7/5
转载请注明原文地址: https://www.8miu.com/read-11412.html

最新回复(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