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电力电缆排管转角井及其施工方法与流程

allin2023-05-04  71



1.本技术涉及电缆井的技术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电力电缆排管转角井及其施工方法。


背景技术:

2.电缆井是电缆埋设工程中起到施工中及工程竣工后安装或维护作用的地下检查井,主要的作用是做一个室外的过渡作用,用于暗敷时,方便穿线。而电缆转角井是电缆井的一种,通常应用于电缆铺设角度发生改变的位置,便于工人对电缆转角部位进行安装以及检修。
3.目前的电缆转角井多为预制转角井,包括转角井本体,转角井本体的顶面为敞口设置,转角井本体包括第一模块、转角模块以及第二模块,转角模块固定于第一模块与第二模块相对的一侧,第一模块与第二模块分别背离转角模块的一侧对称开设有多个穿线口。当需要铺设转角电缆时,将电缆先穿过第一模块的穿线口,再经过转角模块,最后再从第二模块上的穿线口穿出,完成铺设。
4.在实现本技术的过程中,发明人发现该技术中至少存在如下问题,当所需铺设的电缆线径小于穿线口时,此时电缆与穿线口内径之间留有空隙。地底下的虫害则容易通过缝隙进入到转角井本体内栖息,部分的虫害甚至会咬断电缆外皮,因此加大后期转角井本体清洁维护以及电缆检修维护的难度。


技术实现要素:

5.为了降低后期转角井本体清洁维护以及电缆检修维护的难度,本技术提供一种电力电缆排管转角井及其施工方法。
6.本技术提供的一种电力电缆排管转角井及其施工方法,采用如下的技术方案:一种电力电缆排管转角井,包括转角井本体,所述转角井本体包括两个直线模块以及转角模块,所述转角模块设置于两个所述直线模块之间,两个所述直线模块背离所述转角模块的一侧分别开设有多个穿线孔,两个所述直线模块基于多个所述穿线孔分别设置有孔径调节机构,所述孔径调节机构包括多块调节片,多块调节片围合形成电缆的穿设空间,两个所述直线模块基于多个所述穿线孔分别设置有用于带动多块所述调节片朝靠近或远离的方向移动的驱动机构。
7.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当需要铺设电缆时,先预先将两个直线模块分别转角模块固定连接,使其组合形成转角井本体,然后再将转角井本体埋设于施工地面内,接着再通过驱动机构同时带动多块调节片移动,此时电缆与穿设空间相适配,然后再将电缆的一端依次贯穿穿线孔以及穿设空间,再穿入到转角井本体内,最后再从转角井本体的另一端穿出,完成铺设,在多块调节片的作用下,多块调节片抵紧于电缆的侧壁,减少了穿线孔与电缆之间的缝隙,尽量避免虫害等栖息在转角井本体内,最终有利于降低后期转角井本体清洁维护以及电缆检修维护的难度。
8.可选的,所述驱动机构包括转盘,所述直线模块的内壁开设有第一导向槽,所述调节片的相对两侧分别设置有第一导向块以及第二导向块,所述第一导向块滑移于所述第一导向槽内,所述转盘转动于所述直线模块的内壁,所述转盘朝向所述直线模块的内壁开设有第二导向槽,所述第二导向块与所述第二导向槽滑移连接,所述转盘朝向所述直线模块的内壁对应穿设有通孔,所述通孔与所述穿设空间相连通。
9.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当转动转盘时,转盘通过第二导向块带动调节片移动,调节片通过第一导向块沿着第一导向槽滑动,此时多块调节片分别朝相互远离的方向移动,且穿设空间孔径变大,进而有利于提高适配不同线径电缆的便利性。
10.可选的,所述直线模块设置有用于配合带动所述调节片移动的压紧组件,所述压紧组件包括第一弹簧,所述第一弹簧设置于所述第一导向槽内,所述第一弹簧的一端与所述第一导向槽内壁相连接,所述第一弹簧的另一端与所述第一导向块相连接。
11.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当多块调节片分别朝相互远离的方向移动时,此时第一导向块压紧第一弹簧,当放手松开转盘时,此时第一弹簧释放弹力,第一弹簧通过第一导向块带动调节片朝相互靠近的方向的移动,此时多块调节片同时抵紧电缆的侧壁,进而有利于减少电缆与穿线孔质检的缝隙。
12.可选的,所述直线模块设置有用于配合密封所述穿设空间的密封组件,所述密封组件包括多条胶条,多条所述胶条分别设置于相邻的所述调节片之间,多条所述胶条的两端分别与所述调节片相连接。
13.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当多块调节片朝相互远离的方向移动时,此时多条胶条对相邻的调节片之间的缝隙进行密封,进而有利于进一步提高穿设空间的密封性。
14.可选的,所述直线模块设置有照合所述转盘的闭合组件,所述闭合组件包括罩板以及固定螺栓,所述罩板盖设于所述转盘,所述罩板的两侧分别设置有固定耳,所述固定螺栓的输出端穿过所述固定耳,并与所述直线模块的内壁螺纹连接。
15.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当穿线孔没有穿入电缆时,可将罩板照合于直线模块的内壁,然后再拧紧固定螺栓,此时罩板照合穿线孔,进行有利于减少虫害通过穿设空间进入到转角井本体内。
16.可选的,所述转角井本体内设置有用于承托电缆的承托机构,所述承托机构包括多条支撑管,多条支撑管分别设置于所述转角井本体内,所述转角井本体的内壁一侧对应设置有多条固定螺杆,多条所述支撑管的一端对应开设有螺纹孔,多条所述固定螺杆分别与所述螺纹孔螺纹连接,所述转角井本体的内壁另一侧分别设置有用于固定所述支撑管的固定组件。
17.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当需要承托转角井本体内的电缆时,先分别将多条支撑管的螺纹孔对准固定螺杆,然后再分别转动拧紧支撑管,接着再通过固定组件对支撑管进行固定,最后再将电缆放置在多条支撑管的顶面,进而有利于提高对转角井本体内电缆承托的便利性。
18.可选的,所述支撑管包括多条子管,多条所述子管呈直线阵列分布,多条所述子管的一端设置有连接螺杆,所述螺纹孔开设于所述子管背离所述连接螺杆的一侧,所述连接螺杆与所述螺纹孔螺纹连接。
19.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当需要适应不同宽度的转角井本体时,可依次通过螺纹
连接的方式增加或减少子管的数量,以增加或减少支撑管的长度,进而有利于提高支撑管的适用范围。
20.可选的,所述固定组件包括锁环,所述转角井本体内壁远离所述固定螺杆的一侧设置有固定块,所述固定块的顶面开设有插槽,所述连接螺杆与所述插槽插接,所述锁环滑移套设于所述固定块,所述子管的侧壁环设有抵接环,所述固定块设置有用于配合带动所述抵接环朝靠近所述抵接环的方向滑动的弹性件。
21.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当需要固定支撑管时,先将支撑管的一端通过螺纹孔固定于转角井本体的其中一内壁,然后再将支撑管另一端的连接螺杆插入到插槽内,然后再朝靠近抵接环的方向滑动锁环,在弹性件的配合作用下,此时锁环将连接螺杆固定于插槽内,进而有利于提高支撑管固定于转角井本体内的稳定性,同时在抵接环的作用下,有利于电缆分隔放置。
22.可选的,所述弹性件为第二弹簧,所述第二弹簧套设于所述固定块,所述第二弹簧的一端与所述转角井本体的内壁相连接,所述第二弹簧的另一端与所述锁环背离所述子管的一侧相连接。
23.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当锁环朝远离抵接环的方向移动时,此时锁环压紧第二弹簧,插槽呈敞口设置,当放手松开锁环时,此时第二弹簧释放弹力,第二弹簧带动锁环朝靠近抵接环的方向移动,且锁环盖设于插槽,进而有利于提高锁环将连接螺杆固定于插槽内的稳定性。
24.一种电力电缆排管转角井施工方法,包括如下步骤:s1:预先将两个直线模块以及转角模块组装形成转角井本体,然后再将转角井本体放置在施工地面下;s2:然后通过驱动机构同时带动多块调节片移动,然后再将电缆的一端依次贯穿穿线孔、穿设空间以及通孔,同时在压紧组件的作用下,此时多块调节片抵紧于电缆的侧壁;s3:接着再通过承托机构对穿入到转角井本体内的电缆进行承托;s4:重复步骤s2,使得电缆的一端贯穿转角井本体的另一端,完成施工。
25.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通过驱动机构同时带动多个调节片移动,以使穿设空间与电缆的线径相适配,有利于减少电缆与穿线孔之间的缝隙,通过承托结构有利于对转角井本体内的电缆进行承托,尽量避免电缆长时间弯曲导致变形。
26.综上所述,本技术包括以下有益技术效果:当需要铺设电缆时,先预先将两个直线模块分别转角模块固定连接,使其组合形成转角井本体,然后再将转角井本体埋设于施工地面内,接着再通过驱动机构同时带动多块调节片移动,此时电缆与穿设空间相适配,然后再将电缆的一端依次贯穿穿线孔以及穿设空间,再穿入到转角井本体内,最后再从转角井本体的另一端穿出,完成铺设,在多块调节片的作用下,多块调节片抵紧于电缆的侧壁,减少了穿线孔与电缆之间的缝隙,尽量避免虫害等栖息在转角井本体内,最终有利于降低后期转角井本体清洁维护以及电缆检修维护的难度。
附图说明
27.图1是本技术的电力电缆排管转角井整体结构示意图;图2是本技术的转角井本体的敞口结构示意图;图3是本技术的直线模块的纵向截面剖视图;图4是本技术的驱动机构的整体结构示意图;图5是本技术的五块调节片的展开示意图;图6是本技术的承托机构的整体结构示意图;图7是图6的a部分的放大图。
28.附图标记说明:1、转角井本体;11、直线模块;111、穿线孔;112、第一导向槽;12、转角模块;13、固定螺杆;14、固定块;141、插槽;2、调节片;21、穿设空间;22、第一导向块;23、第二导向块;3、转盘;31、第二导向槽;32、通孔;33、摇杆;4、第一弹簧;5、胶条;6、罩板;61、固定耳;62、固定螺栓;7、支撑管;71、子管;72、连接螺杆;73、抵接环;74、螺纹孔;8、锁环;81、第二弹簧;9、井盖。
具体实施方式
29.以下结合附图1-7对本技术作进一步详细说明。
30.实施例:参见图1和图2,一种电力电缆排管转角井,包括转角井本体1。转角井本体1为预制井,且转角井本体1包括两个直线模块11以及转角模块12。转角模块12固定于两个直线模块11之间,且两个直线模块11围合成直角状,且两个直线模块11与转角模块12相互连通。两个直线模块11背离转角模块12的一侧分别开设有多个穿线孔111。本实施例中,穿线孔111的数量设有四个,四个穿线孔111分别沿直线模块11的宽度方向呈矩形阵列分布。直线模块11基于每个穿线孔111分别设有用于调节穿线孔111孔径的孔径调节机构。
31.当需要铺设电缆时,先将转角模块12固定于两个直线模块11之间,从而组装成转角井本体1,然后再将转角井本体1安装于施工地面内。接着将电缆的一端穿入其中一个穿线孔111,并同时通过孔径调节机构调节穿线孔111的孔径,使得穿线孔111与电缆的线径相适配,最后再将电缆的一端从另一个直线模块11的穿线孔111穿出。
32.具体的,参见图3-5,孔径调节机构包括调节片2,调节片2的数量设有五块,五块调节片2分别滑动于直线模块11的内壁,且五块调节片2围合形成电缆的穿设空间21,且穿设空间21与穿线孔111相连通。每块调节片2朝向电缆的一端面呈弧形面,且弧形面与电缆的侧壁相适配。直线模块11设有用于带动五块调节片2同时朝靠近或远离的方向移动的驱动机构。
33.当需要供不同线径的电缆穿入时,先通过驱动机构同时带动五块调节片2朝相互远离的方向移动,此时穿设空间21与电缆的线径相适配,电缆贯穿穿线孔111,并穿入到转角井本体1内。
34.具体的,参见图3-5,驱动机构包括转盘3。直线模块11的内壁开设有五条第一导向槽112,五条第一导向槽112分别沿穿线孔111的孔心呈环形阵列分布,且五条第一导向槽112分别为直槽。五块调节片2朝向第一导向槽112的一侧分别固定有第一导向块22,且第一导向块22滑移于第一导向槽112内。五块调节片2背离第一导向槽112的一侧分别固定有第
二导向块23,转盘3呈圆形状,转盘3转动于直线模块11的内壁,且转盘3置于调节片2背离第一导向槽112的一侧,且转盘3的圆心与穿线孔111的孔心同轴。转盘3朝向第一导向槽112的一侧开设有第二导向槽31,第二导向槽31的数量对应设有五条。转盘3朝向第一导向槽112的一侧贯穿设置有通孔32,通孔32的孔心分别与转盘3的圆心以及穿线孔111的孔心同轴。五条第二导向槽31分别沿转盘3的圆心呈环形阵列分布,五条第二导向槽31分别呈弧形状,且第二导向块23滑移于第二导向槽31内。
35.当需要根据电缆的线径调节穿设空间21的大小时,可先转动转盘3,在第二导向槽31和第一导向槽112的导向作用下,转盘3通过第二导向块23带动调节片2朝远离电缆的方向移动,从而实现根据实际电缆的线径而调节穿设空间21的大小,减少虫害进入到转角井本体1内栖息。
36.值得一提的是,参见图4,为便于带动转盘3转动,转盘3朝向转角模块12的一侧固定有摇杆33,使得可通过摇杆33带动转盘3转动。
37.参见图4,为提高五块调节片2抵紧电缆的稳定性,直线模块11设有压紧组件,压紧组件包括第一弹簧4。第一弹簧4的数量对应设有五条,五条第一弹簧4分别置于五条第一导向槽112内,且五条第一弹簧4的一端分别与五条第一导向槽112的槽壁固定连接,五条第一弹簧4的另一端分别与第一导向块22固定连接。
38.当调节片2朝远离电缆的方向移动时,调节片2通过第一导向块22压紧第一弹簧4,此时第一弹簧4储蓄弹力。当松开调节片2时,此时第一弹簧4释放弹力,第一弹簧4通过第一导向块22带动调节片2朝靠近电缆的方向移动,此时调节片2抵紧电缆的缆壁。
39.值得一提的是,参见图5,为进一步提高穿设空间21的密封性,直线模块11设有密封组件,密封组件包括多条胶条5,本实施例中,胶条5的数量设有五条,五条胶条5分别置于相邻的两条调节片2之间,且每条胶条5的两端分别与相邻的两条调节片2固定连接。
40.当五条调节片2相互朝远离的方向移动时,此时五条胶条5拉伸展开,以对相邻的调节片2之间的缝隙进行密封,有利于尽量避免虫害通过穿设空间21进入到转角井本体1内。
41.参见图3,当电缆未穿设于穿线孔111内时,直线模块11设有用于照合转盘3的闭合组件,闭合组件包括罩板6以及固定螺栓62。罩板6呈长方体盒状,且罩板6盖合于转盘3朝向转角模块12的一侧。罩板6的两侧分别固定有两个固定耳61,固定螺栓62的数量对应设有四个,四个固定螺栓62的输出端分别贯穿四个固定耳61,并分别于直线模块11螺纹连接。当拧紧固定螺栓62时,罩板6盖合于转盘3朝向转角模块12的一侧,穿线孔111、穿设空间21以及通孔32均呈闭合状。
42.参见图6和图7,为尽量避免置于转角井本体1内的电缆长时间折弯,转角井本体1设有承托机构,承托机构包括支撑管7,支撑管7的数量设有多条,多条支撑管7分别沿转角井本体1的跨度方向间隔分布。转角井本体1的内壁一侧对应固定有多条固定螺杆13,多条支撑管7的一端分别开设有螺纹孔74,且多条支撑管7通过螺纹孔74分别与固定螺杆13螺纹连接。
43.参见图6和图7,为进一步将支撑管7固定于转角井本体1内,转角井本体1设有固定组件,固定组件包括锁环8。转角井本体1内壁相对固定螺杆13的一侧对应固定有固定块14,固定块14的顶面开设有插槽141。支撑管7背离螺纹孔74的一侧固定有连接螺杆72,且连接
螺杆72与插槽141插接。
44.参见图6和图7,为便于将连接螺杆72固定于插槽141内,固定块14设有用于配合带动锁环8移动的弹性件,弹性件为第二弹簧81。锁环8滑移套设于固定块14的外侧,支撑管7的侧壁固定环设有抵接环73。第二弹簧81套设于固定块14,且第二弹簧81的一端与转角井本体1的内壁固定连接,第二弹簧81的另一端与锁环8的背离支撑管7的一侧固定连接。
45.当需要固定支撑管7时,先带动锁环8朝远离支撑管7的方向移动,此时锁环8压紧第二弹簧81,然后将连接螺杆72插入插槽141内,接着通过螺纹孔74将支撑管7与固定螺杆13螺纹连接,然后再放手松开锁环8,此时第二弹簧81释放弹力,第二弹簧81带动锁环8朝靠近支撑管7的方向移动,此时锁环8抵接与抵接环73,连接螺杆72限制于插槽141内,支撑管7固定于转角井本体1内。
46.值得一提的是,参见图6和图7,为提高支撑管7的适用范围,使得支撑管7满足多种宽度类型的转角井本体1,转角井本体1包括多条子管71,螺纹孔74开设于子管71的其中一端,连接螺杆72同轴固定于子管71的另一端。
47.当需要增加支撑管7的长度时,将其中一条子管71的连接螺杆72对准另一条子管71的螺纹孔74,然后再同时拧紧两条子管71,两条子管71相互固定。
48.需要注意的是,参见图1和图2,为便于进入转角井本体1内进行检修,转角井本体1的顶部呈敞口设置,且转角井本体1顶部敞口端盖设有井盖9。
49.一种电力电缆排管转角井施工方法,包括如下步骤:s1:预先将两个直线模块11固定于转角模块12的两侧,并组合形成转角井本体1,然后再将转角井本体1安装于施工地面下;s2:根据实际电缆的线径,通过摇杆33带动转盘3转动,在第二导向槽31的导向作用下,转盘3通过第二导向块23带动调节片2移动,在第一导向槽112的导向作用下,调节片2通过第一导向块22沿着第一导向槽112的方向移动,此时穿设空间21的孔径与电缆的线径相适配,然后再将电缆的一端依次贯穿穿线孔111、穿设空间21以及通孔32,并置于转角井本体1内。接着再放手松开摇杆33,在第一弹簧4以及胶条5的作用下,调节片2抵紧电缆,胶条5拉伸展开封闭相邻两个调节片2之间的缝隙;s3:接着根据转角井本体1的宽度组装多条子管71,然后再朝远离抵接环73的方向移动锁环8,接着将连接螺杆72插入插槽141内,然后再螺纹转动支撑管7,此时支撑管7通过螺纹孔74与固定螺杆13螺纹连接,最后再松开锁环8,第二弹簧81释放弹力并带动锁环8朝靠近抵接环73的方向移动,此时锁环8抵紧于抵接环73的一侧,连接螺杆72限制于插槽141内,紧接着将电缆铺设在支撑管7的顶部;s4:重复步骤s2,将电缆的一端从另一个直线模块11中穿出,完成施工。
50.综上所述,通过驱动机构同时带动多个调节片2移动,以使穿设空间21与电缆的线径相适配,有利于减少电缆与穿线孔111之间的缝隙,通过承托结构有利于对转角井本体1内的电缆进行承托,尽量避免电缆长时间弯曲导致变形。
51.以上均为本技术的较佳实施例,并非依此限制本技术的保护范围,故:凡依本技术的结构、形状、原理所做的等效变化,均应涵盖于本技术的保护范围之内。

技术特征:
1.一种电力电缆排管转角井,包括转角井本体(1),其特征在于:所述转角井本体(1)包括两个直线模块(11)以及转角模块(12),所述转角模块(12)设置于两个所述直线模块(11)之间,两个所述直线模块(11)背离所述转角模块(12)的一侧分别开设有多个穿线孔(111),两个所述直线模块(11)基于多个所述穿线孔(111)分别设置有孔径调节机构,所述孔径调节机构包括多块调节片(2),多块调节片(2)围合形成电缆的穿设空间(21),两个所述直线模块(11)基于多个所述穿线孔(111)分别设置有用于带动多块所述调节片(2)朝靠近或远离的方向移动的驱动机构。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电力电缆排管转角井,其特征在于:所述驱动机构包括转盘(3),所述直线模块(11)的内壁开设有第一导向槽(112),所述调节片(2)的相对两侧分别设置有第一导向块(22)以及第二导向块(23),所述第一导向块(22)滑移于所述第一导向槽(112)内,所述转盘(3)转动于所述直线模块(11)的内壁,所述转盘(3)朝向所述直线模块(11)的内壁开设有第二导向槽(31),所述第二导向块(23)与所述第二导向槽(31)滑移连接,所述转盘(3)朝向所述直线模块(11)的内壁对应穿设有通孔(32),所述通孔(32)与所述穿设空间(21)相连通。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电力电缆排管转角井,其特征在于:所述直线模块(11)设置有用于配合带动所述调节片(2)移动的压紧组件,所述压紧组件包括第一弹簧(4),所述第一弹簧(4)设置于所述第一导向槽(112)内,所述第一弹簧(4)的一端与所述第一导向槽(112)内壁相连接,所述第一弹簧(4)的另一端与所述第一导向块(22)相连接。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电力电缆排管转角井,其特征在于:所述直线模块(11)设置有用于配合密封所述穿设空间(21)的密封组件,所述密封组件包括多条胶条(5),多条所述胶条(5)分别设置于相邻的所述调节片(2)之间,多条所述胶条(5)的两端分别与所述调节片(2)相连接。5.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电力电缆排管转角井,其特征在于:所述直线模块(11)设置有照合所述转盘(3)的闭合组件,所述闭合组件包括罩板(6)以及固定螺栓(62),所述罩板(6)盖设于所述转盘(3),所述罩板(6)的两侧分别设置有固定耳(61),所述固定螺栓(62)的输出端穿过所述固定耳(61),并与所述直线模块(11)的内壁螺纹连接。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电力电缆排管转角井,其特征在于:所述转角井本体(1)内设置有用于承托电缆的承托机构,所述承托机构包括多条支撑管(7),多条支撑管(7)分别设置于所述转角井本体(1)内,所述转角井本体(1)的内壁一侧对应设置有多条固定螺杆(13),多条所述支撑管(7)的一端对应开设有螺纹孔(74),多条所述固定螺杆(13)分别与所述螺纹孔(74)螺纹连接,所述转角井本体(1)的内壁另一侧分别设置有用于固定所述支撑管(7)的固定组件。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一种电力电缆排管转角井,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管(7)包括多条子管(71),多条所述子管(71)呈直线阵列分布,多条所述子管(71)的一端设置有连接螺杆(72),所述螺纹孔(74)开设于所述子管(71)背离所述连接螺杆(72)的一侧,所述连接螺杆(72)与所述螺纹孔(74)螺纹连接。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一种电力电缆排管转角井,其特征在于:所述固定组件包括锁环(8),所述转角井本体(1)内壁远离所述固定螺杆(13)的一侧设置有固定块(14),所述固定块(14)的顶面开设有插槽(141),所述连接螺杆(72)与所述插槽(141)插接,所述锁环(8)
滑移套设于所述固定块(14),所述子管(71)的侧壁环设有抵接环(73),所述固定块(14)设置有用于配合带动所述抵接环(73)朝靠近所述抵接环(73)的方向滑动的弹性件。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一种电力电缆排管转角井,其特征在于:所述弹性件为第二弹簧(81),所述第二弹簧(81)套设于所述固定块(14),所述第二弹簧(81)的一端与所述转角井本体(1)的内壁相连接,所述第二弹簧(81)的另一端与所述锁环(8)背离所述子管(71)的一侧相连接。10.一种电力电缆排管转角井施工方法,基于权利要求1-9任意一项所述的一种电力电缆排管转角井,包括如下步骤:s1:预先将两个直线模块(11)以及转角模块(12)组装形成转角井本体(1),然后再将转角井本体(1)放置在施工地面下;s2:然后通过驱动机构同时带动多块调节片(2)移动,然后再将电缆的一端依次贯穿穿线孔(111)、穿设空间(21)以及通孔(32),同时在压紧组件的作用下,此时多块调节片(2)抵紧于电缆的侧壁;s3:接着再通过承托机构对穿入到转角井本体(1)内的电缆进行承托;s4:重复步骤s2,使得电缆的一端贯穿转角井本体(1)的另一端,完成施工。

技术总结
本申请涉及电缆井的技术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电力电缆排管转角井及其施工方法,其包括转角井本体,所述转角井本体包括两个直线模块以及转角模块,所述转角模块设置于两个所述直线模块之间,两个所述直线模块背离所述转角模块的一侧分别开设有多个穿线孔,两个所述直线模块基于多个所述穿线孔分别设置有孔径调节机构,所述孔径调节机构包括多块调节片,多块调节片围合形成电缆的穿设空间,两个所述直线模块基于多个所述穿线孔分别设置有用于带动多块所述调节片朝靠近或远离的方向移动的驱动机构。本申请具有降低后期转角井本体清洁维护以及电缆检修维护的难度的效果。护以及电缆检修维护的难度的效果。护以及电缆检修维护的难度的效果。


技术研发人员:曾治平 梁耀辉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广东铭星电力工程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2022.05.13
技术公布日:2022/7/5
转载请注明原文地址: https://www.8miu.com/read-11145.html

最新回复(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