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本发明涉及新风机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具有除湿功能的新风机。
背景技术:2.新风机是一种新型就家用电器,具体为一种空气净化设备,新风机一方面将室内的空气排出至室外,另一方面将室外的空气通入室内,起到交换气体的作用,新风机可以有效减少室内空气流动小,空调单一循环室内空气造成室内空气病毒、有害物堆积等问题。
3.然而现有的新风机仅能对室内和室外的空气实现空气交换,并没有办法单向地对室内空气进行净化或者除湿;当室内外空气均有湿度过大的问题的的情况时,现有的新风机很难满足使用需求。或者当室内湿度增加时,仅通过新风机无法实现干燥室内空气的效果,还需要额外借助干燥机,使用繁琐,难以满足用户的使用需求。
技术实现要素:4.为了解决现有技术中新风机难以满足干燥室内空气的问题,本发明提出一种具有除湿功能的新风机。
5.本发明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的:
6.一种具有除湿功能的新风机,包括:带有容纳腔的壳体、设置在所述壳体上的室内进风口、室内出风口、室外进风口和室外出风口;
7.所述容纳腔还设置有:与所述室内进风口连通的室内风腔、与所述室内风腔相邻的冷凝腔、与所述冷凝腔相邻的交换腔、以及与所述交换腔相邻的室外风腔、排出腔和排入腔;所述室外进风口与所述室外风腔连通、所述室外出风口与所述排出腔连通、所述室内出风口与所述排入腔连通;
8.室内空气通过所述室内进风口、所述室内风腔、所述冷凝腔、所述交换腔、所述排出腔和所述室外出风口形成第一气流流出室外;室外空气通过所述室外进风口、所述室外风腔、所述交换腔、所述排入腔和所述室内出风口形成第二气流流至室内;所述交换腔内设置有热交换器,所述第一气流和所述第二气流在所述热交换器进行热交换;
9.所述冷凝腔与所述排入腔连通,室内空气通过所述室内进风口、所述室内风腔、所述冷凝腔、所述排入腔和所述室内出风口形成第三气流回流至室内;所述冷凝腔内设置有冷凝器,所述冷凝器干燥所述第三气流。
10.进一步的,所述冷凝腔和所述交换腔之间设置有第一内风口,所述第一内风口中设置有风扇,风扇旋转驱动所述冷凝腔内气体经所述第一内风口单向流入所述交换腔。
11.进一步的,所述冷凝腔和所述排入口之间设置有第二内风口,所述第二内风口中设置有风扇,风扇旋转驱动所述冷凝腔内气体经过所述第二内风口单向流入所述排入腔。
12.进一步的,所述壳体上安装有设置在所述室内出风口和室内进风口之间的检测装置,所述检测装置与所述第二内风口和所述冷凝器连接,所述检测装置关闭所述第二内风口及所述冷凝器。
13.进一步的,所述冷凝腔内设置有冷凝水处理装置,所述冷凝器与所述冷凝水处理装置连接;冷凝水通过所述冷凝水处理装置对外排出。
14.进一步的,所述排入腔内设置有压缩机,所述压缩机冷却所述第二气流或所述第三气流。
15.进一步的,所述壳体包括:底板、设置在所述底板相对两侧边沿的侧板;所述侧板垂直于所述底板并与所述底板一体成型;所述室内出风口和所述室内进风口安装在同一所述侧板上;所述室外出风口和所述室外进风口安装在所述同一所述侧板上;
16.所述壳体还包括:安装板和下封闭板;所述底板上设置有多个固定片,所述固定片固定在所述底板和所述安装板边沿,使所述安装板垂直于所述底板和所述侧板固定在所述容纳腔的两侧;所述下封闭班固定在所述底板上并封闭所述底板与所述安装板之间的缝隙。
17.进一步的,所述壳体还包括固定所述侧板和所述安装板上的上封闭组件;所述上封闭组件包括内封闭板和外封闭板;
18.所述内封闭板的边沿向所述内封闭板的外侧延伸形成固定孔件,所述安装板的侧边设置有固定销,所述固定销插入所述固定孔件内使所述内封闭板封闭所述容纳腔;
19.所述外封闭板包括:主板体、设置在所述主板体边沿并相对于所述主板体垂直的侧封闭板、设置在所述侧封闭板上的固定槽;所述侧板上安装有固定叉架,所述固定叉架插入所述固定槽,所述内封闭板、所述侧板和所述安装板贴靠所述侧封闭板内壁插入所述外封闭板内;螺栓穿过所述固定叉架并固定在所述固定槽内,使所述外封闭板封闭所述安装板、所述侧板与所述内封闭板之间的缝隙。
20.进一步的,所述交换腔通过第一侧壁与所述室外风腔间隔、所述交换腔通过第二侧壁与所述排出腔间隔、所述交换腔通过第三侧壁与所述排入腔间隔;所述热交换器固定在所述第一侧壁、所述第二侧壁和所述第三侧壁之间;所述第一气流通过所述热交换器和所述第二侧壁流至所述排出腔;所述第二气流通过所述第一侧壁、所述交换机和所述第三侧壁流至所述排入腔。
21.进一步的,所述热交换器包括:垂直与所述第一侧壁和所述第三侧壁之间的导热管、连接相邻两个所述导热管的导热片、设置在所述第二侧壁和所述第二侧壁对侧的挡片、以及设置在所述挡片之间的开口;所述导热片和所述导热管在所述热交换器内部形成流道;所述第一气流经过所述流道穿过所述热交换器;所述第二气流经过所述导热管穿过所述热交换器。
22.本发明的有益效果在于:
23.本发明设置有冷凝腔和多个其它气体腔,通过空气在不同腔体内的定向移动实现室内外空气交换的目的;本发明中冷凝腔内设置有冷凝器,并驱使室内空气通过室内进风口、室内风腔、冷凝腔、排入腔和室内出风口形成第三气流,第三气流通过冷凝腔内设置的冷凝器时,室内空气中的水蒸气通过所述冷凝器冷凝形成液体,进而降低第三气流的水蒸气含量,进而降低室内水蒸气的含量,起到干燥空气的作用。
附图说明
24.图1是本发明的内部结构示意图;
25.图2是气流在所述容纳腔内的流动路径示意图;
26.图3是本发明的分解结构示意图;
27.图4是本发明中外封闭板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28.图5是本发明中热交换器的剖面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29.为了使本发明的目的、技术方案及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发明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以解释本发明,并不用于限定本发明。
30.以下结合具体实施例对本发明的实现进行详细的描述:
31.请参考图1和图2,一种具有除湿功能的新风机,包括:带有容纳腔1的壳体4、设置在所述壳体4上的室内进风口2a、室内出风口2b、室外进风口3a和室外出风口3b。
32.所述容纳腔1还设置有:与所述室内进风口2a连通的室内风腔11、与所述室内风腔11相邻的冷凝腔12、与所述冷凝腔12相邻的交换腔13、以及与所述交换腔13相邻的室外风腔14、排出腔15和排入腔16;所述室外进风口3a与所述室外风腔14连通、所述室外出风口3b与所述排出腔15连通、所述室内出风口2b与所述排入腔16连通。
33.空气在所述壳体4内的流动方向包括以下三种方式:
34.室内空气通过所述室内进风口2a、所述室内风腔11、所述冷凝腔12、所述交换腔13、所述排出腔15和所述室外出风口3b形成第一气流;所述第一气流由室内流出室外;
35.室外空气通过所述室外进风口3a、所述室外风腔14、所述交换腔13、所述排入腔16和所述室内出风口2b形成第二气流流;所述第二气流由室外流入室内;
36.所述冷凝腔12与所述排入腔16连通,室内空气通过所述室内进风口2a、所述室内风腔11、所述排入腔16和所述室内出风口2b形成第三气流;所述第三气流为室内的空气循环。
37.如图2中所示的,其中第一气流为a所示流向,第二气流为b所示流向,第三气流为c所示流向。
38.在上述的实施例中,所述交换腔13内设置有热交换器130,所述第一气流和所述第二气流在所述热交换器130进行热交换,第二气流经过第一气流冷却或者加热后,可以有效减小流入室内的空气与室内原空气之间的温度差,避免室内空气因流入室外空气而温度升高或者降低,尽可能地减小室外空气对室内空气温度的影响。
39.在上述的实施例中,第三气流为室内空气的循环,本发明所述冷凝腔12内设置有冷凝器120,所述冷凝器120干燥所述第三气流。以使回流至室内的空气湿度降低。
40.本发明设置有冷凝腔12和多个其它气体腔,通过空气在不同腔体内的定向移动实现室内外空气交换的目的;本发明中冷凝腔12内设置有冷凝器120,并驱使室内空气通过室内进风口2a、室内风腔11、冷凝腔12、排入腔16和室内出风口2b形成第三气流,第三气流通过冷凝腔12内设置的冷凝器120时,室内空气中的水蒸气通过所述冷凝器120冷凝形成液体,进而降低第三气流的水蒸气含量,进而降低室内水蒸气的含量,起到干燥空气的作用。
41.所述冷凝腔12和所述交换腔13之间设置有第一内风口121,所述第一内风口121中设置有风扇,风扇旋转驱动所述冷凝腔12内气体经所述第一内风口121单向流入所述交换
腔13。
42.所述冷凝腔12和所述排入口之间设置有第二内风口122,所述第二内风口122中设置有风扇,风扇旋转驱动所述冷凝腔12内气体经过所述第二内风口122单向流入所述排入腔16。
43.在上述的实施例中,所述第一内风口121和所述第二内风口122用于壳体4内空气的导向,避免空气在壳体4的某个腔体内滞留,而致使空气无法实现室内外交换或者冷凝干燥的问题。
44.所述壳体4上安装有设置在所述室内出风口2b和室内进风口2a之间的检测装置2c,所述检测装置2c与所述第二内风口122和所述冷凝器120连接,所述检测装置2c关闭所述第二内风口122及所述冷凝器120。
45.在上述的实施例中,所述检测装置2c用于检测室内空气的湿度,当室内空气达到了内置程序预设的湿度或者用户设置的湿度时,所述检测装置2c关闭所述冷凝器120和所述第二内风口122,用以停止冷凝过程。
46.所述冷凝腔12内设置有冷凝水处理装置123,所述冷凝器120与所述冷凝水处理装置123连接;冷凝水通过所述冷凝水处理装置123对外排出。
47.所述排入腔16内设置有压缩机160,所述压缩机160冷却所述第二气流或所述第三气流。本发明所述的新风机通过所述压缩机160起到调节室内空气温度的目的,以使所述新风机起到等同于空调的作用。
48.请参考图3和图4,所述壳体4包括:底板41、设置在所述底板41相对两侧边沿的侧板42;所述侧板42垂直于所述底板41并与所述底板41一体成型;所述室内出风口2b和所述室内进风口2a安装在同一所述侧板42上;所述室外出风口3b和所述室外进风口3a安装在所述同一所述侧板42上。
49.在本实施例中,所述室内出风口2b和室内进风口2a位于所述壳体4的一侧,在安装时,室内出风口2b和室内进风口2a固定在墙体上后该两个出口位于室内,位于壳体4另一侧的室外出风口3b和室外进风口3a位于室外。
50.所述壳体4还包括:安装板43和下封闭板44;所述底板41上设置有多个固定片410,所述固定片410固定在所述底板41和所述安装板43边沿,使所述安装板43垂直于所述底板41和所述侧板42固定在所述容纳腔1的两侧;所述下封闭班固定在所述底板41上并封闭所述底板41与所述安装板43之间的缝隙。
51.在上述的实施例中,所述安装板43固定在底板41上而位于侧板42的两侧,安装板43和侧板42一同包围容纳腔1的四周,用以封闭壳体4。所述下封闭班用于封闭壳体4避免出现漏气的问题。
52.所述壳体4还包括固定所述侧板42和所述安装板43上的上封闭组件;所述上封闭组件包括内封闭板45和外封闭板46;
53.所述内封闭板45的边沿向所述内封闭板45的外侧延伸形成固定孔件450,所述安装板43的侧边设置有固定销430,所述固定销430插入所述固定孔件450内使所述内封闭板45封闭所述容纳腔1;
54.请参考图3和图4,所述外封闭板46包括:主板体461、设置在所述主板体461边沿并相对于所述主板体461垂直的侧封闭板462、设置在所述侧封闭板462上的固定槽463;所述
侧板42上安装有固定叉架420,所述固定叉架420插入所述固定槽463,所述内封闭板45、所述侧板42和所述安装板43贴靠所述侧封闭板462内壁插入所述外封闭板46内;螺栓穿过所述固定叉架420并固定在所述固定槽463内,使所述外封闭板46封闭所述安装板43、所述侧板42与所述内封闭板45之间的缝隙。
55.请参考图2和图5,所述交换腔13通过第一侧壁13a与所述室外风腔14间隔、所述交换腔13通过第二侧壁13b与所述排出腔15间隔、所述交换腔13通过第三侧壁13c与所述排入腔16间隔;所述热交换器130固定在所述第一侧壁13a、所述第二侧壁13b和所述第三侧壁13c之间;所述第一气流通过所述热交换器130和所述第二侧壁13b流至所述排出腔15;所述第二气流通过所述第一侧壁13a、所述交换机和所述第三侧壁13c流至所述排入腔16。
56.所述热交换器130包括:垂直与所述第一侧壁13a和所述第三侧壁13c之间的导热管130a、连接相邻两个所述导热管130a的导热片130b、设置在所述第二侧壁13b和所述第二侧壁13b对侧的挡片130c、以及设置在所述挡片130c之间的开口130d;所述导热片130b和所述导热管130a在所述热交换器130内部形成流道130e;所述第一气流经过所述流道130e穿过所述热交换器130;所述第二气流经过所述导热管130a穿过所述热交换器130。
57.所述第一气流经过所述流道130e时,所述第一气流的温度通过所述导热管130a和所述导热片130b传递至所述导热管130a内的第二气流,通过热传导的方式对第二气流进行升温或者降温。
58.本实施例的附图中相同或相似的标号对应相同或相似的部件;在本发明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若有术语“上”、“下”、“左”、“右”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发明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附图中描述位置关系的用语仅用于示例性说明,不能理解为对本专利的限制,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的具体含义。
59.参照图所示,为本发明提供的较佳实施例。
60.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以限制本发明,凡在本发明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和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
技术特征:1.一种具有除湿功能的新风机,其特征在于,包括:带有容纳腔的壳体、设置在所述壳体上的室内进风口、室内出风口、室外进风口和室外出风口;所述容纳腔还设置有:与所述室内进风口连通的室内风腔、与所述室内风腔相邻的冷凝腔、与所述冷凝腔相邻的交换腔、以及与所述交换腔相邻的室外风腔、排出腔和排入腔;所述室外进风口与所述室外风腔连通、所述室外出风口与所述排出腔连通、所述室内出风口与所述排入腔连通;室内空气通过所述室内进风口、所述室内风腔、所述冷凝腔、所述交换腔、所述排出腔和所述室外出风口形成第一气流流出室外;室外空气通过所述室外进风口、所述室外风腔、所述交换腔、所述排入腔和所述室内出风口形成第二气流流至室内;所述交换腔内设置有热交换器,所述第一气流和所述第二气流在所述热交换器进行热交换;所述冷凝腔与所述排入腔连通,室内空气通过所述室内进风口、所述室内风腔、所述排入腔和所述室内出风口形成第三气流回流至室内;所述冷凝腔内设置有冷凝器,所述冷凝器干燥所述第三气流。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具有除湿功能的新风机,其特征在于,所述冷凝腔和所述交换腔之间设置有第一内风口,所述第一内风口中设置有风扇,风扇旋转驱动所述冷凝腔内气体经所述第一内风口单向流入所述交换腔。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具有除湿功能的新风机,其特征在于,所述冷凝腔和所述排入口之间设置有第二内风口,所述第二内风口中设置有风扇,风扇旋转驱动所述冷凝腔内气体经过所述第二内风口单向流入所述排入腔。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具有除湿功能的新风机,其特征在于,所述壳体上安装有设置在所述室内出风口和室内进风口之间的检测装置,所述检测装置与所述第二内风口和所述冷凝器连接,所述检测装置关闭所述第二内风口及所述冷凝器。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具有除湿功能的新风机,其特征在于,所述冷凝腔内设置有冷凝水处理装置,所述冷凝器与所述冷凝水处理装置连接;冷凝水通过所述冷凝水处理装置对外排出。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具有除湿功能的新风机,其特征在于,所述排入腔内设置有压缩机,所述压缩机冷却所述第二气流或所述第三气流。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具有除湿功能的新风机,其特征在于,所述壳体包括:底板、设置在所述底板相对两侧边沿的侧板;所述侧板垂直于所述底板并与所述底板一体成型;所述室内出风口和所述室内进风口安装在同一所述侧板上;所述室外出风口和所述室外进风口安装在所述同一所述侧板上;所述壳体还包括:安装板和下封闭板;所述底板上设置有多个固定片,所述固定片固定在所述底板和所述安装板边沿,使所述安装板垂直于所述底板和所述侧板固定在所述容纳腔的两侧;所述下封闭班固定在所述底板上并封闭所述底板与所述安装板之间的缝隙。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具有除湿功能的新风机,其特征在于,所述壳体还包括固定所述侧板和所述安装板上的上封闭组件;所述上封闭组件包括内封闭板和外封闭板;所述内封闭板的边沿向所述内封闭板的外侧延伸形成固定孔件,所述安装板的侧边设置有固定销,所述固定销插入所述固定孔件内使所述内封闭板封闭所述容纳腔;所述外封闭板包括:主板体、设置在所述主板体边沿并相对于所述主板体垂直的侧封
闭板、设置在所述侧封闭板上的固定槽;所述侧板上安装有固定叉架,所述固定叉架插入所述固定槽,所述内封闭板、所述侧板和所述安装板贴靠所述侧封闭板内壁插入所述外封闭板内;螺栓穿过所述固定叉架并固定在所述固定槽内,使所述外封闭板封闭所述安装板、所述侧板与所述内封闭板之间的缝隙。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具有除湿功能的新风机,其特征在于,所述交换腔通过第一侧壁与所述室外风腔间隔、所述交换腔通过第二侧壁与所述排出腔间隔、所述交换腔通过第三侧壁与所述排入腔间隔;所述热交换器固定在所述第一侧壁、所述第二侧壁和所述第三侧壁之间;所述第一气流通过所述热交换器和所述第二侧壁流至所述排出腔;所述第二气流通过所述第一侧壁、所述交换机和所述第三侧壁流至所述排入腔。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具有除湿功能的新风机,其特征在于,所述热交换器包括:垂直与所述第一侧壁和所述第三侧壁之间的导热管、连接相邻两个所述导热管的导热片、设置在所述第二侧壁和所述第二侧壁对侧的挡片、以及设置在所述挡片之间的开口;所述导热片和所述导热管在所述热交换器内部形成流道;所述第一气流经过所述流道穿过所述热交换器;所述第二气流经过所述导热管穿过所述热交换器。
技术总结本发明公开的具有除湿功能的新风机包括:带有容纳腔的壳体、设置在壳体上的室内进风口、室内出风口、室外进风口和室外出风口;容纳腔还设置有:室内风腔、与室内风腔相邻的冷凝腔、与冷凝腔相邻的交换腔、与交换腔相邻的室外风腔、排出腔和排入腔。交换腔内设置有热交换器,室内气体流出室外第一气流和室外气流流入室内的第二气流在热交换器进行热交换;室内空气在壳体内形成第三气流回流至室内;冷凝腔内设置有冷凝器,冷凝器干燥第三气流。本发明设通过空气在不同腔体内的定向移动实现室内外空气交换的目的,第三气流通过冷凝腔内设置的冷凝器时,室内空气通过所述冷凝器进行干燥,降低室内水蒸气的含量,起到干燥空气的作用。用。用。
技术研发人员:黄春亮 彭东浩 梁涛 李建娟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艾尔文环境科技(深圳)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2022.04.08
技术公布日:2022/7/5